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的孩子讲骑士与骑士制度(修订版)》是一本青少年读物,内容从罗兰到兰斯洛特,其中还有贝阿德和亚瑟王,作者讲述这些骑士的理想和功绩,骑士、领主和贵妇人的日常生活和传奇故事,为我们生动地重现了令人着迷不已的骑士世界。在了解趣味十足的骑士制度的同时,也能学习到勇敢、忠诚于成长的含义。
比武、十字军东征、圆桌和爱情……骑十的世界总是令人着迷不已,令人分不清虚构和历史的界限。从罗兰到兰斯洛特,其中还有贝阿德和亚瑟王,作者让这些伟大的骑士生动地重现在我们而前。让我们听他讲述骑士的理想和功绩,骑士、领主和贵妇人的甘常生活和传奇故事。
骑士,骑兵为什么叫骑士,不叫骑兵?不是一回事吗?这两个词确实都跟马有关系,*早的时候,它们的意思没有区别,后来,“骑兵”跟“骑士”的不同之处在于,“骑兵”指军事编制上的兵种,他们骑着马作战,要配合步兵和炮兵。从很早以前一直到20世纪中叶都存在着骑兵和骑兵团: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期的1939年.波兰骑兵仍在拼死抵抗德国入侵者,老电影里还可以看到这样的场面。其实,现代军队里还有骑兵编制……不过看不到马,也看不到骑兵了,取而代之的是坦克或者装甲车。战争史学家还认为进攻型坦克和中世纪骑兵有着共同的特点呢。既然是一回事,为什么要用两个词呢?“骑兵”的含义表现在技术方面,要会骑马,是指军队里懂得骑马作战的人。因此,所有人,或者说几乎所有人都可以成为骑兵,但并不是所有骑兵都能成为骑士。要得到晋封才能成为骑士。完全正确,我们以后再讲晋封是怎么回事。除了骑兵的军事品质,骑士还要有别的品质,“道德”的品质。我们回到词源上去:“骑士”和“骑士制度”都来自拉丁语,骑士制度在中世纪建立起来的时候,这些拉丁词还是很常用的。它们都来自同一个动词,意思是“效力”,即效力国家,瞧,骑士不但是武士,还是公职人员。在“骑士”的拉丁语当中,效力的概念一直都有,很长时间里都指效力领主。自然而然地“骑十”保留了这样的意义:效力领主,效力国王,效力上帝,甚至效力贵妇人(成为效力她的骑士,这种说法流传到了今天)。简而言之,骑士为崇高的事业,为正义和善举而战。回到你们刚才说的“解救公主”,也就是说,骑士解救那些身处弱势,遭遇威胁和攻击,或者被囚禁的人。不过,骑士的战斗并非不择手段,面对对手,他必须遵守规则和价值观,他的行为方式是…………骑士的!对!骑十的方式就是带有“荣誉”的方式。荣誉位于骑士理想的中心位置。这样,骑士就不能是坏蛋了,他们都是好人吗?你这样想吗?那也过于简单了。有些人品行不好,凶恶暴戾,而且背信弃义。傲慢自大对于骑士是一种罪恶。所幸还有人虽然不是骑士,但知道按照骑十的方式行事。怎么样,明白了吗?骑士,不仅仅是骑兵,更要有道德,要有以荣誉为基础的全部价值观,要有勇气,要有正气。这样的理想,有时是可以实现的。骑士这个词既然是从拉丁语翻译来的,那么罗马就有骑士了?是的。罗马有骑士阶层,属于司法和社会阶层,就列在参议院之后。但罗马骑士的首要任务是效力国家,所以,*好把中世纪的骑士制度跟骑兵部队的迅速发展联系在一起。公元5世纪,野蛮人的入侵推翻了罗马帝国。你们听说过野蛮人吗?那些属于别的文明的人都被古希腊人和古罗马人称作“野蛮人”。5世纪的野蛮人是移居到高卢、意大利、西班牙的日耳曼部落,即哥特人、汪达尔人和法兰克人。这些人是骑兵,他们的首领、首领的忠实追随者和武士都是骑士,他们已经在执行授剑仪式了,后来的骑士晋封仪式跟这个授剑仪式相似。有些历史学家认为,这就是骑士制度存在于古代日耳曼部落的证据。要知道在罗马也发现了类似的仪式,即为新兵举行授带仪式,那是一种宽大的布条或鞣革,穿起来像坎肩,可以用来扛剑。我们还一直以为骑士制度是在中世纪,在领主和城堡的时代才产生的。我同意你们的看法,但要注意,中世纪从日耳曼入侵开始,经历了漫长的一千年。你们脑子里认为的骑士制度的确是在领主和城堡时代得以充分建立的。要知道事物总不能无中生有,所以应该再往回寻找源头,即便找不到骑士制度本身的源头,至少也要找到跟其相关的某些因素。让我们随着时间推进。在日耳曼部落到来的三四个世纪之后,大约在公元800年,骑兵成了查理曼帝国(加洛林王朝)内的主要兵力。当时,所有拥有一定财富的自由人都必须服兵役,必须响应皇帝的召唤,他们戎装策马,赶来集结。有的人比别人更富有更强大,居所和宫殿漂亮豪华,但还没修筑防御T事,所以不能算是城堡。他们有很多忠实的追随者和仆人,这些人有时也骑着马为主人效力。不打“皇帝号召的战争”时,他们就出发取乐,践踏附近那些并不一定与皇帝为敌的领地。他们的目的不在于抢夺土地,只是找乐子捣乱而已,但这就是骑士制度的苗头了。那么,骑士制度什么时候才算真正建立起来呢?又过了两个世纪,即公元1000年之后,骑着马用长矛作战的新方式出现并流行,新的社会和政治关系开始交织起来,骑士的角色更重要,威望更高,你们认识的骑士制度在这个时候才产生。骑士,就是一个人,一匹马,再加上兵器。……
林泉喜,生于70年代中,福建长乐人,现居昆明。阿兰德缪杰(AlainDemurger,1939~),法国史学家,以研究十字军东征史和军事宗教团史而出名,发表了许多著作和论文,其中有《基督骑士》(2002)、《中世纪的东征和十字军》(2006)、《圣殿骑士》(2007)等等。
《玩出来的学习力:给孩子的逻辑思维游戏书(认知篇)》内容简介:本书4~5岁的幼儿对数和量的关系形成认知,可以进行大小比较,加减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上卷.革命的中国的兴起1949-1965年) 本书特色 《剑桥中国史》是剑桥多种历史丛书中的一种,各卷由研究中国历史相应时期的学者编辑,卷...
