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古文通识》以先秦至清代古文为研究和论述的对象,力求勾画出中国古文发展的脉络和源流,探究古文的文本写作规律,兼及历代古文中名篇的阅读和鉴赏,同时为古文读者提供必要的入门参考书目。
《读古文通识》是文学通识系列之一,文学通识系列共五册,分别是《读词通识》、《读诗通识》、《读赋通识》、《读曲通识》、《读古文通识》。《读古文通识》古文是指文言文形式的文体,以少量文字承载大量信息的一种文体。古文是中国传统文学的主要呈现形式,也是人们记录生活、思想、事记的主要方式。本书系统介绍了历代古文的创作脉络,中国文化脉络与古文的发展历程。作者也介绍了古文这种文体形式所蕴含的中华文化魅力,让那种精简不失文理、宏大不缀繁杂的文化思想呈现得淋漓尽致,也让读者在欣赏、理解古文上有一个清晰的参考思路。
古文之名,因韩愈倡导散文复古而起。曾国藩谓:“古文者,韩退之氏厌弃魏晋六朝骈俪之文,而返之于六经两汉,从而名焉者也。”(《复许孝廉振祎书》)韩愈自谓:“愈之为古文,岂独取其句读不类于今者邪?思古人而不得见,学古道,则欲兼通其辞;通其辞者,本志乎古道者也。”(《题<欧阳生哀辞>后》)值得指出的是,古文虽然是唐人提出的文体概念,但古文之存在却早于唐代。在古典文学里,古文的含义包括两层:其一是和韵文对立的,指不押韵的文章;其二是和骈文对立的,指句法不整齐的文章。本章从先秦古文讲起,至清代古文结束,略述古文的发展源流。
**节先秦古文
先秦时代,是中国古文的发轫期。贯穿这一时段的古文有两条线索:一是西周以来的王官文化下移,形成先秦诸子学术空前繁盛的局面,转而孕育出异彩纷呈的先秦诸子古文,诸子的思想则为后世古文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思想资源;二是中国古代的史官文化在此期间蓬勃发展,《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史书均源于此,成为后世的历史散文写作的杰出范例。需要指出的是,中国古文历来以儒家之文为正宗,故在下面关于先秦古文的阐述中,先论以六经之古文,后以先秦诸子、历史散文比次。
一、六经皆文——儒家元典与古文
民国学者刘师培说:“夫作文之法,因字成句,积句成章。”(《文说》)无字则无以成文,中国目前能够见到的*早文字,是商周时代的甲骨文字和青铜器铭文,虽然它们都保存了一定数量的古文,却大多极其短小,虽不乏也有叙事要素齐备、长篇巨制的例子(如《毛公鼎》),但数量并不多,恐怕难以反映古文发展初期的全貌。
在中国正统文学观念里,真正代表中国文学早期发展成就、可以为后世所取法的文学典范是儒家的“六经”。古人认为,儒家的“六经”是后世文学之源,“文本于经”是古典文艺理论中一种流行的观点。儒家六经指的是《诗》、《书》、《礼》、《乐》、《易》和《春秋》(此处顺序依《礼记?经解》、《庄子?天运》所载)。其中《诗》为韵文,《乐》今不传,《礼》之原貌不可复见,故在儒家六经之中,可代表古文发轫期成就和面貌的仅《书》、《春秋》而已。
《尚书》包括《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所收文章大多数是当时重要政治人物的训话、战争誓辞、政府文告等,即后人所谓的“尚书六体”(典、谟、誓、命、训、诰),是当时的大政宪典。《尚书》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上古史官文化的产物,“史”字始见于甲骨文,甲骨卜辞中习见“大史”、“小史”之辞,可见中国古代设置史官的制度甚早。据《周礼》记载,周代史官有大史、小史、内史、外史的职责分工,有负责宫廷文件起草之人,亦有负责档案保管之人,而《汉书?艺文志》则说:“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君举必书……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在这样的意义上,《尚书》实际上是我国*早的记言史书。
