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藤寿七郎心灵育儿法》谈到了从怀孕到生产以至于学童时期,应该怎样养育孩子。现在,过敏体质的孩子不断增加,《内藤寿七郎心灵育儿法》通过具体事例讲述了养育一个健康孩子的方方面面,是父母的育儿宝典。
《内藤寿七郎心灵育儿法》通过对一些社会案例的记述,具体分析了家长教育孩子的误区,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同时作者选取了自己的父母和自己育儿的一些细节,介绍了正确养育孩子的具体方法。
芝宝贝图书重点推荐: 心灵育儿的时代到来了
《内藤寿七郎心灵育儿法》
★世界“育儿之神”60余年经验精粹。
★全球**部关注孩子心灵的育儿书。
★全球心灵育儿**人内藤寿七郎写给父母们的“心灵”箴言。
★育儿的目的是培养“心灵”。
★与松田道雄《育儿百科》并驾齐驱,影响了近一个世纪的父母们。
如今,多数父母都对孩子的教育感到不安和烦恼。在今后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的时代,我们究竟应该如何教育孩子呢?在父母本身迷失了自我,不断地摸索生存方式的今天,可以说成功地教育孩子是一项极其困难的事情。
无论哪个时代,人类都在变化中求生存,并养育出能够适应时代变化的下一代。这是由于父母们自古以来都遵照亘古不变的原理教育着孩子。这个原理就是“爱”。
但是,在我们生活的20世纪,工业化的迅速发展以及自然科学的高度发达导致人们只重视逻辑和物理,而轻视了“心灵”。因此,人与人之间变得冷漠,冲突加剧,出现了孩子问题,亲子、夫妻问题,并进而引发了各种社会问题。
在21世纪即将来临的今天,世界各国都在反省其育儿方式。尤其是在崇尚个人主义的欧洲和美国,人们更加认真地重新审视当地的育儿现状。战后的日本在经济上取得了举世无双的成就,人们过上了物质上极为自由的生活,但作为代价,人们丢失了“心灵”。今天,人们开始了回归“心灵”的行动。
作为儿科医生,我走过了60多年与儿童息息相关的人
生,在这种可喜变化的前兆中,我深感可以大声疾呼“心灵育儿”的时代来临了。
每当听到有孩子用餐叉刺猫的眼睛、将学校饲养的兔子残忍地杀害等报道时,心情沉重的一定不止我一人。这些不重视生命的孩子啊!这样的孩子长大了,这个社会将……想一想
都令人不寒而栗。
为了使21世纪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富裕和谐社会,*为重要的是将孩子培养成一个富有爱心的人。因此,父母有必要重新认识孩子教育的重要性。
父母们或为了让孩子进入一流大学,从孩子稍微有点儿懂事的时候起就对其实施斯巴达式教育(译者注:严厉的教育。斯巴达是古希腊一个城邦,实行军国主义的政治体制,进行勤俭、尚武的严格教育),或忙于工作对孩子疏于关心……孩子们受到的心理创伤比父母想象的更为严重,而且倘若孩子有过一次深度伤害,则伤痕一生都无法抹去。我通过长年的诊疗经验发现的“幼儿两岁时的重要性”,无疑与此有着密切关系。
本书旨在以迄今为止的婴幼儿教育方式为基础,写成一部孩子教育的精华之作。将为人母的女性、已为人母的女性,甚至不仅女性,还有将为人父的男性,以及与育儿相关的儿科医生等众多读者读到这本书后,若是能够更好地理解育儿的重要性和光荣使命,则是令人备感欣慰的事情。我衷心希望《心灵育儿》能得到推广,并祝愿下一代的世界充满爱。
1994年7月(平成六年七月)
内藤寿七郎
**章
错误的教育会毁了孩子
育儿的目的是培养“心灵”
无论东方还是西方,育儿的首要目的都是培育下一代,但是其方法则东西方大不相同。*为不同的一点就是,西方人从孩子很小时就试图培养他们成为独立自主的人;与此相对,在东方人的观念里,感情上则允许对孩子溺爱,因此较难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
让刚出生的婴儿独自睡在上锁的房间,父母则享受自己的夫妻生活,这是西方式育儿的极端事例。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说即使家庭和睦,因为父母不在身边,也难以培养出孩子天然的爱心。
*近,在欧洲和美国,开始有人指出过早让孩子独立的弊端。人们逐渐认识到应该更多地关注对孩子的“心灵”和“情感”的培育。
在这一点上,东方——例如日本,与西方截然不同,父母和孩子排成“川”字形睡在一起,孩子哭闹时就立刻抱着抚慰,这是一种充满人性关爱的教育方式。但另一方面,长期随意地对孩子哺乳,会造成孩子过于依赖母亲。虽然有利于培养母子情感,但若不知掌握分寸,就会流于对孩子的溺爱。尤其是在出生率不断下降的日本,会导致对孩子的过度保护,并可能出现过分宠爱孩子的弊端。
曾听说东京的小学生离开父母去外地旅行时给家里打电话说:“妈妈,有蚊子怎么办呀?”
