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活泼、聪慧的女子崔雅,三十六岁邂逅肯?威尔伯,彼此一见钟情,于是喜结良缘。然而,就在婚礼前夕,崔雅却发现患了乳癌,于是一份浪漫而美好的因缘,引发出了两人共同挑战病魔的故事。他们煎熬过五年时间,因肿瘤恶化,终而不治。
在这五年的艰难岁月里,夫妻各有各的痛苦和恐惧,也各有各的付出;而相互的伤害、痛恨、怨怼,借由静修与修行在相互的超越中消融,并且升华到慈悲与智慧??在这个过程中,病者的身体虽受尽折磨,而心却能自在、愉悦、充满生命力,甚至有余力慈悲地回馈,读来令人动容。
在这部死亡日记中,女主人公的叙述与男主人公的解说浑然交织为一体,宛如对话、交流、相互解读,使其内心体验成为真实的生命经验。
·被接受,就是“恩典”。接受这一事实,才是“勇气”。·恐惧死亡会降低生命的活力,接受死亡,乃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恩宠与勇气,有深意在焉。生命之所以值得,而人之所以高贵,都在恩宠与勇气中。本书无论作为讲述抗癌病人的故事,还是作为病人与照顾者的指南,抑或作为一则动人的爱情佳话,或者作为对世界伟大的智慧传统的理解、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对死亡与濒死的检视,以及对灵性发展意义的研究,都是极为成功的。——《自然健康》杂志(Nature Health)
《恩宠与勇气:超越死亡》可以看成爱情之书,也可以看成是面对疾病,甚至面对死亡之书。书里崔雅自己的描述以及肯·威尔伯加进来的叙述交叉进行,它是注解,同时也是对话,很可以看成是两个人相互鼓励及扶持的历程。他们走他们的踽踽人生,其实未尝不是在走每个人都必须走的生死路。他们走得可真是不平凡,因为就在记录崔雅的生死历程时,它也替人们打开了一扇窗户,让人得以窥视更大的人生意义。
肯·威尔伯是美国后人本心理学家、哲学家。其重要著作有:《万物简史》、《意识光谱》、《性、生态与灵性》等十余种。
本书是他难得的感性作品。
克劳斯·黑尔德为德国乌珀塔尔大学哲学系教授,德国现象学学会前主席。此书由克劳斯·黑尔德教授在北大的6个讲座组成。这些讲座主
无止于至善:傅佩荣谈大学中庸(精装版) 本书特色 《大学》和《中庸》原是《礼记》中的两篇,宋代以前并没有独立成编。南宋理学家朱熹首次将《大学》《中庸》抽出,与《...
唐君毅道德哲学研究 本书特色《唐君毅道德哲学研究》以现代新儒家代表人物唐君毅的道德哲学为研究对象,分析唐氏道德哲学的思想渊源及其发展历程,将其道德形上学体系概括...
法国哲学精神与欧洲当代社会 本书特色 《法国哲学精神与欧洲当代社会(上下)》以18世纪以来的法兰西哲学精神作为基本线索,试图勾画出这条精神线索对近代以来世界文明...
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五) 本书特色 本册专论两宋之部。作者把宋学分成三期,初期以胡瑗、孙复、欧阳修、范仲淹和王安石为代表,注重明体达用和道德文章,气象阔大;第...
读国学用国学 本书特色 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都影响极大,对于传承中国文明,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中华民族的复兴都起着重要作用。...
本书收录德国著名哲学家克朗纳的三种著作,分别讨论德国观念论的基本特色、康德的世界观以及黑格尔哲学的发展。克朗纳以研究德意
经世致用《公羊传》的革命性 本书特色 《公羊传》为《春秋》作传,阐释春秋大义,重视权变,主张经世致用,追求太平盛世。公羊学曾沉寂千年,直至晚清,在西方列强入侵的...
陆修静-大家精要 内容简介 陆修静(406~477),南朝宋道士。生于浙江湖州,谥号简寂先生。他生活在动乱的南朝刘宋时期,早年致力于天师道的研究,著成道书,整顿...
秦汉道家与道教 内容简介 阴阳之专精为四时,天地之襲精为阴阳。秦汉时期的道家和道教是一个内容十分丰富的课题,它既包含着整个秦汉时期道家思想发展的内在逻辑,也饮食...
《经学通论(繁体竖排版)》内容简介:清代皮锡瑞著的经学通论,从今文经学家的立场出发,对易经、尚书、诗经、三礼(周礼、仪礼、礼让
易经回答人生的64个怎么办 本书特色 人得《易经》杰,神得《易经》灵。读《易经》六十四卦,悟透圣人智慧,揭示人生哲理。本书一读就懂,一懂就用,一用就灵。本书深入...
倓虚大师文汇 本书特色 《倓虚大师文汇/百年佛教高僧大德丛书》编著者王志远。 觉光法师宣读礼赞文今乃礼赞现代高僧者,寄禅、虚云、太虚、谛闲、印光、弘一、倓虚、来...
根道果-禅修的方法与次第 本书特色 《根道果:禅修的方法与次第》:禅定的心,是苦痛绝望的指引、快乐人生的锁钥。以禅定克服深度恐惧的科学证明与解答藏传*年轻闭关上...
中国佛教伦理研究 本书特色 王月清编著的《中国佛教伦理研究》以佛教伦理的中国化进程以纵向线索,以佛教伦理和儒家伦理的相互关系为横向线索,通过考察善恶观、戒律观、...
不惧 本书特色 《不惧》,是铃木大拙的代表作之一。在本书中,铃木大拙从佛教的源流、禅门公案等着眼,使读者领悟:禅自生活中来,它不是神秘主义,也不是虚无缥缈的东西...
人类今天生活在一个多元化的世界,在互动交流中繁衍生息。然而,这样的生存境况并非没有张力存在。对于一些道德的争议问题,当人
在16和17世纪的中国,佛教信徒和儒学士人广泛地活跃于地方寺院及其捐助活动中。随着士绅数量的增长超过了帝国官僚机构需求的增长
儒学评论:第五辑 本书特色 本辑《儒学评论》所选论文主要来自“国际儒学论坛”于2008年举行的会议上所收到的论文。书中的**组论文有助于我们对儒家的仁爱学说有更...
本书所叙述,是在于向读者介绍释迦牟尼这位真实的历史人物和他创立的佛教,不是神化了的佛陀,而是大家所看到的佛教,因此书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