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与清季革命》叙述梁启超早期的思想及政治运动, 从他二十二岁开始关心国事起,到三十九岁辛亥革命为止, 其目的是“说明任公在清末十八年间的行谊, 由求变的思想以至于与革命运动的合离,并在合离的经过中检讨其对于清季革命的影响及其得失”。
1. 海内外知名史家著作:张朋园先生是海内外知名学者,曾任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主任、所长等职。本书由政治思想史研究界耆宿萧公权先生作序推荐,被誉为值得一读再读的著作。2. 梁启超1894到1911年间的政治思想图谱:梁启超与清季革命,就思想而言,三十一岁为分水岭:之前,由缓进而激进,之后,由激进而缓和。本书勾勒了1894~1911年间梁启超政治思想的变化轨迹,并试图分析这种转变背后的深层思考。本书**次把任公1894到1911年间有关政治言论的背景、动机及影响作有系统的叙述和分析。这是近代中国政治史和思想史研究上的一个重要的贡献。读者不必同意于书中一切的论断,但他不能不承认这是一部精心结构的著作。 ——萧公权
张朋园生于1926年。海内外知名学者,从事中国近代史研究。曾任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主任、所长等职。著有《梁启超与清季革命》、《立宪派与辛亥革命》、《梁启超与民国政治》、《中国现代化的区域研究:湖南省》、《郭廷以、费正清、韦慕庭:台湾与美国学术交流个案初探》、《知识分子与近代中国的现代化》、《中国民主政治的困境,1909-1949:晩清以来历届议会选举述论》等。
20世纪中国史学思潮与变革 内容简介 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编:上编为20世纪中国史学思潮;中编为20世纪中国史学的变革;下编为20世纪中国史学专题。20世纪中国...
前言东汉末期的大姓名士清谈与清议孙吴建国及汉末江南的宗部与山越《晋书·赵至传》中所见的曹魏士家制度魏晋户调制及其演变九品
最可惜一片江山-传统政治文化中的朱元璋 本书特色 朱元璋是“明朝地主阶级的总代表”吗?朱元璋打击富人的政策真的对农民有利吗?朱元璋推行的“逼迫富户移民”和“军屯...
这是一本在中国边疆史研究领域内由“重新发现”拉铁摩尔到新的“边疆范式”形成的过渡时期的代表性作品。本书通过对两千多年历史
历史的起源与目标 本书特色 在本书中,雅斯贝斯提出了一个著名观点——世界历史中存在着一个“轴心时代”。轴心时代指...
《动物直播间:黑皮肤的白毛怪》内容简介:本书选择那些以善于隐身拟态著称的动物作为主人公,让它们用直播的形式自己来述说自己的
人性的启蒙时代-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的艺术与思想 本书特色 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地区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这里产生了诸多“世界**”,塑造了现代文明的原型。这些“...
秦代初平南越考占婆史-附:占城史料补遗 本书特色 《秦代初平南越考》主要对秦末汉初(公元前221-前111年),秦始皇及西汉武帝平定据有南海、桂林及象郡等地的南...
《资治通鉴》是北宋著名史学家司马光在宋神宗钦命之下组织人马根据大量资料历时19年修成的史学巨著,共294卷400余万字,上起东周
《金钱关系》内容简介:人们常说:“有钱能使鬼推磨。”但是,真的是金钱推动着这个世界的运转吗?本书以相当翔实的世界史知识和
长征:细节决定历史 本书特色 中国工农红军经历的长征,假如没有那些细节,没有皑皑雪山、茫茫草地,没有那些被逼入绝境的饥寒交迫和九死一生,没有那些动人心魄的决策和...
《江户时代》内容简介:江户时代(1603—1867)是日本封建制度的最后一个时代,是为当今日本留下很多遗产的时代,是日本文化全面走
中国史学史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国史学史学科在开创时期一部影响较大的代表性著作,也是作者自己较为满意的著作。作者从史官、史学、史籍、史学四方面展开,阐述中国史学的...
《现代世界中的伦理规范》内容简介:本书在现代世界的时代特征和思想观念之背景下,以伦理规范的“规范性”特征和要求为主线,以作
魏晋南北朝社会 内容简介 本书是研究魏晋南北朝社会史的专著。全书凡二十章,包括农业经济的发展、手工业发展状况、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社会等级结构、土地制度、户籍制...
唐宋史料笔记---云溪友议校笺 内容简介 《云溪友议》,唐范摅撰,是少数有单行本存世的唐人笔记之一,较多涉及中晚唐诗事、史事,不少重要唐诗、轶事赖本书方得以流传...
2011年1月11日,中国共产党迎来它90岁的生日礼物:《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9年—1978年)由中央党史出版社正式出版。此前《中
图像晚清-《点石斋画报》之外 本书特色 本书选择了《点石斋画报》以外的二十八种晚清画报,所选画报均遵循当年较为重要、存世较多、制作相对精美的三个原则,且每种画报...
本书是高阳笔下脍炙人口的名著,勾辑了爱新觉罗的祖先及太祖、太宗、世祖、圣祖、世宗、高宗、仁宗、宣宗、文宗、穆宗、德宗等清
《搏杀中途岛》简介:山本五十六认为,只有消灭美国舰队以后才能随心所欲。为此,他下了一个比珍珠港更大的赌注,动用了日本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