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是如何建构自己历史的?
中共建党、大革命、土地革命、长征、延安整风、七大、三年内战、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反右、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粉碎四人帮、十一届三中全会、八九……
这本书详细记录了一部党史诞生的过程。大到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如何评价和定性,小到一字一词如何使用的斟酌——一次次的讨论,整个过程都收录其中。另外还有主要参与者的日记,以及本书作者所作的旁注等。
这是一本绝对忠于原貌的、极具现场感的、**手的珍贵记录材料,也是一本佐证文章和注释丰富的综合性著作。看完此书,编者不禁一叹:原来如此!——原来我们往日所熟习的党史观点是这样讨论成形的,具体而微。相信读者诸君读完后亦会大有感慨。
这本书详细记录了一部党史诞生的过程。大到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如何评价和定性,小到一字一词如何使用的斟酌——一次次的讨论,真整个过程都收录其中。另外还有主要参与者的日记,以及本书作者所作的旁注等。其中很多谈话都是在只有几个人在场的情况下进行的,这些能够记录下来实在珍贵!
中共是如何建构自己历史的?这本书以绝对忠于原貌的、极具现场感的、**手的记录材料,为一部党史诞生的整个历程提供了*为客观生动、具体而微的呈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本书价值绝对无可替代。
二 编写大纲的拟订
3月8日的会议以后,胡乔木抓得很紧,立刻要党史研究室先草拟出一个比较简明的党史编写大纲来。4月20日由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沙健孙送给他。他先是边看边提了些具体意见。看完后,谈了一段比较长的话。
胡乔木:写这本书,事情比较大,*好请力群、胡绳同志一起开个会。现在的提纲,好些提法值得推敲。要提出一个能够贯穿 70 年的思想。考虑到当前要统一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不是那么容易的,不是抄老本子就可以做到。不要想得太简单了,要提出一些见解。没有见解,这本书人家就不要看了。你看这个提纲,脉络线索怎么贯穿得下来?在八、九章之间,什么反对苏联大国主义、文艺问题,接下来就是“文革”,怎么接得下来呢?经络不通,怎么能写得下去?事情就这么多,但是要把事情理出一个头绪来不容易。不仅思想上要理出个头绪,写出来要使人读得下去。写得有条有理,不容易。实际上在八大以后,党内是有两个指导方针(注:从他前后多次讲话来看,他不是指领导集体内有两批人,各有一个方针。而是指领导集体内、甚至同一个人头脑里存在着两个思路、两种趋向,起伏不定。有正确的东西,也有错误的东西。一会儿正确,一会儿错误。胡绳也讲了这个问题,他说到“文革”时错误的思想占了上风,就出了大漏子。)当然话怎么说,要考虑,这是另外一个问题。
写这本书不容易,没有一个很好的思路不行。就拿对现在的十年来说,提纲中也缺少一个清醒的客观的看法,比如为什么经济过热的问题搞了这么久?这是摆在面前的事实,没有一个说法,那为什么要搞治理整顿呢?提纲里一点暗示也没有。各章都有一个从何说起的问题。
对历史要有一个观察点。你发表评论,要有一个思路。当然,历史是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很曲折。你回顾的时候,要找到一个脉络,才能笼罩全书,才有这么一口气。这口气是什么?这不是一个人能够简单说清楚的。对问题的认识,要靠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改革要搞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要处理计划和市场的结合,在探索中我们取得了什么成果?发生过什么问题?新的体制不是一下子就能够拿出个完整的东西来,总是会有许多矛盾。要有研究,有探讨的气氛。
这个提纲的前面(注:指建国前部分),还比较容易写。下篇,我不一定能在离开北京以前谈,有些还要反复考虑。70 年要贯穿一个思想,就是中国要搞革命,要搞建设,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实际怎么结合起来要进行探索,要靠中国人自己来了解情况,在这个基础上下正确的决心。这中间会碰到各种挫折,但是我们党还是总结了教训。就基本方向而言,中国共产党是一直在为中国人民谋福利的。尽管犯了错误,还是要为人民谋福利,把中国推向现代化。整部书要有这么一个思路。
要使人看了觉得有新意,要说清楚发展的脉络。不是像搭七巧板那样,拼起来就行。中国人民在斗争中要克服当面的敌人,又受到很多的压力。70 年后还是如此,压力的中心有变化。但党没有屈服过。革命的理论,建设的理论,总要在实践中发展的。我们今天搞的社会主义和 70 年前建党时想的很不一样。那时,也不可能什么都想清楚。实际上,马、列想的前后也有很大改变。在中国这样一个落后国家取得胜利,是一个很大的理论问题。为什么能够搞成功,站得住?要回答这个问题。不能罗列事实,没有思想。一直到现在,不搞社会主义,没有别的路可走。
是不是送力群、胡绳同志看看。可以先送。条理显得不清楚,看不出主要要写什么。问题主要在后面。
小平同志讲 1957 年以前,毛主席基本上是正确的,以后20 年犯了“左”的错误。一方面是“左”倾,一方面又有抵制“左”倾。“文革”前有一个时期,发生严重困难,毛主席认识到有错误。八字方针(注:指“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执行了一段,经济有恢复;另外一面,七千人大会以后的十中全会又强调阶级斗争。虽然说不要妨碍工作,但慢慢地还是没有法子。到 1966 年初就搞不下去了。到“文革”中,叙述里有“斗、批、改”,“批林批孔”,不能就这样做标题。要有一个分析性的叙述。
……
金冲及
原中国史学会会长、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常务副主任、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主要著作有《辛亥革命史稿》《二十世纪中国史纲》《转折年代——中国的1947年》《决战:毛泽东、蒋介石是如何应对三大战役的?》。主编图书有《毛泽东传》《刘少奇传》《周恩来传》《朱德传》《陈云传》《邓小平传略》。
《创新的本质》内容简介:本书从个人与组织的关系出发,分析了本田、佳能、松下、吉卜力、三得利等13家知名企业的产品开发案例,解
蒙古民族通史-(第二卷) 目录 **章 元朝统一和元代蒙古人的分布**节 建国号“大元”,平定南宋条件成熟一、建国号“大元”二、灭南宋,实现大一统的决策三、灭南...
