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分为五辑,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中华文化必将复兴、做一个真正的中国人、我的梦, 我的希望、和年轻人聊聊天。主要内容包括: 谈中国精神 ; 中国的民族性 ; 文化与气节 ; 爱国主义 ; 再谈爱国主义 ; 沧桑阅尽话爱国 ; 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 一个信念, 一个主旨, 一点精神 ; 学术良心或学术道德等。
全国中小学图书馆推荐书目!
大师季羡林振奋民族精神力作
季老之子季承授权·纪念版
震撼预言“21世纪,东方文化必将全面复兴”
探求何为中国精神、中国文化、中国人的脊梁
一辑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
谈中国精神
中国的民族性
文化与气节
爱国主义
再谈爱国主义
沧桑阅尽话爱国
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一个信念,一个主旨,一点精神
学术良心或学术道德
慈善是道德的积累
真理愈辨愈明吗?
论怪论
观秦兵马俑
虎门炮台
余思或反思(《牛棚杂忆》节选)
我写我
辞“国学大师”
辞学界(术)泰斗
辞“国宝”
二辑中华文化必将复兴
二十一世纪:东方文化的时代
只有东方文化能拯救人类
中国文化的内涵
从宏观上看中国文化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和谐”是中国文化的精髓
西方不亮东方亮
东学西渐与“东化”
我们要奉行“送去主义”
国学漫谈
“天人合一”新解
思想家与哲学家
我与东方文化研究
谈文学交流
研究中国文化应该把宗教考虑进来
三辑做一个真正的中国人
一个真正的中国人,一个真正的中国知识分子
站在胡适之先生墓前
回忆陈寅恪先生
扫傅斯年先生墓
我记忆中的老舍先生
回忆梁实秋先生
回忆吴宓先生
西谛先生
悼念沈从文先生
怀念乔木
晚节善终大节不亏——悼念冯芝生(友兰)先生
四辑我的梦,我的希望
梦游二十一世纪
梦萦未名湖
清华梦忆
一个预言的实现
我对未来教育的几点希望
对未来的悬思
我的怀旧观
迎新怀旧——二十一世纪**个元旦感怀
大放光明
新世纪新千年寄语
五辑和年轻人聊聊天
中国青年与现代文明
希望在你们身上
天下**好事,还是读书
勤奋、天才(才能)与机遇
莫让时间再怕东方人
我害怕“天才”
人生
再谈人生
三论人生
不完满才是人生
生命的价值
做人与处世
谈孝
爱情
公德
时间
沧桑阅尽话爱国我1946年回到北大任教,至今有五十三年是在北大度过的。在北大五十三年间,我走过的并不是一条阳光大道。有光风霁月,也有阴霾漫天;有“山重水复疑无路”,也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一个人只有一次生命,我不相信什么轮回转生。在我这仅有的可贵的一生中,从“春风得意马蹄疾”的少不更事的青年,一直到“高堂明镜悲白发”的耄耋之年,我从未离开过北大。追忆我的一生,“虽九死其犹未悔”,怡悦之感,油然而生。前几年,北大曾召开过几次座谈会,探讨的问题是:北大的传统到底是什么?参加者很踊跃,发言也颇热烈。大家的意见不尽一致。我个人始终认为,北大的优良传统是根深蒂固的爱国主义。倘若仔细分析起来,世上有两类截然不同的爱国主义。被压迫、被迫害、被屠杀的国家和人民的爱国主义是正义的爱国主义,而压迫人、迫害人、屠杀人的国家和人民的“爱国主义”则是邪恶的“爱国主义”,其实质是“害国主义”。远的例子就不用举了,只举现代的德国的法西斯和日本的军国主义侵略者,就足够了。当年他们把“爱国主义”喊得震天价响,这不是“害国主义”又是什么呢?而中国从历史一直到现在的爱国主义则无疑是正义的爱国主义。我们虽是泱泱大国,实际上从先秦时代起,中国的“边患”就连绵未断。一直到今天,我们也不能说,我们毫无“边患”了,可以高枕无忧了。历史事实是,绝大多数时间,我们是处在被侵略的状态中。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中国在历史上涌现的伟大的爱国者之多,为世界上任何国家所不及。汉代的苏武,宋代的岳飞和文天祥,明代的戚继光,清代的林则徐等等,至今仍为全国人民所崇拜,至于戴有“爱国诗人”桂冠的则不计其数。唯物主义者主张存在决定意识,我们祖国几千年的历史这个存在决定了我们的爱国主义。