一般认为,《虞书》、《夏书》不是虞夏时期的作品,而是出于后人追述,而《商书》和《周书》则基本上是商周时期的作品,但也经过后人的一些加工和整理。《尚书》中多数篇章属于说明文和议论文,个别篇章记事成分较大,如《周书?顾命》和《周书?金縢》,但总体仍以记言为主。《尚书》中文学成就较高的,有《盘庚》、《金縢》等篇。
《商书?盘庚》是可靠的商代作品,是商王盘庚主张迁都到殷地,遭到部分贵族反对时所作的演说。《盘庚》分上、中、下三篇,上篇叙述盘庚向贵族训话,说明迁都的缘由。他把从旧都迁到新都,比喻成“若颠木之有由蘖”,来形容新生的希望和前景。用打鱼和稼穑告诫群臣只有听从他的命令才有好的结果:“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若农服田力穑,乃亦有秋。”如若像“惰农自安,不昏作劳,不服田亩,越其罔有黍稷”,则不会有好的结果。同时,盘庚也告诫贵族不要煽动百姓,他用“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其犹可扑灭”来形容语言的威力。众多比喻生动贴切,具有很强的文学性。
《周书?金縢》写武王克商后患病,周公向先王祷告,愿意以己身代替武王服务于众先王身旁,以己之命代武王之死,后武王疾病痊愈,周公将代祷之辞密封于金匮之中,劝众人勿言此事;成王即位后,周公摄政,武王的弟弟管叔等散布流言诽谤周公,并与殷后裔武庚等遗民叛乱。周公率军平定叛乱,但成王因此前流言对周公心存猜疑,周公无奈蛰居,但随后“天大雷电以风,禾尽偃,大木斯拔,邦人大恐。王与大夫尽弁,以启金縢之书,乃得周公所自以为功代武王之说”。至此真相大白,流言不攻自破,成王深受感动,亲自迎接周公回朝。整篇文字情节离奇曲折,富于传奇色彩。
因为《尚书》是用“古体文言”写作,故而具有典丽古奥的语言特征,常被讥讽为“混混灏灏噩噩”,“周诰殷盘,诘屈聱牙”,但若拂去语言自身的古奥特质,《尚书》自身还是非常富于文学特色的,而且这种古奥的语言风格还间接启迪了后世类似的文学创作(如韩愈)。另外,以典、谟、誓、命、训、诰为标志的“尚书六体”,也成为中国文学的重要文体范畴,而《尚书》的文本自身,则成为专门从事宫廷文献写作的官吏的文章典范。
《春秋》是我国古代较早的编年体史书。周朝从王室到各诸侯国都有这类史书,墨子言:“吾见百国春秋”,孟子则说:“晋之《乘》、楚之《梼杌》、鲁之《春秋》,一也。”由此可见早期史书撰述之盛。但是列为儒家六经之一的《春秋》,则是孔子根据鲁国史书《春秋》加工整理成书的,原来的各国春秋今已不传。《春秋》共16000多字,记录了从鲁隐公元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722—前481)的240多年间的历史大事。春秋的记事方式是“以事系日,以日系月,以月系时,以时系年”(杜预《春秋左传集解?序》),其叙述简洁而谨严,语言平浅精当,但过于简略,长的不过40多字,短的仅有一字,更像是大事年表,故此有“断烂朝报”之讥。
李振峰(1978— ),吉林省德惠市人,哈尔滨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先秦两汉专业博士,现任职于高校,主要从事文学理论、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业余从事小说和诗歌创作,发表作品多篇。
《角谷的藏书架》内容简介:送给所有“爱书人”的一份礼物 阅读改变了世界,并将继续改变 一代“书评皇后”普利策评论奖得主 X《纽
龚自珍,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字�人,号定�,又名�祚。生於清乾隆五十七年(公元一七九二年),卒於道光二十一年(公元一八
从来只有情难尽:历代爱情诗名篇赏析 本书特色 ★ 收录先秦时期直至近代的爱情诗词共200多篇,分相思、离别、怨情三大类。★ 每首诗均配有古诗词研究领域著名学者丁...
