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的孩子讲骑士与骑士制度(修订版)》是一本青少年读物,内容从罗兰到兰斯洛特,其中还有贝阿德和亚瑟王,作者讲述这些骑士的理想和功绩,骑士、领主和贵妇人的日常生活和传奇故事,为我们生动地重现了令人着迷不已的骑士世界。在了解趣味十足的骑士制度的同时,也能学习到勇敢、忠诚于成长的含义。
比武、十字军东征、圆桌和爱情……骑十的世界总是令人着迷不已,令人分不清虚构和历史的界限。从罗兰到兰斯洛特,其中还有贝阿德和亚瑟王,作者让这些伟大的骑士生动地重现在我们而前。让我们听他讲述骑士的理想和功绩,骑士、领主和贵妇人的甘常生活和传奇故事。
骑士,骑兵为什么叫骑士,不叫骑兵?不是一回事吗?这两个词确实都跟马有关系,*早的时候,它们的意思没有区别,后来,“骑兵”跟“骑士”的不同之处在于,“骑兵”指军事编制上的兵种,他们骑着马作战,要配合步兵和炮兵。从很早以前一直到20世纪中叶都存在着骑兵和骑兵团: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期的1939年.波兰骑兵仍在拼死抵抗德国入侵者,老电影里还可以看到这样的场面。其实,现代军队里还有骑兵编制……不过看不到马,也看不到骑兵了,取而代之的是坦克或者装甲车。战争史学家还认为进攻型坦克和中世纪骑兵有着共同的特点呢。既然是一回事,为什么要用两个词呢?“骑兵”的含义表现在技术方面,要会骑马,是指军队里懂得骑马作战的人。因此,所有人,或者说几乎所有人都可以成为骑兵,但并不是所有骑兵都能成为骑士。要得到晋封才能成为骑士。完全正确,我们以后再讲晋封是怎么回事。除了骑兵的军事品质,骑士还要有别的品质,“道德”的品质。我们回到词源上去:“骑士”和“骑士制度”都来自拉丁语,骑士制度在中世纪建立起来的时候,这些拉丁词还是很常用的。它们都来自同一个动词,意思是“效力”,即效力国家,瞧,骑士不但是武士,还是公职人员。在“骑士”的拉丁语当中,效力的概念一直都有,很长时间里都指效力领主。自然而然地“骑十”保留了这样的意义:效力领主,效力国王,效力上帝,甚至效力贵妇人(成为效力她的骑士,这种说法流传到了今天)。简而言之,骑士为崇高的事业,为正义和善举而战。回到你们刚才说的“解救公主”,也就是说,骑士解救那些身处弱势,遭遇威胁和攻击,或者被囚禁的人。不过,骑士的战斗并非不择手段,面对对手,他必须遵守规则和价值观,他的行为方式是…………骑士的!对!骑十的方式就是带有“荣誉”的方式。荣誉位于骑士理想的中心位置。这样,骑士就不能是坏蛋了,他们都是好人吗?你这样想吗?那也过于简单了。有些人品行不好,凶恶暴戾,而且背信弃义。傲慢自大对于骑士是一种罪恶。所幸还有人虽然不是骑士,但知道按照骑十的方式行事。怎么样,明白了吗?骑士,不仅仅是骑兵,更要有道德,要有以荣誉为基础的全部价值观,要有勇气,要有正气。这样的理想,有时是可以实现的。骑士这个词既然是从拉丁语翻译来的,那么罗马就有骑士了?是的。罗马有骑士阶层,属于司法和社会阶层,就列在参议院之后。但罗马骑士的首要任务是效力国家,所以,*好把中世纪的骑士制度跟骑兵部队的迅速发展联系在一起。公元5世纪,野蛮人的入侵推翻了罗马帝国。你们听说过野蛮人吗?那些属于别的文明的人都被古希腊人和古罗马人称作“野蛮人”。5世纪的野蛮人是移居到高卢、意大利、西班牙的日耳曼部落,即哥特人、汪达尔人和法兰克人。这些人是骑兵,他们的首领、首领的忠实追随者和武士都是骑士,他们已经在执行授剑仪式了,后来的骑士晋封仪式跟这个授剑仪式相似。有些历史学家认为,这就是骑士制度存在于古代日耳曼部落的证据。要知道在罗马也发现了类似的仪式,即为新兵举行授带仪式,那是一种宽大的布条或鞣革,穿起来像坎肩,可以用来扛剑。我们还一直以为骑士制度是在中世纪,在领主和城堡的时代才产生的。我同意你们的看法,但要注意,中世纪从日耳曼入侵开始,经历了漫长的一千年。你们脑子里认为的骑士制度的确是在领主和城堡时代得以充分建立的。要知道事物总不能无中生有,所以应该再往回寻找源头,即便找不到骑士制度本身的源头,至少也要找到跟其相关的某些因素。让我们随着时间推进。在日耳曼部落到来的三四个世纪之后,大约在公元800年,骑兵成了查理曼帝国(加洛林王朝)内的主要兵力。当时,所有拥有一定财富的自由人都必须服兵役,必须响应皇帝的召唤,他们戎装策马,赶来集结。有的人比别人更富有更强大,居所和宫殿漂亮豪华,但还没修筑防御T事,所以不能算是城堡。他们有很多忠实的追随者和仆人,这些人有时也骑着马为主人效力。不打“皇帝号召的战争”时,他们就出发取乐,践踏附近那些并不一定与皇帝为敌的领地。他们的目的不在于抢夺土地,只是找乐子捣乱而已,但这就是骑士制度的苗头了。那么,骑士制度什么时候才算真正建立起来呢?又过了两个世纪,即公元1000年之后,骑着马用长矛作战的新方式出现并流行,新的社会和政治关系开始交织起来,骑士的角色更重要,威望更高,你们认识的骑士制度在这个时候才产生。骑士,就是一个人,一匹马,再加上兵器。……
林泉喜,生于70年代中,福建长乐人,现居昆明。阿兰德缪杰(AlainDemurger,1939~),法国史学家,以研究十字军东征史和军事宗教团史而出名,发表了许多著作和论文,其中有《基督骑士》(2002)、《中世纪的东征和十字军》(2006)、《圣殿骑士》(2007)等等。
德国人会永远活在希特勒的阴影下吗?两德统一并没有驱散希特勒的阴影,统一后的德国,纳粹时代依然是一个被回避的话题。除了1933
活在大汉 本书特色 《活在大汉》是国内少有的历史普及读物,以带你穿行于中国历史上国家强盛、疆域辽阔、影响深远的汉王朝“旅行”的新颖方式,...
