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念张晖(代序)严志雄北京八宝山。3月19日早上送张晖*后一程,出来,天空竟飘下了雪。雪花坠落在车厢玻璃上,溶化了。早逝的生命。不忍的泪。隔天一个学生传来短讯,说北京城夜里大雪,美,还发了照片给我。打开邮箱,就收到张霖的邮件,附笔说:“告别仪式当天,北京一夜大雪,清早雪霁天晴,阴霾尽扫,空气温润清凉,一片琉璃世界。我想,这雪是张晖品格的写照,也是他对各位关心他的人的*好答谢。”又不禁泫然欲泪。当天下午我就兼程赶回台北,隔天清华有课。连日悲恸,疲惫,起飞后不久我就撑不住睡着了。一路气流险恶,颠簸不已,蒙蒙懂懂心里奇怪,怎么这一次飞这么久?到香港机场转机,航空公司职员已在出口处举牌等我,要接去赶上飞台北的班机。原来香港上空雷电交加,不让降落,我们在空中竟多飞了一个半小时。啊,时间,思之惘然。有人浑浑噩噩把光阴虚度,岁月空添,有人像是跟生命赛跑似的,跑太快,提前预支了寿命都不知道。我为张晖拟的挽联是:“词苑究心,诗史抉微,爱尔早成大器;台湾深造,中研论学,哀余痛失门人。”张晖在读南京大学时期就著成《龙榆生先生年谱》,可谓以龙榆生研究起家,故有“词苑究心”之语。谁想到,多年以后,他预备编纂《龙榆生全集》,可竟尔撒手西归?又有谁会想到,他学术生涯的起点和终点都是龙榆生?噫,其为人也,亦可谓有始有终矣!张晖香港科技大学的博士论文写的是“诗史”,因我曾做过钱谦益与诗史的研究,他来信索取我的论文。这是我们结缘之始。张晖的博士论文很出色,不久后就由台湾学生书局正式出版,是为《诗史》一书。联中“诗史抉微”云云,指此。《诗史》*近由北京三联书店重新出版,内容增订不少,易名为《中国“诗史”传统》。书,张晖来不及寄我一本了,而我飞北京参加他的告别仪式前夕,竟在台北温州街的“秋水堂”赫然看到,为抚卷泫然者久之。这家书店,以前我和张晖常来的,如今真是物在人亡了(书前附照中,张晖穿的可能是我2008年冬天借给他的毛衣,那么,照片应是2008年到2009年间在台湾拍的)。2008年到2009年,张晖在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题目是《钱澄之〈所知录〉书写样态及其意涵之研究》,由我担任指导老师。记得当时我在给院方的文件中曾说:“张晖如能来中研院从事博士后研究,意味着中、港、台三地学界合力培养、训练一个优秀的青年学者,这也对日后促进三地的学术、文化交流和发展有重要意义。”(大意)张晖的申请案顺利通过,这已是一个不小的荣誉。中研院博士后的员额不多,竞争剧烈,申请人都是世界各名校优秀拔尖的新科(或准)博士。院的遴选制度颇完善,所有案件都礼聘学界相关的资深学者匿名审查,申请人院内拟师从的指导教授在审查过程中反而不能干涉、无从过问。张晖成为中研院我所的博士后研究员,表示学界和中研院充分肯定他的实力、才华,以及他所拟研究的课题的潜力和重要性。中研院位于台北南港郊区,远离繁华世界,可有的是书、唯学问是求的学者,学术资源极其丰富,真是一个可以潜心治学的好地方(完全没有商圈,吃饭的选择也相当有限,甚至贫乏,张晖却甘之如饴。后来我发现,张晖喜欢吃这岛上的鸡,我和他吃饭,就一定点一盘鸡肉,让他多吃,他也吃得高兴)。张晖在这儿看书、写论文、和师友论学、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如鱼得水。我隔周去新竹市的清华大学给研究生们讲明清诗文,张晖也来听课。晚上他就坐我的车子回台北,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无所不谈。我们对明清之际人物、诗文、历史的思辩、感想在这条高速公路上激荡回旋,谈过的,有些就出现在我们日后各自发表的文字中。2008年春,我和清大蔡英俊教授、台大郑毓瑜教授共同创办 “明清诗文研究会”,学会每月一次的 “周六讲论会” 假中研院举行,由我主持。张晖到台后,自然成为学会成员,也就是在周六讲论会中,张晖开始提交、报告他研究钱澄之诗歌的成果。同年12月底,学会举办论文发表会,我安排张晖发表《从复明志士到穷愁遗老——钱澄之重返福建的诗歌与史学》一文。那一年,蒋寅兄刚好也在台湾逢甲大学客座,我就请蒋兄来担任张晖那一场的评论人,私下不无让张晖社科院的上司检查张晖在台研习的成绩的意思。蒋兄对张晖的文章很满意。现在回想起来,张晖是明清诗文研究会*早的会员之一,也参加了学会的首届论文发表会。有一回,我在讲论会上戏言道:“张晖,你回国后,就是我们的驻京特派员,*好在北京也办个分会,把我们学会的精神和论学模式带回祖国去。”