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奎松的著述历来以史料发掘和实证研究见长,但本书展现的,却是他对中国近现代史、中国革命史,特别是对中共党史的一些宏观思考。从书中那些娓娓道来、看似通俗的访谈和演讲的文字中,读者会看到不少令人印象深刻的个性解读。
历史学者的压力与责任
这一本书,是近两年作者为报刊所撰或为普罗大众讲演整理发表出来的谈论中共党史或中国近现代革命史的通俗文字。作者在书中说,除*后附录的一篇(《60年来中共党史研究的学术发展》)外,没那么学术,没多少考据,也没讲什么深奥的学理,因为宏观的议论和观点探讨较多,因此可能有不准确、不周延和容易引起争议的地方。但是,相对于许多不习惯阅读学术研究,更习惯于从宏观的角度来了解历史的读者来说,它们还是有些价值和意义的。做这些文字或参与这些活动,对我们这些做学问,还要上课,还要带学生的老师来说,要耽误很多时间。已经有朋友建议我应集中精力完成计划中的专著。我之所以仍未停止做这些看上去浪费时间的工作,实在是有一种莫名的担心。因为,今天能系统研究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的人本来就少,能用史学方法来研究的人就更少,如果仅有的这么几个人再不出来把我们的研究转化成普通读者或听众能懂的文字讲出来,社会难保不会又回到1980年代后期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郑惠先生领着我们创办《百年潮》前那种读者被半真半假的纪实文学所吸引、所控制的局面中去。今年的情况就再清楚不过地告诉我们,这不是不可能的。
生长在中国这个社会,凡经历过各个不同时代,有一定文化知识的中国人,大概没有几个不想了解中共历史。“文革”结束后曾经有过一个党史大讨论的热潮,那是因为经过了“文革”那样大的一个反复后,中共党的历史被搞乱了。改革开放后逐渐“拨乱反正”,很多历史,包括历史上很多人的评价都有了新的说法。那时候的《百年潮》杂志,一个重要的想法就是想让专业学者介入这样一场大讨论,把他们的研究成果,通俗地介绍给普通大众。
20多年过去了,今天的情况和过去有些不同了,但是,伴随着现实生活中问题越来越多,大学教育的普及和读书人的大量增加,关心中共党史的人不是越来越少,反而是越来越多了。
中共党史研究的*大魅力在于与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中共自1921年建党以来迄今已有90年历史,自1949年以来执政也已超过60年。我们今天的一切成就、各种问题,多半都可以从中共以往的历史中找到其生成发展的脉络或线索。而众多关注现状与历史联系的读者,更是通过各种形式直接间接地参与这种历史研究的活动,与研究者形成积极的互动,这些都使研究者更感压力和责任。
本书记录了建国前后中共党史研究的若干问题、研究的状况与方法,并述及了中国现当代史研究专家杨奎松的历史学研究之路,展示了其历史学术态度和方法,包括他对芸芸众生的现实关怀,对人性的尊重和深度发掘。杨奎松的著述历来以史料发掘和实证研究见长,但本书展现的,却是他对中国近现代史、中国革命史,特别是对中共党史的一些宏观思考。从书中那些娓娓道来、看似通俗的访谈和演讲的文字中,读者会看到不少令人印象深刻的个性解读。为何说国民党的独裁思想,来自于孙中山?为何建国后等级制反而不断强化?为何三反五反等运动不是治本之道?当今的贫富差距都是改革开放带来的吗?为何中国不易实行民主?你能从本书中找到确切的答案。
杨奎松:198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后历任中共中央党校《党史研究》编辑、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讲师、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共党史、中国现代史,著有《“中间地带”的革命——国际大背景下看中共成功之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史研究》(1、2)、《国民党的“联共”与“反共”》、《读史求实——中国现代史读史札记》、《开卷有疑——中国现代史读书札记》、《西安事变新探——张学良与中共关系之谜》、《毛泽东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内战与危机(1927-1937)》(《中国近代通史》第八卷)、《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海市蜃楼与大漠绿洲——中国近代社会主义思潮研究》等书。
本书为“两宋烽烟录”书系之一。作者是两宋辽金元史研究领域中的后起之秀,凭借扎实的史料功底,以流畅生动的笔法,对公元十二世
生活在遥远的年代:伊丽莎白王朝 英格兰(公元1533-1603 本书特色 书评伊丽莎白怒火中烧。她身居英格兰女王权位已近八年,议会居然还把她当作乳臭未干的小孩子...
