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圣人文化论纲》是一部学术专著,对孔子进行了新的探讨,从而提出“圣化”的范畴。作者认为,“圣化”比“礼”与“仁”等观念能更为深入地把握中国文化的质,能更为清晰地展示中国文化之趋势。在研究过程中,把孔子放在一个更为广泛的“思想文化”领域,看其思想体系是怎样转化为中国文化的质的规定性,并以何种方式主导着中国文化的价值趋向。
研究中国文化,尤其是政治文化,必然要讨论孔子。作者对孔子进行了新的探讨,从而提出“圣化”的范畴。作者认为,“圣化”比“礼”与“仁”等观念能更为深入地把握住中国文化的质,能更为清晰地展示中国文化之趋势。“圣化”并非儒家的专利,它是先秦诸子的一个共同的文化认同。本书着重考察在春秋至秦汉大一统时期,宋儒造圣时期的圣化思潮中,孔子从载体上升为主体,以及与孔子圣化有关的学术演进、学派兴衰及其政治沉浮。
前言:“圣化”之引论一、问题之缘起与“圣化”之要旨二、文化“三段论”与圣化“两核心”三、两个概念区分与政治文化定性四、“孔子再评价”与“王权主义”反思**章从“神化”到“圣化”一、殷周之际的革命1.殷人的“神化帝王”观[1]天、帝、王统一性之滥觞[2]“民”的意义检索及其引申2.周人的“圣化民主”观[1]“圣化”革命之缘起[2]周人“圣化”之端倪[3]“德”在周文化中的意义二、春秋圣化大趋势1.圣化之一:从民心到人性2.圣化之二:从“有德”到“有道”3.圣化之三:从礼仪到礼义4.圣化之四:孔子之道“一以贯之”第二章儒家圣化模式与孔子圣化一、先秦儒家圣化模式1.孔子圣化模式——“下学上达”2.孟子圣化模式——“反身而诚”3.苟子圣化模式——“化性起伪”二、儒家分化与孔子圣化1.先秦儒家三期演变与圣化谱系的形成2.王权下的《论语》结集和王化的孔子形象三、先秦诸子论孔子与孔子的圣化1.孔子入百家:先秦学术分化及其演进[1]王官之学与诸子之学[2]争鸣与争霸:子学王官化2.走向外王的孔子:诸子的批判与认同[1]《墨子》论孔子:道德批判与理性批判[2]《庄子》论孔子:“知命”与“由命”者[3]《韩非子》论孔子:法制与入伦的悖论[4]《吕氏春秋》论孔子:孔子面面观3.孔子圣化:批判的解构与认同的转化[1]批判的解构[2]认同的转化第三章先秦诸子圣化观综述一、先秦文化转型与诸子造圣运动1.“圣”的本义及其在文化转型中的演变2.诸子对圣人的设计与战国圣化之趋势二、圣化:道、王、神一体化1.“道化”——圣道同体[1]圣人的自我操作[2]圣人的人际操作[3]圣人的形名操作2.“王化”——圣王合一[1]“王化”之一:法自然[2]“王化”之二:因人性[3]“王化”之三:辨名实[4]“王化”之四:行教化[5]“王化”之五:尚专制[6]“王化”之六:一天下3.“神化”——神圣一体第四章秦汉儒者的外王运动一、博士儒的“王圣”运动1.儒者的向往与皇帝的抱负2.儒门“王圣”运动始末[1]博士儒的兴起[2]“王圣”——博士儒的政治文化[3]儒法斗争与王圣运动的终结二、儒者革命与汉初统一1.王道与霸道的串联[1]春秋霸业——“尊王攘夷”[2]革命——王道之绝唱[3]“王霸并用”之荀学2.儒门的演变一从博士儒到革命儒[1]“神化”:皇帝与方士的故事[2]民本主义的兴起:儒者革命与农民起义[3]楚汉相争一霸道与王道的演义三、汉初儒学更始与儒术复兴运动1.拨乱反正与继续革命[1]马背上的思想家——陆贾[2]继续革命的儒生——贾谊2.儒者的进取与儒术复兴[1]汉初儒术之兴起[2]文治与武功之争[3]革命与“反革命”[4]儒术经世——杂儒与循吏四、儒术的胜利与圣王大一统1.儒术“应帝王”与儒学之兼容2.素王之文与帝王之政[1]道统:儒学理性为帝王立法[2]政统:帝王大一统[3]“天谴论”:帝王神化的余韵3.圣化的终结:圣王大一统[1]汉初儒者的革命情结[2]从五德到三统:革命范式的嬗变[3]封禅:革命主体性的转换第五章宋儒造圣思想论纲一、圣人“无我”1.圣人与天[1]圣人天地之用[2]圣人顺天无违[3]圣人与天为一2.圣人与理[1]圣人是理的化身[2]圣人无过错3.圣人之心[1]圣人心统性情[2]圣人心具万理[3]圣人此心虚明[4]圣人天地之心[5]圣人赤子之心4.圣人之眭[1]性与天道[2]圣人尽性[3]圣人“尽性”的几种方式二、圣人向圣王转化1.圣人尚公尚同2.圣人立己立人3.圣人成己成物三、圣王专制——“德政”1.王霸之辨2.德政:以民为本[1]圣王事天爱民[2]圣王让利于民[3]圣王重民心3.圣人教化人民[1]圣王启蒙[2]圣王“一刀切”[3]圣王“反观”[4]圣王以刑辅教4.圣王改造个体[1]造圣从人性人手[2]造圣“反求诸身”[3]造圣要“灭人欲”[4]以“敬”杀“贼”[5]以“学”造“圣”5.政治伦理与圣王专制[1]儒家伦理精神的根本:天和祖[2]儒家伦理精神的核心:孝与忠后记:“再思斋”问学记参考书目
胡适家书-名家经典.胡适哲思录 本书特色 (胡适先生逝世50周年纪念珍藏版,一代大师思想精华,让毛泽东纠结、让蒋介石李敖推崇,还原真实的胡适。)胡适家书-名家经...
