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是如何建构自己历史的?
中共建党、大革命、土地革命、长征、延安整风、七大、三年内战、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反右、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粉碎四人帮、十一届三中全会、八九……
这本书详细记录了一部党史诞生的过程。大到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如何评价和定性,小到一字一词如何使用的斟酌——一次次的讨论,整个过程都收录其中。另外还有主要参与者的日记,以及本书作者所作的旁注等。
这是一本绝对忠于原貌的、极具现场感的、**手的珍贵记录材料,也是一本佐证文章和注释丰富的综合性著作。看完此书,编者不禁一叹:原来如此!——原来我们往日所熟习的党史观点是这样讨论成形的,具体而微。相信读者诸君读完后亦会大有感慨。
这本书详细记录了一部党史诞生的过程。大到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如何评价和定性,小到一字一词如何使用的斟酌——一次次的讨论,真整个过程都收录其中。另外还有主要参与者的日记,以及本书作者所作的旁注等。其中很多谈话都是在只有几个人在场的情况下进行的,这些能够记录下来实在珍贵!
中共是如何建构自己历史的?这本书以绝对忠于原貌的、极具现场感的、**手的记录材料,为一部党史诞生的整个历程提供了*为客观生动、具体而微的呈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本书价值绝对无可替代。
二 编写大纲的拟订
3月8日的会议以后,胡乔木抓得很紧,立刻要党史研究室先草拟出一个比较简明的党史编写大纲来。4月20日由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沙健孙送给他。他先是边看边提了些具体意见。看完后,谈了一段比较长的话。
胡乔木:写这本书,事情比较大,*好请力群、胡绳同志一起开个会。现在的提纲,好些提法值得推敲。要提出一个能够贯穿 70 年的思想。考虑到当前要统一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不是那么容易的,不是抄老本子就可以做到。不要想得太简单了,要提出一些见解。没有见解,这本书人家就不要看了。你看这个提纲,脉络线索怎么贯穿得下来?在八、九章之间,什么反对苏联大国主义、文艺问题,接下来就是“文革”,怎么接得下来呢?经络不通,怎么能写得下去?事情就这么多,但是要把事情理出一个头绪来不容易。不仅思想上要理出个头绪,写出来要使人读得下去。写得有条有理,不容易。实际上在八大以后,党内是有两个指导方针(注:从他前后多次讲话来看,他不是指领导集体内有两批人,各有一个方针。而是指领导集体内、甚至同一个人头脑里存在着两个思路、两种趋向,起伏不定。有正确的东西,也有错误的东西。一会儿正确,一会儿错误。胡绳也讲了这个问题,他说到“文革”时错误的思想占了上风,就出了大漏子。)当然话怎么说,要考虑,这是另外一个问题。
写这本书不容易,没有一个很好的思路不行。就拿对现在的十年来说,提纲中也缺少一个清醒的客观的看法,比如为什么经济过热的问题搞了这么久?这是摆在面前的事实,没有一个说法,那为什么要搞治理整顿呢?提纲里一点暗示也没有。各章都有一个从何说起的问题。
对历史要有一个观察点。你发表评论,要有一个思路。当然,历史是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很曲折。你回顾的时候,要找到一个脉络,才能笼罩全书,才有这么一口气。这口气是什么?这不是一个人能够简单说清楚的。对问题的认识,要靠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改革要搞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要处理计划和市场的结合,在探索中我们取得了什么成果?发生过什么问题?新的体制不是一下子就能够拿出个完整的东西来,总是会有许多矛盾。要有研究,有探讨的气氛。
这个提纲的前面(注:指建国前部分),还比较容易写。下篇,我不一定能在离开北京以前谈,有些还要反复考虑。70 年要贯穿一个思想,就是中国要搞革命,要搞建设,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实际怎么结合起来要进行探索,要靠中国人自己来了解情况,在这个基础上下正确的决心。这中间会碰到各种挫折,但是我们党还是总结了教训。就基本方向而言,中国共产党是一直在为中国人民谋福利的。尽管犯了错误,还是要为人民谋福利,把中国推向现代化。整部书要有这么一个思路。
要使人看了觉得有新意,要说清楚发展的脉络。不是像搭七巧板那样,拼起来就行。中国人民在斗争中要克服当面的敌人,又受到很多的压力。70 年后还是如此,压力的中心有变化。但党没有屈服过。革命的理论,建设的理论,总要在实践中发展的。我们今天搞的社会主义和 70 年前建党时想的很不一样。那时,也不可能什么都想清楚。实际上,马、列想的前后也有很大改变。在中国这样一个落后国家取得胜利,是一个很大的理论问题。为什么能够搞成功,站得住?要回答这个问题。不能罗列事实,没有思想。一直到现在,不搞社会主义,没有别的路可走。
是不是送力群、胡绳同志看看。可以先送。条理显得不清楚,看不出主要要写什么。问题主要在后面。
小平同志讲 1957 年以前,毛主席基本上是正确的,以后20 年犯了“左”的错误。一方面是“左”倾,一方面又有抵制“左”倾。“文革”前有一个时期,发生严重困难,毛主席认识到有错误。八字方针(注:指“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执行了一段,经济有恢复;另外一面,七千人大会以后的十中全会又强调阶级斗争。虽然说不要妨碍工作,但慢慢地还是没有法子。到 1966 年初就搞不下去了。到“文革”中,叙述里有“斗、批、改”,“批林批孔”,不能就这样做标题。要有一个分析性的叙述。
……
金冲及
原中国史学会会长、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常务副主任、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主要著作有《辛亥革命史稿》《二十世纪中国史纲》《转折年代——中国的1947年》《决战:毛泽东、蒋介石是如何应对三大战役的?》。主编图书有《毛泽东传》《刘少奇传》《周恩来传》《朱德传》《陈云传》《邓小平传略》。
这是对斯大林在其最重要的一段生涯中的军政领袖作用的易引发争议的重估。“杰弗里•罗伯茨对作为战时独裁者和战后大元帅的斯大林作
中国当代学术思想文库--走在乡土上 本书特色 一百多年来,研究中国的人类学家便开始思考乡土中国的诸多问题。在前辈的影响下,在漫无边际的学林里,我对乡土人类学叙述...
