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新儒学代表人物徐复观先生全集之一种,系作者研究文化相关问题的单篇文章之合集,以中国文化为基础,并对比中西文化态度之异同,乃至从具体文化现象入手,对文化事件进行分析、讨论。
日本民族性格杂谈
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朝野上下,都留心于中国的调查研究。军阀们根据几十年调查研究的结果,自觉对中国有了把握,于是继“九一八”之后,在一九三七年,陆军的作战参谋们认定“只要在华北挑发一个事件,借口派三师人到华北,宋哲元便一定会完全倒在我们(日本)这一方面来,蒋介石那时只好接受我们的条件,跟着我们一路走”。于是决然发动了芦沟桥事变。但结果:宋哲元并没有倒向日本,而国民政府却坚持了八年抗战,日本终至势穷力屈,到现在才托世界两大矛盾对立之福,开始商谈恢复主权的和约。曾经参加那次内幕的一位比较富有良识的日本军人向我叹息地说:“他们(军阀)自己觉得比中国人还了解中国,却没有真正摸清中国民族性格的皮毛。后来松本大将在香港招待中国记者,强调中日亲善。中国记者答复说:你们日本人在华北杀中国人,在华中骗中国人,在华南抢中国人,中国人有什么方法可以和你们亲善呢?那时松本听了这种话以后,内心才真正感到了寂寞;日本人才觉悟到自己并不曾真正了解中国,中国实在是太深太大了。所以今后中日的合作,应该对两大民族的性格,有进一步的相互了解。”
真的,日本人过去不曾了解中国,可是中国人即到现在又何曾了解日本。记者偶然因看日本的歌舞伎座,对日本民族的性格,仿佛有感悟,遂随时留心这一方面的问题。关于此一方面的比较完全的叙述,还要稍有所待。此时的观感,是觉得日本民族的性格,有许多地方是非常的可爱,而另一方面也是非常的可怕。这是一个矜持而向上的民族,但同时也是一个狂放而容易自趋毁灭的民族。记者常和日本朋友半开玩笑地说:“你们假定赤化,便会比中共杀更多的人,因为你们是一种极端的性格,*不容易走上中庸之道。譬如说吧:中国人有两个老婆的,常常吵得天翻地覆,令人头痛,但吵吵打打,经常下去,也不过如此。日本人有两个老婆的,平常并看不到像中国人那样的大吵大闹;可是一旦冤家路窄,不是大老婆杀死小老婆,便是小老婆杀死大老婆,或者彼此真刀真枪地互杀。又如说到自杀的问题吧,这在香港倒也是家常便饭,但很少像日本人常常把自己一群幼小无知的儿女,也一起作陪死的冤鬼。这一股极端的蛮劲儿,毕竟是日本民族悲剧的张本。”日本朋友听了这一套,好像也惘然自失。
有一天,一位多年研究日本政治内幕的日本友人,特别来信要约定和记者谈谈。见面后,这位朋友向记者说:“你常说日本是一个极端性的民族,那是不错的。我现在想把多年观察所得的政界的两种极端不能调和的类型,简单地告诉你,供你进一步了解日本的参考,你愿意听吗?”单是这一番好意,已令记者觉得异邦人情味之可贵,何况这位朋友对他所要说的对象,是带有权威性,那有不听之理,于是两人挥汗对坐了一小时。以下是这位朋友的说法:
日本的政界,可以把他们分为ab 两个类型。a 型重情义(也可以说是重意气),b 型重理论(也可以说是重议论)。a 型重上层的人与人的结合,而其结合的形式,多半是“亲子分”的(按日本领导人物称为“亲分”,有如中国江湖之大爷;以次的人物称为“子分”,亦如徒子徒孙之意)。只要亲分说一句话,大家便不问长短,照着去硬干。所以这一派是以糊涂而实践见长。b 型的重群众组织,重体系和手续仪态。这派的领导人物,不能说一句话就可以算数,总要摆一篇道理出来使大家可以承受。若说a 型的带江湖气,则b 型的带绅士气或官僚气。这两种类型的人,哪怕是同行同地,也常是水火不容,各走极端,由此而形成各种势力分野;其中说不上什么主义主张之不同,却很不易找出调和妥协之道。就大体说,凡是属于右翼的多半属于a 型,而凡是属于左翼的多半属于b 型。但具体地说,则左右翼中,又各具有两种类型的倾向。在保守政党方面,旧政友会是属于a 型;而旧民政党则属于b 型。现时的自由党是继承政友会而为a 型,所以他们*重党魁,他们的作风是党魁说了一句便算数。大家说吉田是one man 党,不很同他的部下有商量,这因为他是亲分的原故;鸠山出来,还是这样的一套。同这些人去谈理论,简直是等于风马牛。
