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逝去的武林》续篇。由“家世”和“武学”两部分组成。
前者由武学大家李仲轩(1915~2004)的后辈讲述自鸦片战争至今,李仲轩的父系和母系家族成员在历史大变迁中的个人命运,以及他们眼中李仲轩的性格爱好和生活细节。凸显了一支百年世系的血脉和文化传承。
后者是象形术探佚。象形术是民国武术**高手薛颠的传世之作,已经湮灭半个世纪之久。李仲轩生前的*后岁月便是讲解象形术。本书根据薛颠《象形拳真诠》和李仲轩口传,对象形术进行了完整的阐释和解析。
李仲轩(1915~2004) 名軏,字仲轩,天津宁河县人。师从形意拳三位大师唐维禄、尚云祥、薛颠,武林名号“二先生”。其父系和母系均为京津地区的官宦大家族。34岁自武林退隐,后在北京西单一家电器商店值夜为生。因遵守师父尚云祥的规定,一生未收徒弟。晚年在《武魂》杂志上发表系列文章,作为“中华武学巅峰时期的*后一位见证者”,披露了珍贵的史料和拳理。
薛颠说武术的真实情况是,四肢躯干可以击人,发声、皮肤也可以击人。薛颠自评『音以离奇,实习则明』——你没见过,但我练到了。薛颠的口气之大,说象形术的先贤有伏羲、阴康、黄帝、孔子、华佗,象形术在他们手中以易经、舞蹈、中医、吐纳禅定的形式流传下来,现在由我以拳术的形式流传。
唐朝之前,学堂里周公和孔子共祭,周公是主角,孔子是配角。贞观是唐太宗年号,登基第二年,便将周公牌位请出学堂,孔子成了主角,升颜回作配角。
颜回无作为无著作,只因他是孔子*喜欢的学生。周公是周武王弟弟,创立了周朝礼乐典章,当了很久摄政王。他是公爵,孔子平民出身,虽然孔子学问就是周朝礼乐,来自周公,但孔子独立,读书人就独立了,可以对抗贵族权臣。
平等,才能对抗,唐朝祭孔,一度按祭周天子规格,高过周公。
唐宋皇帝与寒门学子合作,成功打压贵族豪门。但文人仍有心结,觉得唐宗宋祖再辉煌,总是不如周天子,比如,唐宋坏了史学。
唐宋前的史官虽是官职,实是家学,白受供养,不说好话。“当代国史,不让帝王见”是周朝定下的法制,历代遵循,史官家族子承父业地维护,王室皇家无权干涉。
唐太宗和宋太宗看当代史,心知违法,小作涂改,不敢过分。毕竟开了先例,长堤决口,泛滥到清朝,成了全权操控,不再有史官,由官员兼职写,皇帝审定,等同主编。
孔子修鲁国国史《春秋》,清朝普遍将孔子的“春秋笔法”理解成官员良知,在审查下偷生的“曲笔”——不敢直写真相,作假又不甘心,故意留下些破绽,留待后人翻案。
但孔子修《春秋》,国君不看,平民看不懂,没有曲笔的必要。孔子原本也不懂,是向史官私下学的,是一种专业文法,不是什么曲笔。
孔子有“私著国史”的罪名,不是未经君王审定,是他没有史官身份,史官是官僚中我行我素的一支,谁也管不着,孔子不是有愧君王,是对不起史官,干了人家的事。
但孔子没乱干,写得专业。史官没追究,君王没在意。
“春秋笔法”不是婉转,是以周朝礼乐的观念写历史,不是单纯记事,要定善恶是非。词汇来源是《周礼》一书,一事的好坏,好到什么程度,坏到什么程度,一个字就行了。
一字之差,性质完全不同,常人怎么看得懂?
