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祖朱棣(1360-1424)是明朝第三代皇帝,1402-1424年在位。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生于应天,时事征伐,并受封为燕王,后发动靖难之役,起事攻打侄儿建文帝,夺位登基。死后原庙号为“太宗”,百多年后由明世宗朱厚熜改为“成祖”。明成祖的统治时期被称为“永乐盛世”。本书从新的角度审视了明成祖曲折的一生。在作者的笔下,明成祖朱棣是一个既有功也有过的皇帝,和普通人一样,他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和价值观。书中资料颇为翔实。
明成祖朱棣(1360-1424)是明朝第三代皇帝,1402-1424年在位。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生于应天,时事征伐,并受封为燕王,后发动靖难之役,起事攻打侄儿建文帝,夺位登基。死后原庙号为“太宗”,百多年后由明世宗朱厚熜改为“成祖”。明成祖的统治时期被称为“永乐盛世”。本书从新的角度审视了明成祖曲折的一生。在作者的笔下,明成祖朱棣是一个既有功也有过的皇帝,和普通人一样,他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和价值观。书中资料颇为翔实。
开头的话**章青少年时代**节乱世婴儿一、出生于战乱年代二、生母之谜三、明成祖生母传说及社会思想根源第二节从宫廷到就藩燕京一、宫廷生活二、受封燕王三、青少年生活的影响第三节初露头角一、众藩之首二、结识怪杰姚广孝三、初战告捷四、易储未果第二章训兵待举**节明太祖之死一、太祖遗诏二、燕王奔丧三、建文继位第二节建文削藩一、首削周王二、再削数王三、关于削藩的不同意见四、对燕王的防范第三节众谋士怂恿起兵一、姚广孝和袁珙二、金忠和颠士三、建文新政第四节暗中准备一、风声渐紧二、父子相继入京三、佯狂称疾第三章起兵靖难,巩固后方**节北平誓师一、智擒张呙、谢贵二、夺占九门三、誓师靖难第二节略定后方一、初战告捷二、大破宋忠于怀来三、智取卜万第三节勇挫耿炳文一、耿炳文北伐二、燕王奔袭,南军败绩三、真定大战第四节大败李景隆一、李景隆北伐二、援永平和取大宁三、北平保卫战四、郑村坝之战五、白沟河大战第四章转守为攻,直取金陵**节转战山东一、李景隆一败再败二、铁铉坚守济南三、东昌大战第二节转战河北一、夹河大败盛庸二、藁城击溃吴杰三、斗智斗勇,固守北平四、击破房昭第三节长驱金陵一、长驱南下二、有胜有败,有进无退三、灵璧之战四、耀兵江上五、建文求和成泡影第五章南京称帝**节入正大统一、金川门之变二、明成祖登极三、革除之际四、论功行赏第二节屠戮建文遗臣一、血腥的一幕二、方孝孺不屈,“诛十族”三、“瓜蔓抄”第三节踪迹建文帝一、建文帝死于火了吗?二、寻找建文下落三、关于建文疑案第四节胜败之间一、这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战争?二、建文帝失去民心了吗?三、靖难之役中的李景隆四、败者有因,胜非偶然第六章加强中央集权**节设立内阁一、由丞相到内阁二、内阁事权三、内阁七学士第二节再次削藩一、削藩前先行安抚二、削藩时雷厉风行三、削藩后藩禁严厉第三节任用酷吏一、纪纲二、i东瑛三、用酷吏掌之有度第四节创设东厂一、重用宦官由来已久二、设立东厂,层层监督三、水银泻地,无孔不入第七章经营边疆**节经营东北和设立奴儿干都司一、对东北边陲的初期经营二、设立奴儿干都司三、竖立永宁寺碑第二节设哈密卫和改土归流一、经营西北和设立哈密卫二、经营西南和改土归流第三节封赠乌斯藏和经营南海一、封赠乌斯藏二、经营南海诸岛第八章四方宾服**节开明友好的睦邻政策一、遣使通好二、放松海禁三、优待来使第二节通好西域一、与帖木儿帝国重归于好二、陈诚和《使西域记》第三节改善对日关系一、明初倭寇问题二、遣使通好,恢复邦交三、望海埚之战第四节郑和下西洋一、用人得当,动因复杂二、力排众议,连续出使三、成就巨大,耗费惊人第五节国王来访传佳话一、满剌加王来访二、苏禄王来访三、淳泥王和古麻刺朗王来访第九章下安南和征漠北**节八十万大军下安南一、安南王位继承问题二、大举征讨三、安南叛服第二节首次亲征漠北一、抑强扶弱,和平争取二、丘福北征,全军覆没三、御驾亲征,大获全胜第三节第二次亲征漠北一、漠北形势的新变化二、率师亲征第四节晚年三次出塞一、第三次北征二、第四次北征三、第五次北征四、五征漠北有得有失第十章文治有成**节尊儒纳士一、“儒道光荣多矣”二、延揽文士三、编纂图书第二节三千文士修大典一、《永乐大典》的编纂经过二、价值巨大,历经劫难第三节台阁派歌舞升平一、台阁派的兴起二、歌舞升平第十一章屡兴大工**节营建北京一、建都问题二、营建和迁都第二节浚通大运河一、漕运问题二、宋礼浚会通河三、治黄和开凿清江浦第三节修建大报恩寺等一、大报恩寺二、武当山宫观三、长陵和永乐大钟第十二章治国得失**节知人善任一、恩威并济,赏罚分明二、人有长短,量才适用三、不拘品级,不计旧嫌四、敢言比敢为更可贵第二节政无壅蔽一、求臣下直言二、勤于政事三、“贵得大体”第三节愿“斯民小康”一、关心农事二、赈灾治水三、重丰收不重奇巧第四节唐赛儿起义一、劳民过甚二、唐赛儿起事青州第十三章家庭生活和立储之争**节家庭生活一、娶徐达女为妻二、并不安静的后宫三、近于病态的晚年第二节为夺储兄弟阋墙一、倾陷世子二、立储之争第三节倾太子明争暗斗一、太子处境艰难二、倾太子密锣紧鼓三、众臣忧心,多人蒙难第十四章思想、才识和一生功过**节思想和信仰一、政治思想二、崇佛而不佞佛三、尊道意在利用第二节才识、爱好和作风一、才识和爱好二、躬行节俭三、政贵务实,不尚虚文第三节千秋功罪待评说一、一个大有作为的帝王二、一个有局限的帝王三、结语后记修订后记
