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日报》讲,如果说中国有一位经济学家的意见永远值得听取的话,那就是吴敬琏。目前中国改革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值此时刻,我们精心编辑出版了这部150多万字的《吴敬琏文集》,因为我们深感吴敬琏先生的著述对于把握中国经济和中国改革的来龙去脉,谋划新一轮改革有着重大的镜鉴意义;他关于中国经济社会一系列问题正本清源的研究,对进一步凝聚改革共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吴敬琏文集》收录了吴敬琏先生1980—2012年*具代表性的文章,160多万字。这些文章共分8个专题:(1)综论改革和发展;(2)改革的整体推进战略和方案设计;(3)企业改革和所有制结构调整;(4)经济发展方式转变;(5)宏观经济态势和政策研究;(6)维护社会公正,抗击权贵资本主义;(7)法治、民主与公民社会建设;(8)经济学与中国改革。每个专题按照写作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排列。这8个专题,不仅涵盖了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主要方面,而且对经济改革为什么以及怎样与政治改革、公民社会建设协同推进有深入的阐述。其中相当一部分论述,已经成为改革史上的重要文献。
《当代中国思想家文库》总序
出版说明
总目
(上)
**篇 综论中国改革和发展
经济发展战略与经济体制模式的选择 (1982年12月)
论作为资源配置方式的计划与市场 (1991年8月)
建议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 (1992年4月)
关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论争 (1998年2月)
“中国模式”会成为全球榜样吗? (2010年10月)
重启改革议程 (2012年9月)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包容性的经济和政治制度 (2012年10月)
第二篇 改革的整体推进战略和方案设计
单项推进,还是配套改革 (1985年7月)
关于改革战略选择的若干思考 (1987年1月)
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一种整体设想 (1987年7月)
经济体制中期(1988—1995)改革规划纲要 (1988年5月)
中国经济改革战略的分歧与选择 (1988年10月)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 (2001年11月)
加强顶层设计,认真推进改革 (2012年3月)
(中)
第三篇 企业改革和所有制结构调整
城市改革的关键是增强企业的活力 (1984年9月)
“两权分离”和“承包制”概念辨析 (1987年9月)
产权制度和大中型企业的改革 (1989年4月)
关于公司化 (1993年8月)
在公司化改制中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 (1995年3月)
实现国有经济的战略性改组———国有企业改革的一种思路 (1997年5月)
对经济形势的估量和放手发展中小企业的对策建议 (1998年7月)
如何合理合法地实现国企改制和产权明晰 (2007年1月)
国有经济的布局调整和国有企业的改革不能停步 (2011年9月)
第四篇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关于“经济增长方式”及其转变 (1995年8—12月)
制度重于技术———论发展我国高技术产业 (1999年5月)
“十一五”时期必须认真解决工业化道路和增长模式的问题(2005年3月)
我为什么研究起增长模式和工业化道路来 (2005年10月)
从早期经济增长到现代经济增长 (2005年10月)
出口导向战略与粗放增长模式的持续 (2008年9月)
集中力量解决长期增长中的问题 (2010年1月)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政府自身改革更关键 (2011年1月)
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问题:提高服务活动在经济活动总量中的比重 (2011年11月)
我国城市化面临的效率问题和政策选择 (2012年10月)
第五篇 宏观经济态势和政策研究
当前货币流通形势和对策 (1984年12月)
论控制需求和改善供给 (1986年3月)
控制需求,疏导货币,改革价格 (1988年4月)
国民经济的困境和出路 (1990年9月)
论通货膨胀政策之不可行和根本出路在于落实各项改革措施 (1994年3月)
关于人民币汇率问题 (2004年12月)
增长模式与资本市场 (2008年9月)
金融海啸和中国经济 (2008年12月)
对如何走出宏观经济政策两难困境的思考 (2010年8月)
“十二五”中国宏观经济态势和展望 (2011年5月)
(下)
第六篇 维护社会公正,抗击权贵资本主义
“寻租”理论与我国经济中的某些消极现象 (1988年8月)
贫富差距大小谈 (1994年2月)
再谈根治腐败 (1996年4月)
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公正+市场经济 (1997年8月)
中国会成为寻租社会吗? (1999年4月)
股市七题 (2001年3月)
腐败与反腐败的经济学思考 (2002年5月)
关于划拨国有资产归还国家对老职工社会保障基金欠账的建议(2003年3月)
就《中国的社会保障改革研究》课题给温家宝总理的一封信 (2004年11月)
妥善处理收入差距过大问题 (2006年6月)
警惕寻租新动力 (2006年12月)
要让老百姓富起来 (2011年2月)
缩小收入差距不能单靠再分配 (2011年6月)
第七篇 法治、民主与公民社会建设
经济改革与政治稳定 (1995年8月)
新形势下政府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 (2000年6月)
建设民间商会 (2002年5月)
用信息化推动民主政治建设 (2002年8月)
法治中国 (2002年12月)