最近,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了由北京大学教授仲跻昆先生翻译的《阿拉伯古代诗选》,并把它列入《外国文学名著丛书》。书中选取了阿
《诗人与诗歌》内容简介:哈罗德·布鲁姆的大师诗歌课:五十六位诗人,六百年间“影响的焦虑”下的诗歌艺术流变 本书收录了布鲁姆对
古典诗文述略-大家小书 本书特色 本书收入了作者历年来发表的有关古典诗歌的评论。1984年初版,1991年在原版的基础上进行增订,作为作者治古典诗文历程的印记。...
我读-读书.让我们不再孤单 本书特色 《我读:读书,让我们不再孤单》是由梁文道主讲的书评集。用*简洁直白的方式带领读者领略好书的神髓!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从作者、...
枕上诗书 : 一本书读懂最美诗经 本书特色 ★精选名篇·权威底本 以清代乾隆四十八年武英殿仿刊相台岳氏五经本《毛诗》为底本, 精选经典名篇,全文深度解析。 ★名...
我在青旅做义工-一个九零后女生逐水草而居的青旅打工旅行记录 本书特色九零后姑娘肖肖通过在青年旅舍打工的方式在中国的六个城市分别居住体验数月,其中包括苍山洱海的大...
元曲三百首译注评 本书特色 《元曲三百首译注评》,是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读本系列中的第三本。本书是对《元曲三百首》一书的译注评,经作者毕宝魁和尹博数十年对元曲的研究...
名家.名译 基督山伯爵 本书特色 露西·莫德·蒙哥马利*的《绿山墙的安妮》故 事发生在加拿大偏僻的农村阿丰利的一所叫绿山墙的 农家。...
炼火尽头的祈祷-(全七册) 本书特色 本书收入了中东地区七位当代诗人的代表作,包括诗人阿多尼斯(叙利亚)、白江•马突尔(土耳其)、敦雅•米卡...
红拂夜奔-王小波全集-长篇小说-第二卷 本书特色 王小波大唐系列三大长篇之一。王小波版的“风尘三侠”:虬髯客、李靖与红拂的纠葛。王小波“怀疑三部曲”之一。红拂夜...
包法利夫人-外国文学名著新译 本书特色 ★ 现代译文馆,经典名译,名家名作名译★ 设计稳重经典、版式大方★ 入选中小学生必读书目★ 西方现代小说奠基之作,翻译家...
蒋勋说文学-从唐代散文到现代文学 本书特色 继《蒋勋说唐诗》《蒋勋说宋词》之后,蒋勋先生全面系统梳理中国文学脉络,以美学视角诠释从先秦到现代近三千年的中国文学之...
名家散文经典-张晓风散文精选 本书特色 中华散文,源远流长。数千年的散文创作,或抒情、或言志、或状景、或怀人……莫不反映出时代的风云变幻和人们的思想情感。中华散...
韩愈文 本书特色《民国国学文库》丛书原名《学生国学文库》,为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商务印书馆王云五主编《万有文库》之子系,为突显其时代印记现易名为《民国国学文库》,...
《真实与虚拟》内容简介:这是一个后真相时代,我们对于何为真实的判断暧昧晦暗。现代社会庞大的信息数据网络,除了如同迷魂阵令人
《美国家书》内容简介:“我不会对旁人谈起我的所思所行,只在此刻讲你听”。一本永不过时的教养之书,集结近乎绝迹的传世信件,爱
草堂(第31卷) 本书特色《草堂》诗刊以“传承大唐风骨,繁荣当代诗歌”为宗旨,立足成都,面向海内外,是成都诗意的城市文化符号,是华语诗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