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善群、刘精诚、顾承甫、程念祺等30余位来自全国各地的线历史学者撰写全书文字,将个人长年学术精华融于书中,倾力奉献经典而又精彩的篇章。《话说中国:集权与裂变·下(1368年至1644年的中国故事明)》是分册,是明史专家谈其对明代历史的具心得的研究精华。
《话说中国》是一部以当前历史学研究、考古学研究、社会学研究的新成果为底蕴,采用人们喜闻乐见的故事方式,配以大量精美文物照片编辑而成的新体裁中国通史类读物。在每一页上,与图文相配,插有一则历史文化百科知识卡片和中外历史大事记、历史知识的考题,组成为一部信息量巨大的百科全书式的历史通俗读物。
多次治理黄河潘季驯,字时良,号印川,乌程(今浙江湖州)人。他是嘉靖二十九年(1550)的进士,先后做过九江推官、巡按广东御史、大理寺丞等官。嘉靖四十四年(1565),由左少卿晋升为右佥都御史,负责治理黄河。那一年,潘季驯与朱衡一起主持疏通了黄河,成功地开凿了南阻新运河,由此保证运河不受黄河泛滥的影响。因治理有功,擢升为右副都御史。
隆庆四年(1570),黄河在邳州、睢宁决口,泛滥成灾。朝廷又想起了治理黄河的潘季驯,这时潘季驯已丁忧在家多年,长期不奉召。到任后,他迅速征调官民,堵塞决口,挡住了洪水。意想不到的是。第二年朝廷派来一名大臣勘河,这人根本不考虑黄河决口时情况的特殊与紧急,竞弹劾潘季驯治河不力,导致不少漕船沉没,由此潘季驯被罢官。这一罢就罢了六年。直到万历四年(1576)夏,潘季驯才重被起用,出任江西巡抚,次年冬改任刑部右侍郎。
《河防一览图卷》(部分)(及右页下图)本图为潘季驯绘,绢本设色。黄河是东西横贯中国北方的一条大河,南北大运河则是从浙江杭州开始,横穿长江、黄河直达北京的人工运河。明迁都后,动员山东、江苏等地的民力疏通通惠河,使南北大运河畅通无阻,大运河成了明朝的生命线。然而黄河每年都有大量泥沙淤积,使开封以东河段经常决口泛滥或改道,大运河受阻。所以,明清两代都将黄河与运河联系在一起。
由张居正力荐总理治河事务当时,黄河经常决口,河道极不稳定。万历初年,黄河又在崔镇(今江苏泗阳西北)严重决口,黄河、淮河、运河交会的清口一带,河水阻塞淤积,一些地方湖堤被毁,淮扬地区汪洋一片。内阁首辅张居正思之再三,认为潘季驯治河经验丰富,唯有他能担当治河重任,便在朝中力荐,得到神宗同意。于是潘季驯受命出任右都御史兼工部左侍郎,总理治河事务。这已是万历六年(1578)的事。
此次潘季驯接任,格外慎重,经过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他认为可以蓄淮河之水敌黄河,“以清刷浊”,使黄河水不致倒灌入淮。于是,他给朝廷写了份奏疏,建议先在崔镇堵塞决口,同时在远离河岸宣德青花折枝花卉纹碗景德镇御窑厂烧造的宣德青花瓷器以其古朴、典雅的造型,晶莹艳丽的釉色,多姿多彩的纹饰而闻名于世。与明代其他各朝的青花瓷器相比,其烧制技术达到了高峰,成为我国瓷器名品之一,其成就被称颂为“开一代未有之奇”。
宣德青花纹饰取材范围比较广阔,花鸟鱼虫,人物山水无所不有,改变了元代青花层次繁密的布局风格及粗犷的画法,装饰上渐趋疏朗,规矩中富于变化。
处筑堤,防止溃决,然后在洪泽湖东侧筑高堰,提高淮河水位,迫使淮河流入清口,让黄、淮二水并流,这样,出海口便自然疏通。他的建议迅速得到朝廷批准。
历史文化百科国子监初建于南京,称京师国子学,洪武十五年(1382)改名国子监。迁都北京后,新建国子监,原国子监称南京国子监。国子监设祭酒、司业、博士、助教、学正等学官。国子监的学生称监生,分官生和民生两种。官生指功臣子弟、少数民族土司子弟和海外留学生;民生由各地推荐,其中每年由府(州)县学按规定名额保送入国子监的称贡监,年少举人或会试落第举人被选人学的称举监。国子监监生多时近万人,学习的课程有《大诰》、《大明律》、四书、五经和《说苑》。明初监生发给月粮、衣冠,并给家属津贴。监生肄业后可直接补官,官品不定,高者任布政使、按察使等,低者任县主簿、教谕等。
后来捐钱就可以成为监生,于是挂名的监生越来越多,赴京就学的越来越少,加上科举日益盛行,国子监生的出路变得狭窄,国子监逐渐成了空招牌。
……
中层理论(东西方思想会通下的中国史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为2007年8月第2次印刷。中层理论的建构对于中国史研究的意义至少可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尽量可使我们摆脱...
