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的冬天,9岁的巴菲特在院子里玩雪。他把少量的积雪铲到一块,揉成一个雪球,然后把它放在地上慢慢滚动,雪球越滚越大……
从此,巴菲特再也没有停下脚步,目光投向白雪皑皑的整个世界……
沃伦•巴菲特,我们这个时代硕果仅存的商业领袖和投资大师,甚至在死后还会影响后世50年的伟大人物,终于向我们敞开了他的心扉。这本他生平唯一授权的官方传记,以从未有过的视角,揭开了巴菲特的真实人生。许多年来聚光灯下高大的“股神”终于走下神坛,以他最平实的语言、最真诚的心,娓娓道来,讲述了他78年人生中最触动人心的故事,分享了他60多年商业和投资生涯中最宝贵的经验。
本书提供了以往从未有过的深度分析,让读者透视巴菲特的性格和人生,并浓缩了那些使其获得非凡成功和声誉的原则及理念。它向读者呈现了巨大的成功、卓越的领导力和慷慨的慈善家背后的巴菲特。本书记录了巴菲特的思想,其视角可以运用到生意中以及主导我们生活的日常决策中。
——《金融时报》
在金融危机的危险时刻,很有必要读读这本书。
——《福布斯》
在施罗德女士这本厚达900多页的书中,我们能够学到许多经验教训……从失败中汲取经验十分重要……许多人会说:下一次沃伦•巴菲特警告危机来临时,我们最好洗耳恭听。
——《华尔街日报》
对那些已经了解巴菲特故事的人来说,施罗德的这本书最引人注目之处就是它史诗般的视野。《滚雪球》比其他作品更加敏锐,它深入到心灵深处,挖掘了巴菲特的成功秘诀。
——美国《商业周刊》
这是一个典型的美国故事,讲述了一个完全靠自我奋斗而成功的人,并且在一些方面依然保持了自己的本色。这本书权威地展现了巴菲特非凡的一生,是所有资本家的《圣经》。
——《华盛顿邮报》
巴菲特选择艾丽斯•施罗德为其作传真是明智之举……她具有高超的驾驭能力,纵横捭阖,收缩自如,将巴菲特的传奇故事娓娓道来,抽丝剥茧地梳理了他那盘根错节的商业帝国。施罗德女士不仅对巴菲特的传奇人生了如指掌,同时也敏锐把握到了他对当前经济危机的精确预见。
——《纽约时报》
施罗德的这本书是一本惊人的好书,之所以“惊人”,是因为她不仅仅详尽描述了巴菲特私人生活的细微之处,同时她的写作技巧娴熟,文笔优美,让这本书感人肺腑。尽管她明显得到了巴菲特的鼓励和合作,但在评价他时依然直言不讳……从个人角度而言,巴菲特也许不是世界上最容易相处的人,但是他的一生却很值得研究。在施罗德的书中,她找到了一个独特的视角来讲述他的故事。
——《人物周刊》
这是世界上最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通过阅读《滚雪球》,我们能从巴菲特身上学到许多东西。
——《波士顿环球报》
毫无疑问,本书详尽呈现了巴菲特无与伦比的商业成就,同时也讲述了一个独具特色的美国成功故事,确立了他的伟大形象……那些根本不关心商业的人们也会着迷于他的传奇人生,一个儿时饱受母亲呵斥的邻家少年,长大后却仍然依赖女人们的心理安慰—甚至当他成为这个世界上最为富有的人后,依然如是。
——《时代周刊》
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念,很朴素,也很好懂,是中国投资者应该师法的“长技”。
——《北京青年周刊》
与以往不同,《滚雪球》展示了一个身着旧毛衣的巴菲特,一个透着古灵精怪而又令人顶礼膜拜的巴菲特。
——《第一财经日报》
艾丽斯•施罗德
曾任摩根士丹利董事总经理,因撰写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研究报告而与巴菲特结识,而巴菲特也因为赏识她的洞察力和掌握主题的能力,授权施罗德撰写他的人生故事。为了撰写本书,施罗德用了5年时间,跟巴菲特交谈了2000个小时,采访了他的250位朋友、家人和同事,查阅了巴菲特从未披露的无数私人信件和档案。
施罗德生于得克萨斯州,在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获得学士及MBA学位。拥有会计师执照,目前与丈夫居住在康涅狄格州。
沃伦明白自己需要赢得朋友,而且他也想影响他人。他打开书,第一页就勾住了他。卷首语是:“如果你想得到并增加你的财富,那就不要去捅马蜂窝。”挑剔、批评和非难无济于事,卡内基说。原则第一条:不要批评、谴责或是抱怨。这个观念吸引住了沃伦。对于批评这件事,他理解和体会得太清楚了。卡内基说,批评让人们处于一种防御状态,会使他们竭力想要证明自己是对的。批评很危险,因为这会伤害到人们宝贵的自尊,以及他们觉得自己重要的情感,而且还会引起怨怼。卡内基提倡避免正面冲突。“人们不喜欢被批评。他们希望得到诚实和真诚的赞扬。”卡内基说,我并不是在提倡阿谀奉承。奉承是不真诚的,而且带有自私心理。赞扬是真诚的,是发自内心的。人性最渴望的事就是“拥有重要性”。
——引自第12页
沃伦学到了三个教训,并把这段时期作为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之一。第一个教训是,不要过分关注股票的买入成本。第二个教训是不要不动脑筋地急于抓住蝇头小利。第三个教训,是关于他人资金的。如果他出现投资失误,那可能会有人因他而烦恼和不安。因此,他不想对其他任何人的资金负责,除非他非常确信自己会成功。
——引自第73页
这是一段未曾发生的历史。·19世纪中叶,达尔文发现了生物的“生命线”,创立了生物合成技术,世界的格局由此悄悄改变。德奥同盟国组成机械主义阵营,投身钢铁机甲;英法...