在古代,几乎在所有国家中,传承文化的责任都落在知识分子的肩上。在欧洲中世纪,传承者多半是身着黑色长袍的神父,传承的地方是在教堂中。在印度古代,文化传承者是婆罗门,他们高居四姓之首。东方一些佛教国家,古代文化的传承者是穿披黄色袈裟的佛教僧侣,传承地点是在僧庙里。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者是“士”。传承的地方是太学、国子监和官办以及私人创办的书院。在世界各国文化传承者中,中国的士有其鲜明的特点。早在先秦,《论语》中就说过:“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士们俨然以天下为己任,天下安危系于一身。在几千年的历史上,中国知识分子的这个传统一直没变,后来发展成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后来又继续发展,一直到了现在,始终未变。不管历代注疏家怎样解释“弘毅”,怎样解释“任重道远”,我个人认为,中国知识分子所传承的文化中,其精髓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个是爱国主义,一个就是讲骨气、讲气节。换句话说,也就是在帝王将相的非正义的面前不低头;另一方面,在外敌的斧钺面前不低头,“威武不能屈”。苏武和文天祥等等一大批优秀人物就是例证。这样一来,这两个特点实又有非常密切的联系了,其关键还是爱国主义。中国的知识分子有源远流长的爱国主义传统,是世界上哪一个国家也不能望其项背的。尽管眼下似乎有一点背离这个传统的倾向,例证就是苦心孤诣千方百计地想出国,有的甚至归化为“老外”不归。我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是:这只能是暂时的现象,久则必变。就连留在外国的人,甚至归化了的人,他们依然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依然要寻根,依然爱自己的祖国。何况出去又回来的人渐渐多了起来呢?我们对这种人千万不要“另眼相看”,也不要“刮目相看”。只要我们国家的事情办好了,情况会大大地改变的。至于没有出国也不想出国的知识分子占绝对地多数。如果说他们对眼前的一切都很满意,那不是真话。但是爱国主义在他们心灵深处已经生了根,什么力量也拔不掉的。甚至泰山崩于前,迅雷震于顶,他们会依然热爱我们这伟大的祖国。这一点我完全可以保证。对广大的中国老、中、青知识分子来说,我想借用一句曾一度流行的,我似非懂又似懂的话:爱国没商量。我生平优点不多,但自谓爱国不敢后人。即使把我烧成了灰,我的每一粒灰也还会是爱国的,这是我的肺腑之言。一个信念,一个主旨,一点精神我向不敢以名人自居,我更没有什么名作。但是当人民日报出版社的同志向我提出要让我在《名人名家书系》中占一席地时,我却立即应允了。原因十分简单明了,谁同冰心、巴金、萧乾等我的或师或友的当代中国文坛的几位元老并列而不感到光荣与快乐呢?何况我又是一个俗人,我不愿矫情说谎。我毕生舞笔弄墨,所谓“文章”,包括散文、杂感在内,当然写了不少。语云:“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自己的东西是好是坏,我当然会有所反思;但我从不评论,怕自己迷了心窍,说不出什么符合实际的道道来。别人的评论,我当然注意;但也并不在意。我不愿意像外国某一个哲人所说的那样“让别人在自己脑袋里跑马”。我只有一个信念、一个主旨、一点精神,那就是:写文章必须说真话,不说假话。上面提到的那三位师友之所以享有极高的威望,之所以让我佩服,不就在于他们敢说真话吗?我在这里用了一个“敢”字,这是“画龙点睛”之笔。因为,说真话是要有一点勇气的,有时甚至需要极大的勇气。古今中外,由于敢说真话而遭到厄运的作家或非作家的人数还算少吗?然而,历史是无情的。千百年来流传下来为人所钦仰颂扬的作家或非作家无一不是敢说真话的人。说假话者其中也不能说没有,他们只能做反面教员,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但是,只说真话,还不能就成为一个文学家。文学家必须有文采和深邃的思想。这有点像我们常说的文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问题。我说“有点像”,就表示不完全像,不完全相等。说真话离不开思想,但思想有深浅之别,有高下之别。思想浮浅而低下,即使是真话,也不能感动人。