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为较高学术水平的论文结集。本辑收入有关乡村社会、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研究论文10篇,从不同角度研究了中国乡村的历史与现状,具有很强的学术性和现实借鉴意义。
“家庭农场”“合作社”是本辑《中国乡村研究》的主题,黄宗智的《“家庭农场”是中国农业的发展出路吗?》、高原的《大农场与小农户:鲁西北地区的粮食生产》、杨嬛等的《中国农民合作社的功能与多样性变迁环境中发展现状探讨》都是围绕这个主题而作的文章。
此外,本辑还涉及中国经济腾飞原因的分析、遗嘱与家产处分的关系、儿童福利体系发展等议题,这些文章资料充实、内容丰富、分析深入、可读性强,是研究农村问题的重要参考资料。
编辑推荐
《中国乡村研究》始终保持学术上的高品位和高质量,刊发了大量从不同学科的角度研究中国乡村的学术性论文、研究报告或著作评论,其中一些文章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等全文转载,引起良好的学术反响。《中国乡村研究》已于2014 年1 月25 日收到正式通知“被收录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cssci)”来源集刊。
《中国乡村研究》的作者群涵盖中外相关学界,既有论著甚丰的国内外知名学者,如陈春声、董磊明、龚启圣、行龙、贺雪峰、景军、李怀印、刘志伟、卢晖临、彭玉生、秦晖、仝志辉、王跃生、吴重庆、夏明方、薛涌、阎云翔、应星、岳谦厚、张静、张小军、折晓叶、周飞舟等,也包括一些崭露头角的学术新锐,为推动中国乡村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双方面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跨学科的深入研究,作出了为学界称道的贡献。
“三农”问题是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必然产物,任何工业化国家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当下中国正处在这个转型时期。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政府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目前全国各地确权登记正在进行,而学界关于“家庭农场”“合作社”的讨论从未停止。这也是本辑《中国乡村研究》的主题,黄宗智的《“家庭农场”是中国农业的发展出路吗?》、高原的《大农场与小农户:鲁西北地区的粮食生产》、杨嬛等的《中国农民合作社的功能与多样性变迁环境中发展现状探讨》都是围绕这个主题而作的文章。
主编简介
黄宗智(philip c. c. huang),男,现为中国人民大学讲座教授。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校区历史系教授(1966-2004年),中国研究中心创办主任(1986-1995年),modern china 创刊编辑(1975年至今),《中国乡村研究》(rural china)创刊编辑(2003年至今)。主要著作有农村社会经济史的三卷本——《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中华书局1986年版;2000、2004、2009年再版;英文版获美国历史学会费正清奖)、《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中华书局1992年版;2000、2006年再版;英文版获亚洲研究协会列文森奖)和《超越左右:从实践历史探寻中国农村发展出路》(法律出版社2014年版),以及法律史的三卷本——《清代的法律、社会与文化:民法的表达与实践》(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年版,2007年再版;法律出版社2014年增订版)、《法典、习俗与司法实践:清代与民国的比较》(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年版,2007年再版;法律出版社2014年增订版)和《过去和现在:中国民事法律实践的探索》(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 2014年增订版),以及《经验与理论:中国社会、经济与法律的实践历史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中国乡村研究(第十一辑)》:这种不平衡结构的内在矛盾是重工业建成后其产品反而没有了销路。它基本生产投资物品,但无论农业还是轻工业都缺乏对投资品的需求。一方面农业剩余被大量转移使农民没钱购买农机具;另一方面被累积在农业部门的大量剩余劳动力也必然排斥使用农业机械。生产消费品的轻工业也面临类似问题。如果没实施斯大林发展战略,中国劳动力多但资本少的国情会使劳动密集型的轻工业比资本密集型的重工业发展更快。但国家的强制积累政策扭转了这一自然趋势。这主要是通过保持低消费率从而降低对轻工业的投资需求来实现的。表1显示1971~1980年间中国的积累率高达33%,而且这种高积累与表1所指明的1980年后的高积累和高投资率不同,即它是在人均收入非常低的水平下被长期保持的,说明改革前的30年确实是中国人民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勒紧裤腰带搞积累的年代。如从1952年的104元到1978年的315元这种低人均收人使中国人只能满足自己衣食方面的基本需求。反过来说,通过平均分配来保证全部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又使这种分配方式持续了较长时间。其目的是通过保持低消费来降低对轻工业产品的需求,从而压低轻工业的投资需求和确保对重工业的高投资。但这一逻辑链的结果是重工业建成后难以向其他部门销售其产品。这样重工业就只能靠其自身的投资需求来维持再生产,所以这被称为重工业的“自我服务或自我循环”。(马洪和孙尚清,1981:119~125)但这种需求的产生又来自国家对重工业的进一步投资,从而又需要转移更多的农业剩余。这就是斯大林发展战略的内在循环和积累机制。在此循环中以上描述的不平衡结构被不断地复制和扩大,它的内在矛盾也不断地被累积。到了1978年左右以下的两大问题使斯大林发展战略在中国难以再持续:从投资的供给方面来看,中国的农民已经为此发展战略贡献了大量农业剩余,但却极少从中受益,他们的承受能力,尤其是农业的剩余贡献能力已接近枯竭;从投资的结果来看,其他产业对重工业产品缺乏需求导致将近30年的高投资没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对全社会的回报率非常低。结果是斯大林发展战略在中国走到了一个难以为继,必须改弦更张的临界点。林毅夫等人(1994)为了使他们的“微观起步,增量改革和市场把增量资源配置到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中国转轨模式”成立,曾反复争辩说中国政府从未主动改变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和与之配套的价值转移政策。这违背了历史。真实的历史是以上经济结构的内在矛盾已成为1978年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时面临的*紧迫问题,所以全会做出的提高国家农产品收购价格的决定正是针对此问题,并改变了斯大林发展战略的价值转移政策。……