晚清民国 本书特色 《晚清民国谈逸录》共收录40篇文章,8万余字,62幅插图,是本书作者陆其国先生的读书随笔,我们从其提供的70余篇稿件中遴选出符合特定主题的文...
历史学家茶座-总第二十五辑 本书特色 孟祥才:何兹全先生印象记,王曾瑜:忆侯外庐先生,魏宏运:南开大学往事(一),陈梧桐:苦涩的回忆(上)——教育部“五七干校”...
辽史百官志考订 本书特色 官制是理解国家机构运作及变迁之基石,因此向 来是中国古代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在历朝官制 的研究中,正史的《百(职)官志》都是核心史...
《中国通史》内容简介:本书原名《复兴高级中学教科书本国史》,商务印书馆1934年初版,畅行多年。这是史学大家吕思勉为高中生撰写
论曹操-读《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本书特色 1. 朱永嘉先生作为历史大家、前上海市委常委,不仅有丰富的史学积淀,而且经历过惊心动魄的政治历练,这些共同造就了他...
中国疆域沿革史 本书特色 本书由我国历史学家、“古史辨”派的主要代表人物顾颉刚先生及历史地理学家、我国现代历史地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史念海先生合著,于1938年由商...
《萨什卡》的主要内容是: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之际,我们特地编辑出版了这套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德国(从统一到分裂再到统一) 本书特色 以史为鉴,探究强国发展规律;抓住机遇,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本丛书是根据齐世荣教授、钱乘旦教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
亲历者口述实录-民国经济 本书特色 点击免费阅读更多章节:民国经济亲历者口述实录-民国经济 内容简介 中华民国时期,政治上虽然没有建成一个真正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
江户食空间:万物汇集的料理与社会 本书特色 户饮食文化如何形塑了现代日本料理的样貌?因为有江户人的美食文化,才有了今天的日本料理!江户食空间:万物汇集的料理与社...
百姓讲述:2:我们的抗战 本书特色 抗战刻骨铭心的记忆编委会编的《百姓讲述(2我们的抗战)/抗战刻骨铭心的记忆》讲述了一些草根人物在抗日战争期间的亲身经历。他们...
中国思想通史1 内容简介 这部中国思想通史是综合了哲学思想、逻辑思想和社会思想在一起编著的,全书共分五卷。**、二、三、五卷是就解放前写的中国思想通史和中国近代...
大清孤儿 清未传统士人的宿命解读 本书特色 1911年,注定的变局;传统士人,共同的宿命。名节、责任、抵抗、变通……到底何处是归途?两千多年未有之大变局,五千年...
非常年代-罗斯福夫妇在二战风岁月中(套装上下册) 本书特色 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10年,这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时代。在这部普利策奖获奖作品中,多莉丝基恩斯古德温...
云麓漫钞 内容简介 赵彦卫所撰《云麓漫钞(唐宋史料笔记)/历代史料笔记丛刊》为笔记集,初10卷,后并刻为5卷,改今名。其内容“记宋时杂事者十之三,考证名物者十之...
中国历史知识小丛书——甲申之变(明清卷.人物) 内容简介 《中国历史知识小丛书(明清卷):甲申之变》主要内容包括:甲申之变前大动荡的政局、大顺军东进山西直逼北京...
史家名著书系--法国史(精装)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大众19世纪世界史学界泰斗权威兰克经典力作首译,国家出版基金支持项目,再现法国早期历史丰富的细节、鲜活的历...
陈寅恪家族旧事 本书特色 史学大师陈寅恪和他的祖父陈宝箴、父亲陈三立、长兄陈师曾(衡恪)是四位名载《辞海》的杰出人物。《陈寅恪家族旧事》较全面地介绍了四位先贤及...
清史讲义 本书特色 本书是作者早年在北京大学授课时的讲稿,是有关清史问题研究的代表性作品,zui初为北大内部发给学生使用的教材。作者以《清实录》和《清史稿》为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