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历史上,当今无疑是知识增长*为迅速的时代。知识来源于科学,科学的创立与发展,拓展了人类的认知能力,延伸着人们的认知手段。科学的不断发展和成熟,使人们得以不断涉足新的领域并源源不断地获得关于人类自身及其周边世界的知识。关于人类过去的知识,即来自于作为现代科学的考古学。
考古学家从地下发掘出过去的人们所留下的各类物质遗存,经由从“事实”导向理论、由理论重构历史、再中考古材料检验理论科学性的途径,为我们展示出关于过去生活的图景。正如此,考古学的产生和发展自始至终也都是以考古发现为基础的:自20世纪初中国考古学诞生后,通过科学的手段获得的考古发现无以计数,推动了考古与学的发展。
进入21世纪以来。全国各地的各类考古新发现层出不穷。其中每年都有不少考古发现,无论是对于拓展考古学的研究领域和方向,还是充实、更新关于过去的知识,都有着特重要的意义。为了更好地报道和交流考古发现,传播和普及考古学知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考古杂志社于2002年创办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每年年初举办的论坛从前一年全国各地的考古发现中遴选出学术意义*为重要的六项进行辰示和交流。
自2002年到2011年论坛举办了10届。把10届论坛的60项考古发现集结出版,这首先就是论坛的一项成果.这60项发现在当年的论坛上即已产生了广泛影响,但其中一些项目在论坛结束后又有持续的发掘和更新的发现 对于每一项考古发现、也只有在进行深入的研究之后才能真正形成知识。随着对各项考古发现的梳理和研究.今天对这些发现的认识已较发掘之初又有所深化。
在10届论坛之后编撰这部书,也是对新世纪头]o年考古发现和考古工作的一种总结和回顾。总结有助于深化认识,许多发现都需要经过深入的研究,需要联系其他考古发现甚至结合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之后,其重要性才能够从多方面不断显现出来。回顾也是为了反思。2001年,考古杂志社曾组织评选了20世纪100项考古发现,并编撰了《二十世纪中国百项考古大发现》。上世纪100项考古发现的意义是我们站在今天、从中国考古学发展史的立场来理解的,对这些考古发现所解决或提出的学术问题,以及它们在考古学史上的地位,我们也就有了更多的理性反思。
相对于一个世纪,10年还很短暂.我们现在或许还无力去总结中国考古学这10年的特点或认识中国考古学的世纪转折,但在未来,从更远处看历史,对2l世纪前10年的考古发现和考古学一定会有更多层面和更深层次的理解与认识。
★ 16开精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考古专家白云翔、施劲松主编
★本书是2002年到201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60项考古发现论文的集结
★ 全书包括对2001~2010年全国重要考古发现的扼要介绍与评述,及60项考古发现的发掘者介绍和阐述每项发现的发掘经过、发现内容和学术意义两大部分
★让读者了解新世纪中国考古发现的概况,也是为了更好地理解60项发现的意义
在人类历史上,当今无疑是知识增长*为迅速的时代。知识来源于科学,科学的创立与发展,拓展了人类的认知能力,延伸着人们的认知手段。科学的不断发展和成熟,使人们得以不断涉足新的领域并源源不断地获得关于人类自身及其周边世界的知识。关于人类过去的知识,即来自于作为现代科学的考古学。
考古学家从地下发掘出过去的人们所留下的各类物质遗存,经由从“事实”导向理论、由理论重构历史、再中考古材料检验理论科学性的途径,为我们展示出关于过去生活的图景。正如此,考古学的产生和发展自始至终也都是以考古发现为基础的:自20世纪初中国考古学诞生后,通过科学的手段获得的考古发现无以计数,推动了考古与学的发展。
进入21世纪以来。全国各地的各类考古新发现层出不穷。其中每年都有不少考古发现,无论是对于拓展考古学的研究领域和方向,还是充实、更新关于过去的知识,都有着特重要的意义。为了更好地报道和交流考古发现,传播和普及考古学知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考古杂志社于2002年创办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每年年初举办的论坛从前一年全国各地的考古发现中遴选出学术意义*为重要的六项进行辰示和交流。
自2002年到2011年论坛举办了10届。把10届论坛的60项考古发现集结出版,这首先就是论坛的一项成果.这60项发现在当年的论坛上即已产生了广泛影响,但其中一些项目在论坛结束后又有持续的发掘和更新的发现对于每一项考古发现、也只有在进行深入的研究之后才能真正形成知识。随着对各项考古发现的梳理和研究.今天对这些发现的认识已较发掘之初又有所深化。
在10届论坛之后编撰这部书,也是对新世纪头1O年考古发现和考古工作的一种总结和回顾。总结有助于深化认识,许多发现都需要经过深入的研究,需要联系其他考古发现甚至结合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之后,其重要性才能够从多方面不断显现出来。回顾也是为了反思。2001年,考古杂志社曾组织评选了20世纪100项考古发现,并编撰了《二十世纪中国百项考古大发现》。上世纪100项考古发现的意义是我们站在今天、从中国考古学发展史的立场来理解的,对这些考古发现所解决或提出的学术问题,以及它们在考古学目前的地位,我们也就有了更多的理性反思。
相对于一个世纪,10年还很短暂.我们现在或许还无力去总结中国考古学这10年的特点或认识中国考古学的世纪转折,但在未来,从更远处看历史,对2l世纪前10年的考古发现和考古学一定会有更多层面和更深层次的理解与认识。
白云翔,男,汉族,1955年12月出生于山东省淄博市,籍贯山东省章丘市。历史学博士,研究员。
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考古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职称评审委员会副主任,《考古》月刊和《考古学报》季刊编辑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考古学》英文版(Chinese Archaeology)副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考古系学位评定委员会副主席。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家文物局金属与矿冶文物保护重点科研基地学术委员会委员、丝织品文物保护重点科研基地学术委员会委员;全国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硕士研究生指导委员会委员;亚洲铸造技术史学会副会长,中国考古学会理事,中国文物学会青铜器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日本爱媛大学铁器文化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德国慕尼黑大学世界古代文化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等。
施劲松,男,汉族,1968年出生于云南省昭通市。1986年考入四川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1993年毕业并获历史学硕士学位。1993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考古系,1996年毕业并获历史学博士学位。1996年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辑室(考古杂志社)工作。1999至2000年在丹麦哥本哈根大学考古学系学习。现为副研究员,任编辑室副主任、《考古》编辑部主任、《考古》月刊副主编。
主要研究领域为商周考古学和商周青铜器研究。
(精)庆祝何炳棣先生九十华诞论文集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三秦出版社出版★ 本文集为纪念何炳棣先生九十华诞而出版,根据何先生平生在两大主轴上的贡献约稿,本书...