清代乾嘉历史考证学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在目前史学界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力求在以下重要学术问题的研究上有所进展与突破,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作者对清代乾嘉历史考证学...
切尔诺贝利的午夜 本书特色 ★切尔诺贝利,人类文明史上的永恒噩梦:权威记者十数年深度调查,数百小时采访录音,大量档案、书信、回忆录首次曝光,全景式展现了这场我们...
《图图医漫:12堂极简健康课》内容简介:“图图医漫”系列是一套让你笑着读完,把严肃的医学知识变得非常好玩的的健康宝典。中国日
中国民族史 本书特色本书是吕先生所著专史之一。按族群分章节,在“总论”之后分为十二章对汉族、匈奴、鲜卑、丁令(回族和突厥)、貉族、肃慎(满族)、苗族、粤族、濮族...
老徽州-徽州-赵焰第三只眼看徽州 本书特色“第三只眼看徽州系列丛书”是作家赵焰以一位文化行走者的姿态,用感性、生动的散文笔法,以生动而富有穿透力的现代语言方式,...
孙宝瑄日记 本书特色孙宝瑄,一名渐,字仲玙(一作仲愚或仲瑜),浙江钱塘人。生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卒于民国十三年(1924)。孙氏结交多一时名流,其中不乏...
三国赤壁之战新解 内容简介 翦伯赞、白寿彝、易中天、黎东方等前辈专家、学者对讲述和研究三国赤壁之战都有很多贡献,但也有一些明显的纰漏。本书指出了一些我们认为他们...
历史的教训 本书特色2014年10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我国历史上的国家治理进行第十八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提出:牢记历史经验、牢记历史教训、牢记历史警示,为推...
《东南亚女性的政治参与》内容简介:本书主要研究东南亚国家女性的政治参与,包括大众参与和权力参与。通过对东南亚主要国家女性参
帝国的背影:解读大清王朝的另类历史 内容简介 本书注重于历史细节的刻画。史学专家李文海教授说:“历史要具体、生动,否则就没有生命力,没有价值。”对于史书,年轻的...
大清裱糊匠-李鸿章大传 本书特色 “李鸿章大传”系列共三册。*一册《书生的事业》从1823年李鸿章出生写起,讲述了李鸿章少年科场得意,任...
中国历史研究法(国学基本文库) 本书特色 《中国历史研究法》为史学理论经典作品,全面反映新史学首倡者梁启超先生的史学思想,对中国历史研究影响巨大。书中先...
杉山正明,1952年生于静冈县。1974年京都大学文学部史学科毕业。1979年取得京都大学东洋史学博士资格后,历任京都女子大学专任讲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艳史 (最新图文版) 内容简介 国色天香,光彩照人的中国古代四大美女,无不倾倒她们时代的帝王将相,让各路诸侯争雄、干戈大动,让每一个男儿体验壮志...
朱熹年谱 内容简介 朱熹(1130-1200)字符晦,一字仲晦,别号晦庵, 晚号晦翁,又号遁翁、沧州病叟,自称云谷老人。婺源(今属江西)人,寓建阳(今属江西)人...
20世纪中国史学思潮与变革 内容简介 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编:上编为20世纪中国史学思潮;中编为20世纪中国史学的变革;下编为20世纪中国史学专题。20世纪中国...
西方学者中国中古贵族制论集 内容简介 本书荟萃了西方著名汉学家杜希德、姜士彬、伊沛霞、葛涤风、陈美丽、霍姆格伦等先生研究中国中古时期高门大族和统治精英重要的研究...
《会声会影2018实用教程》内容简介:这是一本用以帮助入门级读者快速并全面掌握会声会影2018视频编辑软件的参考书。本书全面系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