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一九七五》有关革命时代的日常生活和一个人的内心狂想。分为上部《时光》和下部《在六感那边》。
上部《时光》是叙述者李飘扬对往昔光阳的追忆与重构,如同屏风或流水,是众多人和事在时间中漂浮的身影,细密真切同时缓慢地流动,是由情绪和细节带动的散文化叙述,情感饱满真挚。下部《在六感那边》则是知青生活的个人化叙述,是一个人的内心狂想与日常生活互相渗透,懵懂、天真、荒唐,有一种年少无知的生机勃勃的力量。上下卷之间插有“别章:农事与时事”,与正文形成反差与对比。
本书的写作时间跨度为十年,是林白继《一个人的战争》,《说吧,房间》和《万物花开》之后的重要作品,同时也是当代华语文学别具一格的长篇小说。
往昔生活的追忆与重构内心狂想与日常生活互相渗透。耳边灌满,一九七五年遥远的风声。有时候觉得,只有经过回忆才能使生活获得灵魂。同时还觉得,没有狂想的生活不值一过。
梅花党!*让人心醉的字眼
再次回到故乡南流那年,我已经四十六岁了。
南流早已面目全非。我走在新的街道上,穿过陌生的街巷,走在陌生的人群里。而过去的南流,早已湮灭在时间的深处。
张英敏说,高中毕业二十年,我们大家都回来,到学校礼堂门口集合。她反复念叨:一定要记得呀!现在毕业整整三十年了,有人还记得,但礼堂已拆,即使回来,也只能在废墟上集合。
没有拍全班毕业照,初中没有,小学也没有。幼儿园倒是有,那是我们的上一届,我和吕觉悟被老师从合影队伍里拉出来,大班只有我们两个人不到毕业年龄,不让毕业,要再读一年。我和吕觉悟先哭了一鼻子,又互相鼓励一番,然后就去后园捡柚加利花去了。吕觉悟说,明年我们再照也不迟。
第二年却没有照相,因为“文革”开始了。十年,小学初中高中,一九七六年,所有的人都在农村。七七年底,七八年,高考恢复,然后是落榜,大部分人落榜,我们班情况*好,六十四个人有四个人考上了大学。
是因为孙向明么?孙向明,这个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的外乡人,我们初二的时候,他来到了南流镇,带着湛江口音的普通话,降落在南流中学闷热局促的校园里。他的声音干净而有磁性,就像他本人在课堂上所讲的磁场、磁铁、磁粉、磁力线,等等,一切带有磁的东西。他的皮肤比当地人白且细,眼睛细长,单眼皮。这影响了全班女生对男性的审美,我们坚信,双眼皮大眼睛的男人是很难看的,只有像孙向明一样,单眼皮细长的眼睛才*好看。
此外,还有他的洗得发白的军装,那个时代*时髦的衣服,圭江大木桥,运沙子,种花生,沼气池,插秧,割水稻,种红薯,种甘蔗,晒谷子。
排球、篮球、乒乓球。拔河。排练演出。
梅花党!这个*让人心醉神迷的字眼从茫无际涯的中学时代、*纷乱*无头绪的年月冲出来,像一把寒光闪闪的剑,一下就劈开了乱麻一样的三十年。梅花党的故事,是我们中学时代*传奇、*迷人的故事,它经由孙向明的嘴讲出来,带着他的湛江话的腔调,以及他北大毕业生的神秘感,以及沉浮在河边、沙子、菜地、稻田,绿色秧苗和金黄色稻谷之上的悬念,到来。
旗袍上有朵奇异的梅花
每次劳动,孙向明就讲梅花党的故事。下午,从学校出发,扛着锄头,或者推着一辆空木车,十几个女生前前后后,左左右右,挤着碰着,就像一堆蚂蚁,齐心协力运送一根骨头,专注忘我。邱丽香紧挨在孙的左边。
她边走路边用右手拨着自己右边的辫子,辫梢在孙的肩膀上跳动,而她的肘弯也总是要碰到孙。她平淡的脸因为仰望孙向明而浮起一层淡淡的光泽,那是深怀爱情的人内心的光。她专注地盯着他的脸,嘴唇微微开着,随时准备呼应孙向明的每一句话。她说:哦,原来是这样。她拍拍胸口说:呀,吓死我了!她会咬牙切齿地指责故事中的某个人,好像跟她有着直接的杀父之仇。她惊呼兼安抚,并且总是一再追问:后来呢?后来呢?
