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敦煌》从佛教史的角度,主要介绍佛教与敦煌莫高窟的关系,特别是介绍壁画中所反映的佛教在中国如何发展、巩固,如何逐步本土化、中国化,如何满足中国各阶层人们的信仰需求,以及神权与政权之间的关系等等。即帮助读者通过生动形象的敦煌艺术,能够对佛教在中国的发展过程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为此,本书分为“启吾西土——敦煌的开辟”“佛光初现——敦煌佛窟的出现”“无言的述说——壁画里的佛教发展史”“本土梵音——佛教的中国化”“慈悲与供养——佛教的渐人人心”“神权与政权——寄托于佛教的家国之思”“白云苍狗——敦煌艺术的衰落与遗响”等七个部分,从不同角度多方面有序地介绍敦煌佛教艺术。另外还增加了“小词条:去敦煌前必知的30个小知识”“敦煌八景”等相关内容,以方便读者对敦煌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美丽敦煌》为重点介绍敦煌艺术具导引性的文化读本。本著以时代为序,有侧重地精选敦煌艺术中*具有时代精神的内容,同时尽可能帮助读者了解相关的历史背景,使之在欣赏敦煌艺术时,能与所观赏的对象产生火花,与古代的画工塑匠、善男信女产生共鸣,与壁画和塑像中的佛、菩萨、僧人、供养人进行“对话”。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可赏性和知识性、启迪性。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位于敦煌城东南25公里处鸣沙山东麓的断崖上,南北长约1600米。始建于前秦建元二年(366年),讫于民国24年(1935年),绵历近1600年。在现存735个洞窟中(原编492个,后北区发掘新编243个),保存着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回鹘、西夏、元、清、民国等时期的壁画45000多平方米,彩塑3000余身;以及唐、宋、清、民国时期的木构建筑十余座。另外,于1900年发现的藏经洞,曾保存了4至11世纪的写本、帛画、纸画、织染刺绣等文物约5万件。西千佛洞西千佛洞,位于敦煌城西35公里的党河岸壁上,因地处莫高窟之西而得名。据《沙州都督府图经》的记佛龛文推断,其开凿时代大概与莫高窟同时。现尚残存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元、清、民国等时期修建或改建的洞窟22个。西千佛洞虽然规模不大,壁画、彩塑数量不多,但对于进一步了解、欣赏和研究近1600年的敦煌石窟艺术史,颇有参考价值。榆林窟榆林窟,又名万佛峡,位于瓜州城南75公里处的踏实乡境内,开凿在榆林河峡谷两岸断崖上。在现存42个洞窟中,保留有唐、五代、宋、回鹘、西夏、元、清、民国等时期壁画的5000平方米,彩塑200多身。榆林窟开凿时代大概始于北魏,但大规模营造则在唐代。如中唐25窟,壁画保存完好,色彩犹新,艺术价值颇高,在整个敦煌石窟中亦属佼佼者;另外西夏时期凿建的第2、3窟,无论在内容还是艺术上都独树一帜,弥补了莫高窟西夏艺术的不足。东千佛洞东千佛洞,位于瓜州县城东南90余公里之处(距桥子乡东南约30公里),开凿在峡谷河床两岸断崖上,是西夏和西夏以后开凿的一个以表现密宗内容为主的佛教石窟寺。东干佛洞现有大小洞窟23个,其中有壁画、塑像的洞窟仅9个,主要反映了西夏、元代、清代三个历史时期的石窟艺术。密宗内容在这里有较多的系统性的表现,艺术价值亦颇高,和榆林窟一起可弥补莫高窟佛教密宗艺术之不足。水峡口石窟水峡口石窟,又名下洞子,位于瓜州城南约50公里处的踏实乡境内,距榆林窟约25公里,开凿在榆林河南北两岸断崖上。现存有塑像、壁画的洞窟8个,其中南崖的1至7号窟尚存宋及清代的塑像或壁画,北崖的8号窟尚存五代壁画。五个庙石窟五个庙石窟,位于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城南20公里处的狼湾里,*初开凿时代可能是北朝。该处并排有5个石窟(一个早年已毁,实为4个)。蒙古族将石窟称庙,所以称五个庙。其实包括残窟在内共有20多个石窟,可以说是一处具有相当规模的石窟群。现存四窟尚保存不少五代、宋、西夏、元等时期的壁画,内容丰富,艺术精湛,可以补充和说明敦煌佛教艺术发展过程中的许多问题。锁阳城锁阳城,又名苦峪城,位于瓜州县城东南约80公里的桥子乡正南的戈壁荒漠中。据考证,该城始建于汉代,晋、隋、唐、宋、元、明等朝代都有修葺。该城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城西北角有角墩,高约18米,拱形门洞,东西贯通。城垣为长方形,东西长565米,南北宽468米。城内遍布土筑房屋遗迹,残砖断瓦,随处可见,纵横城区的街道依稀可辨。城区内外,遍生锁阳,块根肥满,既可充饥,又可解渴。相传初唐薛仁贵进征西域,在此遭哈密国元帅苏宝同大军层层包围,便令士兵掘锁阳而食之,坚持到援军赶来,故苦峪城又被民间称为锁阳城。河仓城河仓城,俗称大方盘城,建于西汉,位于敦煌西北约60公里处的戈壁滩中,西距汉代玉门关(小方盘城)约20公里。河仓城建在高出湖滩3米许的土台地上,因临疏勒河,故称河仓城。古城呈长方形,坐南面北,东西长132米,南北宽17米,残垣*高处约6.7米。城墙由夯土版筑,城内有南北方向的两堵墙,将城分隔为并排大小相等的3座仓库,墙壁上下都开有三角形的洞口,主要用于仓库的通风。城外围的东、西、北三面加筑有两重围墙。当时据守玉门关、阳关及长城和烽火台的将士和战马的粮食、衣物、草料和武器,都由这一仓城供给。河仓城是古代西北长城边保留至今的*古老、规模*大的军事仓库。1943年,这里曾发掘出被遗弃的糜子、谷子、大麦等粮食。长城烽燧敦煌境内有约150公里的汉长城遗址。从敦煌与瓜州交接处起,沿疏勒河南岸到阳关、玉门关都有汉长城的断续遗址,其中玉门关以西5公里处的一段保存*为完好,地基宽3米,残高3米,顶宽1米,为我国目前汉代长城保留*完整的一段。墙垣由沙土夹芦苇层层夯筑而成。……
《Android Jetpack应用指南》内容简介:《Android Jetpack应用指南》讲解的是Android Jetpack最核心的内容—架构。第1章将...
