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具有鲜明的现代主义特色。作者康拉德用了马洛这样一个叙述者,让他以回忆者的身份出现在故事里,他的叙述穿梭于过去与现在、自己和库尔兹及听众之间,让读者分享着他的各种情绪,这种叙述角度的交替,开创了一种新的叙述模式,代替了传统的线性叙述方法。
文学名著永远是全世界人民的无价之宝,是值得大家继承和发扬光大的精神财富。这套文学名著宝库精选世界文学名著中脍炙人口的经典名篇和被市场认可且为学术界首肯的传世名著,拥有包括蒋天佐、戴望舒等数十位资深翻译家和全国知名院校教授、博士构建的权威译者队伍,更为准确地诠释全世界人民的精神瑰宝,给新老读者带来一股新世纪的全新人文气息。
这套“世界文学名著典藏”图书将为您筑建一间典雅高贵和书香馥郁的书房。世界文学巨匠积淀千年的珍贵遗产,著名翻译家呕心沥血的传世译本,原汁原味、清新隽永的全译名篇,外国文学权威资深学者的名著导读,欧洲顶级设计师的装帧设计理念,国际一流的印制工艺,打造烫金击凸、玲珑绝美的典雅外观,精彩大气、感人至深的美式封面图、欧洲内芯插图,从而使得该套丛书具有权威性、艺术性、完整性和收藏性。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英国文坛上,约瑟夫·康拉德(Joseph Conrad,1857—1924)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他不仅是英语世界杰出的作家,而且被认为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之一。他的小说背景广阔、性格复杂、手法新颖、风格独特,在19世纪传统小说与20世纪现代主义小说之间起了承先启后的作用。
康拉德一生写了14部长篇小说、7部短篇故事集(含27个中、短篇小说),此外还写有许多散文和3部戏剧。评论界一般把他的小说分为三个部分:海洋小说、丛林小说、政治小说。也有按题材背景的地域分为:写海洋的小说,写亚非拉的小说和写欧洲的小说。尽管康拉德是一位擅长叙说海洋故事的大师,但他本人并不愿被人归入海洋小说家之列。1906年他曾告诉一位记者:“他们想把我放逐到大海中间去。”十多年后,他又曾对一位朋友说:“也许你不会认为这太过分,在写作生涯22年之后,我还会说我一直没有被人很好理解。我被人们称为海洋作家,赤道作家,描写作家,浪漫主义作家——还有,现实主义者。但是,我全部的关注其实都是给予事物、事件和人的‘理想’价值的。如此而已。”
确实,康拉德的作品广泛地探索了人生和自然,涉及社会的许多方面,即使他那些以海上生活为题材的小说,海洋也不单单是故事的背景和自然环境。康拉德作品中的海洋和海船上的小社会,是世界和人生的缩影,他用它们作为一种媒介,来探讨人类生存的含义和价值。同时,从创作手法上来看,他的写作也突破了传统的浪漫主义或现实主义的概念,努力追求风格与形式上的革新。因此,读康拉德的小说,应该从更广的角度、更深的意义上去理解和欣赏。
康拉德本是波兰人,姓克尔泽尼奥夫斯基,出生于沙俄统治下的别尔季切夫。他的父亲是一位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地主,爱好文学,写过诗歌和戏剧,翻译过狄更斯、莎士比亚和雨果的作品,因参加波兰民族独立运动被沙俄政府放逐到俄罗斯北部的沃格洛达。5岁的康拉德随父母一起到了流放地。艰苦生活的折磨,使他母亲和父亲相继患肺病去世,小康拉德被送往舅母家抚养长大。康拉德9岁时在海边度过一个夏天,大海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对海洋的向往使他15岁时立志要做一名海员。1874年,17岁的康拉德离开波兰来到法国马赛,参加了法国商船队,从此开始了持续近20年之久的海上生涯。他先后在法、英等国的商船或货船上工作,从徒工、水手、二副、大副,直到当上船长。康拉德随船到过世界上许多地方,足迹遍及南美、非洲、东南亚、澳大利亚等地。