《春秋后期霸权兴衰大起底》内容简介:伍子胥的快意复仇,越王勾践的终极翻盘,这些历史故事,千百年来,早已家喻户晓、脍炙人口,
《体国经野之道》除了剖析政区变迁史的基本规律外,不仅对政区形态进行了分析,强调政治过程在行政区划变迁中的作用,而且还注意
古拉格-一部历史 本书特色 本书荣获普利策奖、达夫·库珀奖 入围美国国家图书奖、《洛杉矶时报》图书奖、塞缪尔·约翰逊奖全球100多家主流媒体竞相报道一部可怕的人...
材料与工具:传统学术的改造/文史存典系列丛书(史学卷) 内容简介 主要收录傅斯年先生对历史研究的方法所作的论述。主要内容包括:关于打破王朝体系的问题;对处理若干...
元代吐蕃地方行政体制研究 本书特色 元代是藏族历史发展上的一个重要阶段,西藏地方结束了四百余年的混战与分裂,正式纳入中央王朝的直接行政管辖之下,成为元代中国行政...
《海洋史研究(第十一辑)》内容简介:本书探讨了宋代以后潮州窑外销瓷生产及在日本福冈考古遗址发现的潮州窑产品,近代潮州瓷商与
《机器情人》内容简介:人和机器到底有什么不同?这个问题有很多答案,其中情感被认为是两者根本的区别。情感不只用于繁衍后代、延
细说宋代十八朝(上下册) 内容简介 宋朝是一个宽容的朝代。这一朝代国家版图并不算大,帝权也不强,但百姓生活富足,政治上较开明,是历史上少有的没有人因言获罪的年代...
岩松看台湾-远的历史近的情 本书特色 这是一本白岩松采访、思考的散文随笔,记录了他近年来采访的所见、所感、所悟。在本书中,白岩松以其一贯的客观视角,...
耶路撒冷三千年(套装4册) 本书特色 从头至尾令人折服。——《星期日泰晤士报》不可思议的野心,无可挑剔的史诗。——《每日电讯报》1. 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凤凰...
《明隆庆六年初刻版《传习录》》内容简介:《传习录》是明代哲学宗师王阳明的论学语录和书信集,集中体现了阳明心学的核心观点,是
《大国智库》内容简介:本书讲述了新中国崛起背后的智库力量与智囊推手。作者专访了在不同领域参与决策或提供智力支持、切实方案的
《Android应用性能优化最佳实践》内容简介:本书一共7章,在简单介绍了Android Studio的使用指南后,分别从绘制(UI)、内存、存储
云南省博物馆馆藏契约文书整理与汇编-(全8卷) 本书特色 《云南省博物馆馆藏契约文书整理与汇编(套装共8册)》是为推动中国边疆问题的研究和促进中国边疆学学科的建...
简帛考论 内容简介 从战国楚简看通行《周易》版本的价值本书,哲学视域中战国楚竹书《周易》的文献价值,谈《周易》爻题的形成时间及相关诸问题等,本书收录了近三十篇关...
《没有完不成的任务,只有找不完的借口》内容简介:《没有完不成的任务,只有找不完的借口》清华大学高级总裁班调查结果:凡事找借
作者:(美国)罗伯特·麦克切斯尼(McChesneyRobertW.)译者:谢岳罗伯特·麦克切斯尼:美国伊利诺伊州立大学传播学研究所教授。198
中古史卷-当代西方汉学研究集萃 本书特色 单国钺主编的《当代西方汉学研究集萃(中古史 卷)(精)》收当代西方*名汉学家施坚雅、郝若贝、 彭慕兰等有关中国中古史研...
三国-中国通史故事连环画 本书特色 如你不是专业史学工作者那么读懂中国历史,读此书,足矣你将在轻松愉悦的阅读中真切了解到中华民族波澜壮丽的历史长卷 正所谓乱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