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0年前,荷蘭末代台灣長官揆一率領1千餘名荷蘭守軍,
苦守熱蘭遮城9個月,頑抗2萬5千名鄭成功襲台大軍的激戰實況
1661年4月底,做足情報工作、使盡欺敵戰術的國姓爺鄭成功,算準東北季風即將停歇,台灣的荷蘭殖民政府很難再向三、四千公里外的巴達維亞總部求援,也探知早先派來的救援艦隊與島上荷蘭當局不和,已忿懣不平地駛離台灣,終於出兵台灣,親率2萬5千名大軍渡海東征。當時荷蘭第十二任、也是最後一任台灣長官揆一(Frederic Coyett),手頭僅有一千餘名兵力,堅守熱蘭遮城(今安平古堡)頑抗,雙方對峙了九個月,最終在新派的援台艦隊臨陣脫逃,國姓爺又浴血攻克烏特勒支碉堡,荷蘭守軍必敗無疑的形勢下,才被迫獻城投降,結束荷蘭在台三十八年的統治。
本書就是這位末任長官親筆寫下的台灣淪陷實錄,說明巴達維亞高官們如何忽視、遺誤掉寶貴的台灣。卷一敘述國姓爺征台前夕的整體情勢:國姓爺儘管虛與委蛇不斷,依舊掩飾不住侵犯台灣的意圖與準備,但巴達維亞總部對於揆一所發的警告卻置諸不理,反而責備、干涉揆一所做的必要防禦工作,從而導致台灣處於難以防備的狀態。卷二敘述荷鄭交戰的實際經過:國姓爺一來襲,旋即奪下防禦薄弱的普羅民遮城(今赤崁樓),開始圍攻頑抗的熱蘭遮城,經九月圍城,荷蘭人終於出降。行文之間,揆一引述多達36份的重要文件,絕大部分出自決議錄、議事錄、日誌、官方信函,用以佐證書中所言絕非虛誑,而是有充分堅實的證據。
透過本書,我們對350年前在台灣島上所爆發那場震驚東西的歷史大戰有了第一手的認識,當時的情景彷彿重現眼前:荷蘭殖民當局費心籌謀,試圖保住他們視作金雞母的台灣,但遠方的巴達維亞總部卻錯估形勢,打錯算盤,最終喪失台灣;國姓爺在情勢所迫下,不得不攻佔台灣,面對不可小覷的荷蘭守軍,以孤臣孽子自居的國姓爺,也展現出兵不厭詐的政治手腕及殺雞儆猴的凶殘面目;兵荒馬亂下,富裕、有名望的漢人移民各自選邊站,有人向荷蘭長官密告,有人對國姓爺通風報信,沒錢沒勢的漢人移民則隨風飄蕩,或是逃回中國,或是留下來拚命保全畢生心血;原住民則在威脅利誘下,淪為島上強權的馬前卒,時而幫荷蘭人鎮壓漢人起義,時而替漢人攻打落難的荷蘭人,台灣最初主人的地位與尊嚴蕩然無存。
做為第一手文獻中唯一以這場戰役為主題的專著,本書不僅有著極高的史料價值,記錄下台灣脫離西方商業殖民勢力掌握,被捲入中國內戰漩渦的歷史轉捩點,更對後世台灣人揭示了深刻的歷史教訓:外來侵略者總會以甜言蜜語來掩飾其備戰行動,「捕鳥人在誘捕小鳥時,會吹出溫柔的簫聲」!