晁中辰,1982年于山东大学历史系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留校任教至今。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外关系史和明清史的教学与研究。主要著作有:《明成祖传》(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2008年出修订版)、《明代海禁与海外贸易》(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崇祯传》(台湾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李自成大传》(山东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中国古代科技与西传》(山东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参予编著有:《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史》(张维华主编)、《郑和下西洋》(张维华主编)。个人主编有:《中国改革通史·明代卷》、《中国冤案实录》、《中外文化的冲突与融合》等数种。在《中国史研究》、《文史》、《文史哲》、《史学月刊》、台湾《大陆杂志》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 现任中国明史学会理事、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副会长、山东省人民政府参事。
儿子眼中的赫鲁晓夫(导弹与危机) 内容简介 1962年10月28日的那个星期日的黄昏时分,是平常的秋天天气,夏日的炎热已无可奈何地逝去,而冬天则刚刚临近。莫斯科...
马克斯.韦伯传 目录 译者前言作者卷首语导读:玛丽安妮·韦伯及其圈子1 祖先2 父母与少年时代3 学生生活与服兵役4 崭露头角5 家庭生活与个人发展6 结婚7 ...
为速度而疯狂,因梦想而传奇首部全面呈现法拉利帝国的创始历程首部深度解读恩佐·法拉利的真实人生恩佐·法拉利是全球闻名的法拉
1976年入选北京青年队1977年入选北京女排1978年入选中国女排,为主力队员、主攻手1979年获亚洲锦标赛冠军,获“优秀运动员”奖19
杂记赵家 内容简介 赵元任的太太杨步伟女士的自传《杂记赵家》,值得今天许多人好好读读。我以为该书的好处至少有两处,**,提供了丰富的近现代史料。由于作者交往的人...
精装帝王传清圣祖康熙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一本人物传记,主要讲述清政府摇摇欲坠的政权中,他少年承运,力挽狂澜,智擒鳌拜、裁撤三藩、亲征噶尔丹、收复台湾,在一系列军事...
童年饱受不公与欺凌的小男孩查尔斯·库伦,一直在他人的嘲笑中踽踽独行,他不断努力,想要挣脱,直至成年以后,却仍旧没有丝毫改
《如果种子不死》内容简介:本书是纪德的自传,一部坦率得令人震惊的著作,讲述其至二十六岁结婚前夕的生活,记录了他争取自由、逃
《医保支付研究热点与前沿趋势蓝皮书(2021)》内容简介:本书共13章,主要内容包括对医保支付研究领域的全球以及中国的发展趋势、
《积极氛围》内容简介:本书可以帮助读者反思影响力、塑造积极氛围,成为出色的领导者,从而使自己、同事、组织及客户与合作伙伴获
抗日名将张自忠 本书特色 2015年是抗日战争胜利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此时此刻,中国人民不会忘记那些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烈士们。作为土生土长的山东人,...
我的四爸巴金 内容简介 本书是“巴金百岁华诞纪念文丛”之一。本书的作者李致,为巴金大哥----《家》中大哥觉新的生活人物原型——的儿子,从少年时与巴金(以川语喊...
细说明成祖 内容简介 本书采取旅游著名历史学家黎东方先生首创的[细说体]写法,以[讲史]的形式,通俗而生动地讲述了明成祖朱棣的家世、生平和时代。本书描述了朱棣通...
波德莱尔 本书特色 萨特一系列存在主义精神分析法剖析作家及其作品的**部传记性专著,堪称文学批评独创之作。他认为波德莱尔的一生都是他自我选择和设计的,从生活作风...
房龙讲述名人的故事 本书特色 粱启超说:『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无历史。』英国作家卡莱尔说:『历史,就是无数人物的传记。』又说:世界历史『实际都是降生到...
一代伟人陈云 本书特色 陈云夫人于若木为本书题词并撰写了题为《革命家风代代相传》的回忆文章。陈云当年的秘书、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朱佳木作了近4万字的长序《为共产主义...
魏源评传 本书特色 ★16开平装,湖南大学出版社出版★魏源是嘉道时期倡导社会变革的杰出清代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首批知识分子的代表...
《让你大受欢迎的口才技巧(白金珍藏版)》内容简介:本书凝结了众多人际交往专家的沟通之道和商界精英的成功经验,根据日常工作和
林语堂(1895-1976)福建龙溪人。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1912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19年秋赴美哈
康德传-康德的生平与事业 内容简介 作者红序言中为《康德传 康德的生平与事业》确定了目标:“我不想写一部只给学者们看的书,而是想要使这位伟大的哲学家作为一个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