现在,是戏是真,我的愿望都无法达成了。在清华明清诗的课上、学会的周六讲论会中,张晖认识了不少研究明清的硕、博士生、青年学者,和他们建立起友谊。其时刘威志东吴大学的硕士论文写的也是钱澄之,张晖和威志同时在台湾做起钱澄之研究,真是一个愉快的巧合,他们相互切磋,交流心得,互动良好。其后威志往北京等地访书,也得到张晖无私的帮助。*近一期《清代文学研究集刊》刊载了威志研究钱澄之《效渊明饮酒诗》的文章,我想也是张晖为之引荐的吧。获悉张晖逝世,威志也赶去北京参加告别仪式了。东吴毕业后,威志考进了清大博班,学生经济条件有限,但他也飞去北京为张晖送行,他们友谊之真挚、张晖人格的感染力,可见一斑。(张晖在台的另一学友,我的博士生胥若玫也托威志给小贞观带去一罐奶粉。此举真有点让人啼笑皆非。)张晖于2009年5月前后因祖父病危,提前返国,结束在台的博士后研究工作。在台期间,除了在中研院、清华的工作、活动外,据我所知,他于2008年9月还参加了政治大学的 “百年论学”,应邀以 《以诗为史——清初的“诗史”论述》为题演讲(由廖栋梁教授主持);2009年4月,赴花莲东华大学演讲,讲题为《从“诗史”观念看中国诗歌与历史之关系》(由谢明阳教授主持)。2009年农历年前后,张霖来台与夫相会、过年,我请明清诗文研究会的几位同学带他俩出游,因得饱览埔里的山光水色;2月底,他俩赴花莲拜访谢明阳教授,得观太鲁阁、七星潭等美景,尽兴而还;此外,在台期间又得观清大杨儒宾教授所藏明清书画,大开眼界云云。张晖在台的时间虽然不算很长,但我想,都是在充实而快乐中度过的。在这之后,2009年12月,我统筹文哲所举办的 “行旅、离乱、贬谪与明清文学” 国际学术研讨会,请张晖再次来台,发表了《闽山桂海饱炎霜:钱澄之〈所知录〉书写样态及其意涵之研究》一文(此文后收入《中国文哲研究通讯》我组编的会议专辑中)。2010年11月,台湾大学中文系举办“文化史视野下的文学批评”学术研习会,张晖应邀来台发表《跳出唐宋诗之外:清初唐宋诗之争新探》一文。2012年4月中,张晖陪同社科院文学所副所长刘跃进先生到台参访,了解台湾地区学术期刊编辑、发行情况。这也是张晖*后一次来台。不难看出,张晖到台后,很快就得到学界的肯定、垂青,而他离台回国后,与台湾学人互动、合作依然频繁。于台大任教的高嘉谦兄在给我的电邮中说:“张晖骤逝,令人无限感伤。月前我们还在电邮讨论合作,他满腔热情,可惜壮志未酬,实在扼腕。”谢明阳兄也忆及:“今年底,他原本要在广州举办会议,曾写信邀请。唉,竟是一个月前的事而已!……这次的广州之邀,我写信予以婉拒,他也来信,说知道我正在酝酿新的东西,希望我在花莲的山水之间能写出自己所体会的庄子。这也是*后的通信。”张晖辞世前一个月左右,也和我通过电邮,希望我给《清代文学研究集刊》供稿。凡此种种,足见当初我寄望张晖成为中、港、台三地学界互动、合作的桥梁,已经开始实现了。可惜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张晖才36岁,正逐渐迈向他学问的成熟期。这一两年我们见面,他都向我提及他未来打算写的书文,问我的意见。去年4月他*后一次来台,晚饭后,我和他在温州街上的一家小咖啡馆聊天。谈到未来,我跟他分享了一个我思索已久的课题,一个明清之际文学、学术、历史、政治、生命史交织的、涵盖百年的研究图景。我跟他说:“这题目你要是有兴趣做,我便不做了,但你要写十年,期以十年,必成大器,你才三十几岁,来日方长,不要焦急。”我还对他已经完成或当时在写、编的书文作了一番冷静的检讨。唉,张晖,我是不是对你太严苛了呢?天妒英才,天不假年,即便张晖有兴趣做我说的那个项目,现在都来不及了。虽然如此,张晖在他的有生之年已完成了很多很多,做得很好很好。他的《诗史》,台、港、海外学者,已多所征引,获得学界充分肯定,而此书现在又有了北京三联新版,将会有更多读者得读,影响将更广泛而深远。他出版于十余年前的“起家”之作《龙榆生先生年谱》得到前辈学者吴小如、陈永正诸位教授的赞赏,学林早传为佳话(王培军先生为张晖拟的挽联中有 “负笈南雍,早已才名惊长老”之语,得其实)。张晖殁后,我院近代史研究所罗久蓉教授又和我们分享了他对此谱的看法:“龙榆生先生因为汪精卫的关系……衍生出担任'伪职'的纪录……在日后中国大陆的政治运动中,他必须一再替自己辩解……。张晖在广泛搜集史料的基础上,将龙氏一生的行事系谱如实呈现;除了还原他在近代词学与学术史上的地位,也见证了一代文人知识分子在动荡时局下*深沉的悲哀。想到张晖开始写这本年谱时,只是一个中文系大三的学生,由于谱主的特殊历史定位一时难以全面突破,当时或得面对一些压力与质疑。张晖能对这样一个历史人物产生同情的了解,同时下笔不流于煽情,这份见识与勇气我认为是很值得称扬的。”