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陈恭禄先生著作中影响较大的通史著作,曾被顾颉刚先生誉为“较近理想”的中国通史版本。全书共60篇,70余万字,由史前写至清代,是一部持论公允、史料丰富、详略得当的中国通史著作。本书前20篇从史前写至三国时期,新中国成立前已经出版,为当时高校通用教材;后40篇系根据陈恭禄先生的遗稿整理而成。本书现由中国工人出版社整理出版,使得陈恭禄先生的《中国通史》在新中国成立后得以首次完整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中国通史的写作,到今日为止,出版的书虽不少,但很少能够达到理想的地步……所有的通史,多属千篇一律,彼此抄袭。其中较近理想的,有吕思勉《白话本国史》、周谷城《中国通史》、邓之诚《中华二千年史》、陈恭禄《中国史》、缪凤林《中国通史纲要》、张荫麟《中国史纲》、钱穆《国史大纲》等。──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陈恭禄先生是中国近代史学科草创时期重要的先驱者之一,他不仅培养了一批中国近代史学者,还撰写了好几部颇有影响的教材,这是他留给我们的一笔学术遗产,理应给以珍惜并从中吸取一些有益的治学经验,至少可以作为进一步完善中国近代史学科的参考。──华中师范大学教授章开沅陈恭禄先生学兼中西,这部《中国通史》提纲挈领、举重若轻,以自己的视角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疆域、人口、经济、民族、思想、宗教、艺术方方面面的繁复演变作了清晰梳理和深刻分析。──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雷颐陈著既不搞思想先行,以论代史,也不是史料堆砌,有学无识,而是既重史料,又兼分析,有叙有论。──同济大学特聘教授郭世佑这是一部有见识,没有意识形态框子的中国通史。——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鸣我中年以后读书,主要不是看什么书,而是看书是谁写的。陈恭禄先生的书,我每见必读,因为我敬佩陈先生这个人。——厦门大学教授谢泳
代序 章开沅
自序
**篇 我国地理及其影响
地理之重要——疆域之逐渐开拓——谬误之实例——自然区域——河流——土壤与气候——矿产——治乱之一解释——耕地之估计——地理与职业——地理与政治——对外观念——经济情状——建设路径
第二篇 史前社会
史前之说明——老北京人——旧石器人——新石器人——新石器人之体质——推定年代之标准——新石器人之生活——苗人——蒙古人等
第三篇 商
商名之由来——先祖——汤之故事——大甲——祖乙——盘庚——武丁——商季诸王——纣之故事——王之威权——传位制——官制——疆域——邻国——生活情状之一斑——迷信之深痼——文字——年代
第四篇 西周
周之先祖——文王——周强之原因——武王伐商——周公东征——封建制度——诸王——西周之覆亡——王之地位——疆域——东方——东南夷——社会情状
第五篇 东周
王之地位——五国疆域——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晋楚之争——晋悼公——弭兵之会——小国担负之一斑
第六篇 东周(续前)
大夫专政——公孙侨——楚灵王——晋宋诸国——吴之兴亡——越之崛兴——文化区域之扩大——封建之破坏——享受之不平——战争情状之一斑——农民之苦——工商——社会之不安——家庭生活
第七篇 战国
战国——三国之疆域——变法之趋势——魏文侯——韩昭侯——吴起相楚——商鞅之变法——田氏篡齐——燕之形势——中央集权——称王——臣下之地位——土地之开拓
第八篇 战国(续前)
秦惠王——齐之强大——合从——连横——秦昭王——养客之风气——列国之情状——秦灭六国——文化区域——武备之进步——人民之生活——家庭生活
第九篇 先秦学艺
学艺之发达——孔子略传——孔子学说——子思——孟子——荀子——老子——庄子——墨子——法家——文学
第十篇 秦
始皇为人——皇帝之尊严——官制——疆域——关中之经营——驰道——法令制度——文字——思想——安宁人民——北筑长城——南征——兴土木——始皇死——秦之覆亡——覆亡之主因
第十一篇 汉高祖
第十二篇 惠帝至景帝
第十三篇 武帝
第十四篇 昭帝至平帝
第十五篇 王莽
第十六篇 光武帝
第十七篇 明帝至质帝
第十八篇 桓帝至献帝
第十九篇 两汉学艺
第二十篇 三国
第二十一篇 西晋
第二十二篇 东晋
第二十三篇 五胡之盛衰
第二十四篇 宋
第二十五篇 齐
第二十六篇 梁
第二十七篇 陈
第二十八篇 魏
第二十九篇 魏(续前)
第三十篇 北齐
第三十一篇 北周
第三十二篇 魏晋南北朝学艺
第三十三篇 隋
第三十四篇 唐高祖与太宗
第三十五篇 高宗至玄宗
第三十六篇 肃宗至宣宗
第三十七篇 唐之覆亡及其贡献
第三十八篇 五代
第三十九篇 隋唐五代之学艺
第四十篇 宋太祖
第四十一篇 太宗至英宗
第四十二篇 神宗与王安石
第四十三篇 北宋之衰亡
第四十四篇 宋高宗
第四十五篇 南宋之衰亡
第四十六篇 辽金夏
第四十七篇 辽金夏(续前)
第四十八篇 宋之学艺
第四十九篇 蒙古帝国
第五十篇 元世祖
第五十一篇 元之衰亡
第五十二篇 明太祖
第五十三篇 明之盛世
第五十四篇 明中世之情状
第五十五篇 明之衰亡
第五十六篇 元明学艺
第五十七篇 清之兴起
第五十八篇 清圣祖
第五十九篇 清之中世
第六十篇 清之学艺
陈恭禄(1900-1966),著名历史学家。1900年生于江苏省丹徒县。1916年考入美国教会办的扬州美汉中学,1921年考入金陵大学,先习化学,再转农科,后入历史系学习,大学期间撰写《日本全史》《印度通史大纲》,深受欢迎。1933年到武汉大学任教,1934年完成巨著《中国近代史》,数月内售至四版,被列为当时大学丛书之一,其后又重印再版多次,在当时的学界影响极大。1952年院系调整后任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1966年10月8日病逝。与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教授并称为“史坛二陈”。 主要著作有:《中国近代史》《中国通史》《中国上古史史料之评论》《甲午战后庚子乱前中国变法运动之研究》《近代中国史料评论》《曾国藩与海军》《日本全史》《中国近百年史》《中国近代史资料概述》等。
奇迹的世纪-欧洲形成中的亚洲-第二卷(全3册) 本书特色 《欧洲形成中的亚洲(第2卷):奇迹的世纪:视觉艺术(第1册)》第二卷《奇迹的世纪》考察了丰富的亚洲知识...
