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嘉祥县武氏墓群石刻,是我国东汉时期武氏家族墓地的一组较完整而有代表性的石刻画像建筑群体,属于国务院1961年3月4日公布的**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群石刻现在保存有双阙、一对石狮、两方武氏碑和零散的祠堂画像石,即“武梁祠画像”和根据武梁祠的位置掘出后定名的“后石室画像”、“前石室画像”、“左石室画像”。另外,还有一些以后增补进来的其他汉画像石以及清代人为武氏祠堂立的碑刻题记。因为武梁祠画像发现和著录*早,所以武梁祠的名称久已蜚声中外了。传统的金石学对武氏墓群石刻画像著录虽有一定成就,但也有其局限和缺点。由于缺乏近代考古学的科学方法,它多集中注意于画像榜题故事内容的考证与描述,或品评画像拓本的优劣完缺,而不注意对画像石刻原物的考察。对画像石构成的建筑形制如双阙,尤其对那零落散乱的祠堂画像石在建筑上的配置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这些基本问题则忽略了,更不要说未能涉及画像石刻艺术及社会背景等方面的研究。基于这种倾向,以往的许多著录只知记录有画像内容的画幅,而不追究这些刻画的石头,有些材料被遗弃,各家著录的画像幅数和刻有画像的石头数也混淆不清;或只凭辗转到手的画像拓本,所录材料片断不全。再者,旧时金石书的图像著录皆为摹刻,画像往往走形失真;有的又只有文字记述,而无图像附录。自近代摄影印刷行世之后,中外著录也有不少施之于武氏祠画像者,但所录图像仍沿旧序,只当作零落散乱的画像对待,材料的错乱和遗漏仍然屡见不鲜。如此等等,对武氏墓群石刻缺少综合、系统、完整的著录,不能反映出武氏墓群石刻的原状和整体面貌,因而,也不利于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这一点,随着近代考古学的进展,也为人们所注意。所以,当容庚先生的《汉武梁祠画像录》一问世,由于沿袭旧的金石学,就受到了当时学术界人士的批评。又如叶瀚的《中国美术史》,根据四组零散的祠堂画像石考订了祠堂的主人,除武梁祠外,“前石室画像”为武荣祠,“左石室画像”为武斑祠,“后石室画像”为武开明祠。以后对武氏祠的著录和介绍多引用此说,实际上它缺乏可靠的科学依据,因为传统金石学所分的四组零散的祠堂画像石,并不是证明实有的四个祠堂。以致今天,对武氏墓群石刻这一重要文物资料,仍缺乏准确的认识。由上述看来,对武氏墓群石刻进行一次系统的整理研究,编著一部较完善的著录是完全必要的。为此,我们到现场进行了详细考察,结合文献记载首先弄清楚画像石的来源、数目、准确尺寸和形制特点,对零散的祠堂画像石作了建筑配置研究,得到了基本成功的复原。在此基础上,本书将对武氏墓群石刻的阙、狮、碑、祠堂的形制、画像内容、榜题文字等做一系统的著录,并将考察过程中在武氏墓地上发掘清理的两座墓葬配合发表。本书力求以文图并举来编纂,如双阙,先考述其建筑形制,再按建筑部位顺序介绍画像内容;在图形方面,有照片和建筑实测图,又有用拓片配置的阙的四面画像正视图,文图对照,可以对阙的整体和具体部位都有全面了解。对祠堂画像石先进行配置复原,再按照每个祠堂的部位顺序介绍画像内容,图文相配也如双阙。部分画像以原石拓本制成图版,全部画像中的榜题文字(缺失者以文献资料补入)又单独拓出制版,以便进一步了解祠堂的画像内容。编著此书时尤其注意了诸祠堂画像的整体布局及其相互关系,整理资料所取的拓本,是按画像石面的大小铺满纸全部拓印,不仅把花纹边饰拓齐,还可见原石面全貌。用这种拓片(缩成比例一律的照片)按祠堂的复原部位配置起来制成图版,不但可以看到祠堂画像布局全貌与各幅的具体部位,而且还可用来进一步检验证实祠堂画像石的建筑配置关系。另外,这次还发现补充了过去遗漏而从未著录的武氏祠堂画像石,对个别实物资料缺失者,又利用文献记载和旧拓本补入,也是对这群石刻文物的过去与保存现状的一次历史记录。在编著此书时,吸取了前人的成果。对多数已知的和这次新辨定出的画像故事内容,不在正文内作繁复考证,而将记载该事的文献列入注释中。对以前著录的错乱、遗漏,需要时给以校正指出,但在画像内容方面不能一一累指,只按照画面作符实的记述。将我们整理研究武氏墓群石刻的一些管见,也略作陈述。