战国简册中的车马器物及制度研究 内容简介 20世纪以来,战国简册的出土,为古代车马器物及制度的研究提供了日益丰富的**手研究材料。本书以出土战国简册为基本史料,...
本书讨论近代经典淡出之后中国史学的转变与延续,偏于学术走向、风格和方法的探索。全书以“经典淡出之后的读书人”为引论,上篇
罗伯特·L.比什(RobertL.Bish)不列颠哥伦比亚的维多利亚大学经济学和公共行政学教授,1968年在印第安纳大学获的经济学、公共事
《光网络评估及案例分析》内容简介:本书重点描述了光网络评估的范围及内容、光网络评估的流程和方法、光网络评估的指标体系,结合
中国地名大会 本书特色 编辑推荐: 1. 书中的每一题,都经过数十位专家的考证与审核,保证知识与信息的准确、严谨。 2. 特约出题人的动情讲述,让地名更有温度,...
品读历史感悟仁孝 本书特色 中华传统美德源远流长,载籍丰富,蕴蓄着无尽的宝藏,是我们走向现代化所凭借的精神支柱。正是“仁、义、礼、智、信、忠、孝、廉...
反映与建构-历史认识论问题研究 内容简介 《反映与建构·历史认识论问题研究》既做“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学术梳理,又侧重于对以往学术状况的现代评论、旨在揭示学术...
清代在华的英国博物学家:科学、帝国与文化遭遇(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编译丛刊) 内容简介 清朝建立之初,曾和世界各国保持一定程度上的接触。后来中国的大门一度被关闭...
镜子里的中国-三千七百年中华文明的历史与现实 本书特色 本书站在人类文明的视角高度,跨越时间和空间以及固定的人物,以种种历史现象为主体,旁征博引,纵横交错,全面...
老照片-第一册 内容简介 一张张老照片,直面历史的丑恶与美善,倾注古人和今人对往昔的情感,回首百年沧桑,再现昨日的耻辱和辉煌,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民族,在照片...
《吉他完全自学教程(二维码视频版)》内容简介:本书专为初学吉他的爱好者定制,无论你是毫无乐理知识基础的新手,还是热爱吉他却
中国历史评论-第七辑 本书特色 王育济主编的《中国历史评论》是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为迎接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在中国史学会推动和支持下,联合山东省史学会共同...
正说明清九大奇案 本书特色 故事可以讲法律,法律可以是故事。中国人对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宣介法律并不陌生,一部中国法制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统治者叙述故事的历史。法律的...
民国盗墓史·内幕卷 本书特色 揭露民国时期,做官的、为民的、当兵的、外国人争相盗墓、挖宝、“探险”、“考古”的幕后真相。挖出正史隐藏的盗墓狂人,寻觅野史背后的摸...
疑古.出土文献与古史重建 本书特色 *客观的、*全面、*权威的一部疑古思潮和走出疑古思潮的备忘录。**辑收录了疑古辨派初创者顾颉刚、支持者钱玄同以及同时代名家胡...
《胜任力模型应用实务》内容简介: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的组织模式亟需改变。组织模式转变的关键是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转变。胜任力
老照片-第八十三辑 本书特色 《老照片(第83辑)》内容包括忆母亲赵瑞云——兼记父亲潘光旦、与原国民党高级将领的接触、一个华侨家庭的聚散离合、老留学生的课外活动...
老照片-第八十八辑 本书特色 《老照片(第88辑)》刊发有意思的老照片,并辅以简洁生动的文字,以崭新的视角回望历史,观照百多年来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老照片(第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