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中国,*重要的颜色只有五种:赤、青、黄、白、黑。五色系统大约形成于春秋时期,与古时盛行的五行理论互为表里,渗透到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
本书从人文历史的角度阐释色彩,描述色彩与中国古代文化(包括政治、历史、文学、民俗、艺术等)千丝万缕的联系。内容上分五篇,体例上先从色彩的字形切入,追溯本源;再分门别类讲述由此生发出的典故,阐述色彩渗透古代文化方方面面的影响。
本书不拘泥于传统的考据分析类文章,而是每一篇皆为独立别致的小品文,文字清新隽永,亦古亦今。
☆从色彩角度切入,讲述历史典故,可谓别具匠心。
颜色是我们感知、标识世界的重要凭借,在中华文明的演进过程中,五色系统与五行理论互为表里,渗透到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五色系统的影响贯穿中国的神话时代和历史时代,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独特的人文现象。可以说,色彩,塑造了中华文明的外表,也让历史呈现质的面貌。
本书以历史为珠,以颜色为络,将旧时风物捡拾串起,既有古代人物的风流蕴藉,亦有百代兴亡的感喟慨叹,乃至琴棋书画、诗酒游乐、庙堂宏论、闺阁绮语、花鸟鱼虫、人鬼仙凡……将中国数千年的色相斑驳呈现,令人目眩。
☆图文兼美,清雅别致,值得典藏。
装帧设计采用裸背、彩线装订,四色印刷。朴素的质感与奢华的风格相得益彰,互为表里。力求“以朴素的质感去追溯文明之源,用流光溢彩的美体现文明所达到的高度”。
展卷翻阅,旧时风物与景致跃然纸上,扑面而来的是嗅得到馨香的良辰美景。真真是带您“透过五色的光彩,踏上一条逐色之旅”。
序言
**篇 红色
红色,大约可以算作我们这个民族*喜爱的颜色。几千年来,无论庙堂之高,抑或江湖之远,无论隆礼重典,抑或乡习民俗,无论女儿梳妆,抑或文人戏墨,都曾经,或者仍然,在广泛地运用红色。基于繁盛昌明的中华文化,古人还发明了多种语汇,来指代不同的红色,按照颜色的深浅程度分,大约有绛、赤、朱、丹、红等数种;按照制作原料的不同,又有赭、丹、茜等称呼。
1. 诸红缭乱
2. 恶紫夺朱
3. 女儿之色
4. 忠义所在
5. 浸染民风
6. 怀金拖紫
第二篇青色
古人所说的青色,涵盖了现代光谱原理命名的绿、青、蓝乃至黑等诸多颜色。这数种颜色在光谱上是连续的;古人不懂得光谱的理论,但在种种生活实践中培养了丰富的审美直觉,将这些连续而且彼此过渡并不明显的颜色,都纳入青色的外延,恰与基于现代科技的色彩理论相合。
1. 绿碧青丝绳
2.物之生时
3. 有女娉婷
4.缥缥乎仙
5.青青子衿
6. 新秀方然
第三篇黄色
提起“黄色”,现代国人首先所想到的,大约不是某种颜色,而是淫秽、色情、少儿不宜、乃至某岛国的电影和该类电影的女明星,大有鲁迅先生所说的“一见短袖子,立刻想到白臂膊,立刻想到全裸体……中国人的想象惟在这一层能够如此跃进”的意味。而若将这词汇与古代社会生活联系起来,人们大约又只会想起金光灿烂、雍容威严的皇室气象;除此而外,那时似乎再无广泛应用这一颜色的领域与场合。一为天子的专用色,一为贱业的指代色,“黄”之含义,究竟原本为何,又如何嬗变,还是很让人好奇。我们不妨仍从这个字的源流说起。
1. 黄之源起
2. 帝王专色
3. 吉祥如意
第四篇黑色
学者们普遍认为,黑色与白色是人类*早认识的颜色,因为它们位于色阶的两极,对比*为强烈,*容易为视觉细胞辨识。而我们的民族使用黑色的历史,也极为久远。在距今一万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当先祖们刚刚学会制造陶器的时候,便已经使用红色和黑色来做装饰。在黄河流域的诸多新石器时代考古发现,出土了许多以黑色条纹作为装饰的陶器残片,有些花纹甚至称得上精美。而在殷商时期,人们在龟甲和兽骨上刻下文字后,也常常用红色和黑色的粉状物去填充这些组成文字的刻痕。与黑色如此漫长的厮守,自然也赋予它多种多样的文字表现形式。
1. 万变不离
2. 严厉正大
3.跌宕起伏
4. 年华之表
第五篇白色
白色被古人视为各种色彩的基础色,有了白色,其他颜色仿佛才有了安身立命之所。《淮南子》里就说,“色者,白立而五色成矣”,直接确定了白色的基础性地位。其实《淮南子》这话也是转借来的。老子的弟子文子有本著作,名称也叫《文子》,其中就说过同样的话。文子与孔子同时代,名气却要小得多,所以不怎么为后人关注。但道家思想包含着朴素的辩证法的观念,对绚烂多姿的各种颜色与朴实无华的无色之色之间的关系,颇有见地;“白立而五色成矣”,很有一针见血的意味。
1. 万色之基
2. 粉饰太平
3. 哀思所在
4. 不厌其白
补述:五行五色之论
本书被评为中华书局2014年度人文社科类十佳好书。
