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小书记录了一位25岁的伦敦姑娘偏居城市一角的生活乐趣。而真正的主角是卧室外那片不足三平米的屋顶阳台,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从作规划、购置种子及工具,再到育苗、培植、收获,花园陪伴着作者经历了从春到冬的一年时光。
在这条主线之外,作者还描述了她眼中伦敦的自然生态环境,从高楼观鸟到参观都市农场,从城市骑行到雨中长走,揭开了伦敦这座大都市不为人知的一面。
本书行文素朴,不营造曲折,但其细腻的笔触、真挚的感情自然带来一种平缓、抒情的散文风格,使得本书自始至终充满了一种小清新的韵味。
城市能为你我带来些什么?
除了人群、高楼、车辆和噪音,还有花园、农场、鸟巢与河滩。
作者惊喜地发现,在伦敦——这高度城市化的地方,植物仍然自由生长,各种生灵悠然漫步。
让我们为自己创造一个能够与自然相互交流、情感共融的乐园。在喧嚣中,我们仍然可以追求田园诗般的生活。
阴暗与光明什么样的伦敦人会种菜呢?享受着某种家庭幸福的人?已婚,养狗,不流一滴汗,也不吐一个脏字,就能变出一道道自家出产的佳肴?哦,我可完全不是这样。我所生活的环境毫无幸福可言。我的厨房十分狭小,洗手间都快发霉了。房间是租来的;我没有丈夫,没有可爱的小狗,连一个像样的花园都没有。坦白地说,我也不是一个好厨子。
我有时会很忧郁,总是胡思乱想,疑神疑鬼,为此我感到不安。但我想对每个人来说,总会有什么事使你感到窃喜,总有些事,无论何时,总能令你开怀。
绿色空间、野生生物和我的家乡伦敦的每个细节,就是*令我振奋的三件事物。当一切都陷入阴暗,我还可以躲进这些隐蔽的地方——在这里,满眼都是密实的绿叶和流动的伦敦风景。还有——我的屋顶。
本书讲述的是关于种植的美好,以及自然和一座城市的生态系统。它展现的是伦敦鲜为人知的一面,以及一个漂泊中的二十五六岁的青年人如何身处其中。它旨在揭示一座城市能在多大程度上容纳野生生物,也可能使你以新的眼光来看待高楼林立的空间。同时它也是一曲赞歌,歌颂园艺带给人们的满足感,哪怕你已经对它感到绝望。这并不是一本指南,而是记述在初次尝试园艺的一年里发生的种种奇遇。
好吧,欢迎你来到这个不完美的世界——在这个高度城市化的空间里,植物自然生长,各种生灵悠然漫步,而我,则试图在喧嚣中追求田园诗般的生活。
我的卧室有两扇门。一扇是正常的门——屋子里的进出通道,通往厨房、卫生间和街边,而另一扇门则直达我楼下邻居的厨房屋顶。这扇门通向一个隐秘的场所,一个“欢乐满人间”式的地方,那里只见一根根烟囱、一片片树冠,还有宽广的天空。别人的花园都在屋顶下方,四周房屋环绕。而在这里,你看不到路和车,但你会看到一棵美国梧桐,以及在它后面——一块儿杂乱无章的荒地,一个由节疤树和灌木组成的孤岛,竟然逃脱了被加盖的命运。
我已经在这里住了一些日子。我在这幢可能是世界上*小的公寓里租了一个房间。我和室友蜗居在这个只有邮票大小的房子里,虽然空间有限,但我们都喜欢这儿。
一年前,在走投无路的时候,我们终于搬离了那所地狱般的房子,在这儿找到一丝安宁。从此我们摆脱了潮湿、鼠患和难伺候的室友等难题,换来一些不那么棘手的问题。公寓在伦敦北区一个特别嘈杂的角落,夹在卡姆登路(CamdenRoad)和霍洛威路(HollowayRoad)中间。但是,只要拐进我们所在的这条街,就会安静得多。虽然在屋顶上还是能听到车辆、飞机和汽笛声,但*主要的还是风声、鸟鸣和邻里声。附近有许多居民能够从窗口看到这块儿地方,他们或许在清洗衣物时陷入了遐想,或许在享受着香烟带来的片刻舒心。这个屋顶花园并不僻静,但正因如此,才更有意思。我认为它像是飘浮于城市的尘嚣之上,既不脱离整体,又有一些疏离。
说到屋顶花园,我可能有些夸大,因为其中的植物寥寥无几。我去年刚开始尝试种植,但结果并不如人意。
今年的情况将会有所不同。我打算把这片狭小的、毫无特色的室外空间变成一个有机的、空中的、可供食用的花园,让它长满各色果树、蔬菜和开花植物——一个真正的起居室。
这个屋顶就像一个比较大的阳台,面积不足3平方米。那棵美国梧桐是离我*近的邻居,树上经常有松鼠和小鸟光顾。屋顶终日有阳光照射,在这个时节的日落时分,落光了树叶的枝干衬着冬日微亮的天空,显得格外美好。现在屋顶上摆放着一套桌椅,还有一些薰衣草和三丛帚石南,看起来有点儿空旷,有点儿荒凉。但在我看来,它就像一张空白的画布,在等待着奇迹发生。
与往常的冬天一样,我本着爱护野生生物、创建有机厨房的园艺理念,花了几个月时间来做规划。我阅读书籍、制作清单、画奇怪的图表,然后考虑需要购买哪些必要的硬件设施,比如修枝剪、小铲,也许还需要一把扫帚。我真的是从零开始——去年的象征性种植,我用的是一把儿童用的蓝色塑料铲,在海边买的,可能更适合用来堆沙堡,而不是做园艺。目前这个花园项目的主要目标是廉价、不需要太多时间,而且能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耐心并不是我的突出优点,我希望这个屋顶能很快成为一个特别的地方。
我18岁来到伦敦上大学,现在25岁。我是一个十足的城市女孩,没有任何园艺经验,但我对大自然有着深厚的感情。我对城市里的野生生物十分着迷,在这个生态前景悲观的时代,我迫切地想要做一些于环境有利的事。
我想对我居住的地方动些手脚,用创造性的方法在我目前称作“家”的这幢大楼四周树起一面面植物墙。从事园艺的想法看起来十分不切实际,但我喜欢这个想法——把城市里的一个灰色角落染成绿色。
……
海伦·芭布丝(HelenBsbbs),自由撰稿人和作家,生活在英国伦敦。她曾在BBC及其出版部门任职,为《野外伦敦》杂志做过编辑。现在为《卫报》、《观察家报》、《新政治家周刊》等媒体撰稿;也为慈善机构和非政府组织做杂志编辑,如“绿色和平组织”等。
夕阳山外山 本书特色 《夕阳山外山》是学者姜建强的一本散文随笔集,是他长年读书的一个诗性哲学散步。作者用诗化的语言,哲理的思辨,与中国古代名士,如孔子、庄子、屈...
