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全面发掘、总结和阐述中国抒情美学的传统理论,着重梳理了中国抒情美学的文学传统、理论传统、创作传统,从中国抒情美学与作家的关系角度,探讨了中国抒情传统中的感悟论、感兴论和妙悟论,对中国抒情美学的方法与境界的相关理论进行了总结;作者还分别从文本的角度和读者的角度,分析了中国抒情的元素与结构,总结了中国抒情类型与文本形态,并探讨了中国抒情美学在技术层面、知识层面和智慧层面给人的启示,从而梳理出中国抒情美学中文字训诂、形象阐释和生命解悟三种阅读传统。本书论点新颖,视野开阔,论述严谨,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中国抒情美学论要》全面发掘、总结和阐述中国抒情美学的传统理论,着重梳理了中国抒情美学的文学传统、理论传统、创作传统,从中国抒情美学与作家的关系角度,探讨了中国抒情传统中的感悟论、感兴论和妙悟论,对中国抒情美学的方法与境界的相关理论进行了总结;作者还分别从文本的角度和读者的角度,分析了中国抒情的元素与结构,总结了中国抒情类型与文本形态,并探讨了中国抒情美学在技术层面、知识层面和智慧层面给人的启示,从而梳理出中国抒情美学中文字训诂、形象阐释和生命解悟三种阅读传统。《中国抒情美学论要》论点新颖,视野开阔,论述严谨,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绪论
**编 中国抒情的文化传统与美学阐释
**章 中国抒情的文学传统与美学表征
**节 中国抒情的理论传统与美学阐述
一、“诗言志”的美学阐述
二、“诗缘情”的美学阐述
第二节 中国抒情的创作传统与美学表征
一、中国文学抒情的诗歌形式
二、中国文学抒情的历史轨迹
第二章 中国抒情的文化传统与美学智慧
**节 中国抒情的文化基础
一、儒家情感论
二、道家情感论
三、禅宗情感论
第二节 中国抒情的文化理想
一、修己立命的士人理想
二、自强凝命的君子理想
三、乐天安命的圣人理想
第二编 中国抒情的创作传统与美学阐释
**章 中国抒情的美学理论
**节 感物论
一、事物感发是文学抒情的诱因
二、事物与情感同构是文学抒情的基础
三、文学抒情的模仿论基础
第二节 感兴论
一、作家的灵感是文学抒情的源泉
二、感兴的心理特征
三、感兴的表现论基础
第三节 妙悟论
一、作家的妙悟是文学抒情的核心
二、妙悟的精神特征
三、妙悟的文化传统
第二章 中国抒情方法与境界
**节 中国抒情方法的美学表征/11l
一、赋
二、比
三、兴
第二节 中国抒情境界的美学智慧
一、物境
二、情境
三、意境
第三编 中国抒情的文本传统与美学阐释
**章 中国抒情元素与抒情结构
**节 中国抒情元素及其美学表征
一、抒情元素的基本构成
二、抒情元素的情感序列
第二节 中国抒情结构及其美学智慧
一、文字浑圆:浑圆结构的表象层
二、气象浑圆:浑圆结构的主体层
三、理趣浑圆:浑圆结构的核心层
第二章 中国抒情类型与抒情话语
**节 中国抒情方式的类型特质与美学表征
一、纯粹抒情
二、叙事抒情
三、表象抒情
第二节 中国抒情体裁的类型特质与美学表征
一、抒情体抒情
二、叙事体抒情
三、表象体抒情
第三节 中国抒情话语的美学表征与美学智慧
一、抒情权力
二、抒情视界
三、抒情声音
第四编 中国抒情的阅读传统与美学阐释
**章 中国抒情的美学层级与阅读启示
**节 中国抒情作为技术的启示
一、文学抒情作为技术
二、文学抒情作为技术的主要启示
第二节 中国抒情作为知识的启示
一、文学抒情作为知识
二、文学抒情作为知识的主要启示
第三节 中国抒情作为智慧的启示
一、文学抒情作为智慧
二、文学抒情作为智慧的主要启示
第二章 中国抒情的美学基础与阅读层次
**节 中国抒情的言尽意说与文字训诂
一、言尽意说的美学基础
二、中国文学抒情阅读的文字训诂传统
第二节 中国抒情的言不尽意说与形象阐释
一、言不尽意说的美学基础
二、中国文学抒情阅读的形象阐释传统
第三节 中国抒情的得意忘言说与生命解悟
一、得意忘言说的美学基础
二、中国文学抒情阅读的生命解悟传统
主要参考文献
索 引
后 记
郭昭第,1966年11月生,天水师范学院文史学院教授,副院长,甘肃省领军人才,甘肃省美学学会常务理事。主持和参与《中国文学经典的生命智慧研究》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规划项目、省社科规划项目和省教育厅项目6个,已出版《审美形态学》、《文学元素学:文学理论的超学科视域》、《审美智慧论》、《中国生命智慧:<易经><道德经><坛经>心证》、《大知闲闲:中国生命智慧论要》等专著和教材8部,发表《知识美学的困惑与智慧美学的出路》等论文60余篇,13项成果获甘肃省社科成果奖、甘肃省教学成果奖、甘肃省高校社科成果奖一、二、三等奖。曾获甘肃省“园丁奖”、曾宪梓教育基金二等奖和甘肃省高校青年教师成才奖。
马克思主义的起源 本书特色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现在也许可以越来越清楚和显著地看出来,它的“诞生”恰恰是西方政治和社会理论的历史中非常重要的一章。本书用传统的两...
