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中国,*重要的颜色只有五种:赤、青、黄、白、黑。五色系统大约形成于春秋时期,与古时盛行的五行理论互为表里,渗透到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
本书从人文历史的角度阐释色彩,描述色彩与中国古代文化(包括政治、历史、文学、民俗、艺术等)千丝万缕的联系。内容上分五篇,体例上先从色彩的字形切入,追溯本源;再分门别类讲述由此生发出的典故,阐述色彩渗透古代文化方方面面的影响。
本书不拘泥于传统的考据分析类文章,而是每一篇皆为独立别致的小品文,文字清新隽永,亦古亦今。
☆从色彩角度切入,讲述历史典故,可谓别具匠心。
颜色是我们感知、标识世界的重要凭借,在中华文明的演进过程中,五色系统与五行理论互为表里,渗透到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五色系统的影响贯穿中国的神话时代和历史时代,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独特的人文现象。可以说,色彩,塑造了中华文明的外表,也让历史呈现质的面貌。
本书以历史为珠,以颜色为络,将旧时风物捡拾串起,既有古代人物的风流蕴藉,亦有百代兴亡的感喟慨叹,乃至琴棋书画、诗酒游乐、庙堂宏论、闺阁绮语、花鸟鱼虫、人鬼仙凡……将中国数千年的色相斑驳呈现,令人目眩。
☆图文兼美,清雅别致,值得典藏。
装帧设计采用裸背、彩线装订,四色印刷。朴素的质感与奢华的风格相得益彰,互为表里。力求“以朴素的质感去追溯文明之源,用流光溢彩的美体现文明所达到的高度”。
展卷翻阅,旧时风物与景致跃然纸上,扑面而来的是嗅得到馨香的良辰美景。真真是带您“透过五色的光彩,踏上一条逐色之旅”。
序言
**篇 红色
红色,大约可以算作我们这个民族*喜爱的颜色。几千年来,无论庙堂之高,抑或江湖之远,无论隆礼重典,抑或乡习民俗,无论女儿梳妆,抑或文人戏墨,都曾经,或者仍然,在广泛地运用红色。基于繁盛昌明的中华文化,古人还发明了多种语汇,来指代不同的红色,按照颜色的深浅程度分,大约有绛、赤、朱、丹、红等数种;按照制作原料的不同,又有赭、丹、茜等称呼。
1. 诸红缭乱
2. 恶紫夺朱
3. 女儿之色
4. 忠义所在
5. 浸染民风
6. 怀金拖紫
第二篇青色
古人所说的青色,涵盖了现代光谱原理命名的绿、青、蓝乃至黑等诸多颜色。这数种颜色在光谱上是连续的;古人不懂得光谱的理论,但在种种生活实践中培养了丰富的审美直觉,将这些连续而且彼此过渡并不明显的颜色,都纳入青色的外延,恰与基于现代科技的色彩理论相合。
1. 绿碧青丝绳
2.物之生时
3. 有女娉婷
4.缥缥乎仙
5.青青子衿
6. 新秀方然
第三篇黄色
提起“黄色”,现代国人首先所想到的,大约不是某种颜色,而是淫秽、色情、少儿不宜、乃至某岛国的电影和该类电影的女明星,大有鲁迅先生所说的“一见短袖子,立刻想到白臂膊,立刻想到全裸体……中国人的想象惟在这一层能够如此跃进”的意味。而若将这词汇与古代社会生活联系起来,人们大约又只会想起金光灿烂、雍容威严的皇室气象;除此而外,那时似乎再无广泛应用这一颜色的领域与场合。一为天子的专用色,一为贱业的指代色,“黄”之含义,究竟原本为何,又如何嬗变,还是很让人好奇。我们不妨仍从这个字的源流说起。
1. 黄之源起
2. 帝王专色
3. 吉祥如意
第四篇黑色
学者们普遍认为,黑色与白色是人类*早认识的颜色,因为它们位于色阶的两极,对比*为强烈,*容易为视觉细胞辨识。而我们的民族使用黑色的历史,也极为久远。在距今一万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当先祖们刚刚学会制造陶器的时候,便已经使用红色和黑色来做装饰。在黄河流域的诸多新石器时代考古发现,出土了许多以黑色条纹作为装饰的陶器残片,有些花纹甚至称得上精美。而在殷商时期,人们在龟甲和兽骨上刻下文字后,也常常用红色和黑色的粉状物去填充这些组成文字的刻痕。与黑色如此漫长的厮守,自然也赋予它多种多样的文字表现形式。
1. 万变不离
2. 严厉正大
3.跌宕起伏
4. 年华之表
第五篇白色
白色被古人视为各种色彩的基础色,有了白色,其他颜色仿佛才有了安身立命之所。《淮南子》里就说,“色者,白立而五色成矣”,直接确定了白色的基础性地位。其实《淮南子》这话也是转借来的。老子的弟子文子有本著作,名称也叫《文子》,其中就说过同样的话。文子与孔子同时代,名气却要小得多,所以不怎么为后人关注。但道家思想包含着朴素的辩证法的观念,对绚烂多姿的各种颜色与朴实无华的无色之色之间的关系,颇有见地;“白立而五色成矣”,很有一针见血的意味。
1. 万色之基
2. 粉饰太平
3. 哀思所在
4. 不厌其白
补述:五行五色之论
本书被评为中华书局2014年度人文社科类十佳好书。
参评评委包括解玺璋、过常宝、刘苏里、刘东等知名学者及书业界专家,以及《人民日报》、《新京报》、《光明日报》、《文汇报》、《南方都市报》、《中国出版传媒商报》、《中国新闻出版报》凤凰读书等多家媒体。
陈鲁南,祖籍山东,生于江苏,学于北京。好读书而无所得,好游历而行弗远。慕先祖之风范而不能及,笑时人之浮华而自沾染。百无一用,然积碎纸成册,聊堪作书。曾为中国传统之色象深深吸引,琢磨切磋,寻幽探微,略有所得。虽见笑于大方,亦或可增补毫末颜色于史箴。
《宋元书画题跋史》内容简介:本书系统地整理和研究宋、金、元的书画题跋,并上溯唐以前书画题跋概况,下揽明清书画题跋景观,旁涉
中国史学名著选 汉书选 本书特色 《左传》是编年史.在选题时要避免过分零散,就必须参用纪事本末体;但如完全采用纪事本末体,就有很大一部分应当选用的资料.要因为零...
