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北三朝”是三个少数民族开创的政权,它们各自均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并成为中华文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系列作品沿袭袁腾飞轻松幽默的“史话体”风格,以大家都熟悉的某个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为讲述的起点,穿针引线般地将辽、西夏、金的历史肌理层层解析,让读者快速进入并深刻了解那段鲜为人知的神秘历史。读者徜徉其中,仿佛乘着时光机穿梭到已逝的历史现场,又仿佛一幕幕历史话剧就在自己身边上演,辨不清自己是今人还是古人。
本书经作者本人及相关专家精心修订,晓畅、活泼,严谨、科学,是白话文以来全面系统解读塞北三朝的*新力作。
★袁腾飞砥砺四年,白话文以来全景式麻辣解读塞北三朝的*新力作,讲述你所不知道的女真。
★历史没大没小,袁sir有根有据,上承两宋,下启元明。
★塞北三朝故事多——“袁”汁“袁”味 “袁”生态 ,“飞”读不可,“飞”你不看!
★著名学者钱文忠作序力挺,国画大师袁辉啧啧称奇!
塞北三朝》总序
钱文忠
腾飞是我的同行,更是我的好友。四年前,承腾飞不弃,命我为他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上播出的作品《两宋风云》作序,我曾经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我对腾飞兄佩服而且感激。为什么佩服?同为教师,我们都知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乃是走向学问人生的*有效、*理想的途径;而引导学生由“乐”入“好”,由“好”入“知”,更是普天下所有负责任的真正的教师都应该追求的教学的至高境界。“快乐学习”绝对不是靠大力提倡就可以做到的,我们需要对教与学的关系进行认真的思考,在教学过程中全身心地投入,在课内课外不懈地探索,寻求接近*有效的讲授技巧,以期臻于教学圆融之境。毕竟,把学生讲厌了,把学生讲睡了,把学生讲跑了,无论对教,还是对学,都是一种可悲的失败,都是对生命的浪费。腾飞兄正是一位真正的教师,他具备使学生“快乐学习”的能力,也因此拥有了自己的独特魅力。同样是教师,腾飞兄身上就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就我所知,也正因为如此,腾飞兄才进入了《百家讲坛》的视野,得以在《百家讲坛》上展示自己的风采。
为什么感激?我毕业于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梵文巴利文专业,又滥竽大学历史学系古代思想史教研室教席多年,一直在当今中国乃至世界的时代潮流的边缘地带学习、工作和生活。我深切地知道,以文、史、哲为主干的传统人文学科是多么的冷清寂寞,基本不是青年学子们的**选择。近几年来,随着传统文化热的兴起,这方面的情况逐渐有所改观。如此的变化是非常可喜的,《百家讲坛》居功甚伟。我遇见过好几位学生,就是因为听了《百家讲坛》而决定了学科专业的。然而,随着文化软实力建设的迫切性以及传统文化资源的重要性日益得到体认,传统人文学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迫切地呼唤着由“乐”入“好”、由“好”入“知”的莘莘学子。假如没有像腾飞兄这样优秀的中学教师,再迫切的呼唤也只能是徒劳无奈的空谷回音罢了。腾飞兄和我,都无非只是文化学术的薪火传承链上微不足道的环节而已,只不过按照现行的教育序列,我的岗位位置确实处于中学教育的下游。那么,我又怎么能够不对源头活水的上游表示由衷的感激呢?
时隔四年后的今天,我依然要坚持我对腾飞的佩服和感激。腾飞的讲座不再在央视《百家讲坛》栏目播出了,据我所知,这既不是腾飞的选择,也并非《百家讲坛》的放弃,而是由于种种不足道,也不必道的原因。对于腾飞这样的教师来说,离开《百家讲坛》这样的课堂,实在是一种无奈和缺憾。究竟发生了什么?腾飞从来没有向我说过一句,我也没有问过一句。但是,我清楚地知道,腾飞遭遇了很多不公正以及误解,甚至是谩骂与攻击。不过,腾飞的脸上一如既往地洋溢着微笑,彰显着内心的充足、淡定和坚强。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他实现“教好历史”“讲好故事”的理想。听过他讲课的人越来越多,喜欢他的人越来越多,受惠于他的人越来越多。而这,又怎么能够不让我佩服他呢?
