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沉默的影像,告诉你历史的另面真实!
这里的影像和它们背后的故事,记录了一个皇朝投射在历史长河中*后的倒影。
此书曝光清宫秘藏照片四百余幅,时间跨度为清末至民初,辅之对这些影像的生动讲述以及对清宫藏照的深度解读。以鲜活的图像,独到的文字,向人们全方位立体展现了清王朝,抑或可以说是整个封建社会在历史长河中没落的倒影。
书中收入的清宫秘藏照片非常珍贵,蕴含的文献价值就不可估量;它们留下了清末帝后、宫殿、民生等各方面珍贵的信息。从中,人们可以看到慈禧、李鸿章、袁世凯、溥仪等历史人物的身影,可以见到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精彩瞬间,还可以欣赏到京城古代建筑的风采。
此书是一部集可读性、欣赏性、收藏性于一体的绝佳作品。
让沉默的影像,告诉你历史的另面真实!这里的影像和它们背后的故事,记录了一个皇朝投射在历史长河中*后的倒影。
西人格物有奇术在摄影术发明以前,人类为保留有意义的人和事物以至重大事件的记忆,不得不借助画师的仔细观察和手中的笔来描述其形象;然而,即使是*擅长观察和*逼真的画作,也难于完全记录下发生的过往。19世纪初照相术发明后,迅速在西方流行开来。当时欧美国家的摄影技术已臻成熟。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一些外国摄影师及爱好者先后把此术悄悄带进了中国。对这一新奇事物,清室王公大臣由*初的惊异逐渐转为赞美。兵部侍郎崇厚在《脱影奇观》序中称之为:“开数千年不传之秘……”刑部尚书崇实也赋诗称绝:光学须从化学详,西人格物有奇方。但持一柄通明镜,大地山河无遁藏!咸丰、同治年间(1851~1874年),清宫中学会照相和留过影的人寥寥无几。人们熟悉、向往的依然是传统的肖像画。当时清统治阶层一度把它视为异端邪术,排斥于紫禁城外。他们认为,用镜箱对着皇帝、后妃取影,乃是冒犯龙颜、有失体统的逆举,会“被摄走了‘魂’”。这种观念一直延续至20世纪初。19世纪的北京驻有不少欧洲外交官。他们在和清廷上层人物即王公贵族、朝中大臣等来往过程中传布和交流摄影术。虽然宫内一直未流行照相,但王爷们却早已冲破了这种愚昧意识,悄悄地爱上了这种“奇技淫巧”。照片“神情酷肖,便捷真切,更足取信”的绝对优势被当朝王公大臣们逐渐认同,他们纷纷跟风,争先效尤。如此,中国的摄影首先出现在朝廷大员和皇亲国戚的家中,并逐渐推广代替了传统肖像画。醇亲王奕譞(1841~1891年)即是其中*为著名的一位。奕譞是道光皇帝的第七个儿子、咸丰皇帝和恭亲王奕訢的异母弟,其大福晋为慈禧胞妹,二子即后来的光绪帝载湉,五子即后来的摄政王载沣,其孙溥仪则是清朝的末代皇帝。奕譞在咸丰时期被封为醇郡王,同治即位后,出任都统、御前大臣、领侍卫内大臣,兼管神机营事务,同治十一年(1872年),晋封为醇亲王;光绪十六年(1890年)逝世,享年五十。光绪帝谥曰“贤”,后人称之为醇贤亲王。光绪年间新设立海军事务衙门,奕譞出任总理大臣;由于负责洋务活动,与洋人过往较多,他接触到了照片这一神奇之物,并开始迷恋上摄影这一西洋时尚。醇王府所雇的专职摄影师广东人梁时泰经常跟随在醇王左右,随时为奕譞摄影留念。因此,奕譞身后留下了不少传神的老照片。末帝溥仪在宫内居住时,从醇王府将其祖父、父亲等许多照片,作为家珍移进宫内保存起来。的合影其中有一帧奕譞等三人像,其上裱有奕譞亲笔题照的七律一首:波面残阳耀碎金,炎光消尽觉凉侵。