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词学范畴为主题, 共收录论文20篇, 从唐宋至清末, 讨论了传统词学史上词体婉丽、词之善感、词之雅化、词的正变、词之比兴、词心、词品、词境、词史、俗与雅、清空雅正、词学门径、有厚入无间、厚而清、折中柔厚、沉郁、重拙大、境界20多个著名词学范畴的内涵、历史演变
由杨柏岭著的《词学范畴研究论集》以词学范畴为主题,共收录论文20篇,从唐宋至清末,讨论了传统词学史上词体婉丽、词之善感、词之雅化、词的正变、词之比兴、词心、词品、词境、词史、俗与雅、清空雅正、词学门径、有厚入无间、厚而清、折中柔厚、沉郁、重拙大、境界20多个著名词学范畴的内涵、历史演变及词学建构价值。各个范畴研究相对独立,同时,贯穿起来,又构筑成一部相对完整的词学理论发展史。
二、言志、缘情到文娱:娱情观的文学空间在近些年关于中国古代娱情文学观讨论的文章中,学者们大多把娱情看作与言志、缘情对立的现象。他们认为,在以儒家道德建设为重的时代,人们习惯从“发乎情,止乎礼义”角度解读文艺的价值,指出为文习艺要顺乎启迪道德理性的要求,成为修身进德的途径。而娱情毕竟以人的心情愉悦为目的,要求“发乎情,止乎快乐”,自由地对待情感本身。因此,娱情观难以成为儒者的现实创作主张,而像诗言志、乐者所以象德也、赋要卒章显志、绘画要晓之鉴戒等文艺教化观,才能占据中国文学批评的主流位置。同时,老庄的“忘情之适”虽有反对伦理之情的意思,但毕竟以精神的绝对自由为目的为过程,否定了五色、五音以及人类感知觉的意义,因此,也很难直接生发出尊重世俗情感的文学娱情观。不过,话又说回来,当我们从中国情感哲学追求超越性娱情观念的特点出发,便可以看出言志、缘情等在文学娱情观的形成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毛诗序》云:“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这个“情动为志”的阶段正是儒家对情感予以教化的过程,但正如作文习艺只是修身进德的方式一样,“言志”也不是儒家教化的*终归宿,而只是走向超越性娱情的一个路径。“缘情”说因为可以生发出“志”的襟抱,故而能以“言志”说修补的姿态存在。更何况,这个渊源于屈原“发愤以抒情”、司马迁“《离骚》,盖自怨生”,在六朝时期成熟的“诗缘情”观念,不仅省略了“情动为志”的教化过程,而且内蕴着一定程度的任情因素,与六朝时期的娱情观原本就有着密切的关系。由此,那种视“娱情”与言志、缘情等文学观为完全对立的观点,忽视了中国情感哲学追求“至乐”的特点。不仅如此,我们还要承认这样的事实:儒家的教化文艺观在净化娱情表层心理的同时,并没有彻底清除文艺的娱情功能,而是要求在娱心自乐中磨砺情性。这与贺拉斯说的“寓教于乐,既劝谕读者,又使他喜爱,才能符合众望””一样,娱乐(趣味)乃是实施教化(益处)的有效形式。更何况享乐是人类的一种趋同化心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政治生活的驱动或是思想的解放,总会在某个时期形成为较普遍的社会享乐风气,以及以情性的自由释放为特征的社会心理。从这个层面上说,文娱观与文学艺术活动是同步的。不过,像《诗三百》中部分作品的娱情功能在后代的接受中已逐渐被抹杀,而沾染了教化的色彩。其实,孔子所指责的以淫乱雅的郑卫之音,正是以强烈的娱情性而被时人所喜爱。同时,郑卫之音能人选《诗三百》中,说明娱乐功能已是编者的标准之一。汉代一度出现的国富民强的享乐心理,便直接体现在汉赋的艺术特征上:题材上以狩猎、冶游、宫殿、都城等为主,笔法上以构筑立体感的铺陈为主,思想上以渲染国家强盛且“卒章显志”等为主。然正如《汉书.王褒传》载汉宣帝刘询的话有:“辞赋,大者与古诗同义,小者辩丽可喜。譬如女工有绮毅,音乐有郑卫,今世俗犹皆以此虞说耳目。辞赋比之,尚有仁义风谕,鸟兽草木多闻之观,贤于倡优博弈远矣。”‘尽管如此,写赋、献赋仍有“以娱宾客”之要求,赏赋者也以娱悦耳目的消遣为目的,如此我们便理解了汉赋题材上的娱乐特点、语言上的密丽风格以及接受上的享乐心态。……
杨柏岭,1968年9月出生,安徽定远人。1991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1994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硕士学位;2002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2005年至2007年在暨南大学中文系博士后流动站工作。现为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安徽省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中国词学研究学会理事。专著有《近代上海词学系年初编》、《晚清民初词学思想建构》,合著有《梁启超传》等。在《文艺理论研究》、《文献》、《文化中国》、《词学》、《民族文学研究》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0多篇。
有事生非-百家小集-8 本书特色 本书收录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王彬彬先生近年对学者汪晖、刘禾、蔡翔等人的学术批评,这些评论与探讨在社会上掀起了一时的争议,但毫无疑...
