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的孩子讲骑士与骑士制度(修订版)》是一本青少年读物,内容从罗兰到兰斯洛特,其中还有贝阿德和亚瑟王,作者讲述这些骑士的理想和功绩,骑士、领主和贵妇人的日常生活和传奇故事,为我们生动地重现了令人着迷不已的骑士世界。在了解趣味十足的骑士制度的同时,也能学习到勇敢、忠诚于成长的含义。
比武、十字军东征、圆桌和爱情……骑十的世界总是令人着迷不已,令人分不清虚构和历史的界限。从罗兰到兰斯洛特,其中还有贝阿德和亚瑟王,作者让这些伟大的骑士生动地重现在我们而前。让我们听他讲述骑士的理想和功绩,骑士、领主和贵妇人的甘常生活和传奇故事。
骑士,骑兵为什么叫骑士,不叫骑兵?不是一回事吗?这两个词确实都跟马有关系,*早的时候,它们的意思没有区别,后来,“骑兵”跟“骑士”的不同之处在于,“骑兵”指军事编制上的兵种,他们骑着马作战,要配合步兵和炮兵。从很早以前一直到20世纪中叶都存在着骑兵和骑兵团: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期的1939年.波兰骑兵仍在拼死抵抗德国入侵者,老电影里还可以看到这样的场面。其实,现代军队里还有骑兵编制……不过看不到马,也看不到骑兵了,取而代之的是坦克或者装甲车。战争史学家还认为进攻型坦克和中世纪骑兵有着共同的特点呢。既然是一回事,为什么要用两个词呢?“骑兵”的含义表现在技术方面,要会骑马,是指军队里懂得骑马作战的人。因此,所有人,或者说几乎所有人都可以成为骑兵,但并不是所有骑兵都能成为骑士。要得到晋封才能成为骑士。完全正确,我们以后再讲晋封是怎么回事。除了骑兵的军事品质,骑士还要有别的品质,“道德”的品质。我们回到词源上去:“骑士”和“骑士制度”都来自拉丁语,骑士制度在中世纪建立起来的时候,这些拉丁词还是很常用的。它们都来自同一个动词,意思是“效力”,即效力国家,瞧,骑士不但是武士,还是公职人员。在“骑士”的拉丁语当中,效力的概念一直都有,很长时间里都指效力领主。自然而然地“骑十”保留了这样的意义:效力领主,效力国王,效力上帝,甚至效力贵妇人(成为效力她的骑士,这种说法流传到了今天)。简而言之,骑士为崇高的事业,为正义和善举而战。回到你们刚才说的“解救公主”,也就是说,骑士解救那些身处弱势,遭遇威胁和攻击,或者被囚禁的人。不过,骑士的战斗并非不择手段,面对对手,他必须遵守规则和价值观,他的行为方式是…………骑士的!对!骑十的方式就是带有“荣誉”的方式。荣誉位于骑士理想的中心位置。这样,骑士就不能是坏蛋了,他们都是好人吗?你这样想吗?那也过于简单了。有些人品行不好,凶恶暴戾,而且背信弃义。傲慢自大对于骑士是一种罪恶。所幸还有人虽然不是骑士,但知道按照骑十的方式行事。怎么样,明白了吗?骑士,不仅仅是骑兵,更要有道德,要有以荣誉为基础的全部价值观,要有勇气,要有正气。这样的理想,有时是可以实现的。骑士这个词既然是从拉丁语翻译来的,那么罗马就有骑士了?是的。罗马有骑士阶层,属于司法和社会阶层,就列在参议院之后。但罗马骑士的首要任务是效力国家,所以,*好把中世纪的骑士制度跟骑兵部队的迅速发展联系在一起。公元5世纪,野蛮人的入侵推翻了罗马帝国。你们听说过野蛮人吗?那些属于别的文明的人都被古希腊人和古罗马人称作“野蛮人”。5世纪的野蛮人是移居到高卢、意大利、西班牙的日耳曼部落,即哥特人、汪达尔人和法兰克人。这些人是骑兵,他们的首领、首领的忠实追随者和武士都是骑士,他们已经在执行授剑仪式了,后来的骑士晋封仪式跟这个授剑仪式相似。有些历史学家认为,这就是骑士制度存在于古代日耳曼部落的证据。要知道在罗马也发现了类似的仪式,即为新兵举行授带仪式,那是一种宽大的布条或鞣革,穿起来像坎肩,可以用来扛剑。我们还一直以为骑士制度是在中世纪,在领主和城堡的时代才产生的。我同意你们的看法,但要注意,中世纪从日耳曼入侵开始,经历了漫长的一千年。你们脑子里认为的骑士制度的确是在领主和城堡时代得以充分建立的。要知道事物总不能无中生有,所以应该再往回寻找源头,即便找不到骑士制度本身的源头,至少也要找到跟其相关的某些因素。让我们随着时间推进。在日耳曼部落到来的三四个世纪之后,大约在公元800年,骑兵成了查理曼帝国(加洛林王朝)内的主要兵力。当时,所有拥有一定财富的自由人都必须服兵役,必须响应皇帝的召唤,他们戎装策马,赶来集结。有的人比别人更富有更强大,居所和宫殿漂亮豪华,但还没修筑防御T事,所以不能算是城堡。他们有很多忠实的追随者和仆人,这些人有时也骑着马为主人效力。不打“皇帝号召的战争”时,他们就出发取乐,践踏附近那些并不一定与皇帝为敌的领地。他们的目的不在于抢夺土地,只是找乐子捣乱而已,但这就是骑士制度的苗头了。那么,骑士制度什么时候才算真正建立起来呢?又过了两个世纪,即公元1000年之后,骑着马用长矛作战的新方式出现并流行,新的社会和政治关系开始交织起来,骑士的角色更重要,威望更高,你们认识的骑士制度在这个时候才产生。骑士,就是一个人,一匹马,再加上兵器。……
林泉喜,生于70年代中,福建长乐人,现居昆明。阿兰德缪杰(AlainDemurger,1939~),法国史学家,以研究十字军东征史和军事宗教团史而出名,发表了许多著作和论文,其中有《基督骑士》(2002)、《中世纪的东征和十字军》(2006)、《圣殿骑士》(2007)等等。
陕西文物古迹大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巡礼之一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三秦出版社出版★ 通过文字表述形式,概要地介绍了陕西55处国宝单位的情况,并附有照片★...