除此绪言外,本书共成文八章,另将以后增入与武氏祠没有配置关系的汉画像石以及清代立的碑刻题记,作附录一章于后,奉献大家以资博览、研究,更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人民美术出版社于2010年以来,陆续策划推出《人民美术名家学术文丛》,旨在收入改革开放以来艺术与学术研究领域中的名家名作,收集、整理,再现经典,打造艺术与学术并重的经典文库。《汉代武氏墓群石刻研究》(修订本)是本系列新近推出的一部重要作品。《汉代武氏墓群石刻研究》(修订本)是蒋英炬、吴文祺两位先生在20世纪80年代初以实地考察为基础完成的个案研究。这是对武氏墓群严格意义上的**次考古学调查,成为后来所有武氏墓群及祠堂画像研究的基础。《汉代武氏墓群石刻研究》**次出版时间为1995年,由山东美术出版社出版,距今已二十余载。由于出版年代较早,限于当时的出版条件,大部分插图被删掉,使得读者很难得观全面的图像资料。老书新做,经典焕新,本次修订版不仅补录了大量珍贵的图片资料,而且改正了老版本存在的一些问题,*大程度地还原武氏祠的本来面目,以便于读者进一步对其对照、检验和研究。
"武氏祠石刻是汉代画像艺术中的名作,也是整个中国传统艺术中的瑰宝,从宋代开始就不断地被反复研究探讨。蒋英炬、吴文祺于20世纪80年代写作、1995年出版的《汉代武氏墓群石刻研究》是这个学术传统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作者不但对武氏祠画像的内容、形制及学术源流进行了最为详尽的综述,更重要的是在实际考察画像原石的基础上,对武氏祠堂建筑原状和画像配置作出了最为精确的重构,为以后所有对这些画像的研究奠定了一个基础。时至今日,这本书仍然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是研究汉画艺术的必读著作。——巫鸿(芝加哥大学特殊贡献讲座教授)
在各种版本的世界艺术通史著作中,汉代武氏墓群石刻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页。蒋英炬、吴文祺先生通过对这组石刻的整体复原,将北宋以来传统金石学视野中的旧材料,转化为现代学术研究的新起点,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盛誉。从这项成果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新的方法论所具有的巨大能量。——郑岩(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蒋英炬1938年生。1960年西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长期从事文物考古工作,文博专业研究馆员。曾任山东省文物事业管理局副局长、山东石刻艺术博物馆名誉馆长,兼任山东省考古学会与博物馆学会副理事长、山东省文物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汉画学会副会长等职务。获国务院特殊津贴与“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称号。多次出国考察文物展,并应邀赴美国、日本与台湾地区等大学或研究机构进行学术演讲交流。编著有《汉代画像石与画像砖》、《山东汉画像石选集》、《中国美术全集·画像石画像砖》、《中国画像石全集》等书;发表《武氏祠画像石建筑配置考》、《汉代的小祠堂》、《关于汉画像石产生背景与艺术功能的思考》等论文50余篇,另有《考古学与地志学》译著及其他文章发表。吴文祺1941年生。福建晋江人,中国考古学会会员。1965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现为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长期致力于文物考古和研究,与蒋英炬先生合著《山东汉画像石选集》、《汉代武氏墓群石刻研究》,担任《中国画像石全集》第一卷、《中国文物地图集·山东分册》等书副主编,发表《莒南大店春秋时期莒国殉人墓》、《北齐崔芬墓壁画》等考古发掘报告和论文。
《黑暗年代》内容简介:一般来说,1066年威廉大帝实现诺曼征服被看作是英格兰历史的开端,而自公元5世纪初盎格鲁-撒克逊人移居不列
滴血的大朝代-1368-1398的政治困局与人性解读 本书特色 洪武开国三十年,到底是谁在为帝国添堵?这是一道有头绪却始终无解的历史命题。该书秉承了作者宗承灏一...
