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历史演义》是濯缨子一生呕心沥血之作,它作为以现代历史故事写演义小说的罕见之作,从风俗史的角度展现了晚清至民初军阀时期的政治轶事,并表达了自己的历史观。开篇**回便点明其宗旨“并不是借着小说,随便拿人开心”,而是在其中寄予了“一番惩劝之意”。这种“惩劝”批判了当时把“从前的礼教纪纲、廉耻道德,全都变得一点影子没有了”,同时又对晚清政治的腐败进行了深刻剖析,对王朝覆亡的教训进行了历史的清算。虽为稗官野史,但事必有据,人必有名,正可填补正史之不足,具有相当的历史价值。
自1920年开始在天津《益世报》的副刊《益智粽》上发表,直至1932年登竣,长达12年。该书以晚清至民国军阀时期政治轶事为经,民间风俗人情为纬,纵横穿插文笔生花,全书一百○一回,约二百余万言。卷帙浩繁广远深博,被视为以现代历史故事编写演义小说罕见之作。
天津《益世报》曾为陆续出刊单行本,并于1936年以新版分印十一册成套刊行于世,在当年新闻界、出版界均有较为深远的影响。其文思酝酿成熟,即开始执笔成文,书中事均属实,只有文采加工虚中有实,正与正史遥相呼应;真名假名各有意在,读者思忖自有心得,此即“演义”命名之根由也。
全书以小说的形式触及到晚清所谓“庇护制网络结构”与王朝衰败之间的关系。正如费正清在《剑桥中国晚清史》中指出,“清代中国政治行为的特殊型式即庇护制网络结构的形成”,是导致清末官场招权纳贿、任人唯亲、裙带关系盛行和政治腐化的根源。《清末民初历史演义》通过记述一系列重要政治人物的逸闻轶事,揭露并谴责了晚清官员的丑态和官场黑幕,同时也从历史的角度反思了庇护制网络结构不断超出可控范围使政治体制沦为“私利”工具的这一历史现象。这也使得《清末民初历史演义》超出一般谴责小说的范畴而具有了更加深刻的意义。
本书以翔实的笔法描述了晚清衰败腐朽的政治,从官场的角度刻画了权力大厦将倾时,世人的行为和心态,深刻揭示了清王朝覆灭的必然缘由。清朝末年,不断加剧的内忧外困使其处在风云飘摇、政权随时面临崩溃的绝境,即便如此,*高统治者却仍在搜刮民脂民膏、贪财纳贿、鬻官卖爵,挥霍透支着政治信用,视国家公器为穷奢极欲之私有财产。作者从叙事者的角度展现了慈禧太后贪婪、自私的人物个性,虽多有夸张之语,但入木三分、形肖毕现,活脱脱地呈现出一个“吝啬鬼”的形象。流风所及,上行下效,官场和职位在晚清成为谋求个人财富的捷径,“油水”丰厚的官职更是候补官员们钻营的目标。上下官员如是贪鄙,政纲如此颓败,清王朝焉能不败。压垮清政府的*后一根“稻草”,是被称为“赛和峤”的两湖总督瑞澂,古人说“和峤有钱癖”,而他自称为“和峤重生”,闹得民怨鼎沸、军心动摇。结果直接导致武昌新军枪炮声的响起和清朝皇帝的逊位。
★ 16开平装,箱装,上海三联书店出版
★ 是民国作家董郁青(号濯缨子)一生呕心沥血之作,被视为以现代历史故事编写演义小说的罕见之作
★ 本书自1920-1932年在天津《益世报》副刊12年连载,曾陆续出刊单行本,并于1936年以新版分印十一册成套刊行于世,在当年新闻界、出版界均有较为深远的影响
★ 举凡晚清、民国军阀时期的宫廷、国会、外交、内政、帮派、社会各方面,无不言之有物,栩栩如列眼前,故每一书成则购者云集,被誉为当时之名作
★ 本书虽为稗官野史,但事必有据,人必有名,正可填补正史之不足,具有相当的历史价值
★ 本书通过记述一系列重要政治人物的逸闻轶事,揭露并谴责了晚清官员的丑态和官场黑幕,也从历史的角度进行了反思,超出一般谴责小说的范畴
重刊序
《清末民初历史演义》由董公郁青所著,署名“濯缨子”,源于《楚辞•渔父篇》,以示愤世嫉俗清高自守之志。
《清末民初历史演义》自1920年开始在天津《益世报》的副刊《益智粽》上发表,直至1932年登竣,长达12年。该书以晚清至民国军阀时期政治轶事为经,民间风俗人情为纬,纵横穿插文笔生花,全书一百○一回,约二百余万言。卷帙浩繁广远深博,被视为以现代历史故事编写演义小说罕见之作。
《益世报》曾为陆续出刊单行本,并于1936年以新版分印十一册成套刊行于世,在当年新闻界、出版界均有较为深远的影响。天津《益世报》是以天主教徒为主,在雷鸣远神父推动下,集资创办的日报,其办报以益世益民爱国护教为宗旨,于1915年10月10日双十节创刊号问世。创刊之初,刘浚卿先生、雷鸣远神父,深知濯缨子学识渊博,文笔朴茂,在当时新闻界名重一时,乃诚恳邀聘于报社撰文。