斯言得之。谢明阳兄也说:“我和他相差十岁,但从言谈、文章来看,他的见识犹在我之上,确实是一位谦笃厚实的朋友……。张晖辞世的第二天,曾收到张霖的信件,总觉得此事太荒谬、太无情。在我的脑海中,回绕的仍是四年前与他们共游太鲁阁的情景。”张晖殁后,故人为整理遗文,发现他有两部书稿基本上已完成,是为《易代之悲:钱澄之及其诗》及《帝国的流亡——南明诗歌与战乱》。这让我哀恸不已,思之不忍。这两部遗稿都出自张晖2008年来台湾后与我商定的研究题目,没想到,才四五年的时间,张晖就把它写出来了。张晖的勤奋好学,令我为之汗颜,张晖没命的拼,让我心如刀割。张晖逝世前半年,我和他还有过两面之缘。2012年9月中,我们都出席了在安徽大学举办的清代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但会程紧凑忙碌,无法多谈。会后安排登览黄山,我很兴奋,张晖和雁平却有事先离会,我们错失了同游的机会,要是我们能在黄山上畅谈钱牧斋晚明的黄山游诗,那将会是多么的美好。同年十二月中(也就是张晖离世前三个月),我在无锡参加完一个研讨会后,马上飞北京,为的是看一件清初的文物(在我的手机中,还存着张晖叮嘱我到京后怎样以*快的速度和他在城里会合的短讯)。这几年,我陆续在写一部研究王士禛的书稿,一直以未得目验一件原始文献为憾。张晖离台前问我有甚么事要他在大陆代办的,我说,如有可能,就帮我打探一下这件文物的下落吧。事隔数年,没想到,张晖真帮我找到了。透过他和友人俞国林兄的请托、安排,文物现藏家答应让我一看。那天下午,在中华书局,我和蒋寅兄、张晖、张霖、国林、中华书局总编辑徐俊先生同观该图卷,其乐何如!张晖之为人,温良敦厚,有始有终;事亲孝;与妻恩爱濡沬;事师以诚敬(张晖死,宏生兄、国球兄和我哭之恸);待友厚,忠信;待人涉事,不失其赤子之心;于学,终身爱念,虽死而不悔。“此番进京,”我跟张晖说:“除了看此文物,还要请你好好吃顿饭,庆祝庆祝。” 前此不久,张晖终于评上了副研究员职称,我为他高兴。晚饭吃得颇好,可是中华书局坚持作东,这顿饭,我也就没请成。本意这次去京,可以和张晖盘桓一两天,好好聚聚,却刚好碰上文学所全所人员次日要出城,有一个年终业务会甚么的,不让请假。饭后张晖张霖要送我回旅馆,但蒋兄和我坐出租车回去同路,就没让他俩送了。在那个寒冷的冬夜街头,我们匆匆道别。孰料一别成永诀,三个月后再去京时,竟是参加张晖的告别仪式,送他*后一程。造物弄人,竟至于斯。哀恸中勉为此文,聊作心香一瓣,以识我师弟情谊,并用以略述张晖与台湾的学术因缘。草草不工。张晖,你累了,好好休息吧,不要再记挂世间文字。呜呼哀哉,尚飨!2013年清明节写于台北青年学者张晖悴心之作,钱澄之研究的会心之作
本书以明遗民钱澄之的诗歌创作、诗学交游、诗史构建、诗论撰述为切入点,呈现明清易代之际士大夫的沧桑体验与婉曲心境。紧扣遗民钱澄之在“诗”与“史”之间的交涉,承续并拓展了作者此前关于“诗史传统”的纵向研究,更是他进入南明这一历史横断面,探索“流亡帝国”士大夫心灵史的重要入口。
青年学者张晖悴心之作,钱澄之研究的会心之作
张晖(1977.11—2013.03),上海崇明人,南京大学文学学士、硕士,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部博士、台湾“中研院”中国文哲研究所博士后,生前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著有《龙榆生先生年谱》(学林出版社,2001年)、《诗史》(台北学生书局,2007年)、《清词的传承与开拓》(合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中国“诗史”传统》(三联书店,2012年)、《无声无光集》(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年);整理作品《施淑仪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年);编有《量守庐学记续编:黄侃的生平和学术》(三联书店,2006年)、《中国韵文史》(商务印书馆,2010年)、《龙榆生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未刊稿有《帝国的流亡——南明诗歌与战乱》。
八十回忆 本书特色 《八十回忆》主体内容基本涵盖了熊式一先生(1902—1991)一生的主要经历,包括孩提时代、交往的朋友、怎样学习英文、如何出国留学,以及用英...