在独生子女不断增多的今天,我们迫切需要冷静地控制父母对孩子的溺爱。独生子女的父母应该考虑到在孩子成年后,年老的自己总有无力照顾孩子的那一天。应该有意识地把孩子培养成为独立自主的、能够适应社会生活的人。虽说如此,但也不必一味地严厉批评孩子和干涉孩子的自由,也就是说在孩子独立自主的过程中父母不要过多干预。
近来引人关注的一件事是发生在地铁上的一幕:已经是小学生的孩子坐着,而母亲却站着。这显然是一个被宠坏了的孩子。3岁的孩子已经可以在地铁内站立并保持平衡了,而且地铁内还常常可以看到小学生模样的孩子无视站立在一旁的老人,一边霸着座位一边得意地喊:“妈妈!我找到座位了!”其母亲也理所当然地一屁股坐下。这样的场面多少会令人叹息。日本的父母会放任孩子这样做,而在西方,尤其是
在对言行举止要求甚为严格的德国,这样的宠爱是不允许的。德国人在家中受到严格管教的同时,在遵守公共秩序方面的教育也是首屈一指的。孩子长大成人后,非常排他的国民性倾向也应该与此不无关系吧。
母亲不应只是考虑家人的利益,言行举止还应该顾及他人。仅凭这一点,孩子的行为就会变得大为不同。遗憾的是,现在的日本父母似乎欠缺培养孩子“心灵”和道德观念的意识。现在,年轻的母亲们对胎教和早教过分热衷,不就是这个问题的外在表现吗?对孩子过分疼爱就会只关注自己的孩子和家人的利益,从而陷入娇宠孩子的误区。
把培养西方式的独立精神的育儿方式与注重东方式的情感培育的育儿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不偏不倚,才为上上之选。
思及“心灵育儿”,就我的经验来说,若不抱持东方式的“无私之心”则无法与孩子倾心交流。
例如,按照西医的思维,医生只是简单地将孩子当作患者或治疗对象。面对这种情形,孩子肯定不会听医生的话。倒不如忘记自己的医生身份,抛弃给予孩子治疗或教训他的态度,一对一地“真心”面对,那么孩子也会坦诚地与你交流。
我的这种精神,是高中时代,从在故乡熊本遇见的一位著名禅学老师——泽木兴道先生身上学到的。当时我已经决定去东京学医并立志成为一名医生。泽木先生曾这样对我说:“若是成为了一名医生,就要忘记自己的医生身份,没有任何成见地与患者交流。”倘若我年轻时没有遇见泽木先生,并得到何为“无欲”的教诲,我的人生或许会是另一番模样。
成为儿科医生后,我也有过嫌恶甚至粗暴对待正在治疗的孩子的时候。此时,为之苦恼的我便会想起泽木先生的话,忘记自己是一名医生,试着心平气和地面对孩子。不可思议的是,孩子们也会平静下来,不再哭闹。按照西方人的观念,这是很难办到的吧。与孩子进行心灵沟通时,东方式的精神是必要的。
在如今这个为了教育孩子而煞费苦心的时代,我们应该再次想到自古以来代代相传的东方式精神。这绝不是“溺爱”,而是希望把“无欲”和“无心”的精神活用到今后的育儿实践中去。
人工喂养会导致过敏体质
我成为儿科医生的动机可以追溯到我在哺乳期的痛苦经历。刚出生时,由于对牛奶过敏,我曾经与死亡只有一步之遥。我当然对此并无记忆,但由于母亲数次提及此事,因此我全然记得。
我生于1906年(明治三十九年),对读者朋友来说,这也许是较为陌生的年代。那一年适逢日俄战争结束。我的父亲是日俄战争的随军军医,我是七兄弟中排行*末的孩子,由于父亲错失了奖金,母亲为生计发愁导致无法分泌乳汁。