报刊发行不久,即逢1919年“五四”运动,在这一运动中,《益世报》以同情学生,谴责当时军阀官僚,受到社会上好评。1936年绥远百灵庙抗击日本侵略,《益世报》评论、报道以此为中心,广泛向社会宣传抗日思想,更配合以雷鸣远神父为主的救护队深入战场,向抗日官兵进行慰问鼓舞,并向社会募捐送往前线,此举深为天津新闻界所钦佩。1937年“七七事变”,日军于7月28日侵占天津,报社被迫停刊。
濯缨子汉族人氏,祖籍浙江绍兴,幼年随曾祖父迁居北通州,晚清曾中举秀才,家居时博览群书,贯通经史,亦喜好诗词戏典。民国后迁寓北平市内,平素交游广泛,以诚挚待人、光明磊落为处世之本,对友能肝胆相照,论事则仗义执言,从来不屈服于权势之压迫,而为时人所称道。曾为《京华时报》执笔撰文,以犀利文笔针砭当时社会弊病为己任,故名声日上,友朋益广,举凡当时社会传闻,宫廷密事,政治风云,官场变幻,均循此渠道源源而来,为以后的《清末民初历史演义》成书,积累了大量素材。濯缨子自应聘进入《益世报》社后,严肃认真,事必亲躬。对副刊《益智粽》及《说苑》的组稿、审稿、发稿、编辑版面等,必不辞劳苦亲自安排妥帖,并曾为专栏《弦外之音》每日写一短文,评论当时政局风云、文坛争议、社会动态,其文章隽永辛辣,深中时弊,立论公允,颇得读者之同感。
会当此时,《清末民初历史演义》文思酝酿成熟,即开始执笔成文,书中事均属实,只有文采加工虚中有实,正与正史遥相呼应;真名假名各有意在,读者思忖自有心得,此即“演义”命名之根由也。
濯缨子当年每日秉笔直书一千余言,文不加点亦不增删,直发排版付印,举凡晚清、民国军阀时期的宫廷、国会、外交、内政、帮派、社会各方面,无不言之有物,栩栩如列眼前,故每一书成则购者云集,被誉为当时之名作。1935年《益世报》改组,濯缨子调任为报社编辑部总稽核,负责检查全报大样,当时曾在天津出版《沽上英雄谱》一书,又应山东出版社之约,先后执笔写成《明湖影》及《义侠薪胆录》等中篇演义小说,在当地出版界亦甚有影响。
一九三七年(民国二十六年)《益世报》被迫停刊后,濯缨子年高体弱,难与报社同迁内地,乃隐居家中,并在天津小修院教授国文,每日带领我去老西开教堂参与清晨弥撒(濯缨子曾听雷鸣远神父讲道,于一九一六年与另五人领洗入教;日后对我的圣召劝勉有加,影响甚大,于一九四○年我申请加入天津小修院)。濯缨子虽曾受日伪迫害拉拢,但洁身自好安贫若素,虽历生活之清苦,难磨胸中浩然正气,至此不再参与新闻界、出版界之事。一九四四年(民国三十三年)返回山东济南定居,一九四五年(民国三十四年)病逝于山东济南,寿享六十六岁。
缅怀濯缨子从事新闻工作数十年,遗留卷帙浩繁的小说和无数篇杂文、政论,长期担任天津《益世报》主任编辑,被誉为天津新闻界耆宿,赞称董老一生虚怀若谷,光明磊落,义无反顾,笔耕为民,亦足以告慰濯缨子于九泉矣。《清末民初历史演义》虽为稗官野史,但事必有据,人必有名,正可填补正史之不足,故该书是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的。值此重刊之际,书此序言简介著者生平,希冀能对读者阅看此书小有助焉。
著者嫡孙 董立醇
董郁青,生卒年月不详,号濯缨子,北京通州人,祖籍浙江绍兴,满族,早年中过举人,后加入天主教,成为天主教徒。早年在北京交际广泛,对清末民初的宫廷掌故、社会状况及袁世凯执政国会议员活动较为熟悉。酷爱戏曲,对当时的戏曲梨园界甚为熟稔。中年后寓居天津,在天津新闻界工作了数十年,长期担任《益世报》副刊编辑,称得上天津新闻界耆宿,也被视为小说家.学识渊博,文笔朴茂,在当时新闻界名重一时,乃诚恳邀聘于报社撰文。
家居时博览群书,贯通经史,亦喜好诗词戏典。民国后迁寓北平市内,平素交游广泛,以诚挚待人、光明磊落为处世之本,对友能肝胆相照,论事则仗义执言,从来不屈服于权势之压迫,而为时人所称道。曾为《京华时报》执笔撰文,以犀利文笔针砭当时社会弊病为己任,故名声日上,友朋益广,举凡当时社会传闻,宫廷密事,政治风云,官场变幻,均循此渠道源源而来,为以后的《清末民初历史演义》成书,积累了大量素材。先祖父自应聘进入《益世报》社后,严肃认真,事必亲躬,对副刊《益智粽》及《说苑》的组稿、审稿、发稿、编辑版面等,必不辞劳苦亲自安排妥帖,并曾为专栏《弦外之音》每日写一短文,评论当时政局风云、文坛争议、社会动态,其文章隽永辛辣,深中时弊,立论公允,颇得读者之同感。
蒲松龄与聊斋志异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探讨了《聊斋志异》中的民间典故、鬼狐文化,以及蒲松龄的思想特征、创作取向等重要话题。同时,还将聊斋俚曲纳入研究视野,以《琴瑟...