现在的民主党,是继承民政党而为b 型,所以他们要谈中产阶级,要谈进步资本主义。这些人多半是议论多而成功少;和他们讲情义,大体是无动于中的。他们势力之所以不及自由党,是因为自由党更适合于农村的气质。吉田想把民主自由两党合并起来成为一个保守党,以与社会党对立,而使成为两大政党的国度,这就政治上说,倒很合乎情理。但鸠山觉得还是三个党的好(民主、自由、社会三党),便是看清了这样性格的对立,知道融合不是一件易事。而社会党右翼的旧日劳系,如西尾末造、三轮寿北、河上丈太郎、河野密等,都富于a 型的气质,所以他们并不严守马克思们那一套理论的格式。但左翼的劳农派,即现在所称的本部派,如铃木、和田、总评等,则富于b 型的气质,所以他们都严守马克思主义的绳尺,以致在和平运动中作了日共的工具而不能自拔。社会党两派之不兼容,从此一角度也可得一解答。即在日共方面,也含有这两种不同的倾向,主流派方面较接近于a 型,而国际派方面则较接近于b 型。同时,与共产党站在极端相反的右翼团体方面,一样受这两种类型的制约。右翼团体,大体可以分为过去以头山、平沼为领导人的国体明征派,及由中野、桥本、有马等为领导人的革新派。国体明征派分明是属于a 型,其对外以反苏为主;革新派分明属于b 型,有传统的反英美倾向。这两个类型也可以应用到过去的陆海军方面,以至社会的许多方面……
这位朋友的一席话,总算提出了一个了解日本民族性格的某一方面的具体标准。至于此一标准可以应用到什么样的程度,还有待于我们自己继续体认。而两个类型之何以形成,则更值得我们进一层地去研究。但不论如何,这种说法,不失为了解日本的一个主要启发,值得向关心日本问题的人士报导的。
徐复观先生,原名秉常,字佛观,后由业师熊十力改名“复观”,取义《老子》“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徐先生一九〇四年二月十八日出生于湖北省浠水。家世清贫,八岁发蒙读书,幼而徇齐,长而敦敏。一九二六年参加国民革命军第七军,两年后东渡日本留学,九一八事变后,因发动抗日示威而被捕系狱,遭革除学籍。回国后投身军旅,在抗日战争期间,曾先后参与指挥娘子关战役、武汉保卫战。一九四三年,受命以军令部联络参谋名义,派驻延安,与毛泽东等中共高层有所来往,六个月后回渝,调至参谋总长办公室。一九四九年五月迁台,后去在香港创办《民主评论》半月刊,并于一九五二年担任台中省立农学院(现中兴大学)兼任教授。三年后,获东海大学聘为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一九五七年被国民党开除党籍,理由是“反蒋”、“亲共”。一九六九年六月,因与梁容若之争,被迫退休。旋即移居香港,任新亚书院、新亚研究所教授,另专任《华侨日报》主笔。一九八二年四月一日病逝,享年七十九岁。
季羡林先生与北京大学东方学-全两册 本书特色 王邦维主编的《季羡林先生与北京大学东方学(上下)》分为两个部分:**部分主要是2009年9月在北京大学召开的“季羡...
悉德尼·布拉德肖·费伊(Sidney Bradshaw Fay,1876—1967),美国历史学家。作者曾在哈佛大学、巴黎大学和柏林大学学习,在达特茅斯学院和史...