《Python编程与3D物理学仿真(视频版)》内容简介:本书将Python编程和物理力学知识同步结合起来,通过编程将物理概念和物理过程进
季羡林精选文集1-问学论道 本书特色 光阴荏苒,季羡林先生离开我们不觉已经三年了。而今,季先生的身影仍然时常闪现在我们眼前,并且注定会长久地存留在我们的心中。常...
中国诗词大会-上 本书特色 《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大型诗词文化类竞赛节目。创作组邀请诗词领域的专家学者历时近一年构建诗词题库。中华书局有两位著名编...
长河(插图本) 本书特色 《长河》,长篇小说。文稿曾遭长时间审查扣留,经大量删削后才得以发表。作品**部的文稿大部分在1938年8月至11月间香港《星岛日报·星...
叙事-个人史的另类呈现-重建中文之美 本书特色 重建中文之美书系丛书(共7本)精选近几年《百花洲》杂志“领衔”“立场”“虚构”“叙事”“重建”“前世”栏目中刊发...
说话 内容简介 横空出世,近百篇佳作篇篇精彩。说禅,说史,说读书,说世相,说感恩……有顿悟,有才情,有当今之世少有的侠气。佛俗两界,落花如雨。将寻常事说得如此智...
千年药香:中国药都樟树纪事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一部充满文化气息的散文集。本书用散文的形式讲述了中医药文化在一座名叫樟树的小城从古到今的发展状况,并以此为依托,对照...
虞初新志 内容简介 《虞初新志》,明末清初汉族文言短篇小说集。张潮编辑。张潮,字山来,新安人。除编《虞初新志》外,尚著有《幽梦影》、《花鸟春秋》、《补花底拾遗》...
你在高原. 西郊 本书特色 这是张炜安妥灵魂之作!为了让这部分量很重的长篇不留遗憾,张炜在十年中间八易其稿。看来,他确是把这部长篇当成了他的安妥灵魂的作品。 有...
唐诗与宋词 本书特色中华文化的核心精神是以人为本,中华民族的先民追求对人生的诗意把握。五七言诗和词这两种诗体 *充分地体现了汉字的美学潜能,作为其成熟形态的唐诗...
金元明清诗文精华 本书特色 金元明清时期的文学作品承嗣唐宋遗风,依然显示了其顽强的生命力。这一时期名篇佳作不逊前期,并出现了一些才学富足、颇具思想的作者,他们各...
状态—IV 内容简介 本书收入作者诗作46首。作品意象新奇、个性鲜明,表现出作者对现当代诗歌独特的感悟。当代诗歌与生活、与其他艺术、与古典诗歌的关系,作者的敏感...
新选唐诗三百首 本书特色 作者根据自己丰厚的古诗词素养,从浩瀚的《全唐诗》中重新选出三百首加以赏析,体现了自己独特的审美情趣。这些唐诗有的是脍炙人口的清孙洙选本...
《吴疁风华》内容简介:自古至今,嘉定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都是上海文化发展极其重要且弥足珍贵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上海连接长三角
张承志自选集 本书特色 张承志早年的作品带有浪漫主义色彩,语言充满诗意,洋溢着青春热情的理想主义气息。一直以来,关注国家民族的命运,追求理想与真理,崇尚英雄和牺...
元稹集(全二册) 本书特色 《元稹集(修订本)(套装上下册)》: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元稹集(全二册) 目录 点校说明目录元稹集卷**至第四 古诗卷第五至第七 古...
这是一部号称世界上最早的名诗和神话,起源于西亚的底格里斯河及幼发拉底河流域,约在公元前4000年代末,苏美尔文学便借助楔形文
青春的荣耀——90后先锋作家二十佳作品精选:鸟眺望的地方叫作远方 本书特色 《鸟眺望的地方叫作远方》是一本潘云贵个人作品集,精选了几十篇潘云贵创作以来*具代表性...
唐宋词分类选讲 本书特色《唐宋词分类选讲》可供高校用作中文系和校级通识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一般文史爱好者解读赏析唐宋词的普通读物。唐宋词分类选讲 内容简介《唐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