《弥补》是法国作家科隆布·施内克2012年出版的一部中篇纪实小说,获法国文人协会蒂德·莫尼埃奖,入围费米娜文学奖、《Elle》杂志读者奖等多个奖项,并被翻译成意大利语、波兰语、德语、荷兰语等。小说围绕二战期间犹太人大屠杀的历史展开。科隆布·施内克以女性身份关注到女性在灾难中生生不息的力量,这也是这一沉重主题中明亮、隽永的部分之一。
故事缘起于“我”母亲的请求:给即将出生的孙女起名为莎乐美。莎乐美也是母亲表妹的名字,她于1943年消失于奥斯维辛集中营。通过调查名字背后的故事,“我”逐渐了解到长辈们以及二战时期犹太人的真实经历。他们在面对亲人消失时表现出强大的坚韧,在野蛮面前仍保有快乐、优雅的能力。“我”*终领悟到,对这些伤痛真正的弥补就是继承这段历史。
法国女作家、纪录片导演
科隆布?施内克中篇作品
和平年代的犹太裔女郎,调查和讲述家族中消失的身影。
“她曾经说不出口,我曾经不会倾听,但现在,我们都准备好了。”
《弥补(中经典·**辑)》:一九四三年十月二十六日,玛丽被筛选出来,和她的外孙女莎乐美、外孙卡尔曼一起。几天之后,他们死在了奥斯维辛的毒气室里。一九四三年十月二十六日这一天,我的曾外祖母玛丽通过走向死亡这个行动,将生与死、如今的幸存者与奥斯维辛连结到了一起。这一切,我是*近才知道的。然而,我的母亲爱莲娜曾经鼓励我听她说一说。当时我怀着孕,她好像是恳求帮忙一样向我提议:“要是你生个女儿,能不能在她的名字中加上莎乐美?这是我表妹的名字,她什么都没有留下来。”这是我**次听到莎乐美这个名字。我没有进一步询问母亲。我漫不经心地回答她说:“可以啊。”好像这没什么大不了的。我的儿子出生了,而后母亲去世了,我也就忘记了她的愿望。在母亲所生活的那个世界里,一些人幸存下来,另一些人死去了,我对这个世界一无所知。二○○三年,母亲去世两年之后,我的女儿出生了。她名叫莎乐美,因为一个女友向我推荐说,“你不觉得这个名字挺好吗?”就这样,我几乎纯属偶然地回想起母亲的愿望。莎乐美降生了,而我则陷入了恐慌。要是我女儿也死了,我怎么能继续活下去呢?莎乐美的**夜是在家里度过的,我入睡后很快被**个噩梦惊醒了。母亲打电话给我。不可能,她不在人世了,这我知道,我在梦中不停地这样对自己说。她坚持着,我接通了电话。我可以向她宣布莎乐美出生的消息了。这会让她非常高兴的。母亲挂了电话。我没来得及和她说话。我惊醒之后,昏头昏脑,很快又睡着了。这一次,我又梦到一些手里拿着刀的大胡子男人。他们企图打开莎乐美房间的窗子。我推开他们,把窗子关上。他们消失了。我醒了过来,懵懵懂懂,对梦境不得其解。莎乐美·伯恩斯坦,我女儿继承了她漂亮的名字,她是外祖母的姐妹瑞雅的女儿。我的外祖母金达一九。八年出生在立陶宛一个有良好教育的犹太家庭,家人相亲相爱。她有两个姐妹,瑞雅和玛莎,还有一个兄弟,纳胡姆,他们都留在立陶宛生活,金达则在一九二四年选择来到法国求学并且和一名俄罗斯裔医生结了婚。我母亲爱莲娜我舅舅皮埃尔先后出生了。关于莎乐美,只留下来一张照片。照片上有日期,一九三九年七月一日,还有这个名字,阿帕纳缪,用蓝色墨水写在了照片右上方。我很久都以为阿帕纳缪是摄影师的名字,但后来却发现帕纳缪是科夫诺一座郊区,“这是立陶宛*美的地方之一,尼曼河在这里绕了个圈”,那儿也有第四集中营,是科夫诺犹太隔离区几个行刑地之一。画面上是一对夫妇和一个小女孩儿。莎乐美两三岁大,金色的头发剪得齐齐的,留着偏分,脸上露出调皮的微笑。她穿着白色绣花的裙子。莎乐美不是骑在她父亲的脖子上,而是完全坐在了他的右肩上。父亲用右手托着她,左手紧紧搂着他的妻子瑞雅,我外祖母金达的姐妹。瑞雅举起左手来握住她丈夫的手。她穿着一件白色西装裙还有一件印花的衬衫,眼中透着活力,也梳着偏分,棕色的头发拢到了后面,腕上戴了一只金色手镯表。男人叫马克斯·伯恩斯坦。他已经有点秃顶,裤子的皮带显得过紧了,身上穿着衬衫打着领带。他们一家人在一幢木屋前拍照,隐约能看见一扇窗户,带花边的窗帘,铺着瓦片的屋顶还有一个街道号,19。这是一九三九年七月一日一个立陶宛犹太家庭拍下的其乐融融的照片。这张照片我从没在外祖母家见到过。金达独自凝视着他的姐姐、外甥女还有姐夫,不敢把照片给任何人看。直到一九九。年,她才将照片拿出来,她带着它去了耶路撒冷亚德瓦谢姆大屠杀纪念馆,为了填写战争中消失的三十一位家庭近亲的见证卡。在她外甥女的卡片上,她附了这张照片。这张她从未给她女儿看过的照片。母亲爱莲娜跟我提过莎乐美,“她连一张照片也没留下。”在母亲和外祖母之间,围绕不在人世的莎乐美保持着一层缄默。既没有图片为证,也没有语言交流。……
科隆布·施内克(Colombe Schneck,1966— ),法国记者、作家、纪录片导演。她出生在巴黎,毕业于巴黎政治学院,并在巴黎第二大学取得了公共法硕士学位。毕业后,她在法国Canal+电视台做过几年记者,然后进入法国国际广播电台,参与制作了多档文学节目。作为纪录片导演,她完成了《没有孩子的女人》等四部纪实影片。作为作家,她从2006年至今出版了九部小说,多次入围费米娜文学奖、花神文学奖、雷诺多文学奖。其中,《永不疲倦的施内克先生》获2007年米拉奖,《优雅谷》获2009年《费加罗夫人》杂志女主角大奖,《一位有名的女人》获2011年法兰西学院安娜·德诺瓦耶奖。
黄土高原-卷六.散文 本书特色 本书是张承志根据内容重新选定编排的黄土高原类散文的合集,是其*具代表性的优秀散文。作者用血性、阳刚、激情和苍茫的文字,激活了那片...
