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敦煌》从佛教史的角度,主要介绍佛教与敦煌莫高窟的关系,特别是介绍壁画中所反映的佛教在中国如何发展、巩固,如何逐步本土化、中国化,如何满足中国各阶层人们的信仰需求,以及神权与政权之间的关系等等。即帮助读者通过生动形象的敦煌艺术,能够对佛教在中国的发展过程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为此,本书分为“启吾西土——敦煌的开辟”“佛光初现——敦煌佛窟的出现”“无言的述说——壁画里的佛教发展史”“本土梵音——佛教的中国化”“慈悲与供养——佛教的渐人人心”“神权与政权——寄托于佛教的家国之思”“白云苍狗——敦煌艺术的衰落与遗响”等七个部分,从不同角度多方面有序地介绍敦煌佛教艺术。另外还增加了“小词条:去敦煌前必知的30个小知识”“敦煌八景”等相关内容,以方便读者对敦煌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美丽敦煌》为重点介绍敦煌艺术具导引性的文化读本。本著以时代为序,有侧重地精选敦煌艺术中*具有时代精神的内容,同时尽可能帮助读者了解相关的历史背景,使之在欣赏敦煌艺术时,能与所观赏的对象产生火花,与古代的画工塑匠、善男信女产生共鸣,与壁画和塑像中的佛、菩萨、僧人、供养人进行“对话”。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可赏性和知识性、启迪性。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位于敦煌城东南25公里处鸣沙山东麓的断崖上,南北长约1600米。始建于前秦建元二年(366年),讫于民国24年(1935年),绵历近1600年。在现存735个洞窟中(原编492个,后北区发掘新编243个),保存着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回鹘、西夏、元、清、民国等时期的壁画45000多平方米,彩塑3000余身;以及唐、宋、清、民国时期的木构建筑十余座。另外,于1900年发现的藏经洞,曾保存了4至11世纪的写本、帛画、纸画、织染刺绣等文物约5万件。西千佛洞西千佛洞,位于敦煌城西35公里的党河岸壁上,因地处莫高窟之西而得名。据《沙州都督府图经》的记佛龛文推断,其开凿时代大概与莫高窟同时。现尚残存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元、清、民国等时期修建或改建的洞窟22个。西千佛洞虽然规模不大,壁画、彩塑数量不多,但对于进一步了解、欣赏和研究近1600年的敦煌石窟艺术史,颇有参考价值。榆林窟榆林窟,又名万佛峡,位于瓜州城南75公里处的踏实乡境内,开凿在榆林河峡谷两岸断崖上。在现存42个洞窟中,保留有唐、五代、宋、回鹘、西夏、元、清、民国等时期壁画的5000平方米,彩塑200多身。榆林窟开凿时代大概始于北魏,但大规模营造则在唐代。如中唐25窟,壁画保存完好,色彩犹新,艺术价值颇高,在整个敦煌石窟中亦属佼佼者;另外西夏时期凿建的第2、3窟,无论在内容还是艺术上都独树一帜,弥补了莫高窟西夏艺术的不足。东千佛洞东千佛洞,位于瓜州县城东南90余公里之处(距桥子乡东南约30公里),开凿在峡谷河床两岸断崖上,是西夏和西夏以后开凿的一个以表现密宗内容为主的佛教石窟寺。东干佛洞现有大小洞窟23个,其中有壁画、塑像的洞窟仅9个,主要反映了西夏、元代、清代三个历史时期的石窟艺术。密宗内容在这里有较多的系统性的表现,艺术价值亦颇高,和榆林窟一起可弥补莫高窟佛教密宗艺术之不足。水峡口石窟水峡口石窟,又名下洞子,位于瓜州城南约50公里处的踏实乡境内,距榆林窟约25公里,开凿在榆林河南北两岸断崖上。现存有塑像、壁画的洞窟8个,其中南崖的1至7号窟尚存宋及清代的塑像或壁画,北崖的8号窟尚存五代壁画。五个庙石窟五个庙石窟,位于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城南20公里处的狼湾里,*初开凿时代可能是北朝。该处并排有5个石窟(一个早年已毁,实为4个)。蒙古族将石窟称庙,所以称五个庙。其实包括残窟在内共有20多个石窟,可以说是一处具有相当规模的石窟群。现存四窟尚保存不少五代、宋、西夏、元等时期的壁画,内容丰富,艺术精湛,可以补充和说明敦煌佛教艺术发展过程中的许多问题。锁阳城锁阳城,又名苦峪城,位于瓜州县城东南约80公里的桥子乡正南的戈壁荒漠中。据考证,该城始建于汉代,晋、隋、唐、宋、元、明等朝代都有修葺。该城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城西北角有角墩,高约18米,拱形门洞,东西贯通。城垣为长方形,东西长565米,南北宽468米。城内遍布土筑房屋遗迹,残砖断瓦,随处可见,纵横城区的街道依稀可辨。城区内外,遍生锁阳,块根肥满,既可充饥,又可解渴。相传初唐薛仁贵进征西域,在此遭哈密国元帅苏宝同大军层层包围,便令士兵掘锁阳而食之,坚持到援军赶来,故苦峪城又被民间称为锁阳城。河仓城河仓城,俗称大方盘城,建于西汉,位于敦煌西北约60公里处的戈壁滩中,西距汉代玉门关(小方盘城)约20公里。河仓城建在高出湖滩3米许的土台地上,因临疏勒河,故称河仓城。古城呈长方形,坐南面北,东西长132米,南北宽17米,残垣*高处约6.7米。城墙由夯土版筑,城内有南北方向的两堵墙,将城分隔为并排大小相等的3座仓库,墙壁上下都开有三角形的洞口,主要用于仓库的通风。城外围的东、西、北三面加筑有两重围墙。当时据守玉门关、阳关及长城和烽火台的将士和战马的粮食、衣物、草料和武器,都由这一仓城供给。河仓城是古代西北长城边保留至今的*古老、规模*大的军事仓库。1943年,这里曾发掘出被遗弃的糜子、谷子、大麦等粮食。长城烽燧敦煌境内有约150公里的汉长城遗址。从敦煌与瓜州交接处起,沿疏勒河南岸到阳关、玉门关都有汉长城的断续遗址,其中玉门关以西5公里处的一段保存*为完好,地基宽3米,残高3米,顶宽1米,为我国目前汉代长城保留*完整的一段。墙垣由沙土夹芦苇层层夯筑而成。……
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终结篇-2-(全新增订版) 本书特色 ★ 新版《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火爆热卖中!莫言、柴静、白岩松、当年明月,诚挚力荐!★ 当红历史作家张宏...
