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在《论小说十家》中的,是作者写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的十几篇小说家论。作者以非常犀利的眼光和高端品味,发掘出中国现代文学中或沉寂或未被充分发掘的作家如郁达夫、老舍、端木蕻良、张天翼、吴组缃、沈从文、路翎、骆宾基、萧红、孙犁、张爱玲等人,从文学的本性给予一个新颖的见解。
本书主要内容为: 郁达夫自我写真的浪漫主义小说、老舍 —— 北京市民社会的表现者与批判者、吴组缃及其同代作家、端木蕻良笔下的大地与人、张天翼与三十年代小说的艺术演进、沈从文构筑的“湘西世界”、骆宾基在四十年代小说坛等。
赵园,河南尉氏人,1945年出生于兰州。196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8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研究生班,师从王瑶先生,文学硕士。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早先主要关注领域为现代文学,而后转向明清之际士人的研究。著作有《艰难的选择》《论小说十家》《北京:城与人》《地之子——乡村小说与农民文化》《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易堂寻踪——关于明清之际一个士人群体的叙述》《制度﹒言论﹒心态——〈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续编》《聚合与流散:关于明清之际一个士人群体的叙述》《想象与叙述》《独语》等。
《乐府诗述论》(本社1996年版)是王运熙先生自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以来长期潜心研究汉魏六朝乐府诗的成果汇集。内容涉及探讨乐府诗
欣然斋笔记 目录 卷一 诗文杂谈《神女赋》中宋玉梦见了神女吗/3宋玉和神女的纠葛/7汉武帝始立乐府/9二陆所居之华亭/11陆机重视创新/15陆机《演连珠》的比喻...
郁达夫 自叙小说新文艺/中国现代文学大师读本 本书特色 自叙传抒情小说是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初体式,作者多集中于创造社,以郁达夫和倪贻德为代表。高云编的《郁达夫...
毕淑敏散文精选 本书特色 这本《毕淑敏散文精选(名家散文经典)》收录了毕淑敏的散文作品。《毕淑敏散文精选(名家散文经典)》收录了《童话中的苦难》;《被老师读作文...
张爱玲集:对照记 内容简介 收入张爱玲的*后一本散文集《对照记》,另收入一九五二年后创作的散文。张爱玲悄然谢世前一年,图文对照的《对照记》首次出版,她用对“幸存...
闲情偶寄-中国名士八大奇著之首-插图珍藏版 本书特色 中国人生活艺术的指南读“中国名士八大奇著”之一品三百年前中国人的优雅慢生活配有近300幅明清版画插图闲情偶...
小路,才是用来回家的 本书特色 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刘醒龙30年散文作品精选★【你造就了过去,过去也在教化你】——等到我一步一步地离开茅草与水稻,十里百里地朝着城市...
人间生趣 本书特色 《人间草木》是汪曾祺经典小品文集,20周年精装珍藏纪念版。收录汪曾祺经久流传的多篇名篇。采用典雅裸脊装帧,书中不仅选入汪曾祺先生自己的画,同...
光荣艰巨的历程:机要人员工作生活纪实 内容简介 本书从内容和体裁看,实际上是《从延安到中南海》的续篇,但它的内容所反映的历史情况更为广泛、丰富。文章内容的时间跨...
本书成书于1997年7月,于1998年6月第二次印刷,出版后深受读者的欢迎和好评,专家和学者也赞誉有加,是此领域的重要书籍。本书主
在路上遇见最完美的自己 本书特色 在现今大热文艺旅行类图书的基础上,再有所突破,将人文本质再放大化,使其具备现今都市人所极需的温暖治愈特质。重点以旅游者的“心”...
蔷薇叶子 本书特色 意近却是旨远,直薄所指而含蓄蕴藉,切中肯綮而要言不烦,这就是杂文随笔的魅力。本套丛书集成了当今知名的杂文名家的作品,包括《蔷薇叶子》(邵燕祥...
奇特的锐眼 本书特色 《奇特的锐眼:吕国桥诗歌集》:秋阳微笑了 蓝天微笑了秋天的颂歌响起了飘进了沉思的舍房里飘进了农民的眼睛里飘进了切盼的村庄里奇特的锐眼 内容...
我家乡的那群乌鸦没来过北京 内容简介 本书包括作者关注百姓的诗歌:乡音、回家、归魂、瞎马、赶牛车、歇晌、我家乡的那群乌鸦没来过北京、流去的诺敏河、撵春等。 我家...
《出版理论与实务研究2021》内容简介:本书编写组就编辑出版工作中的理论和实务问题广泛征稿,汇编成此书。所收文章对编辑工作、选
胡适选:每天一首诗 内容简介 20世纪40年代,胡适先生将自己所特别钟爱的古代绝句诗汇辑一起,称之为“每天一首诗”。这既是他童年时代所熟诵的启蒙诗,也是他后来在...
祖国行长歌 本书特色 《祖国行长歌》是古典文学大师叶嘉莹七十年代出首次归国探亲时所作长诗,诗中表达了她眷恋祖国的真挚情感。祖国行长歌 内容简介 叶嘉莹先生诗句洋...
菜根谭 本书特色 《菜根谭》成书于明万历年间,距今已有近四百年的历史。『菜根』一词本出自北宋学者汪信民的一句『咬得菜根,百事可做』。洪应明偶见此言,一时有感而发...
在武侠之外,梁羽生也擅评诗论词,曾以笔名“时集之”在《香港商报》专栏“有文笔录”撰文十年,本次结集出版的是其中所有谈论民
当代散文-季羡林散文选集 本书特色 古往今来,有多少精美的散文象珍珠般在熠熠生辉!《百花散文书系》不敢说已将它们串成珠联,但它们在这里总已不再是散珠而更便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