她永远走在孙的左侧,好像那是她的专门位置,一个他人无法占领的王位。
邱丽香打扮孙向明的铁锹,她在木把上缠上了好几道塑料绳,粉红色的细塑料绳子,邱丽香自己就爱用这种细绳子扎辫子。她把孙向明的铁锹打扮得像一个傻大姐,满心欢喜。然后她站在校门口,看到孙向明扛着铁锹走过来,她就抢过来,扛在了肩上。
只有她一个人扛着铁锹,人人都甩着手走路。很快她就跟不上了,她被挤到了一边,而她们,全都围着孙向明,挤着碰着他,他的后脑勺在她们的背影中越去越远。谁都不知道她被甩在了后面。孙向明也不知道,他一点都不知道,他根本就把她忘了!邱丽香一下跑了起来,她冲进这片背影中,她肩上的锹撞到了别人,然后她就紧挨着孙,她的前方和后面,有铁锹把顶着,就都不能走别人了。 、
南流镇从四月到十一月是夏天,大多数人都光着脚。梅花党,这样好听的故事,谁会留意脚下的路呢,总会有人踩着瓷片、玻璃、木刺、竹刺,或者,屎。
连牛屎也都有。农民把牛从圭江对岸赶过来,过了桥就是公园路了。梅花党的故事总是走到这里才开始讲,女生们一声紧一声地催,她们说:孙老师,快讲呀,快点讲吧!孙向明便说:好,讲。大家屏息凝神,紧盯着他的嘴。这嘴却闭着。大家又催说,讲呀讲呀,再不讲就造反了啊!孙向明这才问:上次讲到哪里了?马上有人答道:讲到王光美的旗袍上有一朵梅花。
王光美的旗袍上有一朵梅花,这样的情景太让人心往神驰了!多么奇异!又是多么神秘!带着遥远而高贵的气息,降落在南流镇平凡的日子里。。
金童玉女,是上天特别关照的人
雷朵有许多年不见了。二十多年,没有任何联系。她自绝于社会,生活在正常的秩序之外。
我是怎么搬到雷朵她们班的宿舍住的呢?我已经不记得了。我在高中,她在初中,我们班的宿舍跟她们班的隔了两幢楼。不知为什么,没有人干涉我。
我对雷朵说:我们早上要起来跑步,要锻炼身体。六点半,你一定要起来!她很乖,她说好。早晨六点半,我们在街上跑步,一前一后。
还有散步,这个词如此文雅,代表着文明的生活方式,超越了南流镇的平常日子,这是我自少女时代始一直热衷的事情。我总要叫上雷朵,我说,吃完饭散步去。她说好。我说一吃完就去。她说好。我说等太阳落山再去。她说好。她听我的,特别乖。我们不说话,一路走到东门口,过了东门口我就让她说说话,她问我:散步是要说话的么?不说话就不好吗?我说是。于是我们就开始说话。
长盛不衰的话题,是爱情。
雷朵的初恋。她的心上人。她饱含爱情的声音和面容,她的眼睛,波光潋滟。
在我们交往的七八年时间里,她爱过两个人。她爱上谁,就让谁来找我。她对我的判断力深信不疑。
先是文良波,后是喻章。
文良波和雷朵同班,全校画画*好,是未来的画家。他的连环画甚至出版过,他的目标是G省第某届美展。他还会拉二胡,是校文艺队的乐队成员。他个子高高的,身材修长,皮肤白净。他的字写得很好看,后来,雷朵的字跟他写得一模一样。他的信也写得很好,他含情脉脉,是个情种。一九七五年的春天,两人的地下恋情如火如荼。
大家就都看出来了。
两个人像金童玉女,是上天特别关照的人,赏心悦目,真是天生就应该是一对,如果他们不是一对,可就辜负了天,也辜负了地。但两人的恋情戛然而断,只停留在中学时代,所有的人都想不到。真是世事难料,变幻莫测。为什么会分手,是因为喻章么?文良波曾经痛心疾首么?雷朵曾经撕心裂肺么?所有人都不知道。我也不知道。我上了大学,雷朵上了师范学校,她的信无法描述,我给她的信也日益稀少。
他雷霆万钧般袭来
喻章长得很像印度人。
黑肤,高鼻子深眼窝,神情严峻,对人有震慑力。很奇怪,他不是哪里的人,他就是玉林人,而且不是某个大院的,就是玉林街巷里长大的孩子。他以另一种风格来到了,不由分说,带着雷朵一生的命运,以及日后他们的孩子们的命运,以雷霆万钧之势到来。
雷霆万钧,我想到的就是这个词。
像风暴一样,他摧毁了雷朵原有的一切价值观,整个世界都改变了,原来有意义的不再有意义,艺术、工作、生活,成功和失败,生和死。