清末民初以降,中国饱经战乱分合,对史料之保存及研究,局限于主客观因素而倍增困难。为恐史料为岁月淹没而不存,台湾文海出版社
河海昆仑录 本书特色本书我国近代史地研究中备受瞩目的一部杰作,是作者远赴戍所——新疆途中的记录。临行前,他做了两只布口袋,随身携带,凡“道途之所经历,耳目之所遭...
撒拉族简史 内容简介 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包括《中国少数民族》、《中国少数民族简史丛书》、《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概况丛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简志丛书...
《温故(之一)》内容简介:《温故》是一种陆续出版的历史文化读物。以今天的视角来追怀与审视过去,并为当下的生存与未来的发展提
(精)清宫金砖档案 本书特色 ★ 大16开布面精装,紫禁城出版社出版★ 中国**历史档案馆,馆址在北京故宫博物院西华门内,是明清两朝中央政府和皇宫生活档案的保管...
《梦、时间与短视频》内容简介:短视频赛道已经日趋白热化,流量思维已经不管用了,只有美好的作品,能够不惧平台变化,快速吸引人
谈天说地 目录 序“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辑远行再探三星堆与埃及文明一、走马观花二、背景三、青铜中的神话1.卜塔神(Ptah)与大立人2.喜神与小矮人3.扶桑...
往事如金 本书特色 本书对数十位于1951-1975年间生活在桂林的越南师生进行了专访,并将他们“亲身所历、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口所述&rdquo...
《大数据时代的调查师》内容简介:本书结合大量案例,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阐述了精准调查和分析的原理、方法和应用,从
宫闱秘闻-清案探秘-附光盘 本书特色 慈禧是怎样从一个嫔妃上升为垂帘听政的老佛爷的?英国两次派遣大使与清朝商议贸易问题,为何会因跪不跪的细节谈崩?顺治当...
首义大都督黎元洪 本书特色 纪念辛亥革命武昌首义100周年,不能不谈到首义大都督黎元洪;叙介民国史乃至近代史,两任民国元首黎元洪也是绕不过的人物。这位起义武昌的...
明末农民战争史-修订版 本书特色 历史学家顾诚先生开山之作遍查近1000种方志 正说李自成、张献忠补齐作者生前亲笔添加的万余言资料,初版已脱销近30年为配合...
道光朝东西两防海塘全纪 内容简介 《道光朝东西两防海塘全纪》由《海盐县新办塘工成案》《续海塘新志》及《东西两防海塘图》三部文献汇录成册,不仅涵盖上谕、奏疏,且收...
林超民文集-第三卷 内容简介 本文集作者在教学与行政工作中,对大学教育有些思考,写过一些札记、随笔,从中选出23篇收入本文集。2006年2月,作者在网上开设自己...
细说明朝 本书特色《细说明朝》(精装珍藏版)从元朝末年社会动荡、各方人物揭竿而起说起,叙述了朱元璋一支力量南征北讨、建立新政权的历程以及朱明政权下的若干重要人物...
秦汉风俗 内容简介 《中国风俗通史》由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出版至今已有十多年的时间,其间承蒙读者的厚爱,多次加印,被学术界推称为中国风俗史研究具有代表性的著...
《向上管理》内容简介:本书以中国古代“智圣”诸葛亮为主角,阐述了他管理上司刘备的绝招——“分步呈现”“换位思考”“关系维护
出土文献与古书成书问题研究-古史史料学研究的新视野研讨会论文集 本书特色 谢维扬、赵争主编的这本《出土文献与古书成书问题研究》收录有关古史史料学研究的论文20多...
熙朝新语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清前期的史料笔记,而且其来源现在基本上大都能看到,则其作为**手资料的价值自然是降低了,但并非说其书就全无所用,由于大体上是按时代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