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滿70年代熱情的「夢幻名著」 研究日本戰後寫真史必讀經典
什麼是攝影?什麼是拍照?什麼是攝影家?
活躍於攝影最前線的兩位鬼才
日本女體寫真第一人篠山紀信╳森山大道最愛宿敵中平卓馬
以「影像」與「論述」進行唇槍舌戰的「決鬥寫真論」!
◎引領戰後日本攝影發展方向的重要舵手,大師們最愛的評論家
中平卓馬是日本戰後的重要攝影家兼評論家,1968年他創辦攝影雜誌《挑釁》(Provoke),重新界定日本現代攝影的方向,而且撼動、顛覆了當時奉精準、唯美為圭臬的主流攝影美學標準,造成轟動。他的攝影作品與評論受到荒木經惟、森山大道等重量級大師的推崇,森山大道曾在自傳中說到「我最愛的宿敵是中平卓馬」「讓我深受刺激的攝影論是中平卓馬寫的」,連當代攝影評論家、《deja-vu》雜誌總編輯飯澤耕太郎也說:「中平是日本60年代末到70年代中期的權威攝影家暨批評家,他的話語很有力量,對我影響甚多。」
◎洗鍊的文字+百餘幅魅力照片,兩位鬼才聯手打造「夢幻名著」
1976年,知名攝影雜誌《朝日相機》,邀請中平卓馬和聲勢如日中天的攝影家篠山紀信合開專欄,由筱山的攝影作品和引言開頭,中平穿透鏡頭深入攝影者內心世界的攝影論述〈決鬥寫真論〉於焉誕生。一年中,兩人透過家、晴天、寺、市區、旅途、印度、工作、風、妻子、平日、插曲、巴黎與明星這13個主題,對「攝影是什麼?」「攝影的行為是什麼?」「攝影家又是什麼?」等相關議題進行深入的探討與思索。中平赤裸、尖銳且深刻的質問評析,帶給時下文青及藝術工作者前所未有的強烈撞擊:
◎沒有創造任何影像,反而能呼應世界與現實;不曾擁有任何先驗影像,才將世界以世界顯現。
◎攝影只是將日常事物靜靜放置在一定的距離之外,向我們提示它們原本的形體。
◎當事物開始訴說除了單純的事物以外,什麼也不是的事實──那就是事物對人類反動的開始。
◎只有在對著「世界」萌生願意接受事物的原有樣貌以及它反射回來的敵意視線時,才能讓攝影家按下快門。
◎把不認識的人都當成熟人,把熟人當成如同不認識的人,凝視「世界」與「私」,觀察他們。
◎攝影所擁有的是只有攝影才能擁有的魔術,是把所有的想像和妄想強制拖引出來的觸媒;攝影——是時間的陷沒。
◎當事物的細節都達到極限,而被鮮明捕捉時,幻想和幻視就在它的對岸浮現;唯有到達視覺邊界的那一刻,才是幻想領域浮出的瞬間,才開始私的解體。
◎攝影總是背叛它的「作者」的攝影家意識,將超越意識的世界刺向攝影家,這種偏差是無法替代的。
◎一旦世界、事物開始說話時,攝影家就從攝影的內側安靜地消失。
◎ 攝影並非消去現實的擬態,是根據再一次返回原本的現實,而對現實的總體提出問號。
◎一切焦點清晰,意義的背後,就是一片的曖昧,是堅定支撐意義的背景的欠落。
◎篠山紀信強硬地拉扯事物,然後在最緊張的時刻放手,就是抗拒我們通常給予現實的意義,然後重新賦予我們自己私的意義。
◎一個攝影家可以完成的事,只有繼續對世界、對現實提出質疑,「為什麼」?但是攝影家絕對無法獨自回答這個提問,因為擁有這個問題解答的並不是我們,而是世界。……
長達一年的連載,好評不斷,隔年立即出版成書,是當時重要的攝影評論集。三十五年後,被譽為充滿70年代熱情的「夢幻名著」,了解戰後日本攝影發展的重要經典,在策展人/藝評者黃亞紀(中平在台首次展出的策展人)及「source系列」主編平面設計師王志弘聯手下,全球唯一中文版在台復活。
作者簡介
中平卓馬 NAKAHIRA Takuma
中平卓馬,一九三八年生於東京,父親為知名書法家中平南谿,高中時母親靜子過世。一九五八年中平卓馬進入東京外國語大學西班牙語學系就讀,熱衷文學、電影。一九六零年安保鬥爭時,中平卓馬成為學生自治會領袖,參與各種抗爭運動,甚至曾親自寫信給卡斯特羅支持古巴革命。畢業後中平卓馬先兼職翻譯撰稿工作,後進入新左翼刊物《現代之眼》擔任編輯,邀請寺山修司合作連載〈啊、荒野〉,並在東松照明建議下開設攝影專頁。一九六四年在東松撮合下,中平卓馬與神(土反)鐐子結婚,東松並贈中平一台Pentax相機作為賀禮,誘發中平拍照的興趣。
同樣在東松介紹下,中平卓馬結識森山大道、高梨豐。因中平、森山兩人皆住逗子,於是經常相約逗子海濱的渚飯店門口集合,出發拍照或討論作品,事實上當初決定首先刊載森山大道胎兒作品,並取名為「無言劇」的,就是中...