于是,母亲用加入砂糖的炼乳喂养我。因此,在婴儿时期的我便已经产生了对牛奶的过敏抗体,又患上难治的腹泻。当时我家住东京加贺町(现在的新宿区内),据说附近的一位女医生曾经劝过父母:“还是放弃这个孩子吧。”
不久,我们举家迁返熊本县,我的症状更加恶化,濒临死亡。母亲抱着“死马当作活马医”的心态,请一位性格乖僻却以医术闻名的中医为我治疗。
这位医生在我的腹部进行触诊,并向母亲询问我曾吃过什么。当母亲回答人工营养时,医生建议母亲停止食用人工营养,用“米粉”(以白米为原料制成的粉末)代替,并雇请乳母。由于贫困,父母无法雇请乳母。但万幸的是,一位生产后立即离婚的妇女住进了我家,成了我的乳母。
没过多久我便从瘦弱中恢复,奇迹般地好转并痊愈。直到很久以后,母亲仍不厌其烦地重复着:“你能捡回这条命,真多亏了那位医生啊!”
从幼年时期开始,父亲便开始教育我:“你要和我一样成为一名医生。”从故乡熊本县的旧制高中毕业后,我升入东京帝国大学医学部继续学业。上述经历使我于1931年(昭和六年)从医学部毕业后,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儿科。
昭和初期,我刚刚成为一名医生时,由于治疗病人是儿科医生的主要工作,我便在东京帝国大学附属医院儿科病房作为实习医生边临床边学习。那时候来看病的孩子所患的多是小儿结核、猩红热、麻疹、百日咳、婴儿吐泻症等生死攸关的疾病。当时,婴儿吐泻症导致的婴儿死亡率占八九成。在没有点滴的时代,即使在深夜仍然要每隔 1~ 2小时进行一次静脉注射,才勉强能够挽救患儿的生命。
看到通过治疗使孩子远离死亡并恢复健康,我高兴得难以言表。并且,当时的母亲们由于营养匮乏,母乳的质量也不高,维生素 B 1的缺乏导致婴儿患上婴儿脚气的情况较多,甚至还有由于母亲使用的化妆品中所含的铅通过母乳被婴儿摄取,导致铅中毒的病例。因此,当时人们还没有认识到母乳的营养价值,也不知道人工喂养是导致过敏体质的原因。
我喜爱吃乳制品,但食用后血压马上急速下降,并曾经两次陷入意识不清的休克状态。究其原因,才意识到自己婴儿时期身患重病的原因在于牛奶,这已经是很久以后的事情了。
战时,我曾经仅喝了半杯分配给我的牛奶便感到身体不适,那是我**次知道自己的体质与牛奶不合。从那以后,我不再食用牛奶和乳制品,结果睡眠也好了,精神也容易集中了,身体也慢慢恢复了。
以我的亲身经历,我清楚地认识到多数婴儿一出生便由牛奶喂养是危险的。我本着希望医院和产院能够早日摒弃恶习,明确母乳营养的想法,曾经直接面向母亲们进行了母乳喂养的指导,并在学会后作了演讲。
……
内藤寿七郎(1906~2007),生于日本熊本县。东京大学医学部毕业。毕业后在东京大学附属医院小儿科工作。1938年任爱育医院小儿科首席医生。1949年任日赤医院小儿科部长,1956年开始兼任爱育医院院长和爱育研究所所长。曾担任日本小儿科医学会会长,爱育医院名誉院长,(财团)幼儿开发协会理事。1992年作为日本人第一次被授予作出世界性社会贡献的A.史怀泽博爱奖。著有《写给年轻的父母》《把孩子培养成为有爱心的人》《内藤博士爱的育儿书》等多部著作。
1-3岁聪明宝宝左脑右脑大开发 内容简介 人的智力60%在4岁以前获取,30%在4—8岁之前获取,10%在8岁以后获取,可见4岁以前开发宝宝的智能是多么重...