在这四年的时间里,中国的媒体生态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网络的影响力日益壮大。有些人甚至担心,在不远的,或者干脆就在很近的将来,网络将取代电视。是耶非耶,不必深究。然而,毫无疑问,网络已经是传播信息、传播文化、传播知识的*快捷和*有效的平台了。腾飞暂别电视,却邂逅了网络,是否“无心插柳”姑且不论,但是,《塞北三朝》在优酷视频上惊人的受欢迎程度,正是“柳成荫”的明证了。我为腾飞这样的好教师找到了网络这样的好课堂而高兴,也为网络这样的好课堂找到了腾飞这样的好教师而高兴。在网络上成系列地传授历史知识,腾飞是先行者、开拓者,与我的另一位好友高晓松先生堪称瑜亮双璧。网络传播绝不是电视传播的简单复制,非亲身经历者是难以体味个中甘苦的。腾飞的《塞北三朝》正是拓展传播途径、扩大听众人群的探索和创新。而这,又怎么能够不让我感激他呢?
同时也令我欣喜万分的是,默默站在走向历史教学新旅程的腾飞背后的,又是我和腾飞当年登上《百家讲坛》的伯乐王咏琴女士,以及同样也是我的好友的李志峰兄。这真是具足殊胜的好因缘,不由得让我生发出追随腾飞、王咏琴女士和李志峰兄的愿望了。
简朴的国家
金国建立,女真人有了属于自己的国家。但这时的金国还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封建制国家。女真人依然沿袭着原始的部族时代保留下来的生活习惯和传统制度。那么,当时女真人的生活状态究竟是怎样呢?
史籍记载,大金建国的时候,阿骨打身穿龙袍,面南而坐,彩旗飞舞,大臣宗翰献犁杖,给皇帝权杖和木犁,以示农业为本。这段史料给人的感觉可能有虚构的成分,因为那个时候的女真人不可能以农业为主,他们还是以渔猎为主,农业只是辅助产业。至于阿骨打登基的时候那么大的排场,这肯定是虚构美化的。
阿骨打当了皇帝之后,在自己的老家建立了所谓的“宫殿”,后来他定为都城,就是上京(今黑龙江的阿城)。阿骨打住的地方俗称皇帝寨,连城都不是,就是一个村落,拿木头围栏围起来。阿骨打家的房子不过比村里一般老百姓的房子稍微大一点而已。可能别的老百姓一间,他们家前后有几间,这就成了他的皇宫。他的嫔妃们在大雨天的时候,如果在“前殿”跟“后殿”之间穿梭,要把鞋脱下来,蹚水过去,因为“宫殿”与“宫殿”之间一片汪洋。如果外边下大雨,宫里面就下小雨,皇帝睡一宿觉,得换几个地方。阿骨打在前殿召集文武大臣议事,就是大家盘腿在火炕上坐着,冬天冷,烧火炕。大臣围坐一圈,举行圆桌会
议,由职位*低的人**个发言,这个想得好,高阶可以否低阶,低阶的不敢否高阶的,所以职位*低的先说,一圈人发言完,*后皇帝拍板,还有原始民主制的痕迹。到了饭点了,大家伙都别回家了,在皇帝家吃饭。负责端饭的都是皇帝的嫔妃,没有宫女,哪儿找宫女去,部落一共才多少人啊?大臣站起来说:“谢谢嫂子。”阿骨打只要在“宫殿”里边举行国家典礼,墙头就有一帮小孩趴着看热闹。邻居家杀了鸡了,就派孩子到阿骨打家,叫皇上来吃。阿骨打就到人家家里吃鸡,很开心。他说*近朕勤于国事,好久没吃到这么鲜美的食物了。更不可思议的是,皇帝下河跟大臣们一起洗澡,君臣赤膊以待,坦诚相见,什么礼仪、避讳都没有,一边搓着背,一边军国大事就决定下来了。在这么简陋的情况下,女真人建立了自己的国家,总算圆了当年的梦想。
那么女真建国,辽能答应吗?肯定不能!所以一场大战即将爆发。
在网络上成系列地传授历史知识,腾飞是先行者、开拓者,与我的另一位好友高晓松先生堪称瑜亮双璧。网络传播绝不是电视传播的简单复制,非亲身经历者是难以体认个中甘苦的。腾飞的《塞北三朝》正是拓展传播途径、扩大听众人群的探索和创新。
——国学大师、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钱文忠
《塞北三朝》从历史大事年表里大大方方“走出来”,并找到属于她的那把交椅,沉沉稳稳地落座,不紧不慢地将那段尘封在塞北的动人往事娓娓道来……而且,作者还用有思想的笔触描绘出一幅中华民族五千年雄浑壮丽、气韵生动的三维历史画卷,启智我们“读历史就是读人心”如此丰沛的精神收获之余,还可以想象另一种可能!
