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时代(1924—1953)既是一个全面控制时代的开端,也是它的高潮时刻。经过改造的苏维埃人,既恐惧政治权力,又对它无比崇拜。他们几乎每个人都成了“耳语者”——或藏身于角落窃窃私语、互诉衷肠,或暗中迎合,成为向当局告密的举报人。许多关于苏联的历史著作都聚焦于恐怖的外在现象——古拉格、逮捕、判刑、囚禁甚至杀害,却几乎没有人关注普通的苏联人过着一种怎样的私人生活,他们的真实想法和感受是什么。《耳语者》所关注的正是*为广泛的普通人的生存状态和内在心灵,是**部深入探索斯大林时期个人和家庭生活的口述历史著作。尽管在书中几乎每一页都能感受到斯大林的存在,但是《耳语者》并不讲述斯大林本人,讲的是,斯大林主义如何渗入普通人的思想和情感,如何影响他们的价值观和人际关系。本书也并不试图解说恐怖的起源,或描述古拉格的兴衰;只想解释警察国家如何在苏维埃社会扎根,让数百万普通百姓卷入恐怖制度,或是沉默旁观者,或为积极合作者。正如俄罗斯历史学家米哈伊尔·格夫特所说,斯大林制度的真正力量和持久遗产,既不在于国家结构,也不在于领袖崇拜,而在于“潜入我们内心的斯大林主义”。而对于这一切,我们绝不陌生。
梁文道、刘瑜、熊培云、许知远联袂主编——“理想国译丛”(mirror)系列之一(008)——保持开放性的思想和非功利的眼睛,看看世界的丰富性与复杂性。本书有许知远专文导读,揭开“沉默的记忆”。1.《耳语者》是一部揭示斯大林时代普通苏联人家庭生活的口述历史。它**次深入探索了斯大林强权体制之下,普通人窒息的生存状态和扭曲的内心世界。沉默,背叛,坚守,妥协,抑或曲意迎合? 在一个全面控制的时代,是否应该让内心的道德、不安的声音彻底沉睡?2.《耳语者》所讲述的斯大林时代苏联的每一个疯狂、悲惨、残暴、荒谬的事件背后,深藏着一颗颗颤抖、麻木、凶残、勇敢、坚毅、悔恨的心灵。历史的荒诞、不可思议,让人脊背发冷。3.《卫报》《泰晤士报》《观察家》《每日电讯》等媒体同时推荐的“年度图书”。《时代》、《纽约时报》、《经济学人》、《莫斯科时报》、《波士顿环球报》、《新政治家》等全球各大媒体鼎力推荐。
【导读:沉默的记忆】/ 许知远
【家族树】
【斯大林时期苏联相关地图】
【引言】
**章:1917 年的孩子(1917—1928)
第二章:大转变(1928—1932)
第三章:对幸福的追求(1932—1936)
第四章:大恐怖(1937—1938)
第五章:大恐怖的余波(1938—1941)
第六章:“等着我吧”(1941—1945)
第七章:普通的斯大林主义者(1945—1953)
第八章:归来(1953—1956)
第九章:记忆(1956—2006)
【后记及致谢】
【注释】
【资料来源】
【译名对照表】
斯大林1953年去世的时候,留下的是整个被他成功改造了的新人民,“斯大林统治留下的沉默而顺从的人民延绵不绝”。塑造一国人民的国民性就像培育一个新物种,只要一次性成功就足够了,剩下的便是它的自动延续,除非环境因素的剧变为它的再度变化提供了条件。正是这个沉默而顺从的“斯大林的人民”成为《耳语者》作者费吉斯口述史想要从中寻找隐秘声音的对象。
——徐贲
奥兰多·费吉斯收集到数百份家庭档案,它们既包括信件、日记、回忆录,也有照片、实物,作者还对经历者进行了大量采访。它们构造出了一个惊心动魄的道德与心理故事,它可能比任何理论都更好地解释了极权主义的运转,与人们面对悲剧时活下去的欲望。
奥兰多·费吉斯将焦点集中于斯大林时代,它既是一个全面控制时代的开端,也是它的高潮时刻。通过这许多的个人故事,我们可以看到这台庞大的苏维埃机器,如何一步步地改造社会、家庭、个人,让人们抛弃所有熟悉的思维与习惯,让原本的多元丰富变得单一、匮乏。
——许知远
《耳语者》的重要性怎么也不会被高估……应成为俄罗斯今天的必读书。
——《泰晤士报》
《耳语者》中的故事情凄意切,令人心碎。在描写人类的残忍、人才的浪费,以及信任和信念的滥用上,甚至会让读者胆战心惊。这是费吉斯的非凡成果,既高度概括,又充满真知灼见,详尽解说了形形色色的人对于苦难和生存的见证。
——《莫斯科时报》
费吉斯也许是英语世界中最卓越的俄罗斯历史学家之一,保存和理解噩梦般的苏维埃世纪是他一生的追求……他尽量捕捉那个黑暗时期的实质,其成果就是这本感人的《耳语者》……充满人性,像置身于悲惨世界的陀斯妥耶夫斯基小说之中。
——《波士顿环球报》
《耳语者》是苏维埃人民最好的文学纪念碑之一,足以与《古拉格群岛》和沙拉莫夫的散文相媲美。它是斯大林恐怖下人际关系的百科全书,引人入胜。
——《新政治家》
真了不起……那些获释的流亡者和家人,历经做秀审判、第二次世界大战、医生事件、反犹镇压、赫鲁晓夫的解冻,因害怕招致进一步的惩罚,一直保持缄默。现在,终于可在费吉斯先生的杰作中听到他们的声音。
——《纽约太阳报》
一部杰作……多亏了费吉斯,那些幸存者得以克服缄默,喊出了超越耳语的心声。
——《纽约时报》
