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历史上,当今无疑是知识增长*为迅速的时代。知识来源于科学,科学的创立与发展,拓展了人类的认知能力,延伸着人们的认知手段。科学的不断发展和成熟,使人们得以不断涉足新的领域并源源不断地获得关于人类自身及其周边世界的知识。关于人类过去的知识,即来自于作为现代科学的考古学。
考古学家从地下发掘出过去的人们所留下的各类物质遗存,经由从“事实”导向理论、由理论重构历史、再中考古材料检验理论科学性的途径,为我们展示出关于过去生活的图景。正如此,考古学的产生和发展自始至终也都是以考古发现为基础的:自20世纪初中国考古学诞生后,通过科学的手段获得的考古发现无以计数,推动了考古与学的发展。
进入21世纪以来。全国各地的各类考古新发现层出不穷。其中每年都有不少考古发现,无论是对于拓展考古学的研究领域和方向,还是充实、更新关于过去的知识,都有着特重要的意义。为了更好地报道和交流考古发现,传播和普及考古学知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考古杂志社于2002年创办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每年年初举办的论坛从前一年全国各地的考古发现中遴选出学术意义*为重要的六项进行辰示和交流。
自2002年到2011年论坛举办了10届。把10届论坛的60项考古发现集结出版,这首先就是论坛的一项成果.这60项发现在当年的论坛上即已产生了广泛影响,但其中一些项目在论坛结束后又有持续的发掘和更新的发现 对于每一项考古发现、也只有在进行深入的研究之后才能真正形成知识。随着对各项考古发现的梳理和研究.今天对这些发现的认识已较发掘之初又有所深化。
在10届论坛之后编撰这部书,也是对新世纪头]o年考古发现和考古工作的一种总结和回顾。总结有助于深化认识,许多发现都需要经过深入的研究,需要联系其他考古发现甚至结合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之后,其重要性才能够从多方面不断显现出来。回顾也是为了反思。2001年,考古杂志社曾组织评选了20世纪100项考古发现,并编撰了《二十世纪中国百项考古大发现》。上世纪100项考古发现的意义是我们站在今天、从中国考古学发展史的立场来理解的,对这些考古发现所解决或提出的学术问题,以及它们在考古学史上的地位,我们也就有了更多的理性反思。
相对于一个世纪,10年还很短暂.我们现在或许还无力去总结中国考古学这10年的特点或认识中国考古学的世纪转折,但在未来,从更远处看历史,对2l世纪前10年的考古发现和考古学一定会有更多层面和更深层次的理解与认识。
★ 16开精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考古专家白云翔、施劲松主编
★本书是2002年到201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60项考古发现论文的集结
★ 全书包括对2001~2010年全国重要考古发现的扼要介绍与评述,及60项考古发现的发掘者介绍和阐述每项发现的发掘经过、发现内容和学术意义两大部分
★让读者了解新世纪中国考古发现的概况,也是为了更好地理解60项发现的意义
在人类历史上,当今无疑是知识增长*为迅速的时代。知识来源于科学,科学的创立与发展,拓展了人类的认知能力,延伸着人们的认知手段。科学的不断发展和成熟,使人们得以不断涉足新的领域并源源不断地获得关于人类自身及其周边世界的知识。关于人类过去的知识,即来自于作为现代科学的考古学。
考古学家从地下发掘出过去的人们所留下的各类物质遗存,经由从“事实”导向理论、由理论重构历史、再中考古材料检验理论科学性的途径,为我们展示出关于过去生活的图景。正如此,考古学的产生和发展自始至终也都是以考古发现为基础的:自20世纪初中国考古学诞生后,通过科学的手段获得的考古发现无以计数,推动了考古与学的发展。
进入21世纪以来。全国各地的各类考古新发现层出不穷。其中每年都有不少考古发现,无论是对于拓展考古学的研究领域和方向,还是充实、更新关于过去的知识,都有着特重要的意义。为了更好地报道和交流考古发现,传播和普及考古学知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考古杂志社于2002年创办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每年年初举办的论坛从前一年全国各地的考古发现中遴选出学术意义*为重要的六项进行辰示和交流。
自2002年到2011年论坛举办了10届。把10届论坛的60项考古发现集结出版,这首先就是论坛的一项成果.这60项发现在当年的论坛上即已产生了广泛影响,但其中一些项目在论坛结束后又有持续的发掘和更新的发现对于每一项考古发现、也只有在进行深入的研究之后才能真正形成知识。随着对各项考古发现的梳理和研究.今天对这些发现的认识已较发掘之初又有所深化。
在10届论坛之后编撰这部书,也是对新世纪头1O年考古发现和考古工作的一种总结和回顾。总结有助于深化认识,许多发现都需要经过深入的研究,需要联系其他考古发现甚至结合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之后,其重要性才能够从多方面不断显现出来。回顾也是为了反思。2001年,考古杂志社曾组织评选了20世纪100项考古发现,并编撰了《二十世纪中国百项考古大发现》。上世纪100项考古发现的意义是我们站在今天、从中国考古学发展史的立场来理解的,对这些考古发现所解决或提出的学术问题,以及它们在考古学目前的地位,我们也就有了更多的理性反思。
相对于一个世纪,10年还很短暂.我们现在或许还无力去总结中国考古学这10年的特点或认识中国考古学的世纪转折,但在未来,从更远处看历史,对2l世纪前10年的考古发现和考古学一定会有更多层面和更深层次的理解与认识。
白云翔,男,汉族,1955年12月出生于山东省淄博市,籍贯山东省章丘市。历史学博士,研究员。
