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运用文本文化分析方法,以细读小说和诗学阐释为基础,将20世纪伟大的俄国作家索尔仁尼琴的长篇小说《癌症楼》列为考察对象,充分审视已经成为关于信仰与人生的永恒经典的长篇小说《癌症楼》的文本文化学意义,其中的小说诗学形态,其中对人的存在与尊严的拷问,展现了20世纪俄罗斯现当代文学发生、发展的多重维度。本书的各个篇章(共5章)主要是从文本文化的角度,阐释《癌症楼》的文本、审美、文化等不同的侧面,讨论索尔仁尼琴的创作意识的完整性和它所提供的文学新经验。借以揭示《癌症楼》为代表的小说创作对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丰富和深化,并以丰富的精研认真评断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索尔仁尼琴的小说创作经验为俄国文学所开辟的新的表现领域。在此基础上,分析《癌症楼》与俄罗斯当代文学历程,把握索尔仁尼琴及其创作与俄罗斯文学的过去与现在的联系,以期洞见《癌症楼》这样的作品对未来作家的启示意义。
鲁萨诺夫在医院中感到的身份认同和自我定位的危机,彰显了鲁萨诺夫们精神的焦虑和危机。这是由不合理的社会层级结构决定的。社会层级结构,原指在传统社会的政治国家领域中依据权力至上与权力大小形成的权力层级结构,后延伸为经济、社会和文化领域根据人和人之间权力大小、地位高低而建立的层级关系结构。因而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它本质上是一种权力层级、地位层级和身份层级。鲁萨诺夫们的社会层级结构在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上具有以下特征:个人权利服从权力;身份挤压能力;权力高于规则;重服从轻自主、重管制轻服务;一元主导排斥多样个性。这些直觉性的理解和体验早已沉潜在鲁萨诺夫的意识深处。小说中许多常常有逻辑与修辞的混淆,也就是表面看是修辞,其实是逻辑,特定的意识形态积淀而成的逻辑。例如,鲁萨诺夫本人不承认自己得了癌症,他的女儿来肿瘤医院探病也“没有一般探望者走到重病号床前那种深表同情的愁苦表情”,她也不承认父亲得了癌症,而“不过是甲状腺肿大罢了”!作者在小说中写了一个细节来说明“瞒和骗”——也就是“他的精神可说是在女儿身上得到了发扬光大,他也就沐浴在女儿的光辉之中”的例子:“阿拉讨厌披在肩上的那件象征性的白长衫,它老是往下滑,现在她索性笑着把它扔在床架上,让它盖住记载父亲体温的那张曲线图。”她的身份认同——“她结实、匀称,是鲁萨诺夫家族名门出身。”她不想当记者,要去当作家。鲁萨诺夫就说:“毫无疑问,文学应当由道德上十分健全的人去搞。”但是天知道,这是什么样的道德!女儿说她的诗集已经列入明年的出版计划,父亲问:“你这是怎么搞成功的?”女儿十分得意地回答‘:“当然,如果那么直接到出版社去,呈上自己的诗,那里谁会理你?但是安娜·叶夫根尼耶芙娜把我介绍给M,又介绍给C,我给他们朗诵了两三首诗,他们都非常喜欢,接下来就是由他们给什么人打了电话,给什么人写了条子,事情也就妥了,一切都很简单。”这个获得诗人身份的过程是与原先的记者身份所包含的意识的错位,但正是与父亲精神世界的对接,这是深入骨髓的,是烙在主人公精神深处抹不去的印迹。这说明,鲁萨诺夫们没有边缘化,他们在社会层级结构中言与行之间的断裂是主流意识形态的基本面貌(鲁萨诺夫儿子从事法律工作,女儿要进作家协会,极力掌握更高社会层级的权力话语),可怕的是他们对此甘之若饴。他们身体和精神上的畸形正是千疮百孔的病态社会文化的象征。
3.“我得的根本不是癌”。鲁萨诺夫作为小说形象的叙事学意义在于这一“理性病人”视角的选择。他的出场所构成的意义是多重的。与现当代文学中的“孩童视角”、“畸形视角”、“变形视角”相并行,是现代文学变革的重要部分。在以往的文学创作中,更多的是以正常人被当成病人或者如鲁迅那样的“狂人”来作为艺术上的疾病叙事的中心。而索尔仁尼琴恰恰相反,把一个病人不承认有病、视自己为正常的人物作为社会关系的病态剖面,让它承载道德、文化和政治意义,并在叙事上以鲁萨诺夫与医院和病人之间的巨大心理落差为悖论的佐证,引导了独特的文本内容,以“不是一般病人的口吻”,用“自动化”的方式暴露了靠整人发家的鲁萨诺夫之流的卑劣心理的运行机制,他“居高临下”地要求医生确认他得的不是癌,要求病人熄灯,要求病房应该有他认为的“秩序”,他不关心病友得了哪一种癌,而是让他那在入院前的生活中,大脑所习惯的一套观察事物的自动反映系统“正常”运行,用他的那套阴暗心理来“甄别”病友是否“危险”,他竟揣测,科斯托格洛托夫”会不会是装病,来这儿吃国家的饭,因为在我们国家病人吃饭不花钱”。在他总想担任病房“秩序维护者”的时候,医院和病房的一切都是不正常的。病友的一切活动使他感到既刺眼又刺心,病友讨论“念书不能增添智慧”的话题时,他感到烦心;叶夫列姆讲的“荒唐”的寓言故事更是刺中了他的精神“软肋”:他越是怕死,故事中长久的苟活的内容就越是令他难过。
……
冯玉芝,山东新泰人,1964年出生,199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为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俄罗斯文学研究会理事,主要从事俄罗斯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学术研究方向为俄罗斯小说史和批评史。诺贝尔文学奖的俄国获奖者创作学是近年来学术研究的主要成就与特色。已出版专著《肖洛霍夫小说诗学研究》(山西人民出版社);《帕斯捷尔纳克创作研究》(人民文学出版社);译著《最后一颗子弹--;--;马雅可夫斯基评传》(华夏出版社);主编《Краткий очерк России 》(解放军出版社)。在《俄罗斯文艺》等刊物上发表涉及别林斯基文艺思想、托尔斯泰小说艺术分析等方面的学术论文六十余篇。
1931年生于华盛顿,美国团体心理治疗权威、当代精神医学大师,与维克多‧法兰可(Viktor Frankl)、罗洛‧梅(Rollo May)并称存在主义治疗法三...
