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全面发掘、总结和阐述中国抒情美学的传统理论,着重梳理了中国抒情美学的文学传统、理论传统、创作传统,从中国抒情美学与作家的关系角度,探讨了中国抒情传统中的感悟论、感兴论和妙悟论,对中国抒情美学的方法与境界的相关理论进行了总结;作者还分别从文本的角度和读者的角度,分析了中国抒情的元素与结构,总结了中国抒情类型与文本形态,并探讨了中国抒情美学在技术层面、知识层面和智慧层面给人的启示,从而梳理出中国抒情美学中文字训诂、形象阐释和生命解悟三种阅读传统。本书论点新颖,视野开阔,论述严谨,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中国抒情美学论要》全面发掘、总结和阐述中国抒情美学的传统理论,着重梳理了中国抒情美学的文学传统、理论传统、创作传统,从中国抒情美学与作家的关系角度,探讨了中国抒情传统中的感悟论、感兴论和妙悟论,对中国抒情美学的方法与境界的相关理论进行了总结;作者还分别从文本的角度和读者的角度,分析了中国抒情的元素与结构,总结了中国抒情类型与文本形态,并探讨了中国抒情美学在技术层面、知识层面和智慧层面给人的启示,从而梳理出中国抒情美学中文字训诂、形象阐释和生命解悟三种阅读传统。《中国抒情美学论要》论点新颖,视野开阔,论述严谨,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绪论
**编 中国抒情的文化传统与美学阐释
**章 中国抒情的文学传统与美学表征
**节 中国抒情的理论传统与美学阐述
一、“诗言志”的美学阐述
二、“诗缘情”的美学阐述
第二节 中国抒情的创作传统与美学表征
一、中国文学抒情的诗歌形式
二、中国文学抒情的历史轨迹
第二章 中国抒情的文化传统与美学智慧
**节 中国抒情的文化基础
一、儒家情感论
二、道家情感论
三、禅宗情感论
第二节 中国抒情的文化理想
一、修己立命的士人理想
二、自强凝命的君子理想
三、乐天安命的圣人理想
第二编 中国抒情的创作传统与美学阐释
**章 中国抒情的美学理论
**节 感物论
一、事物感发是文学抒情的诱因
二、事物与情感同构是文学抒情的基础
三、文学抒情的模仿论基础
第二节 感兴论
一、作家的灵感是文学抒情的源泉
二、感兴的心理特征
三、感兴的表现论基础
第三节 妙悟论
一、作家的妙悟是文学抒情的核心
二、妙悟的精神特征
三、妙悟的文化传统
第二章 中国抒情方法与境界
**节 中国抒情方法的美学表征/11l
一、赋
二、比
三、兴
第二节 中国抒情境界的美学智慧
一、物境
二、情境
三、意境
第三编 中国抒情的文本传统与美学阐释
**章 中国抒情元素与抒情结构
**节 中国抒情元素及其美学表征
一、抒情元素的基本构成
二、抒情元素的情感序列
第二节 中国抒情结构及其美学智慧
一、文字浑圆:浑圆结构的表象层
二、气象浑圆:浑圆结构的主体层
三、理趣浑圆:浑圆结构的核心层
第二章 中国抒情类型与抒情话语
**节 中国抒情方式的类型特质与美学表征
一、纯粹抒情
二、叙事抒情
三、表象抒情
第二节 中国抒情体裁的类型特质与美学表征
一、抒情体抒情
二、叙事体抒情
三、表象体抒情
第三节 中国抒情话语的美学表征与美学智慧
一、抒情权力
二、抒情视界
三、抒情声音
第四编 中国抒情的阅读传统与美学阐释
**章 中国抒情的美学层级与阅读启示
**节 中国抒情作为技术的启示
一、文学抒情作为技术
二、文学抒情作为技术的主要启示
第二节 中国抒情作为知识的启示
一、文学抒情作为知识
二、文学抒情作为知识的主要启示
第三节 中国抒情作为智慧的启示
一、文学抒情作为智慧
二、文学抒情作为智慧的主要启示
第二章 中国抒情的美学基础与阅读层次
**节 中国抒情的言尽意说与文字训诂
一、言尽意说的美学基础
二、中国文学抒情阅读的文字训诂传统
第二节 中国抒情的言不尽意说与形象阐释
一、言不尽意说的美学基础
二、中国文学抒情阅读的形象阐释传统
第三节 中国抒情的得意忘言说与生命解悟
一、得意忘言说的美学基础
二、中国文学抒情阅读的生命解悟传统
主要参考文献
索 引
后 记
郭昭第,1966年11月生,天水师范学院文史学院教授,副院长,甘肃省领军人才,甘肃省美学学会常务理事。主持和参与《中国文学经典的生命智慧研究》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规划项目、省社科规划项目和省教育厅项目6个,已出版《审美形态学》、《文学元素学:文学理论的超学科视域》、《审美智慧论》、《中国生命智慧:<易经><道德经><坛经>心证》、《大知闲闲:中国生命智慧论要》等专著和教材8部,发表《知识美学的困惑与智慧美学的出路》等论文60余篇,13项成果获甘肃省社科成果奖、甘肃省教学成果奖、甘肃省高校社科成果奖一、二、三等奖。曾获甘肃省“园丁奖”、曾宪梓教育基金二等奖和甘肃省高校青年教师成才奖。
中国古代哲学与传统文化 内容简介 这本书是作者这些年所写的有关中国古代哲学与传统文化方面的文章的一个选集。本书在《(庄子)寓言与现代思想》之后附了一篇并非中国古...