《机器意识:人工智能的终极挑战》内容简介:本书是作者长期从事机器意识研究工作的系统总结,主要围绕意识机器实现这个出发点,依
《看人下菜碟儿》内容简介:《看人下菜碟儿》谈了12个名人的故事以及与之相关的12道菜。作者选取了历史中的重要人物,比如苏轼、屈
本书记述了南北朝时期北周的官制,资料宏富。举凡北周一代的典章故实几网罗贻尽,既是北周职官志,又起到《北周会要》的作用。作
黑毡上的北魏皇帝 本书特色 海豚书馆系列《黑毡上的北魏皇帝》,全书共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一、孝武帝元脩的即位仪式与“代都旧制”;二、内亚传统中的可汗即位仪式;三...
世鉴:中国传统史学 本书特色 本书在中外相关研究论著的基础上,论述了从先秦到十九世纪中叶,中国传统史学的发展状况与主要特征,是英文世界**部比较完整的中国史学史...
辽、金、西夏史:大字版 本书特色 辽宋夏金是中国历史的转型期,中国经济重心的转移以及由此带来一系列的变化,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民族矛盾等都空前突出,纷纭复杂,《辽...
《江南繁荒录》内容简介:江南一壶一茶一寺的风物,一碑一谣一人的世情,流转千年化为文脉,士农工商的文化价值观延续至今。隐于历
唤醒地底沉睡已久的力量,冲破中世纪的黑暗与蛮荒,引导人类走上一条从野蛮到优雅的黑色之路。煤毫不起眼,肮脏丑陋,缺少石油带
新书--美国国家图书馆珍藏名传:皮洛士国王 本书特色皮洛士是伊庇鲁斯国王。他生于亚历山大大帝死后分裂的希腊化世界。他是一位战争艺术的大师,战略之父汉尼拔就自称是...
《遗骨档案》内容简介:利用遗骨判读性别与DNA鉴定哪个更准确?水中的尸体与一般尸体的腐化速度有何不同?死亡之于人类,到底是终结
档案:一部个人史 本书特色 ★梁文道、刘瑜、熊培云、许知远联袂主编——"理想国译丛"(MIRROR)系列之一(013)——保持开放性的思想和非功利的眼睛,看看世...
中国通史 本书特色 ★这是迄今所知民国时期畅销的中国通史之一,上下册累计重印190多次。★吕思勉先生是公认研读文献极多的学者,数遍通读“二十四史”。吕先生是真正...
民国帮会秘史 本书特色 民国黑道帮会形形色色,严守行规的黑帮组织,招摇撞骗的江湖术士,毁人生活的迷信团体,抽筋拔毛的行业恶霸,如瘟疫般遍布社会各个角落,俨然成...
1956:觉醒的世界 本书特色 1956年,被广泛赞誉为国际“觉醒之年”,全球各地的普通民众开始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意见,他们聚集在大小街道...
老兵讲述:2:新四军、游击队 本书特色 八年抗战,艰苦卓绝。在敌后广阔的战场上,涌现出许多新四军和游击队的英雄队伍和英勇战士,抗战刻骨铭心的记忆编委会编著的《老...
1368-1644-明朝原来是这样-历史中国 本书特色 大明王朝,是一个被刻意抹黑的王朝。被谁抹黑的?答案是:文官。文官集团在明朝极其强大,成为能与皇权博弈的重...
《英语人名词语趣谈》内容简介:你知道吗,boycott(抵制)、July(七月)、sandwich(三明治)都跟历史人物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英
历史文献与文化研究(第一辑) 内容简介 本书共收论文28篇,内容大致分为四个部分,即中国历史文献研究、儒道思想研究、张舜徽学术思想研究、文化史研究,绝大多数都是...
世界通史-中华藏书百部-(上中下册)-精编 内容简介 《世界通史精编》图文珍藏版的出版,顺应了历史发展的需要。全书分上、中、下三册,包括“世界古代史”、“世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