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陈恭禄先生著作中影响较大的通史著作,曾被顾颉刚先生誉为“较近理想”的中国通史版本。全书共60篇,70余万字,由史前写至清代,是一部持论公允、史料丰富、详略得当的中国通史著作。本书前20篇从史前写至三国时期,新中国成立前已经出版,为当时高校通用教材;后40篇系根据陈恭禄先生的遗稿整理而成。本书现由中国工人出版社整理出版,使得陈恭禄先生的《中国通史》在新中国成立后得以首次完整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中国通史的写作,到今日为止,出版的书虽不少,但很少能够达到理想的地步……所有的通史,多属千篇一律,彼此抄袭。其中较近理想的,有吕思勉《白话本国史》、周谷城《中国通史》、邓之诚《中华二千年史》、陈恭禄《中国史》、缪凤林《中国通史纲要》、张荫麟《中国史纲》、钱穆《国史大纲》等。──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陈恭禄先生是中国近代史学科草创时期重要的先驱者之一,他不仅培养了一批中国近代史学者,还撰写了好几部颇有影响的教材,这是他留给我们的一笔学术遗产,理应给以珍惜并从中吸取一些有益的治学经验,至少可以作为进一步完善中国近代史学科的参考。──华中师范大学教授章开沅陈恭禄先生学兼中西,这部《中国通史》提纲挈领、举重若轻,以自己的视角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疆域、人口、经济、民族、思想、宗教、艺术方方面面的繁复演变作了清晰梳理和深刻分析。──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雷颐陈著既不搞思想先行,以论代史,也不是史料堆砌,有学无识,而是既重史料,又兼分析,有叙有论。──同济大学特聘教授郭世佑这是一部有见识,没有意识形态框子的中国通史。——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鸣我中年以后读书,主要不是看什么书,而是看书是谁写的。陈恭禄先生的书,我每见必读,因为我敬佩陈先生这个人。——厦门大学教授谢泳
代序 章开沅
自序
**篇 我国地理及其影响
地理之重要——疆域之逐渐开拓——谬误之实例——自然区域——河流——土壤与气候——矿产——治乱之一解释——耕地之估计——地理与职业——地理与政治——对外观念——经济情状——建设路径
第二篇 史前社会
史前之说明——老北京人——旧石器人——新石器人——新石器人之体质——推定年代之标准——新石器人之生活——苗人——蒙古人等
第三篇 商
商名之由来——先祖——汤之故事——大甲——祖乙——盘庚——武丁——商季诸王——纣之故事——王之威权——传位制——官制——疆域——邻国——生活情状之一斑——迷信之深痼——文字——年代
第四篇 西周
周之先祖——文王——周强之原因——武王伐商——周公东征——封建制度——诸王——西周之覆亡——王之地位——疆域——东方——东南夷——社会情状
第五篇 东周
王之地位——五国疆域——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晋楚之争——晋悼公——弭兵之会——小国担负之一斑
第六篇 东周(续前)
大夫专政——公孙侨——楚灵王——晋宋诸国——吴之兴亡——越之崛兴——文化区域之扩大——封建之破坏——享受之不平——战争情状之一斑——农民之苦——工商——社会之不安——家庭生活
第七篇 战国
战国——三国之疆域——变法之趋势——魏文侯——韩昭侯——吴起相楚——商鞅之变法——田氏篡齐——燕之形势——中央集权——称王——臣下之地位——土地之开拓
第八篇 战国(续前)
秦惠王——齐之强大——合从——连横——秦昭王——养客之风气——列国之情状——秦灭六国——文化区域——武备之进步——人民之生活——家庭生活
第九篇 先秦学艺
学艺之发达——孔子略传——孔子学说——子思——孟子——荀子——老子——庄子——墨子——法家——文学
第十篇 秦
始皇为人——皇帝之尊严——官制——疆域——关中之经营——驰道——法令制度——文字——思想——安宁人民——北筑长城——南征——兴土木——始皇死——秦之覆亡——覆亡之主因
第十一篇 汉高祖
第十二篇 惠帝至景帝
第十三篇 武帝
第十四篇 昭帝至平帝
第十五篇 王莽
第十六篇 光武帝
第十七篇 明帝至质帝
第十八篇 桓帝至献帝
第十九篇 两汉学艺
第二十篇 三国
第二十一篇 西晋
第二十二篇 东晋
第二十三篇 五胡之盛衰
第二十四篇 宋
第二十五篇 齐
第二十六篇 梁
第二十七篇 陈
第二十八篇 魏
第二十九篇 魏(续前)
第三十篇 北齐
第三十一篇 北周
第三十二篇 魏晋南北朝学艺
第三十三篇 隋
第三十四篇 唐高祖与太宗
第三十五篇 高宗至玄宗
第三十六篇 肃宗至宣宗
第三十七篇 唐之覆亡及其贡献
第三十八篇 五代
第三十九篇 隋唐五代之学艺
第四十篇 宋太祖
第四十一篇 太宗至英宗
第四十二篇 神宗与王安石
第四十三篇 北宋之衰亡
第四十四篇 宋高宗
第四十五篇 南宋之衰亡
第四十六篇 辽金夏
第四十七篇 辽金夏(续前)
第四十八篇 宋之学艺
第四十九篇 蒙古帝国
第五十篇 元世祖
第五十一篇 元之衰亡
第五十二篇 明太祖
第五十三篇 明之盛世
第五十四篇 明中世之情状
第五十五篇 明之衰亡
第五十六篇 元明学艺
第五十七篇 清之兴起
第五十八篇 清圣祖
第五十九篇 清之中世
第六十篇 清之学艺
陈恭禄(1900-1966),著名历史学家。1900年生于江苏省丹徒县。1916年考入美国教会办的扬州美汉中学,1921年考入金陵大学,先习化学,再转农科,后入历史系学习,大学期间撰写《日本全史》《印度通史大纲》,深受欢迎。1933年到武汉大学任教,1934年完成巨著《中国近代史》,数月内售至四版,被列为当时大学丛书之一,其后又重印再版多次,在当时的学界影响极大。1952年院系调整后任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1966年10月8日病逝。与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教授并称为“史坛二陈”。 主要著作有:《中国近代史》《中国通史》《中国上古史史料之评论》《甲午战后庚子乱前中国变法运动之研究》《近代中国史料评论》《曾国藩与海军》《日本全史》《中国近百年史》《中国近代史资料概述》等。
且观风月且听吟-历代文人往事 内容简介 当我们仰望苍茫的夜空,沉浸在对历史的追忆当中,历朝历代的帝王将相、墨客骚人、能臣治吏、枭雄悍将,正如寂寥的星辰渐行渐远,...