1878年,康拉德在一艘英国货船上工作,从马赛到君士坦丁堡,再回到英国的洛斯托夫特。这是他第一次踏上英国的土地,当时他几乎还不会说一句英国话。8年以后,他加入了英国国籍,并正式使用英语化的姓名约瑟夫·康拉德。1895年他用英语写成的第一部小说《阿尔迈耶的愚蠢》问世,此后他开始定居英国,并一直用英语从事创作。尽管康拉德至死说的都是带有外国口音的英国话,但他被公认是一位英语语言大师。他的作品特别是早期作品的文字,有时不免有沉重或浮夸之感,时而还有晦涩之处,但这些缺点不断有所克服,在他最好的一些小说中,他抒情写景、讽刺幽默,都能够做到挥洒自如,把英语用得恰到好处。这使得英语民族的作家和读者们也赞叹不已。法国作家安德烈·纪德翻译过康拉德的小说,但他说:“谁若是想学习英语,他应该读一读康拉德的英语原作。”
一般公认,《黑暗的心》是最能代表康拉德思想与艺术特点的作品。这部小说在许多国家都有译本,中文的不同译本曾被译为不同的题目,如《黑暗的心脏》、《黑暗的内心深处》等。译者们都是希望能够最为确切地传达出作者的原意。非洲大陆在地图上呈现的形状很像一个心形,而这块心状大陆从19世纪到20世纪,正处于它有史以来最为艰难和黑暗的年代。非洲人民遭受欧洲殖民主义者无耻的欺骗、疯狂的压榨和残酷的剥削,一片原本美丽富饶的土地变成了一个极其黑暗的地狱。康拉德正是从这样一个角度上去观察和描述非洲的。穷凶极恶的欧洲殖民主义者在非洲所制造的黑暗可谓登峰造极,作者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比当时的非洲更为暗无天日的地方,因此,他把他的小说定名为“黑暗的心”,也就是“最最黑暗、黑暗已极”的意思。
《黑暗的心》通过一系列生动、感人的人物形象和景物、事件的描述,把人性在非洲丛林深处的种种表现动人心魄地、血淋淋地描写出来。小说的主人公是乘着欧洲的轮船从海洋驶入非洲内河的,而他所揭露的殖民主义者的暴虐行径又是当年全世界有正义感和有良心的人士都十分关注的政治事件。因此,这部作品既是康拉德“丛林小说”的代表作,也可以说是他的“海洋小说”和“政治小说”的代表作。这也许正是人们习惯于通过《黑暗的心》这部作品来全面了解和研究康拉德的原因。于是,这部作品便当然地成了他的代表作。
大家知道,康拉德这位21岁才初次接触英语的波兰人,后来成为公认的、英语文学中最有才华的“文体家”。他在《黑暗的心》中所展现的语言才能是令人叹为观止的。这是一部散文体小说,然而,仔细读来,你竟会在其款款的叙述中感受到一种诗歌韵律般的连绵的呼应和起伏,体验到一种诗一样的语言美。这是我们在其他作者笔下很难发现的。译者在翻译这部作品时,曾努力想要在汉语译文中也把原作的这种美传达出来,哪怕是传达出它的万分之一也好。不知这种努力有没有产生效果。这要由读者朋友们来加以评说了。
《黑暗的心》如此深刻动人地揭示出发达地域的外来势力侵入落后的原始地域时,所呈现的人与人之间和不同的种族与文化之间的矛盾冲突,使它成为世界文学史上具有样板意义的作品。因此,竟有人把它的情节原封不动地搬入另一部作品中,只是改换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作品的主人公也换成了另外一些人,而同样深刻而且感人地反映和揭露现实。美国一部著名的描写越南战争的电影就是这样做的。