——国画大师袁辉
袁sir最大的过人之处就在于,他让人听到另一种声音。在国内读书十几年,被灌输一种思想十几年,袁sir让人了解到很多事物的背后的东西。他说的自然不是都对,但是肯定不是都不对。能听到那些有限的、对的东西,就足以让一个人增长一些视野,产生一些思考。
——优酷视频网友
看袁老师的《塞北三朝》,俨然看到了《皇帝的新装》里边的那个天真烂漫、敢说实话的小男孩。
——百度贴吧网友
袁腾飞,中国通俗讲史界代表人物,引领一代讲史新风,善于以幽默犀利、灵活多变的语言风格,讲述海量的历史知识。其独特的“史话体”讲史风格,引起了千万粉丝对历史的关注,被广大读者朋友亲切地称为“袁sir”。袁sir推出的每一部新书,都会迅速跃居各大图书销售畅销榜。
中国史学基本典籍丛刊---续编两朝纲目备要 内容简介 本书共16卷,以纲目体裁记述了自南宋光宗绍熙元年至宁宗嘉定十七年共35年的史事,史料来源是诏书、奏议、实录...
权力的任性:人类历史上最糟糕的决策(2) 本书特色 人生在世,孰能无过。对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来说,犯个错误,无伤大雅,顶多是影响我们自己及身边的人。只有极少数人,...
《中国文化史迹》内容简介:作者将大谷探险队三次所获文物、文书,选出一些有代表性者,分为:佛典、经籍、史料、西域文书、绘画、
《湿疹的中西医结合诊疗》内容简介:本书立足中西医结合,从病因、诊断、临床分型、中医的认识等几个章节,阐述了湿疹的病因病机和
《厚土中国》内容简介: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成脱贫攻坚战之后,防止返贫将是长期艰巨的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防止返贫
本书是有关鄂东南地域文化的考察与研究的史话著作。作者从考古、民间习俗、自然物候、田野种植、冶炼工艺、民间手工艺、民间信仰
睁眼看历史-那些被掩盖的历史真相 内容简介 孔融曾经让过梨,司马光曾经砸过缸,我们的历史教育,便从这些名人的趣闻逸事开始。小半数或许是真的,大多数或许是假的,历...
古代荆楚地理新探.续集 本书特色 建安十三年冬,曹操大军与孙刘联军战于赤壁。这个赤壁古战场究竟在今何处?与之关联的古夏口、巴丘、蒲圻、公安等城邑以及古云梦泽、夏...
《湖州传:湖光山韵丝书远》内容简介:本书是“丝路百城传记”系列丛书之一。作者以诗意的笔触,写出作为丝路带上的文化名城湖州:
中美洲史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东方·剑桥世界历史文库”之一,全书将全力呈现给读者一段简洁却全面的中美洲历史,从地峡构成和美洲...
《历史与记忆》内容简介:近年来,“记忆”已成为历史研究领域的核心概念。“记忆”一词既代表着一个新的、独特的研究领域,又代表
关于这座城市的记忆 内容简介 吊脚楼、筒子楼,你住过没有?喇叭裤、蝙蝠衫,你穿过没有?搅搅糖、颗颗香,你吃过没有……这些保留在众多重庆人记忆中的往事,如今被一位...
治国与治史-高端讲坛 本书特色 《治国与治史》为高端讲坛系列之一。《高端讲坛》系列简介: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经济大国和文化大国,中国的力量逐渐得到全世界的认同。中...
爱与黑暗-二战时期欧洲的同性恋者 本书特色 只因为我是一个犹太人!难道犹太人没有眼睛吗?难道犹太人没有五官四肢、没有知觉、没有感情、没有血气吗?他不是吃着同样的...
汉朝就是如此有趣-微历史 本书特色 “微博体”时空直播,两汉历史新鲜再现!*有趣,*有料,*活色生香的两汉史!用显微镜看历史大事件,从小段子品汉朝大人物。那些人...
《中老年学智能手机与微信全程图解手册:全彩大字版》内容简介:本书是为中老年朋友量身打造的智能手机使用教程,精选了满足日常生
一、本书采政治学之观点,用历史之方法,略叙晚周以来二千五百年间政治思想之大概,以供各大学政治系学生参考之用;其西周以前之一
孟森:清史讲义(典藏版) 本书特色 《清史讲义》是盂森先生早年在北京大学授课时的讲稿,是有关清史问题研究的代表性作品。孟森先生利用《清实录》和《清史稿》,又兼采...
《呼吸在一米之外》内容简介:疫情与隔离的记忆,大危机下的众生相! 14个人,14个视角,作者是来自国内不同省市,不同职业(医生、
西洋镜第十二辑 一个英国风光摄影大师镜头下的中国 本书特色 ★16开平装,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唐纳德·曼尼是著名风光摄影师,他善于采用逆光拍摄并且光影的层次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