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兵主编的《近代中国的知识与制度转型》分为概念、学科、教育、文化、制度5篇,共19章,分别探讨与主题密切相关的解释一词即是作一部文化史、分科的学史与分科的历史、“教”与“育”的古今中外、近代中国国字号事物的命运、章程条文与社会常情及其变态等重大问题。概念篇以科学、美术、地方、少数民族为例,由史事展现概念的发生、演化进程及其含义的复杂;学科篇以考古学、中国哲学、北京大学政治学科的成立、中国“文化学”的学科建构以及中山大学人文学科的取向为例,显示以分科为科学的影响以及古今中外学问的不同条理系统的缠绕;教育篇分别考察了所谓私塾及私塾改良、学制改变对高等教育的影响、政教合一与乡村建设的复杂纠葛,可见以外来观念认识中国事物的偏差以及不同学说体制影响近代转型的详情;文化篇则从汉字、冠服、绘画、中医等改革,体察国人在把握民族性与国民性(或时代性)的尺度及其平衡关系方面的困扰;制度篇由改行预算制、邮政与驿传、铨选变更等方面检讨外来体制取代固有制度进程中的种种纠结变异。
桑兵主编的《近代中国的知识与制度转型》分为概念、学科、教育、文化、制度5篇,共19章,分别探讨与主题密切相关的解释一词即是作一部文化史、分科的学史与分科的历史、“教”与“育”的古今中外、近代中国国字号事物的命运、章程条文与社会常情及其变态等重大问题。概念篇以科学、美术、地方、少数民族为例,由史事展现概念的发生、演化进程及其含义的复杂;学科篇以考古学、中国哲学、北京大学政治学科的成立、中国“文化学”的学科建构以及中山大学人文学科的取向为例,显示以分科为科学的影响以及古今中外学问的不同条理系统的缠绕;教育篇分别考察了所谓私塾及私塾改良、学制改变对高等教育的影响、政教合一与乡村建设的复杂纠葛,可见以外来观念认识中国事物的偏差以及不同学说体制影响近代转型的详情;文化篇则从汉字、冠服、绘画、中医等改革,体察国人在把握民族性与国民性(或时代性)的尺度及其平衡关系方面的困扰;制度篇由改行预算制、邮政与驿传、铨选变更等方面检讨外来体制取代固有制度进程中的种种纠结变异。
总说
**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观念与取向
第三节 做法与释疑
概念篇分说:解释一词即是作一部文化史
**章 近代中国“科学”观念的生成与歧变
**节 “科学”人华
第二节 中国“科学”的生成
第三节 救亡语境下的“科学”限度
第四节 革命立宪论争下的常识之“科学”
第五节 结语
第二章 清末“美术”概念的输入及衍化
**节 “美术”与“雅艺”并存
第二节 形而下的“美术”
第三节 形而上的“美术”
第四节 结语
第三章 清季外官改制的“地方”困扰
**节 “中央”、“地方”与内外官制不对称
第二节 外官改制的“地方”考量
第三节 改制症结:直省归属问题的凸显
第四节 化解之道:集权与分权的抉择
第五节 预备立宪的“地方”困扰
第六节 督抚去留的权衡
第七节 第二次外官制讨论
第八节 制度变动与利益调整
第九节 结语
第四章 中国“少数民族”的生成与演变(1905—1937)
**节 从满汉对比而生“少数民族”
第二节 国际视野下的“少数民族”
第二节 苏维埃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少数民族”观
第四节 结语
学科篇分说:分科的学生与分科的历史
第五章 中国考古学的形成
**节 中国上古史的真相
第二节 信史与“文”、“物”
第三节 考古学的专门化
第六章 “中国哲学”发源
**节 “东洋哲学”与“支那哲学”
第二节 “泰西哲学”与中国固有学问
第三节 “中国哲学”的取向
第四节 结语
第七章 从“经济”到学术:北京大学政治学科的建立
**节 议设京师大学堂:立学宗旨与教学分科
第二节 法政科大学的规划及设立
第三节 法科改革及其学术化转向
第四节 现代政治学科的建立
第五节 结语
第八章 中国“文化学”的学科构建
**节 文化、文明与文化史、文明史
第二节 启动与倡导:进入学人视野的新领域
第三节 文化论战对“文化学”的激励
第四节 建构学科:课程、理论体系与学术共同体
第五节 结语:从文化自觉到知识“自觉”
第九章 近代学术的转承与分合:中山大学人文学科的设置及取向(1926—1949)
**节 从国学到史学
第二节 经史致用