《那些美丽的事物》内容简介:“生活高于一切”看这个最懂生活的男人怎样改变日本审美,从细微事物出发,发现生活小而美的存在 没有
海淀 内容简介 让“星星”亮起来,为古村镇修志写史,是一个有效的影响深远的举措,但这远远不够,还必须有保护古村镇历史文化资源的相应措施,制定切实的保护规划,选择...
考古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名家文库 本书特色该书主体内容是《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卷的概观文章。考古学属于人文科学的领域,在中国是历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介绍了...
《清华研读间》内容简介:本书是清华大学研究生团委微信公众号“清华研读间”的优秀文章汇集,主要是关于清华人物、校园文化、教育
《哈佛家训Ⅱ》内容简介:追求成功的过程往往不是一帆风顺的,在人生奋斗的征途中,失败常常与人作伴。但强者总是不言失败,而是“
游牧者的抉择-面对汉帝国的北亚游牧部族 本书特色 王明珂洞察族群认同与共同体意识之间微妙的关系,在中国民族学田野报告的传统方式之外,开阔了报导与阐释双管齐下的方...
《疾病的价值》内容简介:疾病与生命紧密相随,其历史与生命体一样古老长久,然而疾病的本质是什么,其价值如何,却始终未受到医学
汉朝其实挺有趣儿 本书特色 在滚滚历史长河中,每个人都扮演着一个角色。然而,在大汉王朝这个男人驰骋的世界里,女人又在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 ...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阎克文精修译本)》内容简介:《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是马克斯·韦伯著名的作品。在这部作品中,韦
物语三千-复活平民的历史 本书特色 ★ 乡土社会学大家费孝通助手张冠生、中国社科院文学所学者赵园专文导读,直面身边正在消逝的乡土社会当故乡还是故乡的时候,坛坛罐...
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 本书特色 一、中国学术文化名著文库,旨在为读者提供20~,----十年代以来的中国学术精品。当时,学问家经历了新文化运动,西学东渐,学...
独立宣言-一种全球史 本书特色哈弗大学出版2008年出版的戴维阿米蒂奇《独立宣言:一种全球史》(david armitage, the declartion o...
毛泽东读史有学问【2册】 本书特色 毛泽东爱读史,也*善于读史,他在历史中读出了大学问,读出了大智慧,更读出了中国革命,读出了豪情壮志。——“江山如此多娇,引无...
武汉会战亲历记 本书特色 本书是原国民党将领关于抗日战争武汉会战之亲历记录。在上海沦陷、南京弃守之后,武汉实际上是当时全国政治、经济、军事的中心。中国人民要保卫...
第一卷 摧枯拉朽-民国那段日子-通俗正说民国大历史 本书特色 《民国那段日子》讲述了从辛亥革命到东北易帜(1912—1928)那段风云激荡、波澜壮阔的历史。辛亥...
中国历史大讲堂 明朝大事本末 内容简介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没有中断发展脉络者,我们的历史是*应珍视的一笔遗产。中国历史博大精深,古籍文献、文书档案浩如烟海,...
辉煌时代:公元750年至15世纪末-历史.社会和经济背景-中亚文明史-第四卷(上) 内容简介 《中亚文明史》第四卷所述年代约八个世纪,在此期间,伊斯兰这一新的信...
白寿彝史学二十讲 中古时代 隋唐时期 内容简介 《中古时代·隋唐时期》是“白寿彝史学二十讲”系列之一。《中古时代·隋唐时期》论述了隋开皇元年(581年)至唐哀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