《发心》为九十高龄的梦参老和尚2007年2月至2008年6月于北京、台北、香港和五台山四地所作开示的记录,开示的内容分别为“浅谈发
本丛书发挥成中英、H.Beck等人的《本体诠释学》(Onto-Hermeneutics)的诠释角度对中国哲学当代诠释进行阐释,除了延续中国哲学体用
增订刘子校注 内容简介 刘子是北朝子书之*优秀者。前贤称其词采秀倩,丰腴寿整,腴秀逸俊,遒炼隽逸,并非过誉。全书五十五篇,二万九千四百余字。部头虽然不大,内容却...
印度哲学史纲 本书特色 一、丛书着力于“学术”与“文化”两方面,所收著作或为学术上开新之作,或为文化上奠基之作。二、丛书之收书范围,原则上起于民国建立,迄于中华...
中国禅宗思想发展史 第二版 本书特色 禅宗思想是纯粹中国化的,又是大众化的老庄哲学。它的发端不是达摩,它的传承也不是达摩至弘忍的单传直指,以心传心。此书是传世金...
牛津西方哲学史:古代哲学+近代哲学的兴起+现代世界中的哲学+中世纪哲学(套装共4册) 本书特色 《牛津西方哲学史》具有严谨的学术性,但是毫不晦涩,西方学术界普遍...
劝学篇 本书特色 你知道日本*大面值货币上人物是谁吗 学习惟在广泛吸取一切,扩大一己之知见。福泽谕吉(1835-1901),引进西方文明,“脱亚入欧”论鼓吹者,...
本书详细地对康德《实践理性批判》进行了解释与评论,是第一部哲学意义上对“第二批判”的评注。作者从批判哲学的整体框架之内审
道教与督教生态思想比较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首次系统地对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进行比较研究和当代审视。作者根据比较宗教学、生态伦理学、深层生态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从...
人文讲习录:中西哲学的会通 内容简介 牟宗三先生有感于大学教育分门别类,专以知识为务,而于生命性情、精神志趣、文化理念等反相隔阂不通,于是以台湾师范大学为讲坛,...
翻阅《傅佩荣细说老子(大众国学讲堂)》,就会发现一个事实,就是“白话译文一再重复”。在《傅佩荣细说老子(大众国学讲堂)》中,
伦理文明,还是法治文明?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狭义法理学、广义法理学、几个案例的法理学分析三编。包括社会主义法治和平民意识、论裁判公正、基层民主和我国地方人大建...
笑与幽默感 内容简介 笑是人类行为中一种独特的现象,其产生原因一直众说纷纭。《笑与幽默感》作者埃德蒙·伯格勒认为笑是一种必要的、健康的内在揭露机制,是一种减轻恐...
神奇之门 本书特色 奇门遁学,古称“帝王之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具神秘色彩的易学数术之一。本书由思维科学入手,从理论和应用两个方面,彻底揭开了它的神秘面纱,是...
康德著作全集第5卷·实践理性批判 判断力批判 内容简介 本卷收入了康德三大批判中的两部:《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实践理性批判》是康德思想的核心部分,...
信仰二十讲 本书特色 《信仰二十讲》作者何光沪,在西方文明中,信仰作为人生根基,也是社会生活、历史发展、文化创造的基础。两千年来,无数贤哲关于信仰的诸多论述,构...
周易通释 内容简介 《周易》是一部难读之书,被誉为古代东方智慧的结晶。自古以来诸多圣哲先贤终身读《易》而无悔,相传孔子曾“韦编三绝”,宋明理学家如周敦颐、程颐、...
伊索尔德的魔汤-春药的文化史 本书特色 本书作者对各文明地域的有关资料进行了深入的科学研究和比较。他们得出的结论是:催欲药大都是古老宗教和族群奉为仙草的植物及其...
部派佛教 内容简介 本书指出部派佛教的论究的方法、思想内容、观点等不同之处。部派佛教 目录 **章原始佛教分派的必然性第二章佛教分派经过第三章部派佛教的主要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