第三节 从民俗学到人类学
第四节 结语
教育篇分说:“教”与“育”的古今中外
第十章 “旧有”遭遇“新式”:清季“私塾”与“私塾改良”
**节 清末“私塾”话语的形成
第二节 嘈切错杂的“私塾改良”
第三节 新话语遭遇活事实
第四节 结语
第十一章 民国高等教育制度的转型:国立广东(中山)大学的建立与变制
**节 文化争胜与筹建国立大学
第二节 学制变更与高专升大
第三节 广东高等教育界的统一与国立广东大学变制
第四节 整合与提高
第五节 结语
第十二章 政教合一与民国乡村建设运动
**节 政教的分与合
第二节 乡村建设政教合一的模式与纠葛
第三节 新县制政教合一的合作与分32
第四节 政教合一的背景和成因
第五节 结语
文化篇分说:近代中国国字号事物的命运
第十三章 “以变通文字为*先”:清季社会思潮与切音字运动
**节 文字与富强
第二节 中西学战与切音字运动
第三节 言文合一的文字观
第四节 文字与进化
第五节 文字的“双轨制”方案
第六节 结语
第十四章 清季军、警、学冠服因革
**节 清代冠服与礼制源流
第二节 清季新军改易西式制服
第三节 西式警察服装的制定
第四节 文学堂冠服的以中纳西
第五节 军、警、学西化服饰推行中的阻碍
第六节 军、学界自行剪辫易服
第七节 社会风尚变化与民众剪辫易服
第八节 西潮与清季冠服变制
第十五章 复制知识:晚清《国粹学报》的博物图画
**节 复兴古学:国学保存会博物学知识的传播
第二节 察其形状:绘图者蔡守的田野工夫
第三节 考诸蕃书:蔡守参考的西洋博物学书籍
第四节 粗谙九译:蔡守的西书来源与英语能力
第五节 濡染画风:晚清岭南绘画的实用主义与写实主义
第六节 创新技术:神州国光社采用的印刷技术与经营手法
第七节 结语:知识体系的裂变
第十六章 “国医”:近代中医的转型与再造
**节 重省中西医汇通史:差异何在
第二节 国医建构之初:国学与国粹形象
第三节 国医转型的关键年代
第四节 型塑科学国医的困境
第五节 国医的国家民族责任
第六节 结语:一次失败的“成功”转型
制度篇分说:章程条文与社会常情及其变态
第十七章 清季财政改行预算制
**节 新知引介
第二节 局部尝试
第三节 “老树接新枝”
第四节 旧制排异
第五节 结语
第十八章 从“置邮传命”到“裕国便民”:晚清邮驿与邮政制度转型
**节 官民两分的清代邮递体系
第二节 欧美新式邮政知识的传人
第三节 大清邮政的试办与正式开办
第四节 官制改革下的大清邮政
第五节 结语
第十九章 从吏部到内阁铨叙局:清季文官铨选机构变迁
**节 晚清吏部地位逐渐下降
第二节 吏部挽回颓势的努力
第三节 吏部裁撤
第四节 内阁叙官局初步运作
参考文献
后记
桑兵,男,河北威县人,1956年生于广西桂林。历史学博士。历任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现任中山大学逸仙学者讲座教授、近代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孙中山研究所所长。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委员。出版《晚清学堂学生与社会变迁》、《清末新知识界的社团与活动》、《国学与汉学——近代中外学界交往录》、《孙中山的活动与思想》、《晚清民国的国学研究》、《庚子勤王与晚清政局》、《晚清民国的学人与学术》等专著。主编《近代中国的知识与制度转型丛书》、《清代稿钞本》。合编《戴季陶集》、《近代中国学术批评》、《近代中国学术思想》、《国学的历史》。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百余篇。近期主要研究近代中国的知识与制度转型、清代以来的学术、大学与近代、中国、近代中日关系、清代以来的教育史等。
《抑郁生花》内容简介:作者蔓玫是15岁考入大学的天才少女、植物学硕士、畅销书作家,而在本书中她撕开这些亮眼的标签,以令人钦佩
《从苏维埃到人民代表大会制:中国共产党关于现代代议制的构想与实践》内容简介:如果把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看做一架政治机器,
逊清皇室秘闻 本书特色 《逊清皇室秘闻》从各个方面记述了退位后的溥仪及逊清皇室人员的种种活动;介绍了逊清皇室的机构、官员情况及官规典故、有关王公旧臣及当时社会知...