即便有《周礼》对照,仍学起来困难,词汇量大,近义词多,不好辨别。所以孔子还有《春秋》的口传,讲给外行人的授课语。
清朝人误以为《春秋》文字遮遮掩掩,口传才是真相,明一套暗一套,孔子为如何在审查制度下生存,提供了榜样。
《春秋》是给事件定性,不是叙事,但为了学生们好理解,孔子讲故事了,让学生通过了解事而懂了字。
口传好听,人物性格、情节转折、现场气氛都有,台词尤其好,左丘明舍不得孔子口传,不愿听听就完,落成了文字,便是《左传》。《左传》一出,全天下喜欢,身为史官的司马迁也喜欢,从此改了史书写法。
字的史书成了事的史书,都是《左传》、《史记》,不再有《春秋》。
讲故事才用曲笔,大白话得婉转点。
口述历史——十年来我们有了,口述个人经验,经历有限,思考有限。但作口述史的趣味,正因为有专家史书参照,个人的局限性可供彼此一窥。
2014年2月21日
没有绘画才能,就不用画祖师了,圆形套方形就可以了。这个符号是形意拳的心法口诀,薛颠在。“转注”篇章里透露出来,是“圆中纵横似弹丸”一句。
圆力中有纵横力,纵横力形成圆力,好像一颗子弹,子弹飞出去,多大的力量!如果子弹自身不具备纵横力,撑不住自己,飞的过程中就崩溃了。子弹直线飞出,子弹本有的横力,加上所受的横力,令横力极强,但打到目标上如果只有这个横力,便只能破坏目标的表面,而有了圆力,则可让这种横力变成钻劲,破坏目标的深层。
形意拳练的九宫步也是指事,九官步就是诸葛亮的八卦阵,将一个方形用“井”字切成九块,按照口传的次序将这九块都走一遍。我们走这一遍的轨迹,就是诸葛亮阵法内部调动的轨迹。八卦阵是“以少胜多,败中求胜”的典范,九宫步练功时是个固定路线,在比武时将之活用,便尝到了“以步赢人”的妙味。
白描的历史讲述逝去的武林
网友:走路看风景
关于武术,书中写道:“薛颠开诚布公地说:‘现今谈武术的人,都拿练精化气、练气化神、洗髓、易筋等词汇,逢人便讲,成了口头禅,但你要问他具体练法和步骤,他就张口结舌,答不出了。但我能说清楚。’”此外我们所接触到的“武术”一词,除却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莫过于电视上总在转播的武林大会,过于花哨的招式,以回合制代替瞬间击中。李仲轩李老说象形术的“象形”后面还有两个字,为“象形取意”。薛颠言:“有象有意,不成妙意;即象即意,不可思议。”正所谓“动作和精神分崩离析,各逞其能,是不协调;动作与精神相互配合,也是下乘”;“精神就是动作,动作就是精神”,才是象形术的路径。作者的文字略显简单,却传达出了更深的涵义。
《高术莫用》记录的不是一个故事,而是一段段隽永的历史,关于李老,关于薛颠,关于武术。
不能动粗,就只好逝去了
网友:虎儿
几年前《逝去的武林》出版,标榜着一个真实的武林。看似打碎了大家心理的那份期望,实际上却激起大众强烈的好奇心。人们渴望知道他们心中故事的真实来源,渴望没有修饰的“硬派武侠”带来的全新感受。
《逝去的武林》讲得是一代形意拳大师李仲轩的故事,对它爱不释手的却多是不习武的文化人,是心中有浪漫的人。如今这个系列的书出了姊妹篇《高术莫用》,给他题字的依旧是一个文人,还是一个著名的文人。莫言先生说起话来高深莫测,一句“高术不可妄用”倒是引起一些外行的误解来。
我们很难想象,一个练武的人居然能有这样高的文化修养。为该系列图书第一册做整理工作的徐皓峰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经提到,李老曾指导过他删去书中的大部分内容,教他如何“取其精华”。就算在传承形意拳的过程中,心中也有恰当的取舍,这是大家的风范,也算得真正做到了高术不妄用。《高术莫用》上篇中的口述史部分,记录了李仲轩老人拜师以外的家族故事,我们也可在其中看到一些他与文化的渊源。
李老的祖上有抗击英军的将领,有在民间享有很高威信,智擒飞贼的英雄(甚至被编成戏剧来传颂),还有在维新变法年代有显赫地位朝中大臣。这是一个有贵族血统的家庭。我通常说“三代出贵族”,这种骨子里的傲气,和高贵文化修养其实一种遗传,家族环境的遗传。所以到了后面的一代,虽然已经不算是贵族,没有了以往的家势和地位,可是那个落魄的怪人王守谦,依旧能画一手漂亮的图画,讲上流利的法语,保持着贵族应有的秉性和才情。人们才对他有了一个评价,称之为:“最后的名士”。
在《高术莫用》下篇中,是对薛颠《象形拳法真诠》的系统讲解,虽然术语颇多,也有勾引文人读下去的一些细节。形意拳是内家拳,讲究内外兼修。它学习十二种动物的形来克敌制胜,练到极致仿佛神兽附身,这对于文人来说,是一种浪漫;它讲究阴阳五行相生相克,在哲学成面上来参悟拳法,这对于文人来说,是一种浪漫。形意拳虽是内家拳法,但是打起来硬打硬进,几如电闪雷鸣,对战制敌最为实用,在战乱时期是国人保卫家园的好本领。这对于文人来说,更是天大的浪漫。都说“千古文人侠客梦”,做这个梦的人不在乎故事中有多少瑰丽的想象,而是与他们的心中产生了多大的共鸣。
与其说《逝去的武林》系列是写给习武之人的书,倒不如说是写给那些不会武功的人看的书。但是在习武精神和文化传承上,它已经做得很出色了。
发现了“武功秘籍”的惊喜
网友:秦客
李帼忠,职业为医生。形意拳名宿李仲轩的侄女,增协助父亲整理天津李氏王氏家族史料。
其父为李仲轩兄长李辕(字捷轩),天津宁河县文史所荣誉研究员。徐骏峰,自由写作者。曾为报社记者和杂志撰稿人。李帼忠次子,上世纪八十年代曾和兄长徐皓峰追随李仲轩先生一个时期。
笑面人-(上下册)-插图珍藏版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文学爱好者、大众读者雨果作为世界级文学家饮誉世界,不仅是因为他创作了《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
老南阳:旧事苍茫 目录 **章 悠久与辉煌………………………………………………………………1南阳是个碗………………………………………………………………2白河梦影...