陈寿-大家精要 内容简介 陈寿(233~297),一名长寿,字承祚,今四川南充人。曾出仕蜀汉、西晋两朝。陈寿才识过人,抱负宏伟,但性格耿介,不愿曲意附和。虽在政...
《戏曲与俗文学研究(第三辑)》内容简介:本书为中国俗文学文献的考订研究提供了一个平台。书中以古代戏曲和俗文学研究为主要对象
1942-1945-我的上海沦陷生活 本书特色 1937年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淞沪会战打响,11月12日,日军占领上海,上海沦陷。但因公共租界和法租界日军...
颍川士族与魏晋隋唐历史文化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是以中国魏晋 (南北朝) 隋唐时期政治、人物、社会生活等方面为对象展开的专题性历史研究。全书涉及四部分, 一是关于...
世载堂杂忆 本书特色 本书以幽默的语言记述了清代的科举制的利弊清代官员奖罚制度、当时的风云人物及其表现、太平天国动乱的见解、对文化名人的讽刺以及当时的外交政策等...
《刑事正义与学者使命》内容简介:本书奉献给读者的是一位富有正义及使命感的法学教授对社会热点及法律问题的关切与思考。全书所涉
春秋榖梁傅補注 本书特色 清末民初文献丛刊(影印本): 古有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近有民国大师百花齐放,西学东渐东西交融,尽享思想学术文化盛宴。 《春秋穀梁传补注》...
中国历史的里儿和面儿 本书特色 中国历史的面儿上有数不尽的精彩故事,给今人以极大的启迪。雄主打江山讲述的创业智慧,为臣之道反映的职场生存法则,道义和利益面前折射...
山海经--经典国学无障碍阅读版 本书特色《山海经》是一部包含神话传说的上古地理著作,主要记述了古代地理、物产、巫术、宗教等知识,也包括古史、医药、民俗等方面的内...
考古与宝藏之谜-最新版 本书特色 石破天惊的世界考古大发现,辉煌灿烂的历史文明之谜,悬念重重的古建筑之谜,欧洲的宝藏、美洲的宝藏、亚洲的宝藏、非洲和大洋洲的宝藏...
中国历史故事 本书特色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历史,沉淀下来无数 脍炙人口的故事。历代王朝的兴衰*替,风云人物的 功过是非,历史事件的波诡云谲,除了能增长后人...
高中生必背古诗文40篇-(高中部分)(修订版) 本书特色 这是本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之一,是由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推荐书目。该书共选收了40篇古代*具代...
《美国文学辅导备考教程》内容简介:本书共分两篇。第一篇为文学史部分;第二篇为文学选读部分。第一篇旨在考察有关美国文学史上的
中国土族-中华民族全书 本书特色 胡芳、杨军编著的《中国土族》是“中华民族全书”之一,本书共十一章,分别从土族的物质文化、民间文化、社会文化、旅游文化、族际交往...
图说 中国通史的故事 远古卷 本书特色 假如你不是专业史学工作者. 那么一.读懂中国历史,读此书.足矣! 你将在轻松愉悦的阅读中,真切地了解到中。华。民族波...
《活出心花怒放的人生》内容简介:生活在这个时代的我们,本该是幸福的,物质充盈、信息发达……然而,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时常感到焦
《别扛着:做自己的减压教练》内容简介:人人对未来充满着迷茫和不确定性,激烈的社会转型和市场竞争,让企业管理面临越来越大的风
故事就是历史--占卜的故事 本书特色 占卜作为一种预测吉凶、沟通神人关系的手段,在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发展进程中发挥过重要的作用。占卜,意指用龟壳,铜钱,竹签,纸牌...
《AngularJS深度剖析与最佳实践》内容简介:本书深入讲解AngularJS的基本概念及其背后的原理,包括完整的开发框架与实践。不仅抽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