先是工作,雷朵师范毕业后当小学的美术老师,喻章不工作,她养着喻章。后来她有了孩子,她也辞职了。他们没有生活来源,但他们有一伙人,有饭大家吃。每个人都一样,一天只吃一顿饭,他们认为节食可保持头脑清晰,增强精神力。所以他们每天中午吃一顿饭,晚上只喝清水,有时喝一碗米汤。
雷朵后来又生了孩子。一九九八年我听说她有两个孩子,二零零五年夏天,雷红说雷朵有三个孩子了。雷朵和喻章两个人早就放弃了任何职业,三个孩子都不上学,由他们自己教育。早年他们在桂林的漓江边住着,很多年过去了,二零零年夏天,我听雷红说,他们现在在昆明郊外生活。他们有饭吃。但我始终不知道他们靠什么为生。种菜?养鸡?还是养了猪呢?
用了二十年时间,她的姐姐雷红终于接受了雷朵的生活方式。整个八十年代,整个九十年代,每次提到雷朵,她就说,太邪了,好好的一个雷朵,为了一个喻章,不要工作,落到这个地步。二零零五年夏天,雷红终于说,雷朵比我们所有人都活得好。
一开始,喻章只有十八岁,只是一个美术青年,像文良波一样,画素描,搞创作,画着油画。他的画上永远都是浓绿的森林,林中有一条小路,或者是山坡,色彩仍是各种绿。
八十年代风行现代派,现代派如同一匹猛兽疾驰过大地,一切艺术门类,无不以现代派为*高价值。但喻章喜欢俄罗斯巡回画派,他甘愿落伍,猛烈否定毕加索以来的各现代派画家,异常坚定自信。他一个中专生,没有多少学养和见识,却如此有自己的主见,这使我刮目相看。第二次来,他不再带画,他谈宗教,却不是我们认识肤浅的那种。我只能听他说,基本无法对话。
后来他就不来了,我们也不再通音讯。
他带着我少女时代*珍贵的朋友,渐渐远去,头也不回。他们在这个社会失去了影踪,像两颗珍珠,沉入了大海。他们永远也不会再探出头来了。
我*后一次看见雷朵是一九八四年,我从N城回南流,路过玉林,我到雷朵供职的小学去看她。她当时住在走廊尽头的一间房子里,室内陈设简单,仅一床一桌,有两只木箱。她和喻章已经结婚了,但房间里没有多少喻章的痕迹。她还没有辞职,她心态平和宁静。我说,在小学里当美术老师是很轻松的。她笑笑。
后来我就再也没有见过她。每次回南流,我都要过桥去找她们,没有电话,只能碰。我没有碰到过她们一次,一次都没有。
即使找到雷朵,我们精神上也早已远隔重洋。
林白,本名林白薇,生于广西北流县。毕业于武汉大学。1996年至2004年为自由撰稿人,现为武汉市专业作家。居北京和武汉两地。
19岁开始写诗,后以小说创作为主。1994年发表长篇小说《一个人的战争》,在文学界和读书界引起了极大反响。此后被认为是“个人化写作”和“女性写作”的代表性人物之一。1997年出版《林白文集》4卷。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一个人的战争》《说吧,房间》《青苔》《玻璃虫》《万物花开》《妇女闲聊录》《致一九七五》等,中篇小说集《子弹穿过苹果》《同心爱者不能分手》《回廊之椅》等多部,散文集《前世的黄金》等七部,以及跨文体长篇作品《枕黄记》,部分作品被译为英、日、韩、意、法等文字在国外发表出版。
1998年获得首届中国女性文学创作奖,长篇小说《万物花开》被列入2003年中国小说排行榜(中国小说学会),入围第二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小说家奖。《妇女闲聊录》获得第三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04年年度小说家奖。
《匿名举报》内容简介:势头如日中天的市场部副总裁突然被匿名举报。举报者破釜沉舟,被举报者坚称无辜,上司置身事外,下属密谋自
《细细密密的光》内容简介:“北京爱情故事”大城北京,豪华CBD,光鲜之下,平凡的爱情最动人心。小说围绕律师顾晓音和医生谢迅的爱
小说街-书店 本书特色 这是菲兹杰拉德的第二部小说,也是她**次获得布克奖提名的作品。小说将叙事背景设置在英国小镇哈堡,寡居的弗洛伦丝·格林不顾当地人的反对,决...