(展开全部)
Donotenterintothattendernight。不可以進入那溫柔的夜,心中突然浮現這一句話,或許應該是Donotentertenderintothatnight,但是,這是誰的話呢?是小說的名字嗎?是詩中的一節嗎?我不知道。我抬頭望著漆黑的天空,眼睛緩慢地往下看去,天空的黑暗垂直落下,落在海浪打上岸時發出的一點白色餘光。
——引自第195页
當所有都被過度鮮明地注視時,反而轉變成不確定的東西——事物所有的視線、它的輪廓、它明確的形體。筱山紀信的攝影並沒有抽出特定的某些事物,而是讓所有事物都具備那鮮明的輪廓,讓事物和它的關係完全等價地被突出,那的確就是真實,但又因全都太過真實,反而看起來如同虛構一般。因為我們每個人都基於自己日常標準的“遠近法”眺望事物,並且在對這個世界的整理中,度過每一天。
——引自第58页
总序自由与怨恨(彼得·斯特劳森)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杰拉尔德·麦卡勒姆)麦卡勒姆与两种自由概念(汤姆·鲍德温)意志自由与人的概念(哈里·法兰克福特)政治自由的悖...
作品目录一、败而未衰的家庭; 二、曲折的学历; 三、在基泰工程司的经历; 四、解放初期的实践; 五、友谊宾馆的设计和批判;
陈鼓应,一九三五年生,福建长汀人。台湾大学哲学系及哲学研究所毕业。历任台湾大学哲学系讲师、副教授,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校区研究员,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台湾大学哲学...
缜-职务犯罪与侦查对策 内容简介 近年来,笔者应邀赴省和一些地、市检察机关举办的业务培训班讲授自侦业务课,虽然不太系统,但不少同行和省院政治部的同志都认为课程在...
咏给·明就仁波切(Yongey Mingyur Rinpoche)当代禅修大师、心灵导师,被《时代周刊》《国家地理》杂志誉为“世界上快乐的人”。1976年生于尼...
妇科常见肿瘤诊治指南 第二版 内容简介 本书在对外阴癌治疗中关于腹股沟淋巴的处理和过去的观念有很大的不同,不再建议腹膜外盆腔淋巴清扫术,但对外阴局部手术的广泛、...
解读宗教建筑-英文版 本书特色 周晶、李天编著的《解读宗教建筑》内容涉及犹太教、原始佛教、汉传佛教、基督教、印度教、伊斯兰教、藏传佛教、日本的神道教以及中国本土...
The12theditionofAbnormalPsychologycontinuestotheprovidereaderswiththeopportunity...
[美]米歇尔·渥克,她创造了“灰犀牛”这个词,提醒人们注意显而易见的风险。她颇具影响力的个人专著《灰犀牛:如何应对大概率危机》影响了金融市场,塑造了世界各地的政...
肿瘤影象诊断学 内容简介 全书共分11篇,按解剖系统分类,如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胸部肿瘤等;除分别讲述各类肿瘤的影象学检查、诊断以及临床表现外,对肿瘤的生物学行为...
伊恩·弗莱明(Ian Fleming)1908年5月28日生于伦敦。于伊顿公学(Eton College)毕业。二战爆发后,他担任海军情报部门负责人约翰·戈弗雷...
度阴山,人民大学史学硕士、北京大学历史与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理事、天下和书院讲师,畅销书《帝王师:刘伯温》《知行合一王阳明(1472-1529)》《知行合一王阳明2...
威尔·鲍温(Will Bowen),美国最伟大、受尊崇的心灵导师之一。密苏里州堪萨斯市基督教会联盟的主任牧师,在牧会之前,有多年从事广播和行销等工作的经验。他热...
张宏杰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清华大学博士后,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研究员。著有《饥饿的盛世》《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简读中国史》《简读日本...
作品目录·编者前言··随想篇· 雅舍 孩子 女人 男人 衣裳 中年 老年 年龄 退休 代沟 客 请客 腌猪肉 喝茶 饮酒
住宅庭园规划 内容简介 庭园作为室内空间的延伸,具有巨大的装饰潜力——它实用而又神秘,舒适而又充满乐趣。这本富于想像的书充满了简明、实用的指导和新颖的创意,为成...
朱少麟,原籍湖北,一九六六年台湾嘉义出生。田中国小,晓明女中,辅仁大学毕业。现居台北。二十九岁时,一边上班一边完成处女作《伤心咖啡店之歌》,作品一鸣惊人,被誉为...
汉斯·克里斯钦·安徒生(Hans Christian Ande rserl)(1805—1875)1805年4月2日出生于丹麦奥登塞。文学童话的首创人,人类文学...
寻求自然秩序中的和谐-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研究 本书特色 梁治平编著的《寻求自然秩序中的和谐(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研究)》以相当大的篇幅讨论中国古代的“民法”问题。在西...
何立伟,长沙人,生于1954年。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写作,主要作品为小说与散文,先后出版《小城无故事》《大号叫人民》《像那八九点钟的太阳》《亲爱的日子》《月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