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之谦与《篆书铙歌册》
谢萌
清代篆隶书法继承了秦汉篆书隶书的辉煌成就,是篆隶书法的复兴时期。这是碑派书法拓展的直接成果。清代书法*重要的贡献之一就是开拓了碑派书法的领域,使碑学得到了与帖学同等重要的位置。碑派书法家从两个方向吸收传统:一是从上古到秦汉的古体文字,一是六朝时期民间的碑刻。赵之谦是晚清时期碑学得到*终完善和*盛时期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书法艺术实践将碑派的这两种路径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道光朝是清中期碑学书法承上启下的重要时期,其时邓石如、伊秉绶等乾嘉书风影响逐渐扩大,他们的门生弟子和后代已经获得仕宦上或者学术上的地位,通过他们的鼓吹,取法碑刻成为更普遍的观念和书学途径。而更为重要的是,碑学观念从理论上得到了阐发。嘉庆、道光时期*重要的书学理论家是阮元和包世臣。阮元的著作《南北书派论》和《北碑南帖论》两论明确提出了南北书法的不同以及碑刻书法和帖学书法的不同,**次从书法的角度总结了前人在金石、考古、碑版、文字学等学问实践中附带的书法问题,**次明确提出了碑派的书学概念。紧接其后又有包世臣更详细地论证了北朝碑刻书法的渊源来历,总结归纳了北碑的技法规律和风格特征。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一大批书法家更深入广泛地探索碑派书法的领域,他们从不同时期、地域、风格的前代碑刻中汲取营养,激发灵感,发展出丰富多样的个人风格,造就了碑派书法百花齐放的时代。
赵之谦正是生于这样的时代。他出生于道光九年(1829),卒于光绪十年(1884)。初字益甫,后字撝叔,号悲盫、无闷、冷君等,会稽(浙江绍兴)人。他自幼就喜好金石之学,与当时的金石学者和收藏家有广泛密切的交往,他们经常在一起研究金石碑版,切磋学问和书艺。赵之谦是一个天才型的艺术家,他不仅在书法上取得了高度的成就,在篆刻和绘画方面也是一代大家。他书法的主要成就在北魏风格的楷、行书上,不过他篆、隶书法也卓然可观。在篆书方面他熔铸秦汉,兼采邓石如等同朝大家,以秦小篆为主,参以汉篆,又因为他在篆刻实践上对各种风格的篆文都师法学习,六国文字、权量诏版、钱布镜铭、瓦当石碣、《天发神谶碑》等等无所不包,这些风格也融入到他篆书书法之中。而他北魏楷书习惯的运笔方式也带到篆隶书法当中,运笔起收处往往有果敢狠辣的方笔,形成了稳重之中富有生动奔放的独特风格。这种对不同书体、不同风格之间的融会贯通,是赵之谦毕生的艺术追求。
此册《篆书铙歌册》录汉代铙歌三首,分别是《上之回》、《上陵》、《远如期》三章,全册共计12开,74行,每行3字。书于同治三年(1864),赵之谦时年35岁,这是他书风形成初期的代表作品。在册尾的题跋中,他自己很明确地提到:“篆法非以此为正宗,惟此种可悟四体书合处。”《汉铙歌十八曲》的内容是汉代军乐歌曲,曲风慷慨激昂,是以赵之谦以汉篆法书写,风格接近《袁安碑》一路,而起收笔往往有偏锋和出锋之处,转折处又偶有方折,正是他所说的“四体融合”之处,很好地表现出了文辞内容的精神。赵之谦以北碑笔法融入篆书,开启了篆书风格探索的新思路,给温柔敦厚的小篆书体注入了雄强霸悍的血液,这是前人没有梦见的新境界。吴昌硕在《悲盫印存》中说:“悲盫先生书不读秦汉以下,且深通古籀,而瓦甓文字烂熟胸中,故其凿印奇肆跌宕,浙派为之一变。”“奇肆跌宕”一词同样可以看作是对他书法的准确评价。
谢萌: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师,书法博士。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国内图册类出版物的印刷水平有了很大的变化。高端画册质量不断提高,影响逐渐波及普通读物,今天一部中等价格的图册已堪称精美。这对书法水平的提高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大家印象深刻的首先是墨迹。以前作为稀世珍宝的名作清晰地展现在人们眼前,笔法的交搭、节奏的细微变化,历历在目,对于敏感的学习者,感悟其中的奥秘已不再是难事。对此人们印象深刻。但是拓本印刷的进步,大家或许关注较少。一位印刷专家说,书法类图书*难印的是印谱。仔细想想,深有道理。虽然盖印使用的印泥只是一种颜色,但盖出的印稿是有厚度的,那些具有一定厚度的印泥在光线的作用下,色彩变得十分微妙。印泥的厚度很难印出来。碑帖拓本与此相似,仔细观赏过拓片实物的人们都知道,由于拓制时墨所形成的厚度,使字迹有一种无法言传的体积感。这正是拓本魅力之所在,但一般的印刷品抹去了这种体积感。一流的拓本中,点画像是书写出来的,只要稍加想象,与墨迹便几乎没什么差别。在*新的碑帖拓本的印刷物中,开始表现出清晰的书写的感觉。
书法学习者从这种高质量的出版物中受益巨大。这是以往的时代不可想象的。以前,除了极少数特权者、富有者有摩挲经典作品和一流碑拓的机会,其他人只能对着质量成问题的复制品冥思苦想。从这里几乎没有可能走向书法的高端。而今天,所有人都几乎站在同一个平台上,开始我们对书法的感受与训练。
江西美术出版社在众多的书法出版物之外编选了这部碑帖选。选择大的开本,因此得以把原作或拓本略加放大,这正好暗合了临写的需要。临写时一般需要把字放大一些,但又不能过大,因为原帖笔画尺度一般较小,原大临摹时,笔尖一触纸,不等你操纵毛笔完成应有的动作,已经到达应有的粗细,起不到练习的作用,但是如果临写扩放过大,笔画内部运动的方式便完全改变,那也已经不是我们要求的临摹了。因此临摹的字迹应比范本稍大一些,但不能太大。这部碑帖选集正好符合我们的需要。
它们也可作为欣赏的对象。
欣赏有两种方式。一是细细品读,精微到一个毫米,甚至更微小的地方,琢磨造成这种种变化的深层契机——运动、心理、材质、惯习等等。一篇杰作在手,长此以往,感觉与形式糅合在一起,赏鉴力自然不断提高,四五册这样读下来,便是一位有经验的鉴赏者了。也可以挑一册喜爱的杰作放在床头,每天入睡前翻开一页,看一眼便合上亦无妨,身心完全放松,留下的只是作品的大感觉,无论是身影,还是风度、气息,都没关系。庄子说:“目击而道存。”这是从细处入手注意不到的东西。
希望这部碑帖选集的出版,为广大书法爱好者不时增添一份发现的喜悦。
影视非线性编辑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非线性编辑的发展历程,深入地分析了非线性编辑的实质,概要地总结了非线性编辑的工作过程、工作方式、全面地介绍了目前的影视...
