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历史上,当今无疑是知识增长*为迅速的时代。知识来源于科学,科学的创立与发展,拓展了人类的认知能力,延伸着人们的认知手段。科学的不断发展和成熟,使人们得以不断涉足新的领域并源源不断地获得关于人类自身及其周边世界的知识。关于人类过去的知识,即来自于作为现代科学的考古学。
考古学家从地下发掘出过去的人们所留下的各类物质遗存,经由从“事实”导向理论、由理论重构历史、再中考古材料检验理论科学性的途径,为我们展示出关于过去生活的图景。正如此,考古学的产生和发展自始至终也都是以考古发现为基础的:自20世纪初中国考古学诞生后,通过科学的手段获得的考古发现无以计数,推动了考古与学的发展。
进入21世纪以来。全国各地的各类考古新发现层出不穷。其中每年都有不少考古发现,无论是对于拓展考古学的研究领域和方向,还是充实、更新关于过去的知识,都有着特重要的意义。为了更好地报道和交流考古发现,传播和普及考古学知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考古杂志社于2002年创办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每年年初举办的论坛从前一年全国各地的考古发现中遴选出学术意义*为重要的六项进行辰示和交流。
自2002年到2011年论坛举办了10届。把10届论坛的60项考古发现集结出版,这首先就是论坛的一项成果.这60项发现在当年的论坛上即已产生了广泛影响,但其中一些项目在论坛结束后又有持续的发掘和更新的发现 对于每一项考古发现、也只有在进行深入的研究之后才能真正形成知识。随着对各项考古发现的梳理和研究.今天对这些发现的认识已较发掘之初又有所深化。
在10届论坛之后编撰这部书,也是对新世纪头]o年考古发现和考古工作的一种总结和回顾。总结有助于深化认识,许多发现都需要经过深入的研究,需要联系其他考古发现甚至结合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之后,其重要性才能够从多方面不断显现出来。回顾也是为了反思。2001年,考古杂志社曾组织评选了20世纪100项考古发现,并编撰了《二十世纪中国百项考古大发现》。上世纪100项考古发现的意义是我们站在今天、从中国考古学发展史的立场来理解的,对这些考古发现所解决或提出的学术问题,以及它们在考古学史上的地位,我们也就有了更多的理性反思。
相对于一个世纪,10年还很短暂.我们现在或许还无力去总结中国考古学这10年的特点或认识中国考古学的世纪转折,但在未来,从更远处看历史,对2l世纪前10年的考古发现和考古学一定会有更多层面和更深层次的理解与认识。
★ 16开精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考古专家白云翔、施劲松主编
★本书是2002年到201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60项考古发现论文的集结
★ 全书包括对2001~2010年全国重要考古发现的扼要介绍与评述,及60项考古发现的发掘者介绍和阐述每项发现的发掘经过、发现内容和学术意义两大部分
★让读者了解新世纪中国考古发现的概况,也是为了更好地理解60项发现的意义
在人类历史上,当今无疑是知识增长*为迅速的时代。知识来源于科学,科学的创立与发展,拓展了人类的认知能力,延伸着人们的认知手段。科学的不断发展和成熟,使人们得以不断涉足新的领域并源源不断地获得关于人类自身及其周边世界的知识。关于人类过去的知识,即来自于作为现代科学的考古学。
考古学家从地下发掘出过去的人们所留下的各类物质遗存,经由从“事实”导向理论、由理论重构历史、再中考古材料检验理论科学性的途径,为我们展示出关于过去生活的图景。正如此,考古学的产生和发展自始至终也都是以考古发现为基础的:自20世纪初中国考古学诞生后,通过科学的手段获得的考古发现无以计数,推动了考古与学的发展。
进入21世纪以来。全国各地的各类考古新发现层出不穷。其中每年都有不少考古发现,无论是对于拓展考古学的研究领域和方向,还是充实、更新关于过去的知识,都有着特重要的意义。为了更好地报道和交流考古发现,传播和普及考古学知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考古杂志社于2002年创办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每年年初举办的论坛从前一年全国各地的考古发现中遴选出学术意义*为重要的六项进行辰示和交流。
自2002年到2011年论坛举办了10届。把10届论坛的60项考古发现集结出版,这首先就是论坛的一项成果.这60项发现在当年的论坛上即已产生了广泛影响,但其中一些项目在论坛结束后又有持续的发掘和更新的发现对于每一项考古发现、也只有在进行深入的研究之后才能真正形成知识。随着对各项考古发现的梳理和研究.今天对这些发现的认识已较发掘之初又有所深化。
在10届论坛之后编撰这部书,也是对新世纪头1O年考古发现和考古工作的一种总结和回顾。总结有助于深化认识,许多发现都需要经过深入的研究,需要联系其他考古发现甚至结合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之后,其重要性才能够从多方面不断显现出来。回顾也是为了反思。2001年,考古杂志社曾组织评选了20世纪100项考古发现,并编撰了《二十世纪中国百项考古大发现》。上世纪100项考古发现的意义是我们站在今天、从中国考古学发展史的立场来理解的,对这些考古发现所解决或提出的学术问题,以及它们在考古学目前的地位,我们也就有了更多的理性反思。
相对于一个世纪,10年还很短暂.我们现在或许还无力去总结中国考古学这10年的特点或认识中国考古学的世纪转折,但在未来,从更远处看历史,对2l世纪前10年的考古发现和考古学一定会有更多层面和更深层次的理解与认识。
白云翔,男,汉族,1955年12月出生于山东省淄博市,籍贯山东省章丘市。历史学博士,研究员。