国学概论 本书特色 《传世经典文库:国学概论》是章太炎先生1922年在上海讲授国学的记录稿。本书对国学的内涵和治学方法做了精辟论述,对传统经学、哲学、文学进行了...
走出中世纪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关于中国思想文化史的文稿集,从文化史的视角对中国社会、中国传统文化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的历史进程,作出了独特而新颖的阐述。走出中世...
中国古村落:石桥村 本书特色 石桥村——山高林深的闽南山区,一座座或方或圆、石基土墙青瓦的土楼沿溪分布,一个家族一座楼,闽南人、客家人在此结族而居。独特的聚居方...
美国国民性演变历程-《菊与刀》美国版 本书特色 诠释大国兴衰的历史秘辛 洞悉中美博弈的深层密码英国史学巨擘历经10年的力作,美国版的《菊与刀》《金融时报》《华盛...
符号学原理与推演 内容简介 人的精神,人的社会,整个人类世界,浸泡在一种很少有人感觉到其存在,却无一刻能摆脱的东西里,这种东西叫符号。符号学原理与推演 目录 引...
欧洲与没有历史的人民 本书特色 本书选取1400年这个时间作为研究的参照点,在那个结点上,我们可以欣喜地看到欧洲作为一种新的变化趋势的核心力量迅速崛起,欧洲大陆...
祖先的声音:非洲神话 本书特色 这是一部非同一般的世界历史。每本书中都充满了处于某一文化核心地位的奇特故事、神秘仪式、愤怒的神灵以及幽灵的探求和魔力的象征;而这...
甲骨文字典 内容简介 《甲骨文字典》是一部简明的甲骨文专用工具书。2009年作为重点图书列入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出版计划。为了把这部字典编好,出版社专门成立了项目...
上海年轮:朱争平人文历史随感集 本书特色 为上海幽昧流动的旧时光定位、为正在经历的当下造影上海年轮:朱争平人文历史随感集 内容简介 本书为历史文化随笔集。从20...
[丑陋的中国人]三部曲:丑陋的中国人 本书特色 《丑陋的中国人》里的柏杨,是一个犀利到尖锐的思想家,而敢于直面直言说出自己的独自发现,让我看到一个独立思考者的风...
作者簡介吉田一彥名古屋市立大學大學院教授新川登龜男早稻田大學文學學術院教授曾根正人就實大學大學院教授杉本一樹宮內廳正倉院事務所所長大久保良峻早稻田大學文學學術院...
大家小书.中国古代衣食住行 本书特色 《中国古代衣食住行》实际上体现了老师关于语言与文化关系的两个重要思想:一是语言是文化*重要的载体,二是文化主要凝聚于词汇。...
先秦六经与中国主体文化 本书特色 先秦“六经”的传承,有其道统的沿袭及师承的连贯性。溯其根源,应肇自文王及周公。拙作《论周文王的立国思想与西周礼乐制度——兼论文...
中国礼仪之争-文明的张力与权力的较量 内容简介 大航海时代以来西方传教士到远东传教,这是中国文明与欧洲文明空前的一场大接触和大碰撞,而“礼仪之争”恰恰是中西文明...
汉声:汉语音韵学的继承与创新 本书特色 张渭毅主编的《汉声——汉语音韵学的继承与创新(上下)》是对中国上古音韵、中古音韵进行研究的论文集。精选了音韵学学术论文三...
北京城市发展史-北京城市史 本书特色 综合论述了北京城从燕都蓟城到隋唐幽州城、辽南京、金中都、元大都、明清北京城的发展过程。重点对不同历史时期北京城市发展的历史...
中国民俗文化志:北京·宣武区卷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胡同春秋;繁华市井大栅栏;淘书、淘宝琉璃厂;新春正月逛五厂甸等。中国民俗文化志:北京·宣武区卷 目录 总...
书生风味 本书特色 时至如今,穷酸书生的形象,只能从舞台和银幕上去一睹风采,但他们身上那股酸味儿,缕缕不绝地传承下来,拿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书生气”。“书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