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之谦与《篆书铙歌册》
谢萌
清代篆隶书法继承了秦汉篆书隶书的辉煌成就,是篆隶书法的复兴时期。这是碑派书法拓展的直接成果。清代书法*重要的贡献之一就是开拓了碑派书法的领域,使碑学得到了与帖学同等重要的位置。碑派书法家从两个方向吸收传统:一是从上古到秦汉的古体文字,一是六朝时期民间的碑刻。赵之谦是晚清时期碑学得到*终完善和*盛时期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书法艺术实践将碑派的这两种路径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道光朝是清中期碑学书法承上启下的重要时期,其时邓石如、伊秉绶等乾嘉书风影响逐渐扩大,他们的门生弟子和后代已经获得仕宦上或者学术上的地位,通过他们的鼓吹,取法碑刻成为更普遍的观念和书学途径。而更为重要的是,碑学观念从理论上得到了阐发。嘉庆、道光时期*重要的书学理论家是阮元和包世臣。阮元的著作《南北书派论》和《北碑南帖论》两论明确提出了南北书法的不同以及碑刻书法和帖学书法的不同,**次从书法的角度总结了前人在金石、考古、碑版、文字学等学问实践中附带的书法问题,**次明确提出了碑派的书学概念。紧接其后又有包世臣更详细地论证了北朝碑刻书法的渊源来历,总结归纳了北碑的技法规律和风格特征。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一大批书法家更深入广泛地探索碑派书法的领域,他们从不同时期、地域、风格的前代碑刻中汲取营养,激发灵感,发展出丰富多样的个人风格,造就了碑派书法百花齐放的时代。
赵之谦正是生于这样的时代。他出生于道光九年(1829),卒于光绪十年(1884)。初字益甫,后字撝叔,号悲盫、无闷、冷君等,会稽(浙江绍兴)人。他自幼就喜好金石之学,与当时的金石学者和收藏家有广泛密切的交往,他们经常在一起研究金石碑版,切磋学问和书艺。赵之谦是一个天才型的艺术家,他不仅在书法上取得了高度的成就,在篆刻和绘画方面也是一代大家。他书法的主要成就在北魏风格的楷、行书上,不过他篆、隶书法也卓然可观。在篆书方面他熔铸秦汉,兼采邓石如等同朝大家,以秦小篆为主,参以汉篆,又因为他在篆刻实践上对各种风格的篆文都师法学习,六国文字、权量诏版、钱布镜铭、瓦当石碣、《天发神谶碑》等等无所不包,这些风格也融入到他篆书书法之中。而他北魏楷书习惯的运笔方式也带到篆隶书法当中,运笔起收处往往有果敢狠辣的方笔,形成了稳重之中富有生动奔放的独特风格。这种对不同书体、不同风格之间的融会贯通,是赵之谦毕生的艺术追求。
此册《篆书铙歌册》录汉代铙歌三首,分别是《上之回》、《上陵》、《远如期》三章,全册共计12开,74行,每行3字。书于同治三年(1864),赵之谦时年35岁,这是他书风形成初期的代表作品。在册尾的题跋中,他自己很明确地提到:“篆法非以此为正宗,惟此种可悟四体书合处。”《汉铙歌十八曲》的内容是汉代军乐歌曲,曲风慷慨激昂,是以赵之谦以汉篆法书写,风格接近《袁安碑》一路,而起收笔往往有偏锋和出锋之处,转折处又偶有方折,正是他所说的“四体融合”之处,很好地表现出了文辞内容的精神。赵之谦以北碑笔法融入篆书,开启了篆书风格探索的新思路,给温柔敦厚的小篆书体注入了雄强霸悍的血液,这是前人没有梦见的新境界。吴昌硕在《悲盫印存》中说:“悲盫先生书不读秦汉以下,且深通古籀,而瓦甓文字烂熟胸中,故其凿印奇肆跌宕,浙派为之一变。”“奇肆跌宕”一词同样可以看作是对他书法的准确评价。
谢萌: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师,书法博士。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国内图册类出版物的印刷水平有了很大的变化。高端画册质量不断提高,影响逐渐波及普通读物,今天一部中等价格的图册已堪称精美。这对书法水平的提高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大家印象深刻的首先是墨迹。以前作为稀世珍宝的名作清晰地展现在人们眼前,笔法的交搭、节奏的细微变化,历历在目,对于敏感的学习者,感悟其中的奥秘已不再是难事。对此人们印象深刻。但是拓本印刷的进步,大家或许关注较少。一位印刷专家说,书法类图书*难印的是印谱。仔细想想,深有道理。虽然盖印使用的印泥只是一种颜色,但盖出的印稿是有厚度的,那些具有一定厚度的印泥在光线的作用下,色彩变得十分微妙。印泥的厚度很难印出来。碑帖拓本与此相似,仔细观赏过拓片实物的人们都知道,由于拓制时墨所形成的厚度,使字迹有一种无法言传的体积感。这正是拓本魅力之所在,但一般的印刷品抹去了这种体积感。一流的拓本中,点画像是书写出来的,只要稍加想象,与墨迹便几乎没什么差别。在*新的碑帖拓本的印刷物中,开始表现出清晰的书写的感觉。
书法学习者从这种高质量的出版物中受益巨大。这是以往的时代不可想象的。以前,除了极少数特权者、富有者有摩挲经典作品和一流碑拓的机会,其他人只能对着质量成问题的复制品冥思苦想。从这里几乎没有可能走向书法的高端。而今天,所有人都几乎站在同一个平台上,开始我们对书法的感受与训练。
江西美术出版社在众多的书法出版物之外编选了这部碑帖选。选择大的开本,因此得以把原作或拓本略加放大,这正好暗合了临写的需要。临写时一般需要把字放大一些,但又不能过大,因为原帖笔画尺度一般较小,原大临摹时,笔尖一触纸,不等你操纵毛笔完成应有的动作,已经到达应有的粗细,起不到练习的作用,但是如果临写扩放过大,笔画内部运动的方式便完全改变,那也已经不是我们要求的临摹了。因此临摹的字迹应比范本稍大一些,但不能太大。这部碑帖选集正好符合我们的需要。
它们也可作为欣赏的对象。
欣赏有两种方式。一是细细品读,精微到一个毫米,甚至更微小的地方,琢磨造成这种种变化的深层契机——运动、心理、材质、惯习等等。一篇杰作在手,长此以往,感觉与形式糅合在一起,赏鉴力自然不断提高,四五册这样读下来,便是一位有经验的鉴赏者了。也可以挑一册喜爱的杰作放在床头,每天入睡前翻开一页,看一眼便合上亦无妨,身心完全放松,留下的只是作品的大感觉,无论是身影,还是风度、气息,都没关系。庄子说:“目击而道存。”这是从细处入手注意不到的东西。
希望这部碑帖选集的出版,为广大书法爱好者不时增添一份发现的喜悦。
白鹿原一剧15年 本书特色 陈忠实先生的小说《白鹿原》构思宏大,以清朝末年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跨度为背景,讲述了白姓和鹿姓两大家族祖孙三代的...