文明的忧思-美学经典 本书特色 18世纪末德国精神革命观念引到英国的重要传播者19世纪思想*开放*敏感的一代人的良心和代言人为后代而活着的先知,中国文化的一个知...
沉思录II(《沉思录》作者马可·奥勒留之先师巨著) 本书特色 《沉思录》作者马可奥勒留之先师巨著古罗马哲学家的金玉良言现代社会的心疗良方让我平静地接受我无法改变...
中国哲学史新编:中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汉初黄老之学,汉初*大的政论家和哲学家——贾谊,纬书中的世界图式,古文经学的兴起及其哲学家——刘歆、扬雄、桓谭,东汉末...
第6卷-论人-神学大全-论上帝-第一集 本书特色 【本书的地位及内容】堪与《圣经》相提并论的著作在特伦特大公会议期间(16世纪),神父们一致同意,将《神学大全》...
20世纪中国审美主义思想研究 本书特色 叶世祥编著的《20世纪中国审美主义思想研究》确立“审美主义”基本理论内涵的基础上,对中国现代审美主义思想与中国古...
超前思维 本书特色 人类思维至今仍有许多谜底,是一个亟待深入研究的巨大科学领域。特别是在知识经济即将到来的时代,更应高度重视人类智慧和思维的研究,在实践上更就高...
古代汉语这一门课程,过去在不同的高等学校中,在不同的时期内,有种种不同的教学内容。有的是当作历代文选来教,有的是当作文言
中国之为中国-正统与异端之辩-思想史研究-第九辑 本书特色 复旦大学思想史研究中心 思想史研究丛书 第九辑谢遐龄、曾亦等撰文,以思想与文化视角探讨古今政治与文化...
《书目答问》是一部指导治学门径的举要目录。书海无涯,从何处着手?这是初学者常常困惑的问题。晚清洋务运动领袖张之洞为回答上
《国学的天空》的主要内容包括:“国学”是个宽泛的名词,但是不论你如何分类,都会把儒家与道家列为重点。儒家的代表是孔子与孟
春秋繁露新注 内容简介 《春秋繁露》是中国文化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皇皇巨著,但文字脱漏现象较多。本书对原文的校勘、训诂与注释,反复比照前贤今哲学术成就,广取博引,...
柏拉图-剑桥哲学研究指针(英文版) 内容简介 “剑桥哲学研究指针”是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20世纪90年代刊行的一套学术参考书,如原书编者所说的:“这套书的目的之一...
G.哈特费尔德(GaryHatfieId).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哲学系亚当·西伯特(Adamseybert)讲席教授。其主要研究领域涉及近代哲学史、
老子智慧-知白守黑的无为人生 本书特色 《老子智慧:知白守黑的无为人生》:据史书记载,老子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精通自然变化,明晓世运起伏,是个前无古人...
基督教哲学1500年 内容简介 赵敦华(1 949),江苏南通人。本书系统阐述了自公元1世纪到16世纪的基督教哲学,是汉语学术界**部详尽而系统的中世纪哲学史。...
现代性批判的技术与方法 本书特色 现代性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重要话题,也是现代哲学的一个突出主题之一。理性是西方近现代哲学的一条主线,也是现代性问题的一个交汇点。李...
六祖坛经 本书特色《六祖坛经》记载了一位觉悟者的开示,惠能觉悟了本来具足的佛性,释迦牟尼在觉悟之后,感叹原来众生都有这个佛性。对不再满足于富华人生、发愿了生死的...
论语-彩图全解版 本书特色 “半部《论语》治天下”,自古至今,无论在士人当中还是在老百姓中间,《论语》一书都是中国人的一部不能逾越的圣典。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
这本书以作者在《百家讲坛》的讲座为基础整理润色而成。庄子何其人:人们把孔子称为“圣人”,却把庄子称为“神人”,二人分别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