康拉德早期的作品中可以见到模仿屠格涅夫、福楼拜、莫泊桑等大师的痕迹,但他不是一个满足于走前人道路的作家,他力图按照自己的美学准则从事创作。康拉德的艺术主张表述于他自己作品的前言、附记以及他与友人的一些通信中。他认为小说不仅为人提供娱乐,更应作为深入探究人性和行为动机的媒体,要表达人生哲理。“艺术家应该和思想家及科学家一样,寻求真理然后发出呼吁”,因此他的海洋小说与比他稍早的另一位英国作家史蒂文森(1850—1894)的海洋小说就有明显的不同。史蒂文森着重讲述冒险故事,康拉德更关心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人物在事件中的作为和事件在人物意识中的反映。在康拉德的小说中,人物比情节、故事更为重要,他不像巴尔扎克那样写环境如何造就人物性格,也不像陀斯妥耶夫斯基那样写入物矛盾复杂的心理活动。康拉德通过人物的所作所为,人物的体验、感想,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心境、内在品质和潜在力量。康拉德希望能发掘出人性中隐藏的东西,不管是善良的、优秀的,还是邪恶的、卑劣的,他都将它们展示在读者眼前,促使读者自己进行思考,做出道德判断。
康拉德的作品不仅风格雄浑壮阔,手法也独到新颖,有强大的感染力。值得指出的是,他的许多艺术手法为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提供了启示,而许多现代派小说家也十分推崇康拉德。
康拉德特别强调人的感官作用,他认为“一切艺术最初无不诉诸感觉”,因此他说:“我所要竭力完成的任务,就是通过文字的力量使你们听到,使你们感觉到,特别重要的是使你们看见。”他对人和物特别强调传达令人难忘的印象。《黑暗的心》中的许多场景,就仿佛一幅幅印象派的画。在展示人物性格时,他常从人物在某一时刻给人留下的强烈印象开始,然后交叉穿插地进行描绘,把人物性格的不同层面逐步展开。在他的作品中声、光、影、色的描绘,不仅用来传达感觉经验,有时更被用来表达各种象征意义。康拉德非常重视象征的作用,他认为:“所有伟大的文学创作都是象征的,只有通过象征,才能获得复杂性、感染力、深度和美感。”从大海、狂风到丛林、旧船,以至于一顶帽子,都可以传达象征意义。他的象征手法也表现为不写日常生活中肤浅的喜怒哀乐,而写深藏不露的心理意识,以揭示隐藏在事物背后的真实。
康拉德对20世纪的西方小说家,不论是传统的还是反传统的,都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英国的G·格林,法国的A.马洛,美国的菲茨杰拉德、海明威、福克纳等都是康拉德作品的爱好者,都曾得益于康拉德。菲茨杰拉德就曾直言不讳地承认,他的创作受到康拉德的启发。有人把他的《伟大的盖茨比》比作当代美国化了的《吉姆爷》。法国新小说派作家、1985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克劳德·西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当记者问:“您喜欢的作者是谁?”他答道:“我喜欢康拉德、普鲁斯特、乔伊斯、福克纳,喜欢能使我扩大视域、触觉、感受、听觉的一切……”
当然,要全面理解和欣赏康拉德的创作艺术,仅仅阅读这几篇小说是不够的,还必须读一读他的丛林小说中的《吉姆爷》(Lord Jim),政治小说《诺斯绰摩》(Nostromo)、《特务》(The Secret Agent)、《罗曼亲王》(Prince Roman)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读康拉德需要沉下心来,钻进去体味品尝,要用“心”去“看”、去“听”、去“感觉”,这样你就会发现那是一杯浓茶,而不是一杯白开水。
《我心中尚未崩坏的部分》作者惊动文坛成名作。讲述男人这种生物,吃喝玩睡之外,最特别的珍惜。*直木奖、山本周五郎奖获得者白石
茶花女-(名著名译插图本.精华版) 本书特色 长篇小说《茶花女》系根据作者亲身经历写成。小说一出版即大获成功,此后作者将其改编成剧本,作曲家威尔第改编的歌剧更使...
