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克纳》精选美国20世纪文学大师威廉·福克纳*有代表性的中短篇小说精品,如《夕阳》《干旱的九月》《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突袭》《一次猎熊》《烧马棚》《三角洲之秋》《调换位置》等,本书由国内福克纳研究人李文俊先生精心挑选。李文俊并作前言充分介绍福克纳的生平和创作成就,向读者呈现一部深邃隽永、耐人寻味的文学大师的中短篇的经典读本。
福克纳确有可爱之处,但时而冷漠、毫不体恤别人;他仁慈善感,但时而残酷无情。他既有极高的创造力,又有极深的破坏力。但是,他的一生不仅是一则不无垢浊的生活竟能产生伟大艺术的故事,也是一则垢浊和成就竟能互为因果的故事。福克纳的艺术和生活一样,抱有双重宗旨:既要隐瞒,又要表露。所不同的是:生活变化大而进展小,艺术则变化大进展也大。他既坚持同别人建立合乎程式而僵化的关系,又坚持同自己的小说和书中人物建立灵活而亲切的关系。他在写诗期间直接用自己的声音,因此他的艺术是举止风度的翻版,借以控制和限制他同世界的相互影响。一开始写散文,便力求掌握能容纳更大变形和伪装的技巧和策略。他的艺术变得更为间接,同时也就变得柔顺而细腻,也更有个性。艺术虽是他求统一和谐之道,也是他对抗外界和自己的意识之多变、流动和力量之道。诗歌中的生离死别,他主要借用他人的情感和字句来表达,不久也开始影响到他的小说。在登峰造极的时期,他甚至让常见重要的首尾之分变得影影绰绰。虽然他继续追求严肃而拘泥礼仪的生活方式,在艺术中,他却试图打破一切。他的写作有大胆冒险精神,源自他愿意勇敢面对一切习见过程的消失和一切习见形式的解体。他的小说中充斥了写得不好的开端,迟疑和倒退,虽不是真正的开端、和谐、结尾,却能给读者以开端、和谐、结尾的感觉。长篇和短篇小说中一个个形式流动不居、变幻、解体、变形、不断相互取代。如果说他的艺术之所以如此丰满,一部分来自它所抗拒、保留、伪装的一切,一部分来自它探索、揭露和留下的一切。——戴维·明特《骚动的一生:福克纳传》东方出版中心 顾连理译福克纳的经典作品典型地体现了普遍的人类生存状况,他笔下的人物所面对的困境和问题,如异化、孤立和破碎等,并不是南方所特有的,事实上,他在故乡的土地上看到了全人类的力量和软弱、安全和威胁;把南方历史作为小说创作的框架,而实际表现的是“人类心灵与其自身的冲突”。如此普遍的文学主题势必使他的作品界限,而成为全人类的共有财产。——陈永国弗莱德里克·R·卡尔《福克纳传》商务印书馆 陈永国译《押沙龙,押沙龙!》标志着福克纳创作生涯的……是一部真正有独创性的现代主义作品,它受惠于乔伊斯和普鲁斯特,但又完全是美国想象力的一个产物。——弗莱德里克·R·卡尔李文俊《威廉·福克纳》人民文学出版社福克纳是短篇小说艺术的巨匠。——克林斯·布鲁克斯李文俊《威廉·福克纳》人民文学出版社《押沙龙,押沙龙!》可以说是一部精心结构的又是充满了才情与灵气的杰作。——李文俊许多人都认为他的书晦涩难懂,但我却读得十分轻松。他的书就象我的故乡那些脾气古怪的老农絮絮叨叨一样亲切,我不在乎他对我讲了什么故事,因为我编造故事的才能决不在他之下,我欣赏的是他那种讲述故事的语气和态度。他旁若无人,只顾讲自已的,就像当年我在故乡的草地上放牛时一个人对着牛和天上的鸟自言自语一样……福克纳作为一个伟大作家的形象在我的心中已经彻底地瓦解了,我感到我跟他之间已经没有了任何距离,我感到我们是一对心心相印、无话不谈的忘年之交……他告诉我一个作家应该大胆地、毫无愧色地撒谎,不但要虚构小说,而且可以虚构个人的经历。他还教导我,一个作家应该避开繁华的城市,到自已的家乡定居,就像一棵树必须把根扎在土地上一样。——莫言《福克纳大叔,你好吗?》影响我的作家其实很多,比如川端康成和卡夫卡……可是成为我师傅的,我想只有威廉·福克纳。我的理由是做师傅的不能只是纸上谈兵,应该手把手传徒弟一招。威廉·福克纳就传给我了一招绝活儿,让我知道了如何去对付心理描写。——余华《奥克斯福的威廉·福克纳》
