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百年名典:十四朝文学要略》(上古至隋)是刘永济先生讲授中国文学史时的讲义,因编至隋代而罢手,固用此名。然卷首叙论乃当初编写时为全书而设,并非专指十四朝。凡行文中遇有疑难或需解释之处,皆以小字详加注明,徵引赅博。《武汉大学百年名典:十四朝文学要略》是一部体例、结构和见地均有特色的中国上中古文学史专着。
刘永济编著的《十四朝文学要略(精)》主要略論先秦至隋朝各個階段文學特點,風格以及文學流變沿革等。文中遇有疑難或需要解釋之處,皆以小字詳加注明,征引赅博,對中國文學提出了很多有見地的觀點。本書主要略論先秦至隋朝各個階段文學特點,風格以及文學流變沿革等。文中遇有疑難或需要解釋之處,皆以小字詳加注明,征引赅博,對中國文學提出了很多有見地的觀點。
《隋书·文学传序》:“梁自大同之后,雅道沦缺,渐乖典则,争驰新巧。简文、湘束,放其淫放。徐陵、庾信,分路扬。其意浅而繁,其文匿而彩。词尚轻险,情多哀思。格以延陵之听,盖亦亡国之音乎?周氏吞并梁荆,此风扇于关右。狂简斐然成俗,流宕忘返,无所取裁。高祖初统万机,每念斫雕为朴。发号施令,咸去浮华。然时俗词藻,犹多淫丽。故意台执法,屡飞霜简。”李夸《上高祖革文华书》:“降及后代,风教渐落。魏之三祖,更尚文词,忽君人之大道,好雕虫之小艺。下之从上,有同影响,竞骋文华,遂成风俗。江左齐、梁,其弊甚,贵贱贤愚,惟务吟咏。遂复遗理存异,寻虚逐微,竞一韵之奇,争一字之巧。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惟是风云之状。世俗以此相高,朝廷据兹擢士。禄利之路既开,爱尚之情愈笃。于是里童昏,贵游总卯,未窥六甲,先制五言。至如羲皇、舜、禹之典,伊、傅、周、孔之说,不复关心,何尝入耳。以傲诞为清虚,以缘情为勋业。指儒素为古拙,用词赋为君子,故文笔日繁,其政日乱。良由弃大圣之轨模,构无用以为用也。损本逐末,流遍华壤,递相师祖,久而逾扇。及大隋受命,圣道聿兴。屏黜轻浮,遏止华伪。自非怀经抱质,志道依仁,不得引顶缙绅,参厕缨冕。开皇四年,普诏天下,公私文翰,并宜实录。其年九月,泅州刺史司马幼之文表华艳,付所司治罪。自是公卿大臣,咸知正路。莫不钻仰坟索,弃绝华绮,择先王之令典,行大道于兹世。如闻外州远县,仍踵弊风,选吏举人,未尊典则。至有宗族称孝,乡曲归仁,学必典奠,交不苟合,则落私门,不加收齿;其学不稽古,逐俗随时,作轻薄之篇章,结朋党而求誉,则选充吏职,举送天朝。盖由县令刺史,未行风教,犹挟私情,不存公道。臣既忝宪司,职当纠察。若闻风即劾,恐挂网者多。请勒诸司,普加搜访。有如此者,具状送台。”按李上书,论列当世风俗,至为详切。北朝宇文泰时,苏绰已有复古之志。特其力未宏,未能易俗。……
刘永济,1887-1966,字弘度,号诵帚、知秋翁,室名易简斋、微睇室、诵帚庵。湖南新宁人。幼承家学,耽习文史。二十岁出湘,先后考入上海昊淞复旦公学、天津高等工业学校、北京清华留美预备学校就读。后在上海自学有年,尝从朱祖谋、况周颐研习词学。三十岁时回长沙明德学校执教,十年后任东北大学国文系教授。“九·一八”事变不久,被国立武汉大学聘为教授。在武汉大学长期担任文学院院长、文科研究所主任,兼《文哲季刊》编辑部主任,几度以院长身份代理校务。1949年以后,任中文系文学史教研组主任、武汉市政协常委、湖北省文联副主席、《文学研究》编委。1956年被评为一级教授。刘永济是武汉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学科极为重要的奠基人和引路人之一,被誉为“五老”之首。他是中文系弘毅、笃实、尚真、求精传统学风的重要缔造者和体现者之一,许多著作都是厚积薄发,言简意赅,经过多年的“打磨”(有的长达30年)才问世的。所著《文学论》、《十四朝文学要略》、《屈赋通笺》、《笺屈余义》、《屈赋音注详解》、《屈赋释词》、《词论》、《宋词声律探原大纲》、《唐五代两宋词简析》、《微睇室说词》、《文心雕龙校释,附征引文录》、《唐乐府史纲要》、《元杂剧考》、《国风乐府合选》、《唐人绝句精华》、《宋代歌舞剧曲录要》、《元人散曲选》以及《默识录》等,几乎无一不是精品。每一书出,即在相关领域产生大的影响。如《文学论》,郭绍虞先生就是读了它而对中国文学批评史发生兴趣的。《文心雕龙校释》被学人视为二十世纪“龙学”研究的四大基石之一。《屈赋通笺》则“于并世诸家中独树一帜”(程千帆语),《唐乐府史纲要》“是迄今为止,我国研究唐代乐府历史的唯一专著”(同上),《词论》是“二十世纪,中国词学由传统向现代化推进”的代表作(施议对语)。总之,刘永济的学术研究,涵盖古代文学诸多领域,每项研究都有独到之处,而对“龙学”、屈赋和唐宋韵文的研究贡献最大,他不愧为二十世纪古代文学研究的顶级专家。
新撰地文学 本书特色 一、丛书着力于“学术”与“文化”两方面,所收著作或为学术上开新之作,或为文化上奠基之作。二、丛书之收书范围,原则上起于民国建立,迄于中华人...