北平岁时志 本书特色 中国人,天天都过好日子;过日子,先人留下传家宝。老北京回忆城南旧事,名学者搜集京华风俗。北平岁时志 内容简介 《北平岁时志》是老一代著名北...
郑州典故成语篇(全四册) 内容简介 一座城市的魅力是由久远历史的沉淀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凝结而成的。这个城市从她诞生之日起,就饱经风霜,历尽沧桑。她的每一点进步...
南越国宫署遗址-岭南两千年中心地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南越国宫署遗址自1975年发掘以来,先后于1995年、1997年两次被评为中国...
走出帝制结果怎样?新旧交错的个人与群体在新时代如何安身立命?透过近百部日记重建民国成立前后波光诡谲的历史倒影本书系作者大转
《杜月笙正传 哈同外传》内容简介:徐铸成先生是著名的记者、新闻评论家和新闻学家。他先在国闻通信社和《大公报》工作,从记者、编
解密最后的皇陵 本书特色 《解密*后的皇陵》作者徐广源先生从事清代陵寝研究30多年,为了满足广大读者了解清陵的迫切愿望,对清朝的皇陵予以全面地介绍。本书以正史、...
雁过觅声-鄱阳墓志铭裒辑 本书特色 聂清荣编著的这本《雁过觅声(鄱阳墓志铭裒辑)》共收集了自北宋成平元年到清朝同治元年间鄱阳墓志铭共119篇,其中北宋13篇、南...
西洋镜-海外史料看甲午-第一辑 本书特色 《西洋镜:海外史料看甲午》荟萃了英国《伦敦新闻画报》(100张图,2万字记者一手报道)、英国著名讽刺画报《笨拙》(15...
数字解读世界史 本书特色 内容简介: 本书记载了从公元前8000年到21世纪之间100多个世纪的世界历史,将世界发展的脉络通过数字呈现出来。宏观数据可以梳理历史...
大秦究竟多彪悍 本书特色 一部大秦帝国的野蛮生长史1、细说大秦帝国飞扬跋扈的发家史及其彪悍背后的历史真谛。(38任国君,100万虎狼之师,灭六国、扫匈奴、平百越...
《被毁损和被染病的》内容简介:本书是一部恐怖小说短篇集,包括三小辑十三篇作品。小说描写普通生活之外的人物、几乎无人涉笔的怪
烈火中的考验-亚伯拉罕.林肯与美国奴隶制 本书特色 《烈火中的考验》广受史学界的赞誉。尽管有成千上万部写作林肯与奴隶制的著作,但埃里克方纳对这一重要主题的阐释*...
国民党八大特务头子的最后结局-渐行渐远的民国故事-3 本书特色 原景呈现,色戒、潜伏、悬崖、风声、暗算,血雨腥风的历史大背景,一段夜行的历史,一幕幕*黑暗、*隐...
见证百年西藏(续)——西藏历史见证人访谈录 内容简介 本书以图文方式、访谈的形式对二十世纪西藏的历史事件进行介绍,涉及“西藏乡村社会生活的变迁、从饮食文化的变迁...
那点儿真相谁知晓 本书特色 历史不是年月,不是一本正经的诉说,而是几百或几千年之前留下采的故事。何必要过于严肃正经的研究何年何月发生什么,重点是激起后人的兴趣,...
《毁灭与重生:日本昭和时代(1926-1989)》内容简介:日本人为何选择了战争?战争过后,他们失去了什么,又得到了什么? 日本的昭
《知行合一王阳明》内容简介:本书是关于王阳明的传记作品。本书简练地介绍了王阳明的一生,诸如他的生活,如家庭、幼年、游历、应
历史的观念 本书特色 本书是“西风译丛”之一,该书被西方哲学界盛誉为“英国人对现代历史哲学的唯一贡献”。全书共分五个章节,具体内容包括希腊罗马的历史编纂学、基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