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之谦与《篆书铙歌册》
谢萌
清代篆隶书法继承了秦汉篆书隶书的辉煌成就,是篆隶书法的复兴时期。这是碑派书法拓展的直接成果。清代书法*重要的贡献之一就是开拓了碑派书法的领域,使碑学得到了与帖学同等重要的位置。碑派书法家从两个方向吸收传统:一是从上古到秦汉的古体文字,一是六朝时期民间的碑刻。赵之谦是晚清时期碑学得到*终完善和*盛时期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书法艺术实践将碑派的这两种路径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道光朝是清中期碑学书法承上启下的重要时期,其时邓石如、伊秉绶等乾嘉书风影响逐渐扩大,他们的门生弟子和后代已经获得仕宦上或者学术上的地位,通过他们的鼓吹,取法碑刻成为更普遍的观念和书学途径。而更为重要的是,碑学观念从理论上得到了阐发。嘉庆、道光时期*重要的书学理论家是阮元和包世臣。阮元的著作《南北书派论》和《北碑南帖论》两论明确提出了南北书法的不同以及碑刻书法和帖学书法的不同,**次从书法的角度总结了前人在金石、考古、碑版、文字学等学问实践中附带的书法问题,**次明确提出了碑派的书学概念。紧接其后又有包世臣更详细地论证了北朝碑刻书法的渊源来历,总结归纳了北碑的技法规律和风格特征。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一大批书法家更深入广泛地探索碑派书法的领域,他们从不同时期、地域、风格的前代碑刻中汲取营养,激发灵感,发展出丰富多样的个人风格,造就了碑派书法百花齐放的时代。
赵之谦正是生于这样的时代。他出生于道光九年(1829),卒于光绪十年(1884)。初字益甫,后字撝叔,号悲盫、无闷、冷君等,会稽(浙江绍兴)人。他自幼就喜好金石之学,与当时的金石学者和收藏家有广泛密切的交往,他们经常在一起研究金石碑版,切磋学问和书艺。赵之谦是一个天才型的艺术家,他不仅在书法上取得了高度的成就,在篆刻和绘画方面也是一代大家。他书法的主要成就在北魏风格的楷、行书上,不过他篆、隶书法也卓然可观。在篆书方面他熔铸秦汉,兼采邓石如等同朝大家,以秦小篆为主,参以汉篆,又因为他在篆刻实践上对各种风格的篆文都师法学习,六国文字、权量诏版、钱布镜铭、瓦当石碣、《天发神谶碑》等等无所不包,这些风格也融入到他篆书书法之中。而他北魏楷书习惯的运笔方式也带到篆隶书法当中,运笔起收处往往有果敢狠辣的方笔,形成了稳重之中富有生动奔放的独特风格。这种对不同书体、不同风格之间的融会贯通,是赵之谦毕生的艺术追求。
此册《篆书铙歌册》录汉代铙歌三首,分别是《上之回》、《上陵》、《远如期》三章,全册共计12开,74行,每行3字。书于同治三年(1864),赵之谦时年35岁,这是他书风形成初期的代表作品。在册尾的题跋中,他自己很明确地提到:“篆法非以此为正宗,惟此种可悟四体书合处。”《汉铙歌十八曲》的内容是汉代军乐歌曲,曲风慷慨激昂,是以赵之谦以汉篆法书写,风格接近《袁安碑》一路,而起收笔往往有偏锋和出锋之处,转折处又偶有方折,正是他所说的“四体融合”之处,很好地表现出了文辞内容的精神。赵之谦以北碑笔法融入篆书,开启了篆书风格探索的新思路,给温柔敦厚的小篆书体注入了雄强霸悍的血液,这是前人没有梦见的新境界。吴昌硕在《悲盫印存》中说:“悲盫先生书不读秦汉以下,且深通古籀,而瓦甓文字烂熟胸中,故其凿印奇肆跌宕,浙派为之一变。”“奇肆跌宕”一词同样可以看作是对他书法的准确评价。
谢萌: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师,书法博士。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国内图册类出版物的印刷水平有了很大的变化。高端画册质量不断提高,影响逐渐波及普通读物,今天一部中等价格的图册已堪称精美。这对书法水平的提高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大家印象深刻的首先是墨迹。以前作为稀世珍宝的名作清晰地展现在人们眼前,笔法的交搭、节奏的细微变化,历历在目,对于敏感的学习者,感悟其中的奥秘已不再是难事。对此人们印象深刻。但是拓本印刷的进步,大家或许关注较少。一位印刷专家说,书法类图书*难印的是印谱。仔细想想,深有道理。虽然盖印使用的印泥只是一种颜色,但盖出的印稿是有厚度的,那些具有一定厚度的印泥在光线的作用下,色彩变得十分微妙。印泥的厚度很难印出来。碑帖拓本与此相似,仔细观赏过拓片实物的人们都知道,由于拓制时墨所形成的厚度,使字迹有一种无法言传的体积感。这正是拓本魅力之所在,但一般的印刷品抹去了这种体积感。一流的拓本中,点画像是书写出来的,只要稍加想象,与墨迹便几乎没什么差别。在*新的碑帖拓本的印刷物中,开始表现出清晰的书写的感觉。
书法学习者从这种高质量的出版物中受益巨大。这是以往的时代不可想象的。以前,除了极少数特权者、富有者有摩挲经典作品和一流碑拓的机会,其他人只能对着质量成问题的复制品冥思苦想。从这里几乎没有可能走向书法的高端。而今天,所有人都几乎站在同一个平台上,开始我们对书法的感受与训练。