反贪局专案-特大要案纪实写真-反腐内幕报告(第三卷) 内容简介 刘金宝案,是中纪委、*高人民检察院责成吉林省检察院查办的一起“ 通天大案”。在案件查办过程中,国...
生命的品质-周国平散文精粹本 本书特色 人*宝贵的两样东西,一是生命,二是灵魂。老天给了每个人一条命,一颗心,把命照看好。把心安顿好。人生即是圆满。把命照看好,...
智慧人生随想录-世界文学名著典藏-全译插图本 内容简介 蒙田是法国文艺复兴之后*重要的人文主义作家,以博学著称,在世界散文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他的作品中,日常生...
王树增,著有长篇纪实文学《长征》《 朝鲜战争》《解放战争》《抗日战争》,长篇历史随笔《1901》《1911》。作品曾获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大奖、中国出版政府奖、全...
不一样的文学史:世界十大小说家及其代表作 本书特色 ★每个人都应该读一读毛姆叔叔,尤其是文艺青年、文学专业。内心重口味,表面很优雅。优雅又重口的毛姆自从引进中国...
八方序跋-卷六 内容简介 《八方序跋》是“刘再复散文精编”的第六卷,序跋合集。共收录序跋八十题,为精选自二百余篇序跋的合集。内分四集,其中辑一、辑二系作者为他人...
十六夜膳房 本书特色 这是一家开在忘川河边的料理店,名叫“地狱膳房”。每天都有客人沿河而来,带着一段段或满足或遗憾的记忆,在孟婆这里留下...
海鸣集 本书特色 本书通过80多篇杂感、诗、影评、人论、文论等,真实地反映出作者心中的情怀。抛却矫情,直抒胸臆。回复中国传统文学中的本真之美。真,善,美,真之不...
故事从几个军校学员策划偷窃化学考卷贩售试题开始,这一偷窃行为被学校当局发现,责令小偷自首,否则全班受罚。有人检举了小偷,盗窃团伙的“老大”发誓:一定要查出告密者...
新月集 本书特色 《新月集》是泰戈尔从自己的孟加拉语诗中选摘翻译为英文的。在《新月集》中,泰戈尔延续了他一贯的诗风,以一颗赤子之心阐述了他对自然、宇宙和人生的哲...
午后的岁月 内容简介 叶兆言和好友余斌为纪念友情关于人生和文学的闲散对白他(叶兆言),当今文坛的当红作家;他(余斌),对张爱玲颇有研究的资深学者。他们是曾经的大...
李少君诗选 本书特色 1.精选著名诗人李少君《我是有大海的人》《石梅小镇》《在海上》等多首诗歌2.珞珈山——诗意盎然的现代诗山为你探寻一座名山与当代诗歌之间的关...
鲁迅自编文集华盖集 本书特色《华盖集》收作者1925年所作杂文三十一篇。1926年6月由北京北新书局初版。作者生前印行九版次。《华盖集》的内容包括:通讯论辩的魂...
《听话是水平,说话是艺术》内容简介:本书生活中有很多人确实存在不会倾听的问题,否则也就不会有“对牛弹琴”这个成语了。倾听往
《最美中国故事(自由篇)》内容简介:本书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连环画”中的小学十二种图书之一。小学十二种图书,每种围绕
幽梦影--崇文国学经典普及文库 本书特色国学经典是一个民族精神的函封,无论何时,打开这个函封,我们就能读出那些闪烁着智慧的文化密码。因此,了解民族文化,传承民族...
《自我与他我》内容简介:女性作为一个特殊而又引人注目的性别群体,撑起了人类社会的“半边天”,她们的形象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
瓦兰短诗集赏析 目录 绝境32 Impasse不 No / 1灯 Light / 3反问 Rhetorical Question / 5鹰 Hawk / 7我的...
人间寂寞,才是清福 本书特色《人间寂寞,才是清福》收录了梁实秋的杂文中的精品,包括《骂人的艺术》《中国语文的三个阶段》《流行的谬论》等。他的杂文以犀利的文笔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