灯花漫忆-周楚林默予回忆录 内容简介 老友忆当年中国电影界为安徽、江苏等地救灾在北京举行义演,我有幸与三十年代的两位老友,著名导演、电影艺术家刘琼、舒适相见,彼...
2005年,俄罗斯久负盛名的青年近卫军出版社“杰出人物传记丛书”推出了作家、诗人德米特里·贝科夫撰写的《帕斯捷尔纳克传》。这部作品甫一问世,就非同凡响,不仅一举...
四川文艺出版社草堂草堂(第22卷) 本书特色 《草堂(2018第6期 总第22卷)》为梁平主编“草堂”书系第二十二卷,全书以多角度、全方...
故园人影-当代散文大家精品文库 内容简介 散文是一种轻灵而又自由的文体,为我国历代文人墨客所喜爱。数千年来,流派异彩绘呈,名篇佳作迭出,一直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
《高质量混改的力量》内容简介:本书紧密结合实际,特别是近年来的典型案例,如万科、绿地、中联重科、绿城、飞乐音响、中国联通、
韩少功作品系列:山南水北 本书特色 这是一部长篇散文。韩少功在《山南水北》中记录了对山野自然和民间底层的深入体察,作家细腻的笔调勾画了生动的人物和神奇的亲历,将...
《命运的重量》内容简介:《命运的重量——一个艺术家大半个世纪的人生自传》是一本个人的历史回忆录。董克俊,这位被美国的评论家
里尔克诗选-高中部分 本书特色 ★“中学生文学阅读**书系”依据《中学生阅读行动指南》丽出版,它能够促进中学生对社会与人生进行全面的观察、细腻的体味和深入的思考...
希姆博尔斯卡选读札记:Ⅱ 本书特色 本书收录了希姆博尔斯卡对1975年到2002年出版的二百余本著作的读书随感。这些图书评论首次翻译为中文出版,内容涵括传记、选...
《不躺也不卷,我选择45°角向上》内容简介:本书立足当下社会青年的现实生活状态,以生动鲜活的故事情节编织出他们成长过程的图景
《第三届(2017)北京高校数学微课程教学设计竞赛优秀作品集锦》内容简介:本书是第三届北京高校数学微课程教学设计竞赛优秀作品的
21世纪诗歌排行榜 内容简介 用排行榜的方式,把*优秀的作品推到前台,上榜作品既有名家得意之作,也有实力新秀的妙文佳制。一榜在手,精品皆有。主打名家,但又不唯“...
北京大学古代文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在古典文学的世界浸润多年。爱读诗词,爱读绘本,尤其享受每天陪娃读书的美好时光。
《成功不是击败别人,而是改变自己》内容简介:过往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一切错误,造成了今天梦想的贻误。我们必须学着改变自己。改变
赫特夫妇的中国岁月 本书特色 本书系“故乡在中国”丛书之一。全书共分三辑:赫特医生在庐山、九江、安庆等地的故事、赫特夫人在中国的日子、赫特夫人珍贵信件。对中华护...
中华养生经典-闲情偶寄 内容简介 明末清初文学家李渔的《闲情偶寄》,又名《笠翁本草》,共分词曲、演习、声容、居室、种植、饮馔、器玩、颐养八部,除颐养部总论养生、...
孙犁文集-补订版-全10册 本书特色 ★32开精装,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孙犁,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荷花淀派代表人物,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代表作有《荷花淀》...
双年诗经 本书特色 《双年诗经:中国当代诗歌导读暨中国当代诗歌奖获得者作品集2015-2016》是一本较为特殊的诗歌选本,它囊括的不仅是诗的阅读,还有包括诗歌评...
王强,于清华大学获得工科硕士学位后,曾在短短七年间从国内电脑公司的底层员工飙升为IT行业外企在华机构高层管理者,堪称职场精英、商战高手。后曾在互联网领域创业并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