鲁滨逊漂流记 本书特色 相信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多多阅读经典,但是,绝大多数名著的内容很难理解,孩子提不起任何兴趣。《hello,世界经典》精选了*适合孩子...
城堡-(图文链接读本) 本书特色 打破传统的插图形式,将作家与作品、历史与现实有机地链接。大量珍贵的图片,展示历史风貌,评析作品特色,揭示作家个性。现代主义文学...
一生.两兄弟 内容简介 《一生》女主人公让娜憧憬着美好的爱情,抱着做一个贤妻贤母的愿望,嫁给了拉马尔子爵。可后者竟无耻地在蜜月旅行回来了当夜诱奸了让娜的使女,事...
名著阅读-罗生门名著阅读-罗生门前言 前言芥川龙之介(1892一1927),是日本大正时代的小说家。他的文学创作的*高成就在于短篇小说。芥川龙之介生于东京,本姓...
世界文学名著文库——还乡 内容简介 本书库旨在汇总世界文学创的精华,全面反映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文学的*高的成就,为读者提供世界**流的文学精品。它以*能代表一个...
诗史和喜美子是小说中两个男主人公相恋的对象,从在社会中充当的角色而言,她们都是已婚的女子,而且也都有着起码在表面上看来颇
《培根随笔》内容简介:培根不仅在文学、哲学方面成就显赫,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里同样建树颇丰,被誉为“法律之舌”、“科学
时间机器 隐身人 本书特色 为了给读者提供一套世界文学名著的理想读本,我们组织出版了这套名家名译彩色插图本《世界文学名著经典文库》。该文库有以下三大特点:一、名...
罪与罚-(全二册) 本书特色 《罪与罚》牢固地确立了陀氏的创作风格,这是他的**部以刑事案件为基础的社会哲理小说, 同时又是一部侧重心理描写的长篇小说。拉斯柯尔...
威尼斯商人-莎士比亚剧本插图珍藏本 本书特色 《威尼斯商人》是威廉·莎士比亚早期的重要作品,是一部具有极大讽刺性的喜剧。大约作于1596~1597年。剧...
哥伦比亚大学艺术史、历史教授西门·沙马勋爵历经40年实地考古、构思与沉淀,凝结成这部犹太历史研究领域里程碑式的著作。沙玛教
卢贡大人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世界文学名著文库”的一种。 本书截取了拿破仑三世称帝后的一段“黄金时代”,批判了第二帝国的政治和官场,生动地描绘了官廷的奢糜无度,“...
《文学讲稿》用于了解纳博科夫的艺术观。不同于他的文学创作,在这部《文学讲稿》中,纳博科夫以简洁明晰的语言、深入浅出的方式
双城记 本书特色 狄更斯不想写革命史,他只要捕捉那一时代的气氛,用一个故事来说明流血只能造成更多的流血,仇仇相报无有已时,只有仁爱的心才能挽救浩劫。——中国文学...
傲慢与偏见 本书特色 ◆新版未删节全本!一字未删,原版直译。 ◆流畅、优美!口碑译文,享誉台湾!读外国文学,关键在于好译文。 ◆这次真正读懂《傲慢与偏见》。 ◆...
《中国女博士》内容简介:梅是一位出生贫寒、母亲早逝、遭父亲遗弃、带着妹妹闯荡生活的女子,靠着自身的顽强奋斗与周围好心人的帮
三十岁的女人 本书特色 《三十岁的女人》是巴尔扎克《人间喜剧》里的重要作品。本书实际上是不同时间发表的六个短篇的组合,在收入《人间喜剧》时,作者统一了六个故事的...
风.沙与星辰 本书特色 1、 《风、沙与星辰》为《小王子》的作者圣·埃克絮佩里所著的另一部文学经典。2、 此书为四色全彩,厚达192页,配有60多幅插图,装帧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