350年前,台灣島上爆發首次政權攻防戰
1661年4月底,中國國姓爺(鄭成功)在滿清朝廷重重剿殺下,率領兩萬五千大軍渡海襲台,荷蘭末代台灣長官揆一不甘屈服,憑藉手頭僅有的一千餘名荷蘭守軍,苦守熱蘭遮城(今安平古堡)頑抗,雙方激戰、談判又激戰,對峙了九個月,揆一才在必敗無疑的形勢下獻城投降,台灣從此脫離西方商業殖民勢力,被捲入至今難以拔脫的中國內戰漩渦。
千夫所指的揆一,忍辱寫下這本台灣答辯書
揆一率領部眾返回巴達維亞後,立即遭起訴,被判處死刑、財產充公,最後改判終身監禁在僻遠小島Ay,在島上度過八年悲苦的流放歲月後,才在親友奔走下獲得特赦,返國前夕(1675年),揆一以匿名形式出版本書,替自己背負的喪失台灣之罪名,提出最鏗鏘有力的答辯書,更為這場決定台灣命運的關鍵戰役,留下不朽的歷史見證。
絕無僅有的珍貴文獻,再現荷蘭殖民當局的苦惱與應對
本書是第一手文獻中唯一以這場戰役為主題的專著,從交戰一方荷蘭統帥揆一的角度,完整敘述戰爭爆發前夕的整體情勢,以及雙方交戰的實際經過,透過這一敘述,讀者不僅可以清楚瞭解島上荷蘭當局所面臨的困難與決策過程,也能跳脫習慣上從中國鄭成功角度所看到的「收復」台灣,改從島上荷蘭長官的立場來認識鄭成功「攻台」的始末。
藉揆一之筆,我們窺見台灣先祖的隱約身影
站在當時島上最高統帥揆一身旁,我們隨著他的眼光四下梭巡,看見早期台灣人的身影:兵荒馬亂下,富裕、有名望的漢人移民各自選邊站,有人向荷蘭長官密告,有人對國姓爺通風報信,沒錢沒勢的漢人移民則隨風飄蕩,或是逃回中國,或是留下來拚命保全畢生心血;原住民則在威脅利誘下,淪為島上強權的馬前卒,時而幫荷蘭人鎮壓漢人起義,時而替漢人攻打落難的荷蘭人,台灣最初主人的地位與尊嚴蕩然無存。
歷久彌新的經典,唯一流通的漢文譯本
本書目前有德、法、日、英、漢等語的譯本;其中,英譯本有三種,日譯本也有三種,漢譯本則有四種。今年適逢1662年荷蘭人撤離福爾摩沙、國姓爺攻佔台灣的350周年,前衛出版社特推出《被遺誤的台灣》的第五種最新漢譯本,並委請中央研究院台史所研究員許雪姬教授撰寫導讀,以彰顯本書的不朽經典地位,讓這本與台灣命運密切相關的書籍,得以漢譯本的面貌重新在島上流通。
導讀
漢譯者序
【卷一】
敘述中國人入侵福爾摩沙的意圖與準備,
以及荷蘭當局在防禦作為上的疏忽與無能
1. 國姓爺的處境
2. 東印度公司在福爾摩沙
3. 國姓爺覬覦福爾摩沙的各種徵兆
4. 揆一來到福爾摩沙
5. 何斌抽稅事件
6. 三月月圓日,國姓爺來襲時?
7. 福爾摩沙進入全面警戒
8. 巴達維亞當局的態度
9. 范德蘭率領遠征軍前來
10. 范德蘭執意征伐澳門
11. 派出使者,一探虛實
12. 暫緩遠征澳門
13. 范德蘭的報復
14. 誰弄丟了福爾摩沙?
【卷二】
中國人攻擊福爾摩沙,圍攻熱蘭遮城,
以及圍城期間雙方的攻守過程
1. 國姓爺全面來襲
2. 大員當局三路反擊
3. 荷蘭人遣使求和
4. 故弄玄虛的交涉經過
5. 談判破裂,血旗高掛
6. 國姓爺首度攻城
7. 荷蘭守軍發動突擊
8. 揆一長官遭撤換
9. 巴達維亞急忙籌組救援艦隊
10. 卡烏率領救援艦隊前來
11. 荷蘭守軍的最後反擊
12. 卡烏臨陣脫逃
13. 烏特勒支碉堡最後攻防
14. 荷蘭守軍獻城投降
15. 揆一長官成為替罪羔羊
若干重要事項的補述:
中國人對於福島上的荷蘭牧師、教師及其他人員所為的暴行紀實
1. 中國人的暴行
2. 慷慨赴義的漢布魯克牧師
3. 論東印度公司職員
CRH5型动车组 内容简介 本册介绍CRH5型动车组,分为绪论、总体技术、车体结构、车内布置、转向架、司机室、牵引传动、辅助供电、动车组控制与管理、空气制动及供...