《金叶:来自金枝的故事》内容简介:十二卷本巨著《金枝》中摘录的精华 来自世界各地的民间传说与神话故事 ☆本书取材自英国人类学
罗马军团来华问题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共三章, 包括罗马军团来华问题研究的开端、罗马军团来华问题研究的兴起、罗马军团来华问题研究的发展, 涵盖了罗马军团来华说的*...
葛维汉民族学考古学论著 本书特色 本书是美国学者葛维汉关于民族学(文化人类学)、考古学论著的选集。收录了"羌族的习俗与宗教"、"四川苗族的宗教与习俗"、"四川苗...
《宋代研究工具书刊指南(修订版)》在1990年初版和1996年第二版的基础上增补了条目200多条,收录了与有宋一代社会各个方面研究相关
义和团战争的起源 内容简介 这不是一部寻常历史著作。作者以其深厚的国际研究与历史学的学术素养,选择了一个似已为国人耳熟能详的义和团问题作为本书题材,却开拓出一片...
本书收入黄仁宇先生在《中国时报》“人间副刊”发表过的33篇文字,发表的时间自1987年年初至1989年夏天。所包括的内容自先秦至元
沈伯俊说三国(图文本) 本书特色 这是一个豪杰如云、英雄辈出的时代。在大江东去的滚滚波涛中,我们仿佛看见了身披鹤氅、手摇羽扇的诸葛亮,谈笑间雄姿基发的周瑜,横槊...
王晓华,民国史学家,男,毕业于河南大学历史系,曾在河南大学《史学学刊》工作,现为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研究员,民国史专家、作
后汉-蔡东藩中华史-现代白话版 本书特色 “蔡东藩中华史”系列是蔡东藩所著历史演义的白话版,全书浩浩一千余回,写尽几度春秋,上起秦始皇,下至1920年,共记述了...
《丘吉尔传:与命运同行》内容简介:在20世纪的英国历史中,温斯顿·丘吉尔是一座不可超越的丰碑。1965年他90岁去世时,许多人都将
姚著中国史(共5册) 本书特色 1.士人风骨凸显,工匠精神雕琢,民国大家遗风,台湾历史学者姚大中先生生平全力创作的恢弘巨著。 2.繁体版由台湾三民书局出版,被列...
本书是对李维《罗马史》前10卷的评注。是一本怀古的、品德高尚的共和派手册。马基雅维里在本书中涉及了他关于政治、道德、命运和
云南省博物馆馆藏契约文书整理与汇编-(全8卷) 本书特色 《云南省博物馆馆藏契约文书整理与汇编(套装共8册)》是为推动中国边疆问题的研究和促进中国边疆学学科的建...
《起源:万物大历史》内容简介:人类的终极追问中,起源总是一个避不开的问题。世界上有100多种起源故事,几乎所有的人类文化和宗教
明-万里长城拱卫的社会 本书特色 本书图文并茂,体裁多样,通过精心选取的一千余个历史故事,引人入胜地再现了中国的悠久历史与灿烂文明全书历史脉络清晰,全书历史脉络...
《长期价值》内容简介:普通人如何做对选择,通过理财投资赚到钱?答案是:捕捉趋势,坚持复利。记住,永远不要和趋势作对经验越丰
《东方的文明》内容简介:《东方的文明》是法国历史学家勒内·格鲁塞的代表作之一。该书围绕“近东和中东的文明”“印度的文明”“
陇上学人文存:才旦夏茸卷 本书特色 才旦夏茸,全名才旦夏茸·久美柔贝洛珠,藏学家,已故西北民族大学教授。出版著作有《藏传佛教各宗派名称辨析》、《藏文字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