修改宪法和实施宪政 (2003年6月)
建设一个公开、透明和可问责的服务型政府 (2003年6月)
努力构筑市场经济的制度基础 (2004年12月)
政治不改革,经济改革也落实不了 (2012年2月)
第八篇 经济学与中国改革
论孙冶方的经济理论体系 (1984年9月)
从匈牙利的经验看我国当前的改革 (1985年8月)
经济理论的演变与改革战略的选择———对中国实例的分析 (1988年12月)
资源配置与经济体制 (1991年12月)
经济学家、经济学与中国改革 (2004年2月)
“市场社会主义”与中国经济改革 (2005年1月)
中国的转型 (2005年8月)
创新还是寻租:中国转型制度环境与企业家才能配置 (2007年3月)
薛暮桥与中国市场经济的开拓 (2011年4月)
经济学与中国经济的崛起 (2011年7月)
索引
中国人名
外国人名
专有名词
后 记
吴敬琏是一位卓越的学者,优秀的教授,同时还是一位活到老学到老的学生。他思想开明,不骄傲自大。他虚心接受他人的观点,无论是年轻人还是年长者,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只要他们有充分的理由,他都会给予支持。他随时准备接受并且能够一次又一次地创造新的思想。
——哈佛大学荣休教授、国际经济学会(2002~2005)会长 亚诺什·科尔奈
吴敬琏教授不仅娴熟、优美地运用现代经济学理论剖析复杂的中国经济问题,而且,更让我认同的是,他还追求社会公正、公民自由与宪政民主,坚持对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分配不公和权贵资本主义现象不断提出告诫和批判。
——斯坦福大学荣休教授、国际经济学会(2008~2011)会长 青木昌彦
这部《吴敬琏文集》不仅扼要反映了吴敬琏先生1980年以来的思想历程,而且对于了解中国改革的来龙去脉具有重要文献参考价值。其中,作者对政治改革与经济改革协同推进必要性的强调,以及对法治市场经济的呼吁,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 江平
吴敬琏先生是中国改革开放时代的重要参与者与推动者。他关于改革目标、改革总体方案的原创性研究,影响了中国整个改革开放进程。通读他的文集,不仅帮助我们深入认识中国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艰辛历程,而且对于凝聚改革共识,重启改革议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原《人民日报》副总编辑 周瑞金
吴敬琏,当代中国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1930年生于南京。1948年考入金陵大学经济系,1950年入学,1952年高等院校调整转入复旦大学经济系,1954年毕业。同年分配到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工作。1955至1956年跟随苏联经济学家A.M.毕尔曼(AlexanderM.Birman),研究企业财务和国家财政问题。其后,参加全国范围的体制调查和体制改革研究。上世纪60年代前期,先后参加孙冶方《社会主义经济论》写作组和于光远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写作组工作。“文革”下放“五七”干校期间,得到顾准的指导和帮助,结成了忘年之交。“文革”结束后,吴敬琏忙碌多产。他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干事,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方案研究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经济社会体制比较》杂志主编,《改革》杂志主编,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第九、十届全国政协常委兼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耶鲁大学、牛津大学、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客座研究员或客座教授,国际经济学会(InternationalEconomic Association,IEA)执行委员会委员。现任国务院发展中心研究员,中欧国际工商学院(CEIBS)宝钢经济学教席教授,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比较》辑刊、《洪范评论》辑刊主编,国际经济学会执行委员会顾问,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1984年、1986年、1988年、1990年和1992年吴敬琏五次获得孙冶方经济科学奖。其学术著作先后荣获第二届和第四届国家图书奖。2005年获首届中国经济学杰出贡献奖。2009年因《中国增长模式抉择》一书获第二届张培刚发展经济学优秀成果奖。2010年因整体改革理论获第三届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2000年、2005年香港浸会大学和香港大学分别授予他荣誉社会科学博士学位。2003年国际管理学会(IAM)授予他“杰出成就奖”。2011年国际经济学会(IEA)授予他“荣誉会长”称号,以表彰他对经济理论和政策研究以及中外学术交流的杰出贡献。
《遗言图书馆》内容简介:临终遗言,可算是最精彩的超短篇了。它们出自最接近死亡之人。逝者与生者的声音在这寥寥数语中交汇,让人
邓小平与1975年的中国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一部全面系统记述1975年邓小平领导全面整顿的专著,学术性与可读性兼得。作者发掘了大量当年从中央到各部门以及一些重点地...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本书特色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一书于1980年由求实出版社出版。本书作者汪筏先生,是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师从陈寅恪。其毕生从事隋唐史研究,他的...