奥兰多-费吉斯(Orlando Figes,1959— ),英国人,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博士,现为英国伦敦大学伯贝克学院历史学教授。他的一系列解读沙俄及苏联历史的著作——《耳语者》、《娜塔莎之舞》等,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是当今英语世界俄罗斯研究的一流大家。作品曾获沃尔夫森奖、NCR图书奖等,入围萨缪尔·约翰逊奖、达夫·库珀奖等,并已被翻译成20多种文字出版。译者毛俊杰,1952年生于上海,1978年入复旦分校中文系,1981年后定居纽约,译作有弗朗西斯·福山《政治秩序的起源》、杰克·凯鲁亚克《吉拉德的幻象》等。
谢维扬(男)教授,历史学博士(吉林大学)。专业:主要从事中国先秦史研究,涉及中国文明起源与早期国家、古代婚姻与家庭形态、
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法国《小日报》记录的晚清1891-1911 本书特色 ★16开平装,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出版★8个月狂销3万套的图文书★中国馆藏机构均未收藏的*...
《容器云的关键理论和方法研究》内容简介:本书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分析了从云计算到容器云的过渡过程,全面介绍了
《林达作品系列:西班牙旅行笔记》内容简介:本书记述了作者在西班牙旅行的经历。面对西班牙既充满异域风情而又绚丽多姿的历史、艺
历史哲学:后结构主义路径--后现代历史哲学译丛 目录 导言 提出问题**编 历史、马克思主义和机构**章 需要历史第二章 重读马克思:在阅读德里达之后第三章 历...
大秦七百年王道盛衰 本书特色 “实用历史”的基本概念,就是想把人类历史当作一个(或无数个)大个案来看等。历史经验有什么用?可不可用? 在这里,我们把历史当作人间...
印度与印度洋-基于中国地缘政治视角 本书特色古今霸权国家来到印度洋便进入衰落期的教训告诉我们:在印度洋地区争强好胜的结果都是不好的,独吞世界从而独控印度洋的想法...
《钢琴基础必修教程(第三册)》内容简介:本书由上海音乐学院附中青年教师倾情呈现,全套教材共六册,每册十二课,内容编排从入门
内战记 本书特色 本书是出自大名鼎鼎的古罗马帝国奠基人恺撒的亲笔,既是古罗马历史名著、拉丁语黄金时期的散文代表作,也是富有战略战术的兵书,对西方史学界、文坛和兵...
微经典--史记 本书特色 《史记》是汉代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中国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中国史学发展进程中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鸿篇巨著,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影响至为深远。...
大国无疆-西班牙皇室 本书特色 西班牙阿拉贡地区出生的“天主教国王”费迪南德二世和卡斯蒂利亚的伊莎贝拉看中了哥伦布征服海洋、探索未知世界的雄心,他们也想借助哥伦...
丝路向西敦煌向东 本书特色 《读者》杂志始终以弘扬人类**文化为己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遵循“选择《读者》,就是选择了**的文化”这一办刊理念,坚持“博采中外...
古物之美 本书特色 ☆沈从文后半生器物研究成果之精华,古典文物研究鉴赏的入门读物 ☆一器一物,尽显中华五千年的匠心、气度和灵性 ☆每一件古物,都是生命的延续。不...
《柏林日记》内容简介:1934—1941年,威廉·夏伊勒作为驻德国记者,目睹、报道了初生的纳粹德国将整个欧洲乃至全世界一步步拖入战
《日本历代都城小史》内容简介:本书原名《帝都》,记述了日本历代都城的沿革,作者亲自前往遗址勘察,以期为读者讲述实际面貌。不
伊丽莎白二世时期白金汉宫的生活 本书特色 作者以白金汉宫的日常生活为主线,娓娓道来,如同和读者聊家常一般,从白金汉宫的历史到它的建筑、装饰,从普通仆人到上等贵族...
往事一抹风流-世说民国学人 本书特色 本书集合了民国时期著名学人的生活轶事、智慧语言等如陈寅恪、林语堂、胡适、黄侃、闻一多等,以《世说新语》的体例编排:全书分...
十五十六世纪东西方历史初学集 本书特色 十五、十六世纪是世界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时期。亚欧大陆农耕世界东西两端封建国家的农村本经济,在这两个世纪中都在发生着明显的变...
《思想与方法:近代中国的文化政治与知识建构》是2014年由北京师范大学举办的"思想与方法:近代中国的文化政治与知识建构"国际高
敦煌变文字义通释 内容简介 《敦煌变文字义通释(精)》是蒋礼鸿在学术上*重要的代表作,是一部考释敦煌变文中词语的专著。此书于1959年初版后,36年间,蒋礼鸿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