美国文化史 本书特色 历史是对过去的描述,文化则是对过去认识的概念,透过主体意识建构过去,而这种过去正左右了人的活动。二次大战之后,美国文化成为世界文化的主流,...
晚明民变 本书特色 《晚明民变》是一部沉寂了半个多世纪的史学巨著。1944年,明朝覆亡三百周年之际,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与李文治的《晚明民变》先后发表,都是...
中国抗日战争全景录-青海卷 本书特色 《中国抗日战争全景录•青海卷》以历史的视角、纪实的笔法,将青海各族儿女响应抗日救国的号召与全国人民团结一心,为争...
羊城后视镜:6 本书特色 作者以一个新闻工作者的角度,以追寻羊城历史文化沉淀及再现其人文精神为目标,通过深入的探秘追踪、抽丝剥削,向读者带来了一部记载岭南历史文...
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1911-1914:1:世界危机 本书特色 本书主要叙述1911—1914年欧洲史实。在剖析一战的真正起因时,丘吉尔揭示了1870年以来主...
《餐饮营销实战》内容简介:营销是餐饮经营中一个永恒的话题。作为餐饮人,我们经常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学习,但为什么学来的很多营销
本書透過具體而細緻的實證研究,探討晚明的消費社會與士大夫的消費文化,希冀打開晚明消費史的多元面向,豐富這一段歷史。全書的
《资治通鉴》是北宋著名史学家司马光在宋神宗钦命之下组织人马根据大量资料历时19年修成的史学巨著,共294卷400余万字,上起东周
《跟父亲一起过日子》内容简介:爸爸就像一座“活”火山,动不动就炸开了:在他看来,生病只是懦弱的表现,哪个不长眼的要是当着他
《历史这么有意思》内容简介:历史的英文是“history”,拆分开来看就是“Hi,Story”。用故事解说历史,一览5000年中华文明的喜怒
九州津梁-沧桑河山 本书特色 在科学教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各种巧夺天工的桥梁与大大小小的津渡星罗棋布,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便利的条件。然而,桥梁是如何起源的?津渡是...
(精)吾国与吾名:中国历代国号与古今名称研究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 作者胡阿祥为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六朝研究所所...
癸巳存稿 内容简介 《淮南子》云:聋者学歌,无以自乐,则心不开。言心不开则学不精。《素问·八正神明论》云:“目明心开而志先。”《汉书·酷吏传》云:“王温舒居廷,...
《云原生架构进阶实战》内容简介:本书是一本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王玉平。该书从云原生(Cloud Native)的核心思想和
秦观词 本书特色 本书涵盖了秦观各个时期、各种风格的词作,可以反映出秦词的全貌。特别加以注释和赏析,以便读者更深入地解读经典。秦观词 内容简介 本书涵盖了秦观各...
家天下是如何倒掉的-中国十二个王朝的最后10年 本书特色本书以新颖的视角、慢镜头加特写的倒叙方式梳理、再现并深刻剖析了中国历史上12个王朝末世的*后十年,对其政...
俄国黄室-沙皇霸业 本书特色 葛新生所著的《沙皇霸业(俄国皇室)》选择欧洲和亚洲具有典型性的几个皇室家族作为主要故事,以历史文献资料为素材,并通过对相关资料的系...
史学遗产六讲 内容简介《史学遗产六讲》是白寿彝先生从理论上对中国史学遗产进行系统的发掘、爬梳的开创性成果,反映了作者恢宏的视野和渊博的常识。书中对史学遗产之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