威廉·福克纳(1897—1962)是美国20世纪*重要的作家之一,于1950年获得1949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他的生平与著作情况,大家比较熟悉,我过去也多次写过介绍文章。其中较新与长短适中的大约要算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出版的拙著《威廉·福克纳》书前专文《美国的潘神》,有兴趣者可以翻翻,这里就不再重复了。福克纳以长篇小说著称,但一生中也写有不少中短篇小说,其中的一些更是堪称佳品,值得认真阅读,细细把玩。他自己也曾说过:“写长篇小说时可以马虎,但在写短篇小说时就不可以……它要求几乎绝对的精确,……几乎每一个字都必须完全正确恰当。”(见《福克纳在大学》,弗吉尼亚大学出版社,1977年。207页)美国批评家阿瑟·伏斯在其专著《美国短篇小说》(俄克拉何马大学出版社,1973年)中强调说:“有一点是肯定的,福克纳创作过许多优秀的短篇小说。如同他出色的长篇作品一样,这些短篇小说以虚构世界的广度和深度、感人至深的主题、深刻的道德寓意以及小说文体与叙述手法的多样性和艺术性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看来,我们不妨说美国短篇小说作家中,除了亨利·詹姆斯以外,至今还没有人像福克纳那样在这一形式的创作方面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美国著名批评家哈罗德·布鲁姆在其重要著作《西方正典》的“附录:经典书目”中,被他列入的福克纳作品竟多达八本,其中之一即是《短篇小说集》。
福克纳*初是喜欢写诗的。但是他只能在青年时期将彩纸制作精致带自绘插图的手抄诗稿本用于追求邻家女孩子,或是在地方小刊物上发表不付或略致象征性薄酬的小诗过过诗人瘾。只有在福克纳的朋友斯东律师为他代交了四百美元(当时也不是个小数目)的“出版补贴”之后,才能使一家小出版社答应出版他的《大理石牧神》。因此,他总称自己是“一个失败的诗人”。此时,福克纳已是大龄青年,不好意思再赖在父母家里白吃白住。况且紧接着他又娶了结过一次婚带来两个孩子的前女友为妻,有了较重的家庭负担,木工、修理工,但凡能找到什么活儿他都愿意干。有一个时期甚至还当了他读过一年的密西西比大学的暖气锅炉工。(后来上好莱坞去写电影剧本也还是为了养家糊口。)此时他想想还是写小说更切实际,何况他打小就有讲故事的特殊本领,能让小朋友听得云山雾罩,分不清到底是在说真事还是在胡沁。他还逐渐“发现”,稿子若蒙《星期六晚邮报》、《柯里尔》、《体育画报》、《小姐》等全国性商业性刊物录用,一个短篇的稿费会比从小出版社出一整部长篇所得的还要多,所以他经常把从此处退回的稿件投到别处去。他自嘲地戏称这是在文学“卖淫”。其实那是“以丰补歉”,好让自己有一定的物质基础从事更能发挥才能的艺术创作。人们在整理他的遗物时发现有一张硬板纸,上面写有四十多个短篇小说的标题,有的因已发表而划去,有的一投不中又用箭头划向另一家刊物的名称。这也真能算是用心良苦了。他还“发明”了一种自认为很高明的做法:有时,在有了一个文学构思或灵感后,他会先写成短篇投给刊物发表,然后再加以改写与发挥,使之成为长篇小说的组成部分。也有时候是倒过来,先写成长篇里的一章,加以压缩,作为短篇投出去。但不管是长篇还是短篇,两者都同样精彩,可称各有特色,像《花斑马》(1931)、《沃许》(1934)、《熊》(1942)等等,便是这样的例子。起先的短篇后来都在《村子》(1940)、《押沙龙,押沙龙!》(1936)与《去吧,摩西》(1942)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总的来说,短篇小说代表了福克纳作品中民间色彩更浓的一面,因此也比较好懂。美国有位评论家说,要了解福克纳,不妨先读马尔科姆·考利编的《便携本福克纳文集》与《威廉·福克纳短篇小说集》。一直要到得到诺贝尔奖后,他才底气硬了些,大致能按自己的意思办事了。福克纳一生大约共写了一百多篇短篇小说。*早的一本集子是《这十三篇》(1931),《马丁诺医生及其它》出版于1934年。1950年,福克纳的《短篇小说集》出版,其中有十七篇过去未曾收入集子。这时,他“创造自己的一个天地”的意识更加自觉了,于是便把它们分成了这样几个大板块,如“乡野”、“村庄”、“蛮荒”、“荒原”、“中土”、“远方”,显示他的短篇与长篇一样,是他的约克纳帕塔法县这个“天地”里的一个“独立、完整、自成体系、不可或缺的经典组成部分”。