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考古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职称评审委员会副主任,《考古》月刊和《考古学报》季刊编辑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考古学》英文版(Chinese Archaeology)副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考古系学位评定委员会副主席。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家文物局金属与矿冶文物保护重点科研基地学术委员会委员、丝织品文物保护重点科研基地学术委员会委员;全国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硕士研究生指导委员会委员;亚洲铸造技术史学会副会长,中国考古学会理事,中国文物学会青铜器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日本爱媛大学铁器文化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德国慕尼黑大学世界古代文化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等。
施劲松,男,汉族,1968年出生于云南省昭通市。1986年考入四川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1993年毕业并获历史学硕士学位。1993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考古系,1996年毕业并获历史学博士学位。1996年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辑室(考古杂志社)工作。1999至2000年在丹麦哥本哈根大学考古学系学习。现为副研究员,任编辑室副主任、《考古》编辑部主任、《考古》月刊副主编。
主要研究领域为商周考古学和商周青铜器研究。
《虚拟的历史》内容简介:美国独立战争、纳粹德国的兴衰、“二战”爆发、苏联成立和解体,这些重大事件的发生和发展,是有规律可
春秋三传-(要义解读) 本书特色 自“五四”运动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之后,经学作为现代学术的弃妇,在数十年中受尽冷落,完全失去了往日独领风骚的风采,慢慢变成...
InRepresentationsofPower,theauthorexaminestheculturalpoliticsofdominantideologie...
美国的文明 本书特色 作者以学者的思想高度,通俗化的大众语言,以及长期的旅美实践,加以细腻的笔触,为读者深入浅出讲述了美国历史的背景,演变和成因,让我们从历史、...
中国文明史-第二版 内容简介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著名中国问题专家的潜心研究成果,*受美国大学生欢迎的中国文明读本。作为一本献给大学生的课程性读物,《中国文明史》着...
极简黄河史 本书特色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一句俗语道出黄河河道的变化无常,我们今天所见的黄河与五千年前的情形已是差之霄壤。本书用谐趣通俗的语言,系统梳理...
山里山外 本书特色 《碎琉璃》的姊妹篇。是以作者的亲历为基础,经过艺术处理,多层次展现抗战时期流亡学生和基层民众生活的纪实散文长篇。描写流亡学生的生活实况,他们...
中国通史-超值白金版 本书特色 《中国通史》是吕思勉先生的史学成名作,也是我国历史上**部用白话文写成的中国通史。吕思勉是史学界公认的旧籍读得*多的一位...
中国荒政全书(1-4卷) 内容简介 本丛书主要辑录宋元明清时期刊行的救荒文献。其系民国年间刊行,但记述内容属于清及清以前者,一并收入。本丛书辑录的文献,主要以成...
生在城南 本书特色 外城也称南城,是相对于老北京内城而言的。清军入关后,将京城汉人悉数赶至外城,外城从此成为汉人亦即相对于旗人的“民人”...
《教育与未来:中国教育改革之路》内容简介:本书旨在突出教育改革的中国模式、教育发展的中国道路和教育振兴的中国行动。具体来说
《伟大的思想·第四辑(中英双语版·全8册)》内容简介:拾得一部书,叩响人文思想的穿越之门。企鹅《伟大的思想》囊括来自12个国家
本书是美国著名学者、中国问题研究专家胡素珊(SuzannePepper)的代表作,是西方学者较早对“国民党如何失去大陆政权”这一历史命
《月亮与六便士》内容简介:本书成书于一九一九年,是毛姆&有影响的代表作之一。小说用第一人称叙述了整个故事,情节取材于法国后印
《你要去相信,没有到不了的明天(增订本)》内容简介:《你要去相信,没有到不了的明天》是一本给了百万读者力量的书。所有的黯淡
明清之际新仁学-顾炎武思想研究 本书特色 顾炎武思想是中国思想发展过程 中的一个重要历史环节。研究它,不只是为了把握顾氏本人的思想,也是为了更具体地把握整个中国...
宋朝饭局-吃货穿越宋朝必备生存手册 本书特色 宋代是*具生活情趣的朝代,生活情趣*直接的表现在美食。本书是历史专栏作家李开周在《南方都市报》的专栏合集,作者在文...
台海风云-20多位部长级领导口述海峡两岸重大事件纪实 本书特色 1、20余位部长级高层领导的口述历史;2、首次揭秘大陆对台决策内幕;3、两岸重大历史事件的全景实...
邹谠1918年12月生于广州,广东大埔人。父亲邹鲁(海滨)是国民党元老、政治家及中山大学的筹创人和校长,母亲乃许素贞(剑魂)女
《现实感(第二版)》内容简介:·关乎历史的现实感,是真正洞穿时间迷雾的透镜。用“现实感”点出杰出历史学家、政治家与小说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