莫言倥偬三军事,也得逍遥一律唫。碧草马嘶欣脱辔,青溪人坐乍开襟。云容轧缦随风布,念切油然早作霖。下书:“晚操后步至长河作”,“醇郡王自题”,再下盖有方印章二枚:“醇郡王”和“九思堂印”。该诗收录于《九思堂诗稿》卷四癸亥年(同治二年),由此可断定此照拍摄于1863年。摄影术诞生于鸦片战争爆发前夕的1839年,距今已有近二百年的历史,奕譞的这张影像是在照相术发明二十四年后拍下的。由此可见,中国人接受西方文明的速度并不滞后,其他接受拍照的群体或个人肯定还要更早。其时尚为醇郡王的奕譞,在朝廷担任都统、御前大臣、领侍卫内大臣,管理神机营。照片拍摄于奕譞管理神机营时的北京南苑军营,他时年二十三岁,这是迄今保存的奕譞年轻时代唯一的一张影像。照片上的他身挂大腰刀,神采奕奕,风度翩翩,是典型的清代武官派头,其左右是两个贴身侍卫,分别肩扛火铳,手握长枪铁矛。这些细节,真实地反映了19世纪60年代清朝禁卫军的风貌。它也是宫廷藏照中保存至今*早的一幅,为研究我国军事史、摄影史提供了可靠形象的资料,弥足珍贵。另一位迷恋摄影的王爷要算奕劻(1836~1918年)。他是乾隆皇帝第十七子永璘的孙子,贝子绵悌的嗣子。道光年间袭封辅国将军,同治年间加封郡王,授御前大臣。光绪末年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晋封亲王。八国联军入侵北京,他被授以全权议和大臣,会同李鸿章与各国议和,签定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宣统年间,他曾任内阁总理大臣。由于长期负责与西洋交涉事务,奕劻也情不自禁地迷上了照相。除他们两位外,早在同治七年(1868年)办理洋务的道光皇帝第六子恭亲王奕??就曾请英国的约翰·汤姆森为自己拍摄过照片。咸丰十年(1860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奕訢授命为全权钦差大臣,负责与英、法、俄谈判,并且签订了《北京条约》。咸丰帝过世,奕訢与慈禧太后合谋发动辛酉政变,成功夺取了政权,被授予议政王之衔。任领班军机大臣与领班总理衙门大臣,期间虽在同治四年(1865年)遭慈禧太后猜忌被革除议政王头衔,但依旧身处权力中心。光绪十年(1884年),他终因中法战争失利等各种复杂因素被罢黜,直到光绪二十年(1894年)以善后中日甲午战争失败,才又再度被起用,官复原职。从老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由青年到老年的形象。光绪十一年(1885年),醇亲王奕譞受命总理海军事务,于是年4月赴天津巡阅海防。巡阅期间,奕譞让摄影师为其拍了一批照片,并亲自进呈光绪皇帝御览。自此,照片便首次流入宫中。“通明镜”中西太后慈禧一生追求权力和享受,在生活上奢侈靡费,挥霍无度,凡世间享乐之事,她无所不好。慈禧太后不仅书画皆通,还是一个标准意义上的戏迷。她欣赏戏剧,也懂音律。宫廷大戏《昭代箫韶》就是在她的主持下由二十四出被翻改成了一百零五出的京剧剧本。乱弹《阐道除邪》中剥皮鬼唱的反调台词,也是慈禧亲自编写。慈禧回銮之后,不再召整班,只选个别演员“内廷供奉”。谭鑫培、孙菊仙等名角儿都是她的所爱。慈禧对京剧的一往情深,无疑大大推动了这门国粹的繁荣。光绪末年留下大量的戏衣和道,具至今还完好地保存在故宫博物院里。尽管慈禧以铁腕手段残酷扼杀了清宫的早期摄影活动,但步入晚年后,她却突然心血来潮,又开始对照相眷念不已。