主编简介
黄宗智(Philip C. C. Huang),男,现为中国人民大学讲座教授。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校区历史系教授(1966-2004年),中国研究中心创办主任(1986-1995年),Modern China 创刊编辑(1975年至今),《中国乡村研究》(Rural China)创刊编辑(2003年至今)。主要著作有农村社会经济史的三卷本——《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中华书局1986年版;2000、2004、2009年再版;英文版获美国历史学会费正清奖)、《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中华书局1992年版;2000、2006年再版;英文版获亚洲研究协会列文森奖)和《超越左右:从实践历史探寻中国农村发展出路》(法律出版社2014年版),以及法律史的三卷本——《清代的法律、社会与文化:民法的表达与实践》(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年版,2007年再版;法律出版社2014年增订版)、《法典、习俗与司法实践:清代与民国的比较》(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年版,2007年再版;法律出版社2014年增订版)和《过去和现在:中国民事法律实践的探索》(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 2014年增订版),以及《经验与理论:中国社会、经济与法律的实践历史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论技术.技艺与文明 本书特色 《论技术、技艺与文明》:正是技术产生了人类的平等和神的焦虑;毫无疑问,正是技术将人类从精神和物质的危机中解救出来。人类已经将自己从...
尚小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主要著作有:《学人游幕与清代学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留日学生与清末新政》(江西教育出版社,2002); 《清代...
自从中华民族和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建立现代化外交关系以来,八年抗战根本性地改变了中国和西方的交往,也改变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1937年卢沟桥事变前夕,中国依然是“...
本书从黑水城出土文献中拣选与玄奘所传“法相唯识”有关的三部西夏文译本,即《瑜伽师地论》《显扬圣教论》和《大乘阿毗达磨集论》,刊布其录文,用“四行对译法”对西夏文...
中国伦理思想史(上中下) 内容简介 “中国伦理学说史研究”是20世纪80年代初列入浙江省社会科学研究所的重点课题,该书出版后,在学术界引起了积极反响。作者曾收到...
维吾尔族社会历史调查 内容简介 《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是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之五,内容包括了20世纪50年代中央访问团收集的资料,全国人大...
社会学家茶座-37-40辑合订本-10 本书特色 张立升编著的《社会学家茶座(37-40辑合订本)(精)》秉承了系列茶座一贯的“轻松、休闲、高雅”的风格,以“关...
江干街巷文化撷英:一 本书特色 《江干街巷文化撷英(1)》是一本记述江干街巷历史文化的文萃,编著者郑桂岚通过历史和现实的挖掘、记述,把充满着乡土气息的江干街巷文...
中国人道德修养读本 本书特色 民国大师文库,旨在为读者提供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的中国学术精品。当时,学问家经历了新文化运动,西学东渐,学术革新;因时应势而现出...
刘玲芳,大阪大学言语文化研究科博士毕业,现 任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日本学术振 兴会特别研究员(PD),研究领域为东 亚文化、服饰文化学、比较文化学。
古代城市-希腊罗马宗教 法律及制度研究 本书特色 古希腊罗马社会研究的经典之作,此书强调了早期宗教对于希腊罗马社会组织结构的重要影响。作者认为希腊罗马的城市社会...
对于18世纪后期的执政者和有产阶级而言,法国大革命之后的那些年他们被强烈的焦虑缠绕。君主及其臣子生活在对叛乱的持续恐惧中,认为他们的权力和性命都处于危险之中。在...
虚拟社会网络下集群行为感知与规律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稿从集群行为感知、模式和规律挖掘、管理引导机制三个层次的基础行为感知和建模仿真展开,详细的介绍了多种移动大数...
中国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从探讨养老服务和养老服务体系等基本概念入手,在文献研究基础上,结合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和问卷调查资料,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
中国人口史(全七册)--中国文库. 史学类 本书特色 ★ 32开平装,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 国家新闻出版署“九五”规划重点图书、上海哲学社会科学“九五...
GE声音-我们不谈真理-(第二辑) 内容简介 第二辑《ge声音:我们不谈真理》共择选78篇博文,分为五个栏目进行编辑,分别为:《世事直评》(主要收取社会时评类文...
何天平,广播电视学博士,社会学博士后,获中国人民大学与日本爱知大学双博士学位。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讲师、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兼任中国电视艺术交流协会影...
中国近代宗族制度 内容简介 本书所说的中国近代,是指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止的中国100多年的时期。历史上,中国是一个统一...
中国人口通史:4:东汉卷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爬梳史料,在大量利用以往人们所忽视的正史、子书、汉碑及*新考古资料的基础上.对东汉人口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论述。...
《内衣觉醒记》内容简介:作为每天搜寻无聊新闻的记者,羊子在某天醒来,盯着自己芭蕾舞裙上的蕾丝,决心开始设计内衣。“内衣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