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考古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职称评审委员会副主任,《考古》月刊和《考古学报》季刊编辑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考古学》英文版(Chinese Archaeology)副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考古系学位评定委员会副主席。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家文物局金属与矿冶文物保护重点科研基地学术委员会委员、丝织品文物保护重点科研基地学术委员会委员;全国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硕士研究生指导委员会委员;亚洲铸造技术史学会副会长,中国考古学会理事,中国文物学会青铜器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日本爱媛大学铁器文化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德国慕尼黑大学世界古代文化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等。
施劲松,男,汉族,1968年出生于云南省昭通市。1986年考入四川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1993年毕业并获历史学硕士学位。1993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考古系,1996年毕业并获历史学博士学位。1996年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辑室(考古杂志社)工作。1999至2000年在丹麦哥本哈根大学考古学系学习。现为副研究员,任编辑室副主任、《考古》编辑部主任、《考古》月刊副主编。
主要研究领域为商周考古学和商周青铜器研究。
《极客电台》内容简介:《极客电台:谁动了我的网络资产》是一本包罗万象的互联网生存指南。人人都会上网,并不意味着人人都擅长利
钱币学与冶铸史认丛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的论文从科学技术史的角度研究、考虑古钱币,努力将现代技术手段和研究方法应用到钱币学领域。对冶铸史的研究为推动钱币学研究的发...
百兽率舞:商周时期中国北方动物纹装饰综合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全面收集中国北方地区商周时期装饰有动物纹的器物,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对商周时期中国北方动物纹装饰进行...
《国家与市场(第2版)》内容简介:苏珊·斯特兰奇在《国家与市场(第2版)》中深入浅出地评介了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理
如果说还有什么不能忘记那一定是对美好生活生生不息的向往法国在普法战争中遭受灾难性失败之后,饥寒交迫而又对政治感到幻灭的巴
《分布式应用系统架构设计与实践》内容简介:本书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分布式应用系统对具备高性能、高可用性、可扩展性和可维护
近代卷-山东通史-(上.下册) 内容简介 山东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人口众多、资源丰富的大省,全面研究总结和宣传山东历史,继承和弘扬齐鲁文化优良传统,借鉴前...
考古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名家文库 本书特色该书主体内容是《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卷的概观文章。考古学属于人文科学的领域,在中国是历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介绍了...
《大博弈:全球政治觉醒对美国的挑战》内容简介:美国的外交政策已经出现了问题。用传统的说法来讲,美国是自罗马帝国以来最强大的
魏晋原来是这样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收录了“禅让这场戏要演好”、“曹植与‘洛神’的相会”、“司马懿:一个权臣的崛起”、“竹林七贤来了”、“国家在发展,旗帜在变色”...
权力无所不在,但权力的存在又极为复杂而深奥,常以莫测的方式运作。人人都是权力的追逐者,都想在权力的游戏中一争高低。因此,
《特种行业体能训练手册》内容简介:特种行业体能训练手册介绍了特种行业体能训练的目标、原则、体系与主要内容,然后讲解了如何进
循诸有清一代,派系连作舆政治发展之密切联系,其应该是1860年后的生物。自太平军興與对外关系愈见纷繁以降,中央与地方互动之此
失落的王朝 本书特色 五千年的光辉岁月见证了一个个古老文明的不朽传奇,幽闭的深宫中隐逸的过往动人心弦,古国神秘销匿的影踪引人追寻。这些曾经赫赫有名的古国,虽然已...
中国小通史(第三册).两晋南北朝 内容简介 这套《中国小通史》正是向青少年普及中国历史知识的读本。我想,即使不是青少年,文史爱好者也不妨读一读本丛书。比起洋洋几...
明长城通览 本书特色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也是全人类的文化遗产。这本《明长城通览》作者李少文、梁嵘历时三十多年,全面查找和...
简介:沃格林的鸿篇巨著《秩序与历史》力图在历史的长流中见出人类用以规范他们个人和社会生存之秩序的符号形式。《以色列与启示
帝国如风 本书特色 对于元朝,我们知道多少呢?纷繁杂乱的线索,舍屈聱牙的文字,记不住的人名,加上翻泽的混乱,读来真是一头雾水,给了解元史设置了重要的障碍。幸亏有...
史记详节 内容简介 自中西文明发生碰撞以来,百余年的中国现代文化建设即无可避免地担负起双重使命。梳理和探究西方文明的根源及脉络,已成为我们理解并提升自身要义的借...
历史的B面-十周年典藏本 本书特色 史上*强官场笔记:潜规则视角透析汉武帝、刘备、赵匡胤等“一哥”的政治智慧。曾获第六届巴金文学奖,被新浪网评为年度“*有价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