儿童绘画色彩基础训练 本书特色 《儿童绘画色彩基础训练》是继《儿童素描基础训练》一书之后,出版的又一本可作为初中以下孩子们在课余学习美术用的参考书。通过多年的教...
理查德·西奥多·尼尔(Richard Theodore Neer),芝加哥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学术期刊《批评探索》(Critical Inquiry)的合编者。他...
登琨艳(著名设计师)杨惠姗(琉璃工房创始人)联合推荐——————————————————建筑乃地上之文章,文章亦纸上之建
內容簡介:本書共分九章,以“絲綢之路”為線索,將其串聯在一起,從而構成了本書的架構。全書所述分為以下幾種情況:一是前輩學
赵孟頫小楷 本书特色 《黄庭经》为老子所作,秉承战国末以降之黄老道家思想,重视精气神之调养。赵孟頫书小楷《黄庭经》, 此帖其法极严,其气亦逸,有秀美开朗之意态。...
韦恩·G. 哈蒙德,克里斯蒂娜·斯卡尔,著名的托尔金研究专家,还撰有《J. R. R. 托尔金:艺术家与插画家》、《<魔戒>阅读指南》和《J. R. R. 托尔...
罗伯塔•玛丽•芒罗连续五年在圣丹斯电影节担任电影短片策展人,她自己也是一位获过大奖的短片导演。所以她清楚如何不搞砸一部电影
敦煌写卷墨迹精选丛帖-(全三册) 本书特色 《敦煌写卷墨迹精选丛帖(套装共3册)》是由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敦煌写卷墨迹精选丛帖-(全三册) 目录 《敦煌写...
小楷灵飞经-中华经典碑帖彩色放大本-一七 本书特色 钟绍京,字可大,钟繇后裔。武则天时期其书法为世所重,号为“小钟”。绍京嗜书画,家藏王羲之、王献之、褚遂良真迹...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文物保护项目•河南省考古发掘报告第7号:安阳韩琦家族墓地》内容简介:韩琦(1008~1075年),相州安阳人,北宋
法斯宾德的世界 电影馆 本书特色 “德国新电影”怪杰法斯宾德(1945-1982)的创作空间横垮了电影,电视及舞台剧三个领域,其电影创作力尤其惊人。自1965年...
阿甲戏剧论集(上下) 本书特色 阿甲同志导演和参加编写的历史故事剧很多,其中主要的有京剧《三打祝家庄》、《金田风雷》、《凤凰二乔》、《赤壁之战》,昆剧《晴雯》、...
(精)中华艺术通史(全14册) 本书特色 ★16开精装,铜版纸全彩,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主编李希凡是当代著名文学、艺术评论家,历任《人民日报》文艺部编辑、评...
《当代艺术的十九副面孔:大师与我们的时代》内容简介:面对当代艺术,一百个人,会有一百种解读。策展人奥布里斯特自20世纪80年代
《蝶变:移动用户体验设计之道》内容简介:《蝶变:移动用户体验设计之道》结合云之家移动办公产品的实际案例,分析了各类不同场景
《中国小品建筑十讲》(插图珍藏本)以讲座的方式。介绍中国小品建筑的产生,作用及其在建造和艺术上的特点;从门楼、影壁刻碑碣、
乐之诗意 结构随想-R.施特劳斯七部交响诗之结构艺术 本书特色 r·施特劳斯的早期创作是在父亲的倡导下崇尚门德尔松的风格和勃拉姆斯的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交响诗是...
作庭记:自然式庭院设计法则 本书特色 《作庭记 : 自然式庭院设计法则》是日本资深庭院设计师秋元通明根据多年实际设计案例经验而整理出的心得笔记,是一本有...
中国书法史--元明卷(平装) 内容简介 13世纪初,以成吉思汗为首的蒙古贵族,借助马背上的骁勇,迅速崛起,统一蒙古族各部落,创立了蒙古汗国。数十年间灭西夏,又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