古文字通假字典 本书特色 本字典是一部记录汉语古文字资料中通假字的工具书。汇集殷周至汉初的甲骨文、金文、货币、玺印、陶文、石刻、盟书、帛书、竹木简牍等里的古文字...
风诗的情韵-李山讲《诗经》 内容简介 1.《诗经》是一部比《论语》更原生的文学经典运用新材料重新解释《诗经》中被误解的篇章2.首次展现《诗经》的千姿百态中国由部...
咬文嚼字.合订本2006 本书特色 《咬文嚼字》2006年第1-12期(总第133-144)期合订本。“咬文嚼字”,就是要通过文字和词语去深入探究语素的意义,完...
四川孝道文化-(第四辑)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三个部分。**部分是“中国传统重孝”,重在理论的论述,比如孝道的内涵与外延是什么,践行孝道有哪些原则,孝道在儒家伦理...
林泉高致-中华雅文化经典 本书特色春山烟云连绵人欣欣,夏山嘉木繁阴人坦坦,秋山明净摇落人肃肃,冬山昏霾翳塞人寂寂。看此画令人生此意,如真在此山中,此画之景外意也...
《鲁迅与西方表现主义美术》内容简介:本书特别关注“艺术鲁迅”的形象建构,第一次全面而系统地研究了鲁迅与西方表现主义美术之间
菲利普.德斯寇拉(Philippe Descola)作為法蘭西學院(Collège de France)人類學榮譽教授、師承李維史陀的美洲印地安研究大家、「四大...
成都方言词汇 本书特色 成都方言是一个巨大的“金矿”,语言复杂多变,词汇丰富多彩,表现了蜀地人民奇特的想象力,反映了蜀文化的博大精深……本书为“巴蜀民俗文化系列...
上海俗语图说大全:洋泾浜图说 内容简介 所谓上海浴语,指的是在于20世纪20至40年代产生于上海的城市市民语言,它出自市民之口并被运用于文学作品,是海派文化的重...
默默猴每个在华人世界长大的孩子,心中都有武侠梦。在那里,籍籍无名的少年仗剑驰马,自波澜壮阔的冒险中成长茁壮,得到一些、也失去一些,最後立下不世功勋,成为英雄;其...
中国古代的道士生活 内容简介 《中国古代的道士生活》历史学的命运不是没有转机,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这一古老学科已经逐渐转向于一些新兴的分支。其中很值得注意的...
美国的故事 本书特色 作者以其渊博的常识,简洁、流畅的笔角叙述了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至20世纪30年代在北美大陆上的风云变幻。对美利坚合从国的形成、诞生和发展叙述...
晒幸福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广大读者《中国当代故事文学读本系列(6)·言情伦理系列(33):晒幸福》为“中国当代故事文学读本”言情伦理系列之六,不仅收入了当今...
上古汉语语法研究 内容简介 《上古汉语语法研究》是“西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字学研究丛书”之一,该书是作者近二十年来关注的汉语史研究的的一部分,汇集了21篇对上古汉...
读库1001 本书特色 本书侧重对当今社会影响很大的文化事件、人物做深入报道,回忆和挖掘文化热点,对文艺类图书、影视剧作品、流行音乐等进行趣味性分析和探究,为读...
伊索寓言(全集) 内容简介 古希腊的伊索是律师?奴隶?还是宠臣?为什么他这么会说故事?狮子为什么会和素食的驴子一起去猎食?河狸紧急时,为何将自己的生殖器咬断,吞...
文化与教育 内容简介 本书乃汇钱穆先生关于中国文化与教育诸问题的专论和演讲词而成,共有文章二十篇,均系其于抗战之时,感山河巨变、世风浑浊,不忍“以二帝三王相传之...
文化产业应用理论 本书特色 向勇、刘静主编的《文化产业应用理论》是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学术研究部2010年的重点项目,既是首次对国内外文化产业应用理论的一次初...
近年來國內最炙手可熱的繪本作家。1998年8月首度出版個人的繪本創作,1999年以《向左走‧向右走》、《聽幾米唱歌》和《月亮忘記了》三部作品,展現出驚人的創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