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中国,*重要的颜色只有五种:赤、青、黄、白、黑。五色系统大约形成于春秋时期,与古时盛行的五行理论互为表里,渗透到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
本书从人文历史的角度阐释色彩,描述色彩与中国古代文化(包括政治、历史、文学、民俗、艺术等)千丝万缕的联系。内容上分五篇,体例上先从色彩的字形切入,追溯本源;再分门别类讲述由此生发出的典故,阐述色彩渗透古代文化方方面面的影响。
本书不拘泥于传统的考据分析类文章,而是每一篇皆为独立别致的小品文,文字清新隽永,亦古亦今。
☆从色彩角度切入,讲述历史典故,可谓别具匠心。
颜色是我们感知、标识世界的重要凭借,在中华文明的演进过程中,五色系统与五行理论互为表里,渗透到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五色系统的影响贯穿中国的神话时代和历史时代,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独特的人文现象。可以说,色彩,塑造了中华文明的外表,也让历史呈现质的面貌。
本书以历史为珠,以颜色为络,将旧时风物捡拾串起,既有古代人物的风流蕴藉,亦有百代兴亡的感喟慨叹,乃至琴棋书画、诗酒游乐、庙堂宏论、闺阁绮语、花鸟鱼虫、人鬼仙凡……将中国数千年的色相斑驳呈现,令人目眩。
☆图文兼美,清雅别致,值得典藏。
装帧设计采用裸背、彩线装订,四色印刷。朴素的质感与奢华的风格相得益彰,互为表里。力求“以朴素的质感去追溯文明之源,用流光溢彩的美体现文明所达到的高度”。
展卷翻阅,旧时风物与景致跃然纸上,扑面而来的是嗅得到馨香的良辰美景。真真是带您“透过五色的光彩,踏上一条逐色之旅”。
序言
**篇 红色
红色,大约可以算作我们这个民族*喜爱的颜色。几千年来,无论庙堂之高,抑或江湖之远,无论隆礼重典,抑或乡习民俗,无论女儿梳妆,抑或文人戏墨,都曾经,或者仍然,在广泛地运用红色。基于繁盛昌明的中华文化,古人还发明了多种语汇,来指代不同的红色,按照颜色的深浅程度分,大约有绛、赤、朱、丹、红等数种;按照制作原料的不同,又有赭、丹、茜等称呼。
1. 诸红缭乱
2. 恶紫夺朱
3. 女儿之色
4. 忠义所在
5. 浸染民风
6. 怀金拖紫
第二篇青色
古人所说的青色,涵盖了现代光谱原理命名的绿、青、蓝乃至黑等诸多颜色。这数种颜色在光谱上是连续的;古人不懂得光谱的理论,但在种种生活实践中培养了丰富的审美直觉,将这些连续而且彼此过渡并不明显的颜色,都纳入青色的外延,恰与基于现代科技的色彩理论相合。
1. 绿碧青丝绳
2.物之生时
3. 有女娉婷
4.缥缥乎仙
5.青青子衿
6. 新秀方然
第三篇黄色
提起“黄色”,现代国人首先所想到的,大约不是某种颜色,而是淫秽、色情、少儿不宜、乃至某岛国的电影和该类电影的女明星,大有鲁迅先生所说的“一见短袖子,立刻想到白臂膊,立刻想到全裸体……中国人的想象惟在这一层能够如此跃进”的意味。而若将这词汇与古代社会生活联系起来,人们大约又只会想起金光灿烂、雍容威严的皇室气象;除此而外,那时似乎再无广泛应用这一颜色的领域与场合。一为天子的专用色,一为贱业的指代色,“黄”之含义,究竟原本为何,又如何嬗变,还是很让人好奇。我们不妨仍从这个字的源流说起。
1. 黄之源起
2. 帝王专色
3. 吉祥如意
第四篇黑色
学者们普遍认为,黑色与白色是人类*早认识的颜色,因为它们位于色阶的两极,对比*为强烈,*容易为视觉细胞辨识。而我们的民族使用黑色的历史,也极为久远。在距今一万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当先祖们刚刚学会制造陶器的时候,便已经使用红色和黑色来做装饰。在黄河流域的诸多新石器时代考古发现,出土了许多以黑色条纹作为装饰的陶器残片,有些花纹甚至称得上精美。而在殷商时期,人们在龟甲和兽骨上刻下文字后,也常常用红色和黑色的粉状物去填充这些组成文字的刻痕。与黑色如此漫长的厮守,自然也赋予它多种多样的文字表现形式。
1. 万变不离
2. 严厉正大
3.跌宕起伏
4. 年华之表
第五篇白色
白色被古人视为各种色彩的基础色,有了白色,其他颜色仿佛才有了安身立命之所。《淮南子》里就说,“色者,白立而五色成矣”,直接确定了白色的基础性地位。其实《淮南子》这话也是转借来的。老子的弟子文子有本著作,名称也叫《文子》,其中就说过同样的话。文子与孔子同时代,名气却要小得多,所以不怎么为后人关注。但道家思想包含着朴素的辩证法的观念,对绚烂多姿的各种颜色与朴实无华的无色之色之间的关系,颇有见地;“白立而五色成矣”,很有一针见血的意味。
1. 万色之基
2. 粉饰太平
3. 哀思所在
4. 不厌其白
补述:五行五色之论
本书被评为中华书局2014年度人文社科类十佳好书。