关于福克纳的短篇小说,还有一点必须说明。那便是所谓“系列小说”的问题。他把《没有被征服的》(1938)、《去吧,摩西》(1942)与《让马》(1949)都称为长篇小说。其实三本书中的各章虽然大抵都有相同的背景,人物也是大致相同与有血缘关系,但故事并不紧紧相扣与相互有关,分开来读即是一个个中短篇。即以本选集中的《熊》来说,前后一共有三种版本。*短的那篇发表于《星期六晚邮报》(1942年5月9日),即周珏良先生所译的本子。*长的见之于《去吧,摩西》,居中的则收入1955年出版的《大森林》。本藏本所收的是*长的一种。读者可以看到,内中有一大段两兄弟在账本上轮流所加的批语,这些都是对当时南方的庄园制度与黑人受压迫景况所作的深刻反思与质问。后来两兄弟便搬出庄园大宅,让黑人居住。自己去住小屋。后代更是放弃了祖产,自己像耶稣那样,去当一名木匠。
对于一位大作家应该有各种各样的读法,这样的“环状立体式逼视”能使我们对一位作家思想的复杂性与艺术思维的多样性可以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倘若通过这本集子能引起读者们对福克纳作品的兴趣与进一步阅读的欲望,那么,对于一个多年从事福克纳译介工作的老人来说,这便是莫大的安慰了。
李文俊
2013年初春写于北京左安门东架松
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
一
爱米丽·格里尔生小姐过世了,全镇的人都去送丧:男子们是出于敬慕之情,因为一个纪念碑倒下了。妇女们呢,则大多数出于好奇心,想看看她屋子的内部。除了一个花匠兼厨师的老仆人之外,至少已有十年光景谁也没进去看看这幢房子了。
那是一幢过去漆成白色的四方形大木屋,坐落在当年一条*考究的街道上,还装点着有十九世纪七十年代风格的圆形屋顶、尖塔和涡形花纹的阳台,带有浓厚的轻盈气息。可是汽车间和轧棉机之类的东西侵犯了这一带庄严的名字,把它们涂抹得一干二净。只有爱米丽小姐的屋子岿然独存,四周簇拥着棉花车和汽油泵。房子虽已破败,却还是桀骜不驯,装模作样,真是丑中之丑。现在爱米丽小姐已经加入了那些名字庄严的代表人物的行列,他们沉睡在雪松环绕的墓园之中,那里尽是一排排在南北战争时期杰弗生战役中阵亡的南方和北方的无名军人墓。
爱米丽小姐在世时,始终是一个传统的化身,是义务的象征,也是人们关注的对象。打一八九四年某日镇长沙多里斯上校——也就是他下了一道黑人妇女不系围裙不得上街的命令——豁免了她一切应纳的税款起,期限从她父亲去世之日开始,一直到她去世为止,这是全镇沿袭下来对她的一种义务。这也并非说爱米丽甘愿接受施舍,原来是沙多里斯上校编造了一大套无中生有的话,说是爱米丽的父亲曾经贷款给镇政府,因此,镇政府作为一种交易,宁愿以这种方式偿还。这一套话,只有沙多里斯一代的人以及像沙多里斯一样头脑的人才能编得出来,也只有妇道人家才会相信。
威廉·福克纳(Willian Faulkner)(1897~1962),美国小说家。出生于没落地主家庭,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在加拿大空军中服役,战后曾在大学肄业一年,1925年后专门从事创作。他被西方文学界视作“现代的经典作家”。共写了19部长篇小说和70多篇短篇小说。其中绝大多数故事发生在虚构的约克纳帕塔法县,被称为“约克纳帕塔法世系”。这部世系主要写该县及杰弗逊镇不同社会阶层的若干家庭几代人的故事。时间从独立战争前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场人物有600多人,其中主要人物在他的不同作品中交替出现,实为一部多卷体的美国南方社会变迁的历史。其最著名的作品有描写杰弗逊镇望族康普生家庭的没落及成员的精神状态和生活遭遇的《喧哗与骚动》(又译《声音与疯狂》1929);写安斯·本德仑偕儿子运送妻子灵柩回杰弗逊安葬途中经历种种磨难的《我弥留之际》(1930);写孤儿裘·克里斯默斯在宗教和种族偏见的播弄、虐待下悲惨死去的《八月之光》(1932);写一个有罪孽的庄园主塞德潘及其子女和庄园的毁灭性结局的《押沙龙,押沙龙!》(1936);写新兴资产阶级弗莱姆·斯诺普斯的冷酷无情及其必然结局的《斯诺普斯三部曲》(《村子》1940,《小镇》1957,《大宅》1959)等。福克纳1949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废墟-我的1976 本书特色 一个人的唐山大地震亲历记,23秒的生死瞬间,34年的心灵创伤,三十多年来*震撼心灵的伤痛回忆。废墟-我的1976 内容简介 这部小...