1939年-1943年-北平日记-(全五册) 本书特色 董毅编*王金昌整理的《北平日记(1939年-1943 年共5册)/王金昌日记收藏系列》作者董毅出身于民国...
苏联/俄罗斯空中预警和指挥战机研发全史 本书特色 空中预警飞机发展的历史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苏联的政治与军事领袖一直都在注视着另一侧西方的军事科技发展,对比...
本书是一部有关日本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时期军事经济的专著,1981年7月出版。该书较详地介绍了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前的经济
政学私言-钱穆先生全集-新校本 本书特色 《政学私言》于民国四十三年抗日战争末期,钱穆先生久病初愈之际撰写时政论文七篇及相近属意之文八篇结集而成。具体内容包括中...
戴耀先,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研究员,大校。1945年1月出生,1965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同年被分配到军事科学院外国
秘闻秘档-以色列特工全传(图文本) 本书特色 《以色列特工全传(图文本)》内容简介:自从1948年建国后。以色列就时时刻刻面临周围阿拉伯国家的威胁。但以色列以弹...
正面战场湖南会战-原国民党将领抗日战争亲历记 本书特色 英勇不屈的战史奇观,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1937年到1945年,国军发动大会战二十二次、战役一千一百多次...
苏共执政模式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以独有的理论视角、详尽的历史资料,对苏共执政理念、执政体制、执政方略、执政党自身建设等诸多问题进行了深层次的思考和研究。对于了解...
智库.公共政策和专家治策的政治学 内容简介 本书阐释了智库、公共政策和专家治策三者之间的矛盾并详述了它对于政策制定的实践,对于议程设置的学术辩论,以及对于利益集...
海南建省 内容简介 海南建省,是海南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伟大事业中的一件大事。该书以纪实手法,从清末张之洞力倡海南设省始,全景式再现了海南建...
2014年12月13日-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的讲话 本书特色 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13日上午在南京隆重举行南京大屠杀...
中国雄师 华北野战军:名将谱·雄师录·征战记 本书特色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征战史上,曾有一支与四大野 战军齐名, 并与四大野战军一起构成了我军五大野战军主力的英 ...
现当代西方大战略理论探究 本书特色 《现当代西方大战略理论探究》是由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的。现当代西方大战略理论探究 内容简介 大战略是基于目的和手段之间深思熟虑...
一些刻意压制极力忘怀的经历一旦汹涌而来,就如子弹命中心脏,热血带着生命,呼啸而出。回忆击中了“小庄”,带着风声带着影子从
《周国平致家长:做不焦虑的父母》内容简介:周国平从自己的育儿经验入手,重点论述儿童的特点、父母的责任、儿童的心智等。切中今
乔石谈党风与党建 本书特色 《*谈党风与党建》是继《*谈民主与法制》和《*谈改革与发展》之后,第三部反映*同志担任党和国家重要领导职务期间工作情况的文集。本书选...
文化中国与世界新论---保教立国---康有为的现代方略 本书特色《保教立国:康有为的现代方略》是作者的论文结集,主要研究康有为中晚期的政治思想,力图从“保教”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