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小书记录了一位25岁的伦敦姑娘偏居城市一角的生活乐趣。而真正的主角是卧室外那片不足三平米的屋顶阳台,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从作规划、购置种子及工具,再到育苗、培植、收获,花园陪伴着作者经历了从春到冬的一年时光。
在这条主线之外,作者还描述了她眼中伦敦的自然生态环境,从高楼观鸟到参观都市农场,从城市骑行到雨中长走,揭开了伦敦这座大都市不为人知的一面。
本书行文素朴,不营造曲折,但其细腻的笔触、真挚的感情自然带来一种平缓、抒情的散文风格,使得本书自始至终充满了一种小清新的韵味。
城市能为你我带来些什么?
除了人群、高楼、车辆和噪音,还有花园、农场、鸟巢与河滩。
作者惊喜地发现,在伦敦——这高度城市化的地方,植物仍然自由生长,各种生灵悠然漫步。
让我们为自己创造一个能够与自然相互交流、情感共融的乐园。在喧嚣中,我们仍然可以追求田园诗般的生活。
阴暗与光明什么样的伦敦人会种菜呢?享受着某种家庭幸福的人?已婚,养狗,不流一滴汗,也不吐一个脏字,就能变出一道道自家出产的佳肴?哦,我可完全不是这样。我所生活的环境毫无幸福可言。我的厨房十分狭小,洗手间都快发霉了。房间是租来的;我没有丈夫,没有可爱的小狗,连一个像样的花园都没有。坦白地说,我也不是一个好厨子。
我有时会很忧郁,总是胡思乱想,疑神疑鬼,为此我感到不安。但我想对每个人来说,总会有什么事使你感到窃喜,总有些事,无论何时,总能令你开怀。
绿色空间、野生生物和我的家乡伦敦的每个细节,就是*令我振奋的三件事物。当一切都陷入阴暗,我还可以躲进这些隐蔽的地方——在这里,满眼都是密实的绿叶和流动的伦敦风景。还有——我的屋顶。
本书讲述的是关于种植的美好,以及自然和一座城市的生态系统。它展现的是伦敦鲜为人知的一面,以及一个漂泊中的二十五六岁的青年人如何身处其中。它旨在揭示一座城市能在多大程度上容纳野生生物,也可能使你以新的眼光来看待高楼林立的空间。同时它也是一曲赞歌,歌颂园艺带给人们的满足感,哪怕你已经对它感到绝望。这并不是一本指南,而是记述在初次尝试园艺的一年里发生的种种奇遇。
好吧,欢迎你来到这个不完美的世界——在这个高度城市化的空间里,植物自然生长,各种生灵悠然漫步,而我,则试图在喧嚣中追求田园诗般的生活。
我的卧室有两扇门。一扇是正常的门——屋子里的进出通道,通往厨房、卫生间和街边,而另一扇门则直达我楼下邻居的厨房屋顶。这扇门通向一个隐秘的场所,一个“欢乐满人间”式的地方,那里只见一根根烟囱、一片片树冠,还有宽广的天空。别人的花园都在屋顶下方,四周房屋环绕。而在这里,你看不到路和车,但你会看到一棵美国梧桐,以及在它后面——一块儿杂乱无章的荒地,一个由节疤树和灌木组成的孤岛,竟然逃脱了被加盖的命运。
我已经在这里住了一些日子。我在这幢可能是世界上*小的公寓里租了一个房间。我和室友蜗居在这个只有邮票大小的房子里,虽然空间有限,但我们都喜欢这儿。
一年前,在走投无路的时候,我们终于搬离了那所地狱般的房子,在这儿找到一丝安宁。从此我们摆脱了潮湿、鼠患和难伺候的室友等难题,换来一些不那么棘手的问题。公寓在伦敦北区一个特别嘈杂的角落,夹在卡姆登路(CamdenRoad)和霍洛威路(HollowayRoad)中间。但是,只要拐进我们所在的这条街,就会安静得多。虽然在屋顶上还是能听到车辆、飞机和汽笛声,但*主要的还是风声、鸟鸣和邻里声。附近有许多居民能够从窗口看到这块儿地方,他们或许在清洗衣物时陷入了遐想,或许在享受着香烟带来的片刻舒心。这个屋顶花园并不僻静,但正因如此,才更有意思。我认为它像是飘浮于城市的尘嚣之上,既不脱离整体,又有一些疏离。
说到屋顶花园,我可能有些夸大,因为其中的植物寥寥无几。我去年刚开始尝试种植,但结果并不如人意。
今年的情况将会有所不同。我打算把这片狭小的、毫无特色的室外空间变成一个有机的、空中的、可供食用的花园,让它长满各色果树、蔬菜和开花植物——一个真正的起居室。
这个屋顶就像一个比较大的阳台,面积不足3平方米。那棵美国梧桐是离我*近的邻居,树上经常有松鼠和小鸟光顾。屋顶终日有阳光照射,在这个时节的日落时分,落光了树叶的枝干衬着冬日微亮的天空,显得格外美好。现在屋顶上摆放着一套桌椅,还有一些薰衣草和三丛帚石南,看起来有点儿空旷,有点儿荒凉。但在我看来,它就像一张空白的画布,在等待着奇迹发生。
与往常的冬天一样,我本着爱护野生生物、创建有机厨房的园艺理念,花了几个月时间来做规划。我阅读书籍、制作清单、画奇怪的图表,然后考虑需要购买哪些必要的硬件设施,比如修枝剪、小铲,也许还需要一把扫帚。我真的是从零开始——去年的象征性种植,我用的是一把儿童用的蓝色塑料铲,在海边买的,可能更适合用来堆沙堡,而不是做园艺。目前这个花园项目的主要目标是廉价、不需要太多时间,而且能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耐心并不是我的突出优点,我希望这个屋顶能很快成为一个特别的地方。
我18岁来到伦敦上大学,现在25岁。我是一个十足的城市女孩,没有任何园艺经验,但我对大自然有着深厚的感情。我对城市里的野生生物十分着迷,在这个生态前景悲观的时代,我迫切地想要做一些于环境有利的事。
我想对我居住的地方动些手脚,用创造性的方法在我目前称作“家”的这幢大楼四周树起一面面植物墙。从事园艺的想法看起来十分不切实际,但我喜欢这个想法——把城市里的一个灰色角落染成绿色。
……
海伦·芭布丝(HelenBsbbs),自由撰稿人和作家,生活在英国伦敦。她曾在BBC及其出版部门任职,为《野外伦敦》杂志做过编辑。现在为《卫报》、《观察家报》、《新政治家周刊》等媒体撰稿;也为慈善机构和非政府组织做杂志编辑,如“绿色和平组织”等。
写满字的空间 本书特色 毕飞宇一直被大家公认为小说家中的思想家,长期以来,他的工作就是虚构,然而,在他近三十年的虚构生涯里,时常也会非虚构——写一些散文和随笔。...