江西美术出版社在众多的书法出版物之外编选了这部碑帖选。选择大的开本,因此得以把原作或拓本略加放大,这正好暗合了临写的需要。临写时一般需要把字放大一些,但又不能过大,因为原帖笔画尺度一般较小,原大临摹时,笔尖一触纸,不等你操纵毛笔完成应有的动作,已经到达应有的粗细,起不到练习的作用,但是如果临写扩放过大,笔画内部运动的方式便完全改变,那也已经不是我们要求的临摹了。因此临摹的字迹应比范本稍大一些,但不能太大。这部碑帖选集正好符合我们的需要。
它们也可作为欣赏的对象。
欣赏有两种方式。一是细细品读,精微到一个毫米,甚至更微小的地方,琢磨造成这种种变化的深层契机——运动、心理、材质、惯习等等。一篇杰作在手,长此以往,感觉与形式糅合在一起,赏鉴力自然不断提高,四五册这样读下来,便是一位有经验的鉴赏者了。也可以挑一册喜爱的杰作放在床头,每天入睡前翻开一页,看一眼便合上亦无妨,身心完全放松,留下的只是作品的大感觉,无论是身影,还是风度、气息,都没关系。庄子说:“目击而道存。”这是从细处入手注意不到的东西。
希望这部碑帖选集的出版,为广大书法爱好者不时增添一份发现的喜悦。
《传记家的报复》内容简介:三十多年来,一批传记学者,承袭了二十世纪初由伍尔夫、斯特拉奇、莫洛亚等人开启的“新传记”传统,清
明清秦腔传统曲目抄本汇编:第17卷 本书特色 该丛书从全国秦腔戏班社捐献的“老箱底”积存和政府出资抢录的舞台絶本中选取了128部秦腔曲目,其中许多为甘肃...
硬笔书法创作指导与临摹 本书特色 《墨点字帖:硬笔书法创作指导与临摹》内容特色如下:1.本书涉猎楷书、行楷、行书、隶书、行草5种书体,以楷书、行楷、行书为主,隶...
薛宝琨曲艺文选 本书特色 薛宝琨是终生从事中国俗文化和曲艺史论研究的专家,在国内外享有盛名,现为中国曲艺家协会顾问。他在曲艺及相声理论研究有较高建树,对喜剧艺术...
《读城》内容简介:《读城》是北京晚报精心策划、当代知名作家群体首度合作的一次“读城”之旅,也是一次长达3个月的写作接力赛。从
伯格曼,20世纪最伟大的电影导演之一,拍摄的电影以思想深邃、富含哲理见长,经常表现一些存在主义主题,本书作者正是从这一角度
Thisbookprovidesaninnovativecontributiontodebatesabouttheuseofmetaphorinthesocia...
《中国传拓技艺图典》内容介绍:传拓亦称椎拓,是中国特有的保存文献的传统方法,就是用纸、墨和传拓工具从金石器物上捶印其文字
(精)万象沉烟 本书特色 ★16开精装,铜版纸全彩,文物出版社出版★刘锡荣,中国传统文化学者,收藏家,作家,对中国传统文化之综合研究、古代艺术品的收藏和研究方面...
昆曲《牡丹亭》全本-(简谱版) 本书特色 《昆曲<牡丹亭>全本(简谱版)》是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的。昆曲《牡丹亭》全本-(简谱版) 内容简介 《牡丹亭》写杜丽娘...
继《如何看懂艺术》开启意大利艺术之旅后,艺术经纪人、知乎艺术达人翁昕带领我们来到佛罗伦萨和威尼斯,在这两座于文艺复兴时期大放异彩的历史名城中深入探究艺术之美。《...
《南宋恭圣仁烈皇后宅遗址》内容简介:南宋临安城包括皇城和外城。与北方平原方正的城市形态迥然不同,临安城襟江带湖,依山就势
《萨宁》内容简介:本书是阿尔志跋绥夫的代表作,小说叙述了主人公萨宁回到家乡后的一段时间里的所作所为。他少小离家,其性格在家
徐三庚篆书出师表 本书特色 本丛书收入清代中后期著名书家邓石如、吴让之、杨沂孙、徐三庚、何绍基、胡澍、赵之谦、吴大澂、吴昌硕等人的篆书作品,其中邓石如、吴让之各...
作品目录中译者序1990版序言1980版序言人文主义Ⅰ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学术Ⅱ 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道德思想Ⅲ 意大利
吴让之篆书宋武帝与臧焘敕 本书特色 宋武帝刘裕,是历史上一位有雄才大略的开国皇帝。他称帝后,励精图治,整顿吏治,减轻赋税,振兴教育,倡导读书学习之风。他颁发的与...
王羲之乐毅论:硬笔字帖楷书 本书特色 目前,社会上的硬笔书法字帖非常多,但大多是当代书法家的字帖。作为初学者学习,当然无可厚非。但若是已经学习了一段时间,随着书...
中国法帖史(套装上下册)(精) (精装)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山东美术出版社出版★ 法帖之风兴起于北宋淳化、兹有《淳化阁帖》,集其大成于清乾隆,乃是《三希...
Towhatextentaremajorsocialandpoliticalproblemscausedbybasicincomeandunemployment...
中国彩陶艺术论 本书特色 中国彩陶艺术论中国陶瓷美学中国西部艺术论中国文学原型论中国20世纪文学价值论中国20世纪文学思潮论原型批判与重释中国色彩论中国书法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