二00一年夏天,作者Peggy獲得一份到法國電信公司巴黎研發中心實習的機會。這段時間,她隨身攜帶海明威的《流動的饗宴》,讀了許多次,直到將近離開巴黎,才突然領悟...
清人生活漫步 本书特色 什么是“社会生活史”,学术界理解不一,本书并不探讨这一概念,也不企求全面描述清代人的社会生活,只是就著者的研究心得,杂谈清朝时期人们生活...
插图本中国古代思想史(隋唐五代卷) 本书特色 这是一部设想独特、面貌新颖的插图本中国古代思想史。既描述历史思想家的生涯学术,又说明当世社会的思想潮流,尽可能以插...
西域圣火——神秘的古波斯祆教 本书特色 这个在伊朗被称为琐罗亚斯德教或马兹达教的宗教,乃世界五大宗教之一,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奉《阿维斯陀》为经典,基本教义是善...
小林和人,1975年生於東京,幼年至青少年時期曾在澳洲與新加坡生活。1999年自多摩美術大學畢業後便在吉祥寺開設Roundabout,專門販售東西方既實用又具設...
世界科技文化史(人文素质教育教材系列) 内容简介 本书是全国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教材系列之一。本书从全新的角度叙述世界科技的发展历程,探索科技与社会文化之间的相互...
对联评谭 内容简介 本书对对联的特点、产生、书写、张贴与欣赏及其发展历史等问题作了全面的阐释。是初学对联者的启蒙教科书,也是一部对联研究者的参考资料。作者针对同...
经典常谈心裁 本书特色 ……启发他们的兴趣,引他们到经典的大路上去。这部小书也只是向这方面努力的工作。如果读者能把它当作一只船,航到经典的海里去,编撰者将自己庆...
2017红楼梦日历(精) 本书特色 2017年,中华书局隆重推出《红楼梦日历》(植物版)。它延续了往年日历的设计风格,保留了三九、三伏天的起始日,阴历、阳历日期...
老照片(第四十一辑) 本书特色 一张照片、一段住事,《老照片》正在为人类留下许多珍贵的历史片段,观照百多年来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回望这些细节,也就有了特殊的意义...
《还是那座故宫》内容简介:故宫,一座城中之城,一个庄严与神秘并重的符号,一个中华民族最难企及的皇家圣地。但,就在华夏之今天
山海经手绘图解 本书特色 ★ 铜版纸四色印刷,印制清晰★ 《山海经》是中国先秦重要古籍,影响颇大,也颇受国际汉学界重视★ 本书内容按山海经原文顺序排列,收入了关...
陈志武,美国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经济学教授,中国金融博物馆首席顾问,最具影响力的华人经济学家之一。陈志武教授一直是世界金融学和金融资产定价领域最具有创造力和最活...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 内容简介 本书是从基础理论方面系统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的拓荒之作,同时也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学”这一新兴学科的建立所做的基础性的研究工...
《东坡集》内容简介:本书依《东坡集》南宋杭州刻本残卷为底本,以《东坡后集》补充篇目。参照元刻本《东坡乐府》以及《东坡乐府笺
《牛津通识读本:医事法(中文版)》内容简介:医学发展日新月异,医事法则努力跟上医学前进的步伐,应对关于人类身体和意识的一些
符号自我 内容简介 在这部卓越且鼓舞人心的书中,作者诺伯特。威利就自我的性质及时地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阐释。 威利将皮尔斯与米德的思想整合为一体,并...
《必要的革命③》内容简介:面对生态系统的衰退、社会发展的失衡和企业创新的窘境,《必要的革命》为商业策略、社会管理提供了系统
山海经-五藏山经图译 本书特色 图译天下**奇书,文释神怪兽原形,认知上古自然生态,了解氏族社会万象。山海经-五藏山经图译 内容简介 以往《山海经》研究和校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