蒋中正日记揭密-从风雨飘摇到大局初定 本书特色 ★国民党撤守台湾岛,“中华民国”退出联合国,“外蒙古案, 蒋中正“总统”连任谜团……这位国民党*高长官在人生起伏...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远东战场》内容简介:《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远东战场》选取了太平洋、东南亚战场线索。日本、美国、中
随唐嘉话 朝野佥载-元明史料笔记 内容简介 刘餗隋唐嘉话,旧唐书经籍志和新唐书艺文志都没有着录。南宋陈振孙直齐书录解题在小说家类里着录了隋唐嘉话一卷,刘餗撰。宋...
《出没风波里(旧日本海军轻巡洋舰战史)》简介:日本海军在1917年首度引入1914年英国建成的林仙级轻巡洋舰这一新型舰种,建造了两
第三帝国-权威单卷本当代史巨著 本书特色 1933年,希特勒及其领导下的纳粹党上台,建立了纳粹德国。在他的统治下德国经济有所复苏,大量资金被用于军事,这个新的帝...
本书运用“边缘研究”方法,对“华夏边缘”作了新的解读。作者认为,所谓“边缘研究”,就是“这种研究法将研究的重点由民族的内
史林新语 本书特色 《史林新语》是蒋星煜先生近两年来为报刊专栏等所写的新文章的结集。主要以三国、明清、戏剧研究等专题为主题。其中既有如关羽、孙尚香等人物研究,亦...
IntheprecursortoMadameButterflyandMissSaigon,anavalofficerexperiencesJapan
七十年所见所闻 内容简介 中国笔记杂说,有故事小说类和历史琐闻类,起源于先秦而形成于魏晋。其考据论证类起于汉代而形成于唐宋,历元明清而书益多。我生于1906年,...
先秦西南民族史论 本书特色 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国家“十二五”重大出版项目《中国边疆研究文库》由《文库初编——近代稀见边疆名著点校及解题》与《文库二编——当代...
《大德意志师(中)》是一部活生生的“二战”时期的德国陆军从起步到巅峰,最后步入毁灭的历史写照。大德意志师可以说是德国军队的
《警察文化概论》内容简介:本书为硕士研究生警察文化课程教材。第一篇为理论篇,由警察伦理文化、警察意识形态文化、警察平安文化
西征续录-[第三辑] 本书特色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内忧外患不断。未雨绸缪,从政府到民间,都把西北看作未来抗击外辱的大后方,“开发西北”的呼声日渐高涨,有志之士...
(精)华夏审美风尚史(全11卷) 本书特色 ★ 32开精装,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荣获第五届国家图书奖,2002年又获第四届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追加奖★ ...
中国西北少数民族通史.导论卷 内容简介 中国少数民族的历史,内容丰富,时代久远,尤其是在中国古代西北地区(包括今甘、宁、青、新以及内蒙古西部和西藏等地)活动的中...
风雨岁月-1964-1976年的清华 内容简介 共和国史上那场历时十年的“文化大革命”是从文教领域首先发动的,清华大学作为高校的重中之重首当其冲。本书作者刘冰原...
昙花王朝-隋帝国的短暂与辉煌 本书特色 这是一个被宏图大业压垮的王朝,这是一个持续发酵着争议的王朝,这是一个名声扫地但留下丰厚遗产的王朝。隋、唐时代,建立统一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