思想必须是深而高,再济之以文采,这样才能感动人,影响人。我在这里特别强调文采,因为,不管思想多么高深,多么正确,多么放之四海而皆准,多么超出流俗,仍然不能成为文学作品,这一点大家都会承认的。近几年来,我常发一种怪论:谈论文艺的准则,应该把艺术性放在**位。上面讲的那些话,就是我的“理论根据”。谈到文采,那是同风格密不可分的。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作家都有各自的风格,泾渭分明,决不含混。杜甫诗:“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这是杜甫对庾信和鲍照风格的评价。而杜甫自己的风格,则一向被认为是“沉郁顿挫”,与之相对的是李白的“飘逸豪放”。对于这一点,自古以来,几乎没有异议。这些词句都是从印象或者感悟得来的。在西方学者眼中,或者在中国迷信西方“科学主义”的学者眼中,这很不够意思,很不“科学”,他们一定会拿起他们那惯用的分析的——“科学的”解剖刀,把世界上万事万物,也包括美学范畴在内肌分理析,解剖个淋漓尽致。可他们忘记了,解剖刀一下,连活的东西都立即变成死的。反而不如东方的直觉的顿悟、整体的把握,更能接近真理。这话说远了,就此打住,还来谈我们的文采和风格问题。倘若有人要问:“你追求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文采和风格呢?”这问题问得好。我舞笔弄墨六十多年,对这个问题当然会有所考虑,而且时时都在考虑。但是,说多了话太长,我只简略地说上几句。我觉得,文章的真髓在于我在上面提到的那个“真”字。有了真情实感,才能有感人的文章。文采和风格都只能在这个前提下来谈。我追求的风格是:淳朴恬澹,本色天然,外表平易,秀色内涵,形式似散,经营惨淡,有节奏性,有韵律感,似谱乐曲,往复回还,万勿率意,切忌颟顸。我认为,这是很高的标准,也是我自己的标准。别人不一定赞成,我也不强求别人赞成。喜欢哪一种风格,是每一个人自己的权利,谁也不能干涉。我*不赞成刻意雕琢,生造一些极为别扭,极不自然的词句,顾影自怜,自以为美。我也不赞成平板呆滞的文章。我定的这个标准,只是我追求的目标,我自己也做不到。我对文艺理论只是一知半解,对美学更是门外汉。以上所言,纯属野狐谈禅,不值得内行一顾。因为这与所谓“名人名作”有关,不禁说了出来,就算是序。1995年11月3日本文为《赋得永久的悔》自序站在胡适之先生墓前我现在站在胡适之先生墓前。他虽已长眠地下,但是他那典型的“我的朋友”式的笑容,仍宛然在目。可我*后一次见到这个笑容,却已是五十年前的事了。1948年12月中旬,是北京大学建校五十周年的纪念日。此时,解放军已经包围了北平城,然而城内人心并不惶惶。北大同仁和学生也并不惶惶,不但不惶惶,而且在人们的内心中,有的非常殷切,有的还有点狐疑,都在期望着迎接解放军。适逢北大建校大喜的日子,许多教授都满面春风,聚集在沙滩孑民堂中,举行庆典。记得作为校长的适之先生,做了简短的讲话,满面含笑,只有喜庆的内容,没有愁苦的调子。正在这个时候,城外忽然响起了隆隆的炮声。大家相互开玩笑说“解放军给北大放礼炮哩!”简短的仪式完毕后,适之先生就辞别了大家,登上飞机,飞赴南京去了。我忽然想到了李后主的几句词:“*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唱别离歌,挥泪对宫娥。” ……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
季老的学问、人品都是一流的。
——著名哲学家汤一介
老人从来没有停止过思考。
——著名学者钱文忠
季羡林,生于1911年8月6日,字希逋,又字齐奘。1930年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专修德文。1935年留学德国,获哥廷根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他一生精通12种语言,是中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翻译家,散文家。曾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2009年7月11日在北京病逝,享年98岁。
日本:我用一万种方式认识你 本书特色 真实有趣的日本从这里开始——本书作者以自己在日本居住六年的所见所闻,对日本政治、经济、生活、文化、时尚、娱乐等诸多方面...