本书由一篇高质量的长篇主题论文以及多篇不同类型的论文和评论组成,主要研究了大英帝国的日耳曼蛮族起源及其封建制对英帝国构建
本书全面搜集整理廖氏全部著作,计140余,凡百数十卷,施以新式标点,并加校勘及每书提要,再配以人名、书名索引,附录廖平传记、
《社区治理智能化》内容简介:本书基于上海市浦东新区社区治理智能化实践,注重对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热点、难点进行全面的梳理和深入
《主升浪之快马加鞭》内容简介:本书以实盘为例,分析总结操盘策略,帮助读者把握大盘及个股牛熊拐点,掌握强势生猛的主升浪。作者
英语民族史(全四册) 内容简介 地球上一个由讲英语的人口构成的庞大帝国——包括了不列颠、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西方*强国——历经了漫长曲折的历程而渐渐形成;它...
清史简述 内容简介 《清史简述(精)》是根据郑天挺先生1962年为 党校学员讲授清史的课堂记录整理而成的, 提纲挈领地介绍了自清朝入关后到鸦片战争前政治、 经济...
人权演变史的中文必读书︱一场富有教益却也称得上残酷的良知训练讲述人权的历史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使得林国荣的《历史上的
夕阳红:百位三国人物勾勒成败兴衰 本书特色 这是一个独一无二的时期,是层出不穷的能臣干将撑起了整片历史的天空。“人才莫盛于三国,亦惟三国之主各能用人...
《面向未来的电力企业管理:以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为例》内容简介:本书案例源于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开展“四项行动”的实践
山海经研究 内容简介 上海人斥地北天南神聊者为“谈山海经”。其实,作为先秦一部述说有关天文、地理、民族、历史、宗教、神话等之文化典籍,《山海经》并不易谈。从求学...
《西方古典学术史(第二卷)》内容简介:《西方古典学术史》是英国古典学者约翰·埃德温·桑兹重要的著作,全书共三卷,全面系统地
全球艺术史-第2版 本书特色 历述5000年全球艺术的动人故事,从旧石器时期直至当代基西克与艺术爱好者和入门者分享他对绘画艺术的挚爱和见地透过近500幅旷世杰作...
共和十年《纽约时报》民初观察记:政治篇+社会篇(全2册) 本书特色《共和十年(纽约时报民初观察记1911-1921)》(作者郑曦原)为《帝国的回忆——晚清观察记...
走马楼吴简经济文书研究 本书特色 1996年出土的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多达十余万枚,总字数超过《三国志》,数量至巨,举世罕见,被学术界称为世纪性大发现。《走马楼吴...
澳门古今与艺文人物 本书特色 《澳门古今与艺文人物》该书分为甲乙两辑。甲辑“澳门古今”写澳门的历史背景和沧桑变化,对澳门历史上的重要事件都有所叙述。“澳门古今”...
北京古戏楼 本书特色本书收录了北京历史上的62个古戏楼,介绍了北京地区现存清朝中期到民国初年的古戏楼的历史、建筑形制并配有百余幅图片。北京的古戏楼是上至皇帝,下...
中文经典100句史记 本书特色 经典是古代圣贤才智的结晶,是民族文化的源头。多认识经典可以让我们站在巨人的肩上,长得更快、更高。 多认识经典可以让我们的思想、文...
重说中国近代史 本书特色 还原一段被扭曲的历史,挖掘国人今日问题之根源。真实的历史,只能由真诚的学者完成!*有料的大学历史课,从大学校园流行出来的近代史!重说中...
史记鉴赏辞典 本书特色 傅德岷、文成英主编的《史记鉴赏辞典(精)》精选了《史记》重要篇目中的精彩片段九十五则,是长期流传于广大人民群众中的有影响的故事,为了便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