中国京剧小史 本书特色 《小书馆》系列丛书,主要收入近代以来绝版或者版本稀少、至今仍有很高文化价值的小书,以文史为主,兼及其他。这些“小而可贵的书”,都是以大手...
中国历代经典名帖集成:祭侄文稿争座位帖 内容简介 《祭侄文稿》又名《祭侄帖》,系稿本行书,是颜真卿为与安禄山叛军作战阵亡的从兄颜果卿和侄子颜季明所写的祭文。此帖...
中国书法讲读 本书特色 中国书法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在黑与白、点和线的千变万化中完成人的精神创造和情感宣泄,它所表现的精神内涵是与中华传统文化一脉相承的。作为...
《满满都是爱(全4册)》内容简介:《满满都是爱》是《小牛顿》杂志主编、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银奖得主彭柳蓉主编的一套萌爱动物科普
中国历代艺术:工艺美术编 本书特色 ★ 8开精装,文物出版社出版★ 邀请国内著名学者撰写专题论文及图版说明★ 遴选*有代表性的珍品,以展示五千年艺术发展之概貌和...
建筑是知性和理性的产物,完全承受着人们经年累月活动在其中,所以对于房间的布局必须仔细考虑,任何细节也不能放过。建筑是感性
激浪派 内容简介 激浪派出现在60年代西方艺术界普遍的反艺术气氛中,它是一个十分松散的组织,成员亦不固定。以反艺术为特色的激浪派作为艺术组织,其事迹主要集中在两...
青年电影手册 本书特色 《青年电影手册(总第4辑)》推荐:姜文访谈,让梦想继续飞;新香港电影的趋势;华语电影女性导演论坛:侯孝贤、贾樟柯、姜文、王小帅、焦雄屏、...
历代碑帖经典 (册页版):汉 张迁碑 本书特色 《张迁碑》亦称《张迁表颂》。碑文隶书朴厚劲秀,方整多变,碑中字体大量渗入篆体结构,字型方正,用笔棱角分明,具有齐...
晋.王羲之十七帖-中国古代碑帖经典彩色放大本 本书特色 王羲之《十七帖》文师华 《十七帖》是王羲之重要的草书代表作,是研究王羲之生平和书法发展的重要资料。唐张彦...
林语堂,(1895-1976)文化大师,作家,以英文书写而扬名海内外,四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曾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术与文学主任、国际笔会副会长。林语堂旅居美国数...
米开朗基罗 本书特色 米开朗基罗(1475-1564),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雕塑家、建筑师、画家和诗人,与达芬奇和拉斐尔并称“文艺复兴三杰”。 他的艺术是文...
欧阳询九成宫-毛笔水写大字帖-第二版 本书特色 李放鸣编*的《欧阳询九成宫(第2版)》精选了 欧阳询的代表作《九成宫醴泉铭》,分人物简介、书 法特点、用笔技巧、...
不朽的维纳斯 本书特色 一本书读懂西方艺术史和美学思想史!权威作者通俗作品,爱不会被遗忘,美不会被遗忘。不管未来的路有多么漫长,也不管未来的路有多么曲折,可以确...
《设计的准则》内容简介:“创造力需要知识的支持,方能获得最佳的呈现。这本小书不是要扼杀创造力,也不是要将其简化为一堆原则,
服装工艺学-修订版 本书特色这本刘凤霞、张恒编*的《服装工艺学(修订版) 》,不同于一般的服装书,主要是为提高服装专业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就业能力而编写的。全书共九...
本書仔細翻檢五四運動以降,幾位著名女性戲劇演員和電影明星在舞台、銀幕上的演出,以及在生活上的表演。這些女演員和女明星不只
余叔岩传----京剧泰斗传记丛书 内容简介 剧是中国戏曲大家族中成就*高、*有代表性的剧种之一,它曾经风靡全国,征服了千千万万的观众。但它在艺术上的完整性、成熟...
和风艺志-从明治维新到21世纪的日本美术 本书特色 日本与中国仅一水之隔,但我们并没有真正了解它。因为日本文化受到中国的深远影响,所以许多人习惯地认为日本文化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