米泽穗信(1978— ),日本小说家。2001年以《冰菓》获第5届角川校园小说奖青春推理部门奖。2011年以《折断的龙骨》获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2014年以《满...
日本近现代诗歌管窥 本书特色 诗的语言*为精炼,*能表达人们丰富的想象与 情感,也*能生动地反映时代和社会风俗。赵静、张 有志编*的《日本近现代诗歌管窥》围绕着...
落花生-经典常读 本书特色 以笔名“落花生”闻名于现代文坛的许地山先生,是道地的台湾作家。他1894年出生于台湾台南一个爱国志士的家庭,三岁的时候随父亲...
沙叶新集 本书特色 《中国杂文:沙叶新集》收录了作者沙叶新近些年来的随笔杂文。这里有*酣畅的文字、*勇敢的呐喊、*精粹的传承、*真挚的情感、*冷静的思考、*清醒...
作品目录序导言圣经文学释读第一篇 圣经叙事1.圣经叙事导言:关于圣经故事,你应该了解什么?2.圣经叙事元素:如何阅读圣经故事
女神 星空(全本) 本书特色 《女神》是中国**部新诗集,是“五四”狂飚突进精神的典型体现,它燃烧着对一切旧秩序、旧传统、旧礼教的大胆否定和无情诅咒,海啸般的呼...
导师死了 本书特色 中篇小说集。收录作者七篇中篇小说:《导师死了》《缝隙》《加歇医生》《二马路上的天使》《悬浮》《破镜而出》《抒情时代》。透视知识阶层的尴尬境遇...
泰戈尔经典诗集 本书特色 《泰戈尔经典诗集》收录了泰戈尔的两部代表诗集,《新月集》和《飞鸟集》。《新月集》是以儿童生活和情趣为主旨的散文诗集。《飞鸟集》是泰戈尔...
陈引驰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教授、副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古代文学、道家思想与文学、中古佛教文学、古典诗学及近现代学术史著...
外国散文插图珍藏版:雪莱散文 内容简介 雪莱作为19世纪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以美好的幻想和饱满的激情抨击黑暗,以丰富的想象、和谐的音韵、美妙的比喻、深刻的哲理创...
散论金庸 本书特色 《陈墨评金庸:散论金庸》辑录作者有代表性的论文编撰而成,旨在由一部书而尽可能地对其研究加以归纳深化,为读者提供更丰富的有关金庸作品和金学研究...
刘子超,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先后供职于《南方人物周刊》、《GQ智族》,曾任牛津大学路透新闻研究所研究员,现自由写作。著有《午夜降临前抵达》,为首届“单向街 书...
2009-散文-21世纪年度散文选 内容简介 我社自一九八○年起,曾经编选和出版过《1980-1984年散文选》、《1985-1987年散文选》、《1988-1...
作品目录序章 狐的生物性与文化性 第一章 远古狐图腾崇拜 第二章 瑞狐:狐的符命化 第三章 狐妖:神性的失落 第四章 唐代的狐妖
青灯 本书特色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不是他的诗,而是他的散文与小说。《青灯》集中收录了诗人北岛17篇新作,**部分是忆念,主要是怀念熊秉明、蔡其矫、魏斐德、冯亦...
以科学的名义:刘华杰学术自选集 内容简介 本书收集了一些与“科学”有关的论文、评论和书评。包括《论第二种科学》、《科学与知性》、《反科学与伪科学》等54篇文章。...
菜根谭 本书特色 清乾隆五十九年,遂初堂主人游古刹时,拾到一本明代洪应明著的《菜根谭》。通读之后,他深感此书关于性命之学,令人警醒,于是校正付印,公之于世。洪应...
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佩竿、余一等,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有影响的作家之一,被读者们称为“时代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