雪莱诗选 本书特色 雪莱是英国19世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也是*真实意义上的伟大诗人:对人类满怀热爱,为理想勇于献身;这了实现他明确宣告的“解放全人类”这一奋...
写给海日汗的21封信 本书特色 著名台湾作家席慕蓉**作品如果这场实验有个名字,海日汗,我想称它为——生命的盛宴海日汗,是一个存在于诗人想象中的少年,也是每个人...
《武后当国(修订版)》内容简介:本书以轻松风趣的笔法讲述唐朝历史,本书为第三部,主要讲述武则天时期的历史风云。从宫中一名卑
谁爱这不息的变幻 本书特色 (1)一个被所有女人嫉妒的女人,在这些为爱而写的文字中,透露出自己所有的秘密。(2)本书配有精美《十竹斋画谱》插图,与内文气质完美匹...
《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的逻辑》内容简介:本书重点总结了中国共产党创建现代化经济制度体系的基本内容、运作机制、价值追求,分析中国
现代作家手迹经眼录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丁玲、丁谛、丰子恺、巴金、王西彦等著名的现代作家的手稿。现代作家手迹经眼录 目录 丁玲丁谛丰子恺巴金王西彦王统照冯文炳...
《暗物质探索者:密室黄金之谜》内容简介:本系列是两极科学家、科学文学作家位梦华所著的儿童科幻小说。书中的爱斯基摩小伙子小摩
《少林很忙》内容简介:《少林很忙》讲述了马修以为自己会找到一座孤立的寺院,那里充满超自然能力的禁欲者,就像他看过无数的老掉
《全面图解电子元器件》内容简介:本书为“杰出电工系列丛书”之一,全书共13章。本书从实际操作的角度出发,以“打造轻松的学习环
作品目录托宾的手相麦琪的礼物咖啡馆里的世界公民回合之间天窗室爱的代价初入社交界包打听警察与赞美诗自然修正法则黄狗的回忆爱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 本书特色 “企鹅经典”——书界的奥斯卡,*负盛名的文学丛书之一。时代的灵魂!……舞台的奇迹!……你的艺术是永恒的纪念碑,只要你的书在,你就永远...
蒋勋说文学-从唐代散文到现代文学 本书特色 继《蒋勋说唐诗》《蒋勋说宋词》之后,蒋勋先生全面系统梳理中国文学脉络,以美学视角诠释从先秦到现代近三千年的中国文学之...
寻找巴金的黛莉 本书特色 那年,黛莉17岁,还是太原女师的学生,被巴金的小说打动,提笔给巴金写信,谈文学、谈理想、谈要去奉献和牺牲,30岁的巴金也认真地回复:“...
十七岁向谁宣战 内容简介 高考临近,几个高中学生的心路历程,一段令人难忘的情感经历。太高的期望,太多的苦涩。阳光特猛投下阴影,“爱”忒沉重难以承受。虚构的网络游...
青葱 本书特色 《青葱》分“月亮纯洁得没有意义”“胖月亮已悄悄坐上屋檐”“他创造出永恒的时间&rdq...
王鼎钧作品精选 本书特色 本书是当代著名华语文学大师王鼎钧的精选集,收录《那树》《旧曲》《红头绳儿》等名篇,并根据作品体裁分为“散文”“小说”“有关写作”三辑。...
《道教史》内容简介:本书是一部道教通史,以时间为经,以教派分化为纬,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道教产生、发展和流传的历史。全书所记时
词解秦观 本书特色 宋词里的秦观多情又风流,一首首词万古流芳,清婉雅致,人人称颂。然而除去这些唯美的浪漫相思,他郁积成疾的还是那些贬谪途中的凄苦,肠断无处寻。至...
《中国金融业税收制度及国际比较研究》内容简介:本书从中西方价值观的起源入手,以金融是否创造价值为切入点,推演国民经济循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