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清政府全权代表庆亲王奕劻和李鸿章与十一个国家的代表签订《辛丑条约》后,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从避难的西安返回紫禁城,并发懿旨要与各国“讲信修睦,藥敦联欢”,以换取各国列强对太后的好感和支持。外务部还奉懿旨:“令各使馆内眷进谒宫延,随同游宴。”从此,慈禧太后即常于御苑内召见各国公使夫人,这亦是庚子以后慈禧新的政治手腕之一。1902年,两宫回銮,火车由西安返京。慈禧在正阳门翁城内西北角的观音庙上香,稍作停留。站在城门上的好奇的外国人无不以一睹当朝太后真容而惊异。其中一位举起相机,照下了慈禧太后挥舞着手帕向他们致意的珍贵镜头。当然,这只是抓拍。真正令慈禧太后改弦更张,接受照相技术的契机之一,则是一幅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赠送的沙皇全家合影。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和皇后将一幅八英寸着色全家照命驻华公使赠送给清光绪皇帝。照片镶在紫檀木镜框内,上面嵌有纯金制的东正教标志和其他装饰物,并配有用天然水晶磨制的玻璃,庄严华贵。照片的赠送仪式在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八月,由慈禧太后特选的一个吉日举行。是日,太后身着镶金边黄缎绣袍,上面锈着彩凤寿字,并披着由三千五百颗专供帝后御用的东珠串织的披肩,与光绪皇帝、皇后一同在颐和园仁寿殿召见了俄国公使夫人渤兰康太太。夫人向慈禧太后和光绪帝行礼后,即将尼古拉二世帝后全家照呈上。慈禧太后和光绪帝、后看罢非常感慨,大加赞赏,光绪皇帝就此向公使夫人询问了许多俄国沙皇、皇后的情况,且让其转谢沙皇的盛意。慈禧太后特意将一块传世翡翠赏赐给了公使夫人。招待公使夫人的佳肴是满汉全席,此外,为不令渤兰康夫人因不会使用筷子而感到尴尬,太后令人专为其摆放了成套刀叉。值得插叙一笔的是,照片中显赫的俄皇家族在1917年的革命浪潮中倾覆,尼古拉二世一家后被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权逮捕。次年7月17日凌晨,俄皇一家七口及四个随从在西伯利亚叶卡捷林堡一座寓所的地下室中遭到集体处决。行刑者将他们的尸体用卡车运往附近的森林浇上煤油后加以焚烧,所剩残骨又被抛进林中一口废弃的矿坑。1989年苏联解体后,他们的骸骨才被两位业余历史工作者找到。自得到俄国沙皇、皇后的照片后,慈禧太后原来认为摄影术冒犯龙颜、有失体统的观念开始转变,她跃跃欲试的心情日益强烈,对照相的好奇感日益增强。摄影在当时主要还是采用玻璃版底片或干片,它的成像程序复杂,全部照相材料均需进口,成本昂贵。光绪癸卯年(1903年),慈禧*终决定特召曾在西方研习过摄影术的勋龄奉旨进宫,携带刚运回国的全套照相器材,作为御用摄影师,专门为自己拍照。勋龄的妹妹容龄曾任慈禧御前女官,她对此这样回忆:“有一回,慈禧问我姐妹俩会不会照相,她想在画像之前先照几张像,从外边找人来照相不很方便。我母亲说:‘她们两人不会照相,奴才勋龄会照相’。慈禧说:‘那很好,明天就让他进来给我照相,照出像来好让柯姑娘照着画’。”勋龄曾自述:“光绪年间,勋龄及两妹追随先母,同侍宫闱,凡慈禧太后之御照,莫不由仆一人所摄”。