千里史学文存 内容简介 本书收入的文章按涉及的时代先后排列,内容分为社会史、经济史、文化史和人口史四类,此外还有对经济史和妇女史研究情况的评论。千里史学文存 目...
《走出地方史:社会文化史研究的视野》内容简介:本书收入作者多篇论文,从地域文化的言说、族群身份、方言书写、香港在中英和华南
裴宜理(ElizabethJ.Perry)是著名的中国学家,也是有影响的上海问题研究专家。1948年,她出生于上海。父母都是传教士,1931年到
辽宁省博物馆藏碑志精粹 内容简介 为了庆贺建馆五十周年,特为广大读者编辑这本《辽宁省博物馆藏碑誌精粹》在馆麇前夕,经文物出版社与日本东京中教出版株式会社合作,精...
世界历史不过如此 本书特色 白话历史作家罗杰再战江湖 一本书带你读通世界历史*低成本的读史享受 千余历史老师联名推荐的读史方略世界历史不过如此 内...
十字军史 本书特色 十字军运动自11世纪始,直至18世纪末,历时数百年,深刻影响了欧洲乃至中东、北非的历史,然而我国读者却鲜能对这段历史有全面的了解。本书正是一...
看得见的中国史--西周 本书特色 周原膴膴,堇荼如饴。文王治岐,万民咸和。三分天下有其二,仅在弹指百年间。周命维新,圣人代出。文王拘而演《周易》;武王伐纣,《牧...
叫街者-中国乞丐文化史 本书特色 中国乞丐文化在历史时段上有强大的延续性(时),在空间地域上有惊人的一致性(空),它与主流文化乃至精英文化之间又有生动活泼的交流...
二十五史精华-(全四册)-图文珍藏本 本书特色 ★ 32开精装,岳麓书社出版★ 本书是上海教育书店一九三七年出版、由王无咎题耑《二十五史精华》的再版。原书采用清...
★“我们在崩溃时,要带上整个世界。”——希特勒★最权威、最受人尊敬的希特勒传记作者,掌握大量一手资料,细节描写详尽惊人。
图说天下-话说中国历史系列 秦汉 本书特色 故事化的文本阅读,多样化的图片表现形成,千秋人物的成败得失,更替朝代的治乱兴衰,一个个古老文明的精彩瞬间,组成一部凝...
剑桥中国明代史(1368-1644年)(下卷) 本书特色 作者说:自1966年费正清(1907-1991)和本人开始为《剑桥中国史》拟订计划以来,已经过了30年...
原工商业者卷-杭商口述史 本书特色他们不是风云时代的弄潮儿,也不是广为人知的大资本家,而是介于“三小”与资本家之间的工商业者,基本属于被忽视、被失声的小人物群体...
日本武士战争史 本书特色 ★ 横跨七个世纪,纵览政治、战略及战术,一部完整的日本武士历史★ 20万字严谨考证,忠实还原各重大会战始末,深入解读转折性事件★ 从军...
三国人物风云榜 本书特色 《全国高等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企业行政管理专业系列规划教材:企业管理信息化》为广播电视大学行政管理专业教材。三国人物风云榜 内容简介 ...
细说先秦·孔子 目录 讲三国说民国的史学大家(代序)细说先秦卷上远古**章中国之旧石器与新石器第二章三皇——氏族社会的时代第三章五帝——部族同盟的时代第四章大禹...
《地铁2035》内容简介:核战争结束二十年后,人类几近灭亡,世界化为一片废墟。楼房倾塌,森林被烧为灰烬,遍布辐射尘的地表被各种
甲午之殇-帝制的终结-(上) 目录 一 甲午败战○ 大清举国祝寿,日本兵犯朝鲜○ 日军重创北洋舰队、直取平壤,又攻占大连、旅顺,北京城仍鼓乐连天,弦歌悠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