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一些理工科大学鉴于当时的大学基础物理教学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不相适应,纷纷试行教学改革,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就是其中之一。该校于1961年...
《新基建与高质量发展研究》内容简介:加快以数字化为核心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对于促进我国转型发展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基础引
TheIdealCountryisafullydemocraticcountry,ourcitizenshavetotalfreedomtodoastheypl...
作者简介:于君方(Chün-Fang Yü)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宗教学博士,专攻汉传佛教研究。1972至2004年间任教于罗格斯大学宗教学系,现任哥伦比亚大学宗教学...
這個世界對女性的壓迫,就是「性」的壓迫!戰地記者30年生涯結晶,謳歌母性、母親的一本報導文學。她走向其他人不敢去的地方,最勇敢無畏、最誠實的記者!──《衛報》(...
钱穆(1895-1990),字宾四,江苏无锡人。九岁入私塾,1912年辍学后自学,并任教于家乡的中小学。1930年经顾颉刚推荐,聘为燕京大学国文讲师,后历任北京...
徐延祚医学全书 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了清代末年辽宁名医徐延祚的所有著作。徐延祚为辽宁名医,自幼弃儒就医,钻研其道者数十年,精通内、外、妇、儿多科杂病,供职太医院。...
进步简史 本书特色 《进步简史》:进步就是不断向前走,但我们*终得到了什么?历史每重演一次,代价就上涨一次:地球上**个文明苏美尔瓦解时,只影响到五十万人;罗马...
《MySQL是怎样运行的:从根儿上理解 MySQL》采用诙谐幽默的表达方式,对MySQL的底层运行原理进行了介绍,内容涵盖了使用MySQL的同学在求职面试和工作...
腹部临床病理学 本书特色 本书作者是长期从事一线医疗实践的优秀中青年临床、病理医师,从病理学的角度,密切结合临床来阐述疾病本质和发生发展规律,为疾病的诊断、治疗...
小野泽精一(1919—1981),曾任东京大学教养部教授、二松学舍大学文学部教授,主要著作有《中国古代传说的思想史考察》;福永光司(1918—2001),曾任京...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前无老师,后无徒弟”的先锋小说代表作;荒诞而真实的“变形记”,为普通教师鸣不平的话题之作;大胆的艺术实验,莫言自己也要用六种颜色的笔做记号...
J. Kenji López-Alt 毕业于麻省理工大学,有15年以上的厨师经历,知名美食网站 Serious Eats 的烹饪技术总监。擅长用其幽默的口吻、科...
◆1820年以来18个国家55种设计流派的773个经典案例大全◆享誉世界的平面设计权威学者史蒂文·海勒代表作首度引进中国◆首版30年来四次增补,欧美设计界长销不...
这本书不是一本简单的人际关系指南,而是一本了解真实人性的书,一本真正帮助您建立企业系统的书,一本独立生意人和自由企业家守
[美]杰德·麦肯纳(Jed McKenna)一个并不符合所谓“灵性老师”形象的灵性老师,喜欢打电动、骑越野车、跳伞、读惠特曼的诗。他在美国的爱荷华州有个道场,有...
小饭80后作家,出生于上海,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曾在《收获》《十月》《萌芽》等期刊发表小说;曾获《上海文学》“全国文学新人大赛”短篇小说奖;《青年文学》“...
一直,出生于1967年,在西宁度过童年、少年。十几年前一次只有300多元钱的新疆旅行使他成为一名坚持行走的旅行主义者。大学毕业经历过教师、小店主、小老板,199...
人格权及其救济制度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结构简单、逻辑清晰,通过四个大章梳理出整个论证体系:*章“人格、人格权和人格权法”、第二章“人格权救济制度的基本问题”、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