让批评更“好听”的100个好点子 本书特色 受到批评的时候谁都无法保持心平气和,所以,在批评孩子的时候,如何处理这种反抗和愤怒变得尤为重要。如何批评才不会让孩子...
儿童逻辑思维训练-高阶 本书特色 逻辑思维教研组、张先勇、阎晓霞编著的《儿童 逻辑思维训练(高阶)》从逻辑科学出发,结合儿童的 认识特点,对儿童逻辑思维训练进行...
现代婚性孕育知识大辞典 内容简介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在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提高夫妻生活质量,建立和睦家庭显得尤其...
性格的培养-让孩子具有良好的个性-夏洛特.梅森家庭教育经典-5 本书特色 英国著名教育家,“家庭学校”(homeschool)创始人,“家庭教育之母”,夏洛特?...
1-2岁-1岁孩子 1岁父母 本书特色 本书以1~2岁年龄为纵,以儿童发展、父母教养、家庭教育、社会性培养等为横来呈现全书内容,帮助家长和教师学会智慧地面对、解...
新育儿百科 本书特色 本书查找想要找的问题时,直接查阅目录和索引,更明了、便捷;写的都是目前状态下*接近真实情况的解释,更放心、实用。随着社会和医学的发展,人们...
起名:人名设计学 内容简介 本书详细介绍了张述任*新的人名设计理论及人名设计案例,其中单字名案例20例,三字名案例33例,四字名案例13例,双胞胎案例4案,英文...
魔法诱惑Ⅱ—世界魔术冠军刘谦著 本书特色 《魔法诱惑2》一书登上各大排行榜的畅销书,“谦售会”现场表演场场爆满。知名艺人,知名魔术师及资深电视制作人倾力推荐。 ...
洛克菲勒教子书 本书特色 本书通过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信及其忠告,真实地真实地提示了洛克菲勒如何创造财富神话的,再现了洛克菲勒一生的思想精华,其中既饱含了一个父亲...
培育优秀孩子的八种习惯 本书特色 我们力图培养孩子具备善于观察、精力集中、独自创新、积极主动和睿智灵敏的能力和品质,并且通过训练提升他们思维和行动的敏捷性、让孩...
孩子.妈妈一定有办法 本书特色 此刻的你,是否在为生命中的小天使牵畅挂肚? 你一定记得,从他降生的那一刻起。你的笑,你的苦,你的眼泪。你的付出,再多的辛劳愁苦,...
做个好妈妈 本书特色 本书并不详谈带孩子的技巧。着重想解决的是一些需要慎重处理的个人问题,就是如何完成每一个妈妈都必须经历的巨大转变。书中的建议和指示,能帮助你...
劳拉•加纳(Laura Jana)美国著名儿科医生和育儿专家,美国儿科协会发言人,屡获殊荣的育儿图书作者。她在密歇根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在内布拉斯加医学中心大学公...
好孩子是这样教出来的-适合(6-12)岁儿童家长阅读 本书特色 为什么孩子的成绩不好 为什么会惹你生气 为什么性格孤僻 为什么贪玩、上网 为什么上课注意力不集中...
《深度剖析Apache Dubbo核心技术内幕》内容简介:在单体应用时,不同业务模块部署在同一个JVM进程内,这时通过本地调用就可以解决不
妈妈,请这样对我说话 本书特色 本书从一个侧面说明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有时无声的言语胜过有声的教育。换句话来说,就是教育不在于话的多少,关键在于说出的话能否对孩...
别让孩子伤在小学-家长如何与小学老师巧配合-升级版 本书特色 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辅导孩子功课总是无法平静对待;面对众多兴趣班,不知该如何为孩子选择;每当孩子考...
好爸爸胜过好老师 本书特色 爸爸是朋友、是玩伴、是师长,是孩子成长的力量,父亲教育的差异,深刻影响孩子的一生。东子是一位“父亲教育”的热情倡导者,又是父教理念的...
孩子来自天堂--积极养育的5个原则和技巧 内容简介 《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第1名,畅销全球的亲子关系名著《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作者集30年经验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