呼吸系统疾病比较诊断学 本书特色 本书的编者们大都是长期工作在临床、教学、科研**线的中青年专家及技术骨干。撰写过程中他们团结协作,倾注心血,并发挥了专业特长,...
2008年文学批评-21世纪中国文学大系 本书特色 《2008年文学批评》为21世纪中国文学大系丛书之一。该书选录了2008年的的文学评论。除序言外,全书共分6...
2015-评论卷-山东作家作品年选 内容简介 编辑出版《山东作家作品年选》,是山东省作家协会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部署要求,为繁荣发展山东文...
唐宋诗探索拾遗 本书特色 罗宗涛所著的《唐宋诗探索拾遗》中的十几篇文稿都是关于唐宋诗之探索的,(拾遗补阙)道破了文稿的共同性质。由于这十几篇文稿基本上是为了配合...
东坡词编年笺证 内容简介 东坡词开创之功,世所公认,其影响于后世者,至为深远,而笺注寥寥,传世者包括宋人傅干残本,两家而己。今人龙榆生之《东坡乐府笺》,人称详备...
大自然的历史--狼.象.类人猿共三册 内容简介 《狼》揭示了这种动物鲜为人知的生活细节——嬉戏、捕猎以及它们出生时的情景。大量的图片及文字说明、分布图和地图贯穿...
德国公法学基础理论(上下卷)(增订新版) 本书特色 《德国公法学基础理论(增订新版)(套装上下册)》由法律出版社出版。德国公法学基础理论(上下卷)(增订新版) ...
战国策 内容简介 简介《战国策》:无障碍读原著,注意解词释疑。战国策 目录 东周策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东周欲为稻西周策秦令樗里疾以车百乘入周韩魏易地秦策一卫鞅亡魏...
照隅室古典文学论集 本书特色 《照隅室古典文学论集(全2册)》是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照隅室古典文学论集 内容简介 简介《文心雕龙》在论述各家论文之后,给以一...
曾朴及虞山作家群 本书特色 常熟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素以人文荟萃、才俊辈出而闻名,又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厚的历史资源而著称。透过这扇聚八方学者开发、举地域文化...
今文观止-诗歌赏析 本书特色 当中国诗歌走到了近代,已经是脱胎换骨了。本书所选之作,均是脱胎换骨之作品,开启了中国新诗的新纪元。今文观止-诗歌赏析 内容简介 当...
绝妙好诗-如何读懂古典诗歌 本书特色 孙静*的《*妙好诗(如何读懂古典诗歌)》主旨 是引导和帮助读者学会分析与鉴赏作品。本书选了上 百首古典诗歌,对每一首都作了...
形意拳术体用全书.实用技术双修篇 作者简介 p> 孙绪,t951年生,大学本科学历。中国武术六段,国家一级裁判。 白幼习武,初习长拳类拳术和器械,后习形...
民国宪政思潮研究 内容简介 呈现在您面前的这本著作,是“山东大学法学文丛”的一种。这套丛书诞生于中国法学教育如火如荼的时代。它是一只眼望蓝天的雏鹰,正伸展着年轻...
托尔斯泰或陀思妥耶夫斯基 本书特色 《托尔斯泰或陀思妥耶夫斯基》由乔治·斯坦纳所著,作者认为,在**的小说之中,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和《安娜·卡列尼...
靳与刘设计 内容简介 靳与刘设计顾问的设计在70年代开始已奠定了良好的声誉,当时为市政局设计了多届亚洲艺术节与电影节,掀动了民俗风格现代化的浪潮;到了80年代,...
穆兴风,穆氏当家。无情变滥情。本以为可以游戏花丛,遗遥人生。但,一次车祸却让他的生命终结。同时,灵魂附在了一个披父亲卖予
明清之际词坛中兴史论 本书特色 明清之际在时间上,是指明万历后期至清康熙二十年前后80余年。在这近一个世纪的时间内,政治上虽然发生了“甲申之变&rd...
庄子音义研究 内容简介 片断:《五代会要》第八卷《经籍》条记载:显德二年(九五五年)二月,中书门下奏:“国子监祭酒尹拙状称:准敕校勘《经典释文》三十卷,雕造印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