In the year 721, a young Buddhist monk named Hyecho set out from the kingdom of ...
残雪,本名邓小华,1953年生于长沙。1985年1月残雪首次发表小说,至今已有六百万字作品,被美国和日本文学界认为是20世纪中叶以来中国文学颇具创造性的作家之一...
办公空间设计分析与应用 内容简介 本书是“设计专业实践指导丛书”之一,内容主要包括设计因素和设计分析,力求突出新设计、新概念、新思路和新案例。全书分为两篇,第1...
初中3年,樱木花道连续遭到了女生的拒绝。当女孩告诉樱木“我喜欢篮球部的小田”时,令他备受打击。升入高中之后,樱木依然无法重新振作,就在此时,一个名叫赤木晴子的女...
夏中义,现任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主任。上海大学文学院兼职教授,博导。
全球软实力之父约瑟夫·奈解析世界权力格局的经典之作。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赖特、《乔布斯传》作者艾萨克森等隆重推荐。理解21世纪世界事务的最佳指南。16世纪,西班牙...
传承40余年的国产老品牌,如何突破消费者心中的“还行”印象,强势归来?只在小资人群中流行的新兴品牌,如何破界获客?业界排名靠后的品牌,如何逆转市场“老大”的优势...
苏曼殊(1884~1918年),近代作家、诗人、翻译家,广东香山人。生于日本横滨,父亲是广东茶商,母亲是日本人。1903年苏曼殊留学日本,在日本期间,参加过中国...
押沙龙,生于1976 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现自由写作者,已出版《出轨的王朝》《写给上班族的世界史》和《奥威尔传》等。
罗伯托·卡瓦略·德·麦哲伦是意大利知名的历史学家、艺术史学家、音乐家,目前执教于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教授文艺复兴时期的历史与艺术,出版有《小大艺术书》《克劳德·...
哈佛大学最受欢迎的职场沟通教程【编辑推荐】○ 第一本为普通员工定制的领导力课程。不是主管就只能被动接受现状?不是主管就只能对团队的低效视而不见,或者牢骚满腹?错...
明日香是一位性格內向的女孩子,从小生长在一个没有温暖的家庭里。爸爸被派驻在外地工作,平时很少回家,对明日香的关心也非常少。哥哥的学习一直很优秀,妈妈把所有的希望...
《乐见数据》内容简介:本书从“大多数人不是不知道怎样去做可视化图表,而是不知道什么是好的可视化图表”问题入手,以乐见数据原
未小读S码 | 3岁以上---【内容简介】通过这种从孩子熟悉的东西切入的方式,来引导孩子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世界,在儿童期比起学习具体几个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思维...
外科解剖学 内容简介 临床医学的飞速发展,要求基础医学,特别是解剖学方面能够不断提供新资料,把解剖学资料与临床更好地联系起来,以此对临床工作有所帮助或推进,这是...
快乐、愤怒、厌恶、恐惧、悲哀和惊讶,跨越了文化隔阂,是所有人都有的情感。从古希腊到中世纪,从启蒙运动到大众传媒时代,从拿破仑写给约瑟芬的情书到奥巴马写给女儿们的...
拉里•哈里斯(Larry Harris),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前首席经济学家,美国南加州大学马歇尔商学院弗雷德•基南(Fred V. Keenan)金融学讲席教授...
作品目录近況交差點前SHORT PROGRAMTAKE-OFFCHANGEPLUS1村崎怎麼一回事· · · · · ·
重獲新生後,她看清一切,此生,不求榮華富貴,但絕不能隱忍低頭!北征將軍邵明淵,十四歲起代父領兵,戰無不勝,弱冠年華就換來「戰神」的美名。喬昭初次見到他,就是在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