矽谷教練比爾.坎貝爾:「霍羅維茲是我共事過最優秀的執行長。」跟海地革命之父、日本武士、成吉思汗與美國監獄黑幫幫主學習打造企業文化的關鍵原則,設計量身訂做的理想文...
土生说字-修身之道 本书特色 李土生著的《土生说字——修身之道》,选取修身处世类汉字120个,对其从形意上进行分析,作者在书中表达了自己对生命、人生以及天地人一...
中国结丛书民间故事 内容简介 本书所编入的民间故事,根据讲述的内容归纳成神奇幻想、世间成态、机智人物、动物世界和狐鬼精怪五个部分。民间故事是广大人民群众从对自然...
每天一个好寓言大全集 本书特色 《每天一个好寓言大全集(精)》编著者秦泉。寓言短小精悍、轻松怡人,没有长篇大论的枯燥与刻板,用一个简单的小故事就能说出...
茗茶品韵-中华茶文化大观 本书特色 李丹编著的《茗茶品韵--中华茶文化大观》是记述茶文化的专著,在介绍茶史、茶道、茶文、茶俗、茶具等专业知识的同时,还介绍了制茶...
藤田孝典,1982年出生,现居日本埼玉县越谷市。路德学院大学综合人类学研究科硕士,圣学院大学客座副教授(公共扶助论领域),厚生劳动省社会保障审议会特别部门委员(...
風靡全美!史上*辣的全食物救命飲食法,*具成效的瘦身、抗老、防癌祕訣一舉公開。不只逆轉癌症、心臟病、糖尿病、免疫系統低落……連粉刺、肥胖、橘皮組織、慢性疲勞、老...
2018-咬文嚼字合订本 本书特色 这是《咬文嚼字》杂志2018年度合订本(平装)。《咬文嚼字》有着广泛的社会影响,其合订本经过长期积淀,具有一定的品牌效应,在...
饮食器用-民俗文化 内容简介 一个人从胎中孕育直到死去,甚至到死去很久很久,都始终处于民俗的环境中。民俗像空气一样是人们须臾不能离开的。对于民众社会来说民俗又是...
夜间的战斗:16、17世纪的巫术和农业崇拜 本书特色 16世纪的意大利弗留利地区盛行着一种奇特的夜间活动,出生时有胎膜的农民在一年中的某些夜晚陷入沉睡,而灵魂则...
北京三百六十行 本书特色 《故都市乐图》亦然,《中国固有的化学工艺》亦然。亦不尽然——更多绘声绘色,更多活灵活现。叫人想起了荔枝笾豆里的苏东坡:问罢三百六十行,...
中国互联网文化产业报告2015 本书特色该报告由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报告院联合国内一些有志于学术探索的文化企业、文化企业家、学者联合编写。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
《历史的温度5》内容简介:畅销百万册的大众历史科普读物《历史的温度》系列第5本,有颜、有料、有趣。喜闻乐见的故事写法,每一篇
圆运动顿悟-升降和解析经方 内容简介 近代著名医家彭子益先生的圆运动理论精准地描述了天地人身之气运动的真实情况。本书则是一部运用中医“升降和&rdq...
中国古代宫殿 本书特色 乔志霞主编的《中国古代宫殿》详述了古代宫殿建筑的发生与发展、类型与彤式、材料与构造、艺术与文化,同时介绍了几十所具有代表性的宫殿建筑,生...
大学语文 内容简介 21世纪的大学语文教育应该有新世纪的时代特色。随着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趋向纵深和世界多元文化新格局的形成,汉语文化将逐步走向世界,成为世界多元...
文化遗产保护诠说 内容简介 本书广泛涉及新世纪全球化背景下文化遗产保护的背景,国际原则、国家政策,文化遗产的物质与非物质分类、抢救理念、保护实践、学术追问、类型...
汉语春秋-中国人的思维软件 本书特色 由石毓智所著的《汉语春秋(中国人的思维软件)》有助于读者学习汉语的文字、词汇、语音、语法的全面知识,深入认识汉语规律,了解...
廣譜二次元的摳腳大漢,無恥無節操無下限的「三無」人員。除間歇性神經外,無重大違法亂紀情節,病史二十年,精分略嚴重,腦殘志堅地致力於為小黃書事業添磚加瓦。挖坑填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