为了照相,慈禧特传御旨在其寝宫乐寿堂前搭席,用布景屏风为衬,并按殿内样布置豪华的陈设。西方人的摄影构图总是力求脱离直线或垂直线,而慈禧则讲求画面平衡对称,人物面部不能有阴影。这种习惯深受中国传统帝王画像形式的影响,反映了不同国家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趣味。当时颐和园内虽已有电灯,但不具备用于摄影的照明器材,为了突出主体人物的立体形象,又不触犯慈禧所忌讳的阴阳脸,提高成像的清晰度,勋龄恰到好处地运用了柔和协调的自然散射光,拍出的照片效果竟类似国画。通过使用对称手法来表现人物,巧妙构图,慈禧照片的画面意境深邃,影像丰富清晰,立体感、质感均佳。慈禧在照相之前,要先亲自翻阅历书,选定吉日良辰。拍照时常命勋龄为其连续拍上几张不同姿态的宫装像,并迫不及待地命令将每张放大数幅,还要速将尚未上光的带水样片呈奉御览。如今故宫博物院内还珍藏着许多当年所摄的玻璃底片和照片,其中仅慈禧一人晚年所摄三十余种装饰、神态各异的照片就有七百余张,大多系光绪二十九(1903年)和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的留影。保存在中国**历史档案馆的《宫中档簿·圣容帐》中,光绪二十九年七月对慈禧所拍照片有专门立册,并附以详细的记载:戴冠穿花卉大圣容十六件,带匣子。梳头穿花卉大圣容十九件。梳头穿花卉半身大圣容一件。梳小头穿花卉拿团扇乘轿圣容五十九件。梳小头穿花卉拿团扇圣容五十七件。梳头穿花卉拿折扇圣容六十件。梳小头穿花卉拿折扇圣容四十七件。戴冠穿花卉圣容七十七件。梳小头穿花卉圣容四十七件。戴钿子穿龙袍圣容六十三件。梳头穿净面衣服拿团扇圣容一百零三件。梳小头穿花卉拿折,岛圣容七十一件(站)。梳头穿花卉戴璎珞拿折扇圣容四十一件(站)。梳头穿花卉戴璎珞圣容十二件(横)。梳头穿花卉戴璎珞圣容四十八件。梳头穿花卉戴璎珞带格格等圣容十三件。戴五佛冠圣容十件。梳头穿花卉中圣容一件。梳头穿花卉戴璎珞带康格之妻等圣容三件。梳头穿花卉戴璎珞带裕庚之妻等圣容三件。戴冠穿龙袍圣容一件。梳头穿花卉圣容三件。梳头净面衣服圣容二件。乘船圣容三件。……
林京,广东澄海人,1955年生于北京,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1976年至故宫博物院工作,故宫旧藏照片研究专家、摄影师、文化部侨联委员、中国摄影艺术学会会员、紫禁城学会会员。在故宫行走近四十年来为数十种图录书刊拍摄封面、配图达数千幅,发表近百篇研究、考证以及纪实文章。出版图书著作有:《影像秘境》、《故宫秘录》、《深宫轶事》、《故宫藏慈禧照片》、《晚清太监宫女掠影》、《昔日皇宫掠影》、《紫禁城匾额楹联》、《旧京人物与风情》、《古都艺海撷英》、《皇朝落日》等。
我弥留之际 本书特色 《我弥留之际》描写农民安斯按照亡妻的遗愿,率全家扶送灵柩去杰弗逊镇妻族的墓地安葬。一路上磨难不断:次子达尔认为尸体已腐烂,应就地处置,于是...
谋杀村 内容简介 故事发生在德国巴伐利亚州的宁静山村。一夜之间,一把鹤嘴锄夺走了六条人命:户主、妻子、女儿、两个孙子,就连前一天刚到的女仆也未能幸免。嫌疑人很多...
寻找伊索尔德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关于理性与情感的小说结集。在不同的故事中,探讨性别间的爱恨情仇。本书让人重提已被忽略的“女性主义”视角。它用一个成熟的、知性的...