西方学者中国中古贵族制论集 内容简介 本书荟萃了西方著名汉学家杜希德、姜士彬、伊沛霞、葛涤风、陈美丽、霍姆格伦等先生研究中国中古时期高门大族和统治精英重要的研究...
古代日本的女帝-甲骨文丛书 本书特色 日本宪法第二条规定,“皇位由属于皇统男系的男子继承”。然而在古代日本,由推古天皇首开先河、称德天皇落幕告终,先后有六位女性...
《诗词蒙语》内容简介:本书共分二十章,包括“‘三言两语’谈平仄”、“对偶和律诗”、“作诗和填词”、“谈练字”、“诗词里的重
救亡图存东北魂:东北救亡群体与西安事变研究 本书特色《救亡图存东北魂--东北救亡群体与西安事变研究》简介:在西安事变前后,东北救亡群体的抗日救亡思想和实践活动对...
中国近代史 内容简介 这部书把“中国近代史”界定为“中国近代化的历史”,中国能否近代化以及如何近代化,于是就成为本书论述的主线。 本书以恭亲王奕诉及普国藩、李鸿...
蒙古旅行 本书特色 日本人类学家鸟川龙藏写在19世纪末的蒙古旅行。(日本人类学家鸟川龙藏写在19世纪末的蒙古—中国之旅。)蒙古旅行 内容简介 《蒙古旅行》是在鸟...
《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的英文原版初版于1974年。作者以明实录、明人奏疏笔记、明代地方志等史料为基础,充分吸收了中
663-1895年-中日痛史 本书特色 本书共七章,按照时间顺序记述了中日历史上的六次战争,并以中日甲午战争作为全书的重点,反映了清末中国政府经济、军事、外交方...
《如何让你爱的人爱上你2》内容简介:国际著名情感问题专家莉尔·朗兹以坚实的科学研究为基础,以轻松愉快的方式,教授如何与理想伴
《高情商沟通》内容简介:这是一本教人如何说话、与人沟通的书。如何反抗父母“爱的操控”?如何说,领导才更喜欢听?怎样道歉才能
中国古代文化丛书国论集----国语 内容简介 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世界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我们在编选这套丛书的过程中,以精益求精的态度、披沙...
本书利用河北省获鹿县的历史档案,探讨了19世纪晚期以及20世纪早期中国的乡村治理,细致地描述了村民们在治理村社及与国家打交道
辛德勇卷-当代学人精品 本书特色 当代历史地理学名家辛德勇教授推陈出新之作精微考辨基本文献,专攻学术繁难纵横融汇多学科,游刃破解千年悬疑辛德勇卷-当代学人精品 ...
《战后欧洲史(卷四)》内容简介:1991年,苏联解体。后共产主义的东欧举步维艰,面临着艰难的经济转型和民主过渡。经济上,这些自
中国抗日战争史 本书特色 这本《中国抗日战争史》由《中国抗日战争史》编写组编,全书共分十章,具体内容包括:中国人民局部抗战兴起,揭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
我与日本帝国的战争 本书特色 《我与日本帝国的战争(二战美军特工在华救助飞行员的故事)(精)》是一部由美军退役少校理查德·维能·希尔亲笔撰写的二战回忆录,全书分...
《健康的逻辑》内容简介:本书以一篇篇小品文的形式,介绍了日常生活中那些看似平常却与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的生活行为,倡导人们通
明朝那些事儿:典藏本:第七部:拐弯中的帝国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二次摊牌、胜算、为了忘却的纪念、 绝顶的官僚、和稀泥的艺术、游戏的开始、谋杀、不起眼的敌...
清代-民国-西宁社会生活史 本书特色 李健胜编著的《清代-民国西宁社会生活史》以清代一民国时期为时间范围,以西宁现今所辖地区为空间界域,以西宁地区的衣食住行、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