启功韵语 本书特色 这本小册子,是作者从十几岁学作仄仄平平仄的句子开始,直到今年,许多岁月中偶然留下的部分语言的记录。包括《社课咏春柳四首拟渔洋秋柳之作》《清平...
骆驼祥子 本书特色 《骆驼祥子》内容简介:祥子来自农村,立志买一辆自己的车,做一个独立的劳动者。但是,用三年的血汗钱换来的车却被军阀的乱兵抢走,从军阀逃回来后,...
奥德赛-(全4册) 本书特色 《奥德赛》是古希腊语—汉语对照本,为“日知古典丛书”*新一种。本书希腊文本采用洛布古典丛书中《奥德赛》版本,为通行近百年的权威校勘...
莫扎特家书 本书特色 今年是莫特250年诞辰,多年来因一系列音乐随笔而蜚声书林的辛丰年先生从莫扎特众多家书中摘译精彩片段,并辅以二百余篇独到解析,或回溯历史,或...
《在美利坚访学的日子》内容简介:《在美利坚访学的日子》是作者叶康为在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访学期间所著的随笔和游记。去美国之
赢在美国:贺梅案真相揭秘 本书特色 夺女官司打了八年,中国人终于攻破美国司法体系,中国人改变历史,对美国强权说NO……赢在美国:贺梅案真相揭秘 内容简介 夺女官...
双飞翼 本书特色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心可以有。一翼是小说,一翼是诗歌。一翼是明清小说,一翼是唐诗。一翼是《红楼梦》,一翼是李商隐的诗。我对这双飞翼情有独钟。...
漫步藏庙 本书特色《漫步藏庙》是中国文化深度旅游图文指南丛书一文物系列,设计给有兴趣与有真实需求深入学习、探索及传播普及中国文化历史和语言的读者群体。引导读者通...
寻找你内心深处的芳香 本书特色 《寻找你内心深处的芳香》是从她几百万字散文中遴选*精华的篇章而成,并有部分新作首发。毕淑敏以数十载的人生积淀和心理医生的身份出发...
《管家琪幽默童话:鲁蛋超人》内容简介:鲁蛋超人是咸蛋超人的表哥,最喜欢吃卤蛋和卤肉饭。鲁蛋超人向来不太到外面走动,所以当他
恋上冰淇淋 本书特色 美国女孩丽娜到托斯卡纳度暑假,但她完全没有心情享受意大利著名的阳光和童话般的风景。她来这里,只是因为妈妈临终的愿望——认识她的父亲。可是,...
考工记 本书特色 “海豚文存”是海豚出版社继“海豚书馆”之后推出的系列丛书,“文存”不做细致的划分,内容比较杂,不那么经院,不那么学术,追求新鲜感、冲击力...
菊味轩诗钞 内容简介 一、《当代诗词家别集丛书:菊味轩诗钞》编入当今健在之老辈与中青年诗词家别集,择其质量上乘、经编委会审阅通过者。二、选取诗词别集,以『情真、...
曾经的乡土-讲给女儿的那过去的事情 本书特色 一部文学性回忆录,一部当代中国草根史记。本书作者通过对自己儿时及青少年时代生活经历的回忆,展示了个人特殊的成长历程...
最后一战-中日湘西雪峰山会战纪实 本书特色 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有“中国战略之父”美誉的蒋百里将军就明确指出,一旦中日开战,抗战是个持久战的问题,而湖南将作为决...
中华梅氏当代散文选 本书特色 本书具有浓郁的姓氏文化、地方文化、家族文化特征,以抒发亲情、乡情为中心,变现了当代人的寻根情结。怀旧,不是心灵无助的漂泊;怀旧也不...
舒芜致胡风书信全编 内容简介 这是作者写给胡风先生的信札142封(编者注:实为145封),兹据复印件编注发表,提供一种新又学史料。1997年,梅志先生复印了作者...
荷塘月色 内容简介 本书是圃冷斜阳文丛中的《荷塘月色》分册,书中收录了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的大量作品,有散文、诗歌等等。本书内容丰富,形式新颖,所收作品较全面地反...
茅盾散文选集 本书特色 获首届国家图书奖。一、本套书是《百花散文书系》的一个组成部分.选收一九一七至一九四九年期间散文家的名篇佳作,按人专集分册.二、入选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