遥遥相望矣 本书特色 故事简介:初出茅庐的摄影师谢芷默孤身进入藏区拍照,危急关头被聂子臣解救并互生情愫,相爱的两个人却因生活轨迹的不同*终被迫分手。多年后两人重...
人民公仆 本书特色 萨马鲁是一位小学教师,在一次学校安排的演讲中,他重遇了自己的老师南加。南加现在已经是文化部长,前呼后拥,地位显赫。南加把萨马鲁邀请到位于首都...
陪都商人 本书特色 惊心动魄的官商大战;诡异多变的生意手段;神秘莫测的市井人物;出乎意料的悬疑结局。罗泰琪的这本《陪都商人》讲述了:抗日战争爆发,民商黄季渝的猪...
贼城 本书特色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宁格勒被德军围困,陷入物资极度匮乏的危险时刻。犹太少年列夫跟伙伴们在街头寻找食物时,拿走了德国伞兵尸体身上的物品,因而被抓...
写字间的死亡 本书特色 《郭小峰侦探推理系列:写字间的死亡》其中包括:《出身》、《问题的关键》、《郭小峰侦探推理系列:写字间的死亡》三篇文章。《郭小峰侦探推理系...
树上的时光 本书特色 14岁的男孩马奇知道有关树的一切。如果可以选择,除了树,他不愿意谈论任何事情,除了爬树,他可以什么都不做。树是他的热情所在,但这种热情并非...
清朝奇案丛书:惊回首·狂沙漫 本书特色 本书是清朝奇案丛书中的一册,书中收录了《惊回首》、《狂沙漫 》这两个清代奇案。并对之作了一定的评论。 本书具有一定的史料...
施笃姆精选集 本书特色 外国文学名家精选书系·第五辑。施笃姆精选集 内容简介 本书以著名作家施笃姆为对象,务求展示该作家的文学精华,成为该作家的一个全貌缩影。该...
第六病室-契诃夫短篇小说集 本书特色 作为享誉世界的短篇小说大师,契诃夫的作品不仅是个人思想的结晶,也是俄国社会百态的镜子。如《小公务员之死》讲述的是一个谨小慎...
如果把初恋坚持到最后,那段最美的感情,是不是最好的婚姻?《我和初恋结婚了》续延那段最美好恋情,带你重温青春,给自己内心深
《魔音》内容简介:大学女生夏千迪意外得到一根项链,里面封印着一个转世苏醒了三次的古代歌姬若雪的灵魂,因此夏千迪拥有了若雪的
被诅咒的婚约-异乡人-2 本书特色 1945年,刚刚从二战中复员的英国女护士克莱尔,意外穿越时空来到1743年的苏格兰高地,成为时空中的异乡人。为了...
唐浩明-张之洞(全3册) 本书特色 著名作家唐浩明继《曾国藩》、《杨度》之后,以五年时间创作了这部120万字的长篇历史小说——《张之洞》。这位湖南籍的作家,从创...
鬼谷子 本书特色 王诩*的《鬼谷子(精)》,又名《捭阖策》。该书侧重于权谋策略及言谈辩论技巧。本书思想内容十分丰富,涵盖了哲学、政治学、军事学、心理学、社会学、...
初刻拍案惊奇-中国古典小说普及文库 本书特色 明代人凌濛初创作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是在冯梦龙“三言”影响下独立创作的具有代表性的话本...
开洋-国门十三行 本书特色 明、清二朝反复的开海与禁海中,广州“一口通商”,以十三行商馆为中心的贸易口岸,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地位凸显。十三行的中国商人...
《慢慢学》内容简介:本书收录了托马斯·品钦青年时代于1959年至1964年发表的五部短篇小说:《小雨》《低地》《熵》《玫瑰之下》和
《口袋里的进化论》内容简介:男人为什么会长乳头?大象的象牙会很快消失吗?23岁的待业青年达尔文,如何规划自己的人生?达尔文为
《古炉》内容简介:本书的故事发生在陕西一个叫“古炉”的村子里,这是一个偏远、封闭、保持着传统风韵的地方,但是这份宁静却从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