上尉的女儿:普希金中短篇小说选 内容简介 我们驻扎在某某小镇上。军官的生活是众所周知的。早上出操,练骑术,午饭在团长那里或犹太饭馆吃,晚上喝潘趣酒和打牌。小镇没...
冷间谍 本书特色海军军官冯·恩科离奇失踪,探长维兰德介入调查,如入迷宫,一无所获,除了书房里杂乱的抽屉和“幽灵潜艇”事件,无任何其他异常。 军官夫人的突然死亡,...
魂兽之海 本书特色 《魂兽之海》是一本青春幻想题材的小说。卯叶是一名普通的中学生,她所在的学校是一所有几百年历史的古书院,有着很多奇怪的传说。卯叶频繁地做一个怪...
小说月报-2011年精品集-原创版 本书特色 《小说月报·原创版》编辑部编著的《小说月报原创版:2011年精品集》收集了2011年小说月报原创版的精华部分,收入...
《艺伎回忆录》内容简介:二十世纪初,家境贫寒的千代年仅九岁就被父亲卖入京都祇园地区一家艺伎馆“新田艺馆”。她美丽的蓝灰色眼
转世者 本书特色 从灵童到活佛的全过程揭秘!夺命唐卡、长生湖尸变、记忆复制、灵魂位移,第三十二世大师历经七年,成功转世!飞花编著的《转世者》是由一幅流落在海外的...
《良辰美景》内容简介:一曲《牡丹亭》演绎了大家闺秀与梦中情郎两情缱绻的爱情故事,也蕴含了一个昆曲世家三代的悲欢离合:在经济
云荒-四时歌 本书特色 ·《羽》《镜》前传!·云荒三女神沧月、丽端、沈璎璎共铸云荒世界!·丽端巅峰之作,云荒世界*惨烈的一段历史。·帝王之血指向何处,当繁花落定...
春天来到昙华林 内容简介 昙华林,武昌旧城一个汇聚了历史所有沧桑的地方,单是这个名字,就可以窥见光阴留下的烙痕。而方方,居武汉四十余载后,终于将目光渐渐聚集于此...
《长眠不醒:读客三个圈经典文库》内容简介:一位年迈而富有的将军,一对美丽却古怪的姐妹。一件委托,一封勒索信,一个失踪的女婿
北京爷-(全二册) 本书特色 北京自古以来就是文化的沉淀地,这个地区的文化是我们中国人都知道的,有着特殊的说话方式,这本书就是刘一达用纯正的北京腔讲了一部地道的...
我就要你好好的 本书特色 专心书写爱与梦的全民畅销书作家乔乔·莫伊斯名气担当之作“龙妈”艾米莉亚·克拉克VS英伦男神山姆·克拉弗林主演同名电影热议原著全球700...
米与盐的年代 本书特色 如果14世纪的欧洲被瘟疫毁灭了,世界将会怎么样?《米与盐的年代》这部出类拔萃的小说构造了一个以东方为中心的世界近代史……米与盐的年代 内...
昆仑:天机卷 本书特色 《昆仑》的出版是近年来武侠文学界一件标志性的大事,若干年后,当我们回顾二十一世纪大陆新武侠时,也许会将《昆仑》和一九五八年金庸《射雕英雄...
悬挂的魂灵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重新连接“革命”与“日常生活”的大书,并因此颠覆和瓦解了种种“文革”叙事。“革命”和“人性”,“权力”和“命运”,“政治”与“乡村...
机会来了-中国式土豪沉浮录 本书特色 可能你与众人一样正在奋力追逐着应运而生的难得机会,也许你正在经历百般折腾、机关算尽,或者你对翻云覆雨的权力心有余悸……本书...
华氏451 本书特色 《华氏451》是雷·布雷德伯利关于控制与对抗的代表作,有着多达五百万册的发行量,备受世人推崇。今天重读这部经典之作引起的共鸣,与作品5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