世界简史-(英文版) 本书特色 1. 威尔斯的《世界史纲》、《世界简史》等书自上个世纪40年代由著名学者林徽因等译介过来,在中国一直拥有*广泛的读者,不光一般人...
蒋介石心传之蓝鲸行动之谜-美蒋斗争秘史 本书特色 “蓝鲸行动”——这样一个平和的行动名称,背后却隐藏着无限的杀意...
黄兴集 内容简介 黄兴一生劳界奔波于革命斗争实践,其思想观,政治主张,主要散见于他的论文、序跋、书信、电稿、演讲、谈话、公牍、诗歌、联词、题词等之中。本书既为迄...
《时间的战争:五百年钟表博弈史》内容简介:钟表的历史,既是一部技术史、商业史,又是一部文化史、生活史,更是一部战争史。近代
明史讲义 本书特色 《明史讲义》是孟森先生20世纪30年代初在北京大学授课时的讲稿。全书分为二编:**编总论明史在史学上的地位和明史体例;第二编分为《开国》、《...
《自由与荣耀:1947年印巴独立实录》以翔实丰富的史料,生动优美的文字,深厚的人文功底再现了印度独立的曲折过程。从印度独立前夕
理说明朝 本书特色 《理说明朝》是作者朱晔若干年《明史》研究的**本专著,作者试图应用专业的管理学知识从人性的角度客观地审视历史人物。显历史的真实,展古人的风彩...
服饰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历史发展和社会时尚嬗替的标志之一。《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世纪文库)文字清丽,斐然可读,插
革命胜利之后-民国初年政坛风云 本书特色 在辛亥革命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两千余年的专制思想都没有在中国完全消除,还一度具有相当的社会基础。民主共和制从来没有得以在...
《中学生经济学》内容简介:在国内,经济学始终被列为一门高深、精巧的专业性学科而被纳入众多高校的课程设置,繁杂的数学推导与定
三国时代是一个风云变幻、英雄辈出的时代。其中对《三国演义》人物描写有的与历史上人物的真面目相距甚远,然而据现存史料还他们
《明治维新(岩波日本史·第七卷)》内容简介:本书是“岩波日本史”的第七卷。十九世纪后半叶,在整个世界史潮流中日本的开国如何
深厚的功力和独特的视角,才能使古老的历史学焕发生机;丰富的学养和精妙的取向,才能在论述重大问题时举重若轻.本书是汉学大师杨联
随州金鸡岭 内容简介 金鸡岭遗址是随枣走廊一处十分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晚期聚落遗址,也是目前随州发现的面积*大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其文化隶属典型的长江中游新石...
中华史纲 本书特色 ★ 16开布面精装,2020年7月第3次印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本书被列入中宣部理论局、中组部干部教育局第七批党员干部学习推荐书目★...
帝国的回忆:《纽约时报》晚清观察记1854-1911(修订本) 内容简介 本书系《纽约时报》对华报道选编,起迄年代为1854年1月至1911年10月。这一时代的...
危机1932——罗斯福百日新政与美国决胜时刻 本书特色 美国总统奥巴马的案头放着两本书,一本是《危机1932》,另一本是《罗斯福传》身残志坚的总统罗斯福生逢美国...
民国往事 本书特色 1.全书介绍了民国这个风范十足的时代,详细叙述了民国时期文化、社会的发展和重点历史人物的悲欢离合,再现了一个真实而多彩的民国时代。2.珍惜而...
中国.漫长的一年-1976与总理遗言案始末 本书特色 是谁制造了“总理遗言”这个惊天大谎? 为什么要伪造“总理遗言”? 为什么当时没有人怀疑这份遗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