参评评委包括解玺璋、过常宝、刘苏里、刘东等知名学者及书业界专家,以及《人民日报》、《新京报》、《光明日报》、《文汇报》、《南方都市报》、《中国出版传媒商报》、《中国新闻出版报》凤凰读书等多家媒体。
陈鲁南,祖籍山东,生于江苏,学于北京。好读书而无所得,好游历而行弗远。慕先祖之风范而不能及,笑时人之浮华而自沾染。百无一用,然积碎纸成册,聊堪作书。曾为中国传统之色象深深吸引,琢磨切磋,寻幽探微,略有所得。虽见笑于大方,亦或可增补毫末颜色于史箴。
论三国人物-大家小书 本书特色三国时代是一个风云变幻、英雄辈出的时代。其中对《三国演义》人物描写有的与历史上人物的真面目相距甚远,然而据现存史料还他们以本来面目...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褪去了。但这场战争留下的惊悚与阴影却长久地留在了人们的脑海中。回顾这场战争,除了战役与屠戮,还有几个
陇上学人文存:刘天怡卷 本书特色 刘天怡,兰州大学经济系教授。著有《龚自珍经济思想评价》、《美国工业化巡视》、《世界经济教学提纲》、《世界经济》等十几部著作。主...
编辑推荐:方法的明快考究和内容的丰富多彩,应是本书的特点。作者首先用详尽的考证,建立起立论的基础;又用精当的分析、洞察历
《最寒冷的冬天: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全新版)》内容简介:★美国知识界对朝鲜战争最深刻的思考。朝鲜战争类图书畅销冠军,普利
《俄国现代化的曲折历程(上下)》,本书探讨了苏联现代化的曲折之路,总结了其经验教训,全书分八个部分:一、俄国现代化的进程及
武梁祠-中国古代画像艺术的思想性 本书特色《武梁祠(精装)》的研究回应从以往武梁祠研究中生发出来的四个主要方面,每一方面对于未来学术的进展都极为重要。**方面是...
中国抗日战争史-(全三册)-(二0一五年修订版) 本书特色 王道平主编的《中国抗日战争史(上中下2015年修订版)》的编写任务,是根据国务院的批示精神,由有关单...
中国历史超好看(共八册) 本书特色 ★ 16开平装,2020年7月出版★ 正史的记录,野史的传说,戏剧的编排,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评点,不同作品有不同的描述,是非真...
《成本制胜(第二版)》内容简介:白银时代,提效、降本、标准化运作是房地产行业里的关键词。成本领先是企业制胜的不变法宝,特别
在考古发现的残简断片中,10个民族不同、身份不同、职业不同、生存时间不同、个人遭遇不同的“小人物”以其精彩的经历,多视角地
《生态文明建设:学·思·行》内容简介: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形象生动地对我国的水资源、土地资源、大气资源、生物资源、新能源
中国藏地考古-(全十册) 本书特色 ★ 8开精装,总达600万字,总重13公斤,天地出版社出版★ 一部较为全面系统的、汇集藏地考古相关文献以及研究文集的大型图书...
明末清初大变局 本书特色 大明王朝立国二百多年,从中期开始皇帝消极怠政,但明朝却依然在正常运转,到了明朝末年,明朝阶级矛盾尖锐,各地小股农民起义在酝酿之中,励志...
20世纪中国学术大典-考古卷 博物馆卷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 《20世纪中国学术大典》是一套以条目形式总结百年来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社...
历史变迁的制度透视 本书特色 作者认为,对宪政制度的研究不应该枯燥无味,更不能是静态的,必须与活生生的个案结合起来,在制度运作的具体过程中体会制度的历史作用。本...
壬辰战争 本书特色 《壬辰战争》一书综合运用中日朝韩史料,全面、客观地描述了发生在16世纪末的日本侵朝战争。1592年,刚刚统一日本不久的丰臣秀吉在野心的驱使下...
《科学急救知多少》内容简介:本书共分三篇,上篇为突发急症篇,中篇为意外伤害篇,下篇为灾害救治篇。全书对一些临床急症、人体意
秦末汉初大变局 本书特色 秦始皇横扫六国统一天下,建立了中国历史*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制国家,然而其暴政也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的苦难,终于被农民起义的&ldqu...
古城往事 本书特色 流转千年的古城之歌,风流已被雨打风吹去…… 虽然昔日的辉煌已成过往,即使明天的命运充满渺茫,轧轧逼近的历史车轮,或许终将摧毁那些残破的古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