参评评委包括解玺璋、过常宝、刘苏里、刘东等知名学者及书业界专家,以及《人民日报》、《新京报》、《光明日报》、《文汇报》、《南方都市报》、《中国出版传媒商报》、《中国新闻出版报》凤凰读书等多家媒体。
陈鲁南,祖籍山东,生于江苏,学于北京。好读书而无所得,好游历而行弗远。慕先祖之风范而不能及,笑时人之浮华而自沾染。百无一用,然积碎纸成册,聊堪作书。曾为中国传统之色象深深吸引,琢磨切磋,寻幽探微,略有所得。虽见笑于大方,亦或可增补毫末颜色于史箴。
序(罗志田)徐中舒:殷人服象及象之南迁2徐中舒:《左传》的作者及其成书年代19蒙文通:孔子与今文经学42蒙文通:治学杂语(选编
本书选自《内藤湖南著作选集》[日本筑摩书房,昭和四十四年(公元1969年)出版]的第五、八、十等卷,由译者编为上下两编。上编包
世界简史-精装插图版 本书特色 1.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威尔斯的《世界简史》(精装插图版)自上个世纪40年代由著名学者林徽因等译介过来,在中国一直拥有广泛的读者,很...
老舍文论四十四讲 本书特色 本书系我国**本老舍文学理论研究专著。作者吴小美系兰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老舍研究会会长,长期从事老舍研究,颇有声望。本...
《达亭老人遗稿》内容简介:《达亭老人遗稿》收录了王棨华的三种论著《退室诗稿》一卷、《妄谈录》一卷、《消闲戏墨》二卷。王棨华
明代浙东海防研究 本书特色 浙东地处中国南北交通要冲,是明清以来抗击东西方侵略者的海防门户,在中国海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自明朝立国伊始,浙东沿海便屡遭海寇侵扰。...
能够从灾难中总结吸取教训的民族,才是有前途的民族。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是中国革命史上的大悲剧,是国家民族的一场大灾难
全球通史4-征服与扩张(1000年至1500年 彩图版) 内容简介 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战争的历史,征服与扩张的历史。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深邃而迷离,透过历史的经纬,...
世界全史(全12卷)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 全书共12卷,分为通史、野史、秘史、艳史四大版块,《世界通史》共6卷,《世界野史》、《世界...
历史的 黄钟大吕 内容简介 本书目录简介:1、司马迁的生平及其时代;2、《史记》的成书与续补;3、《史记》的继承和创新;4、博大精深的历史著作;5、争光日月的文...
柳诒徵国史要义 本书特色 柳诒徵编著的《柳诒徵国史要义》非一般意义上的“史学史”或“史学通论”。透过史学要义的诠释,归宗于中国人本主义的弘扬,是为本书的主旨。此...
读了明朝不明白 本书特色 明代是中国历史中的一个富矿,它不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鼎盛期,也是资本主义萌芽阶段市民社会的生长期,熊召政等著的《读了明朝不明白》这部书深...
中国交通史 本书特色全书分先秦时代之交通、隋唐宋时代之交通、元明清时代之交通及现代中国之交通五篇,全面考述交通路线、交通设施、交通工具、交通管理等各方面内容,向...
帝国的凛冬-银子.辫子和面子 本书特色 百万畅销书《唐朝那些事儿》作者冬雪心境,早在研究唐朝之前,就已开始对晚清历史的深度研究,共持续十五年,终成此书,旨在向我...
江湖风云四十年 本书特色 洪门元帅,青帮打手,胡子大帅……际会民国江湖,天地为之鸣动。揭秘江湖往事,叙说风云人物,尽是鲜为人知的历史。江湖风云四十年 内容简介 ...
隋唐五代史学 内容简介 现有研究唐代史学的著作如瞿林东同志的《唐代史学论稿》、牛致功同志的《唐代的史学与“通鉴”》以及相关中国古代史学史、史学家评传、隋唐史中的...
《乔伊斯评论集:名家论乔伊斯》内容简介:作为”乔伊斯文集”外一卷,正如副书名,本书是一册名家评论乔伊斯的集子。评论人包括庞
新红史 内容简介 《新红史》一书包括七个部分:印度王统、香跋拉王统、汉地历朝帝王传承、蒙古王统、西夏王统、吐蕃王统及宋元明时期西藏地方割据势力。全书主要篇幅是记...
名家小史——中国妇女文学史(图文版) 本书特色 《中国妇女文学史(图文版)/名家小史》于1916年初版,系统整理了自上古至明代妇女文学的变迁史,分为上古、中古、...
砖塔胡同 本书特色 砖塔胡同位于:北京市西城区的中心地带,以其东口的“万松老人塔”而得名。万松老人是金末元初著名的高僧,在他圆寂后,为他修筑了这座塔,至今尚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