千秋素光同 本书特色 她以铮铮侠骨,笑看韶华似水。他以铁血柔情,心怀家国天下。在一段荡气回肠的千秋旧事之外,又是谁的相思空寄??一曲衣香鬓影的爱情传奇一部热血激...
走出蒙古王府的女人们 本书特色 《走出蒙古王府的女人们》是一部根据历史事实写成的文学作品。《走出蒙古王府的女人们》通过跌宕起伏的故事,描述了当年在日本占领我国内...
《契诃夫手记》内容简介:契诃夫有许多手记本,里面是他在生活中随手记下的瞬间感触,将来作品的腹稿、速写,读书心得,以及从别的
《水浒传(上下册)》内容简介:全书通过描写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108位好汉在梁山聚义,以及聚义之后接受招安、四处征战的故事,艺
丝路驿花:阿拉伯波斯作家与中国文化 本书特色 古道西风,驼铃频响,漫漫的陆路丝绸之路将中国和阿拉伯世界连接起来。多少次危险之旅,中国人步履维艰送去了中国文化的精...
《小王子(漫画)》内容简介:遥远星球上的小王子,与美丽而骄傲的玫瑰吵架负气出走,在各星球漫游中,小王子遇到了傲慢的国王、酒
神的密码 本书特色 “那多灵异手记”让读者在现实与幻想中进行奇妙的冒险。——上海《新闻晨报》以一则新闻为起点,加上强大的想像力,就构成了那多风格。——《钱江晚报...
飞龙全传 本书特色 《飞龙全传》共六十回,虽然写的是个开国皇帝,但主要内容却是赵匡胤当皇帝之前的青年时期的发迹经历,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市井豪侠的有血有肉的形象。在...
别的声音,别的房间 本书特色 本书是美国作家杜鲁门卡波特23岁时的代表作,带有自传性质,围绕着一名少年寻找自我的历程展开各方面的议论,对孤独、恐惧、爱情、寻根、...
曼殊小说集-现代文学名著(原版珍藏)(1930年版本) 内容简介 苏曼殊,近代作家、诗人、翻译家。原名戬,字子谷,后改名玄瑛,曼殊是他的法号。苏曼殊一生能诗擅画...
《玉女神驹》内容简介:《玉女神驹》美版于1935年,是世界儿童文学经典,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受到世界各地小读者的喜爱。书中的小主
《唐宋传奇选》内容简介:唐宋传奇专指唐宋时期的短篇小说,它是在六朝小说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进化而来的,其中有一些优秀的作品
此景-《往事》四部曲-3 本书特色 《此景》是英籍澳大利亚作家莫里斯?葛雷兹曼《往事》《彼时》《此景》《余声》四部曲的第三本书。这是一套背景设定在二战时期的青少...
南国的雪已流成了泪 内容简介 二十多层的科望大厦,周若寒端着一杯花茶站在窗户边上,往下望去,只觉得头昏目眩。罗简悄无声息地站在若寒身后翻了翻摊开在桌上的资料,笑...
尘寰 本书特色 文字的纯熟和思想的丰沛无关年龄。他用*洁净的文笔写*黑暗的人性,构筑了一个文字的感官世界,他的文字在混乱脏浊的世界里保留了灵魂的纯净。他是*具潜...
初刻拍案惊奇 二刻拍案惊奇-中华大字版.文化经典 本书特色 《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初刻、二刻由明末小说家凌濛初编撰,共收拟话本小说80篇。其中绝大部分是凌...
市长笔记 内容简介 “市长三记”是作家潜沉到生活底层,从参与者、领导者的角度,去观察、思考、感悟和质疑社会人生的结晶。市长系列作品像一面镜子,反映了芸芸众生千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