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术文库:中国现代叙事文学的情感与叙述》以中国现代文学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为研究对象,重点在考察中国现代叙事文学的情感姿态和叙述方式。分为四个方面:1.新文化知识分子的情感姿态。主要通过对于鲁迅、老舍、曹禺、朱自清、郁达夫等人的作品的考察,归纳出新文化知识分子若干种情感状态和价值立场。2.叙述策略和文化立场。主要通过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的作家作品和总体发展状况,试图描述现代文学的叙事发展脉络,并结合具体作品考察作家的文化立场是怎样影响了叙事文学的叙述策略和修辞方式的表达。3.中国现代左翼革命文学的叙事伦理。主要从宏观方面,多角度论述中国现代左翼革命文学在创作主体介入、叙事策略和叙述伦理结构等方面的内容。4.苏雪林的文学创作与学术研究。主要研究皖籍女作家苏雪林的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的品格。
本书以中国现代文学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为研究对象,重点考察中国现代叙事文学的情感姿态和叙述方式。本书主要内容主要有四个方面:①新文化知识分子的情感姿态。②叙述策略和文化立场。③中国现代左翼革命文学的叙事伦理。④苏雪林的文学创作与学术研究。
《茶馆》:“世变”“民生”与民族寓言五六十年代的中国当代作家大多有意识地书写中国近现代历史,社会主义立场与想象革命的方法大致相同。这种历史意识促使他们在文学想象中总是关注历史时间的流动,努力去阐释某种规律性。这些文学叙述大多是近现代中国本土的历史经验,因而不无现代中国民族寓言的色彩。老舍的话剧《茶馆》无多革命,也没有后设社会主义的预见,相反是一种对“世变”的关注,普通民生的痛苦与隋感成就了其立场,在此基础上老舍有否定进化与改良的历史认知,因而形成其不离近现代中国历史经验的民族寓言。老舍心目中有其个人的中华民族的现代历史,他对民族性格的抽绎也不同于50年代的现成解释,老舍没有直接表白过他的认知,而是借助于“茶馆”这个特殊的时空结合体,在场面上活动着的形形色色的人物之间的关系中自然流露了他的认知、价值判断,他的集中凝练的艺术呈现中包涵有民族寓言性。《茶馆》的民族本体寓言的方式,极大地区别于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盛行的具体历史语境中的形象与l生格的叙述。后者的*大特点,是以某个人物作为叙述的中心,在叙述的过程中展现这一形象的j生格和命运,个体往往是叙述的焦点,其指向多在于个体本身。虽然这样的形象也有着某种时代的意义,甚至集体的意义,但也大多只指向某一阶层或某种势力,它并不指向民族本体。30年代中期,夏衍的《上海屋檐下深用了一种集体表现的方式,将底层社会中的各色人等放到一个大杂院中,来整体表现底层社会的生活状态和生命状态。大杂院以及生活其中的人们,于是就成为底层社会的象征。不能否认夏衍的创作有寓言意味,但上海亭子间式的大杂院的所指并不是整个的民族而是特定的底层社会。老舍与夏衍的集体表现,在表层相似下面,有着更大象征度的区别。《茶馆》乎承续着《上海屋檐下》的集体象征方式,但老舍与夏衍的选择性指向不同,它所展现的是“群体的形象”,而这个群体的形象,并不指向某个特定群体,而是指向社会中的每一个阶层。假如说《上海屋檐下》所指向的是底层受压迫阶级的话,老舍则指向的是整个中华民族。《骆驼祥子》时代的老舍注重写人物的性格命运,而《茶馆》则注重写民族的命运,“在《茶馆》中他写的是一群人,他把舞台的注意力放在了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上”①。可以说他的创作经历了一个“从写人物眭格到写民族的命运”的嬗变。任何民族都是一个整体,任何一个整体都是由众多不同职业和社会层级的个体所构成。在对于民族的表现中,单个个体是无法代表整个民族的,只有将那个民族的社会各个层级的人都展现出来,才能显示那个民族的整体风貌。《茶馆》首先采用了群体展现的方式,作者将中国从近代到现代的三个历史阶段里可能出现的人物,都安排到舞台上,来了个“集体亮相”。《茶馆》中的人物虽然大多都具有独特的个性,但是从其中的人物身份来看,作家还是试图让其中的每个人物,或者说绝大多数人物-都能够成为那个阶层的代表,甚至成为那个阶层的符号。如秦仲义就是民族资产阶级的符号,王利发则是小工商业者的符号,而常四爷则是旗人中自省、自强意识者的符号,两代二德子等则是特务的符号,黄-胖子则是不显山露水的流氓的符号,大小唐铁嘴则是保媒拉纤者的符号。再如太监,以及国民党的官员等都有特定社会阶层或势力的符号的特生。这些人物具有职业和社会阶层的高度概括陛,从高等级的人物如太监到低层次的人物如被贩卖的妇女,从职业高贵的民族资本家到职业被鄙视的“媒人”,还有处于社会中间层级的人物,如特务打手、小流氓、茶馆老板、大学生、士兵等。《茶馆》聚拢起一个民族在那个时代里所应该有的职业和阶层,给他们—个表演的舞台。……
方维保,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以及当代文学与文化批评研究。学术兼职有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老舍研究会常务理事、安徽省文学会副会长、安徽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等。在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 20余篇,出版有《当代文学思潮史论》(长江文艺出版社)、《红色意义的生成——20世纪中 国 左翼文学研究》(安徽教育出版社)、《消费时代的情感印象》(辽宁教育出 版社)、《苏雪 林:荆棘花冠》(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等学术专著和学术随笔集《文明的鸡零狗碎》(东方出版中心)。
文化研究关键词 节选 1976年,威廉斯出版了一本类似于工具书的《关键词——文化与社会的语汇》。2005年,英国文化研究的知名学...
赋学微义(破译词赋密码,传授创作心法,词赋学习的捷径) 本书特色 内容简介本书以旧传之辞赋教育方法,结合现代创作理念,揭开了辞赋这一堂奥问题的神秘面纱。从体式渊...
文化大革命时期诗歌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是“文艺风云书系”中的一册,“文艺风云书系”是河南大学出版社组织出版的一套大型现当代文艺研究丛书。丛书以五四以来的文艺风云...
“希望杯”数学能力培训教程 高一 本书特色 这套教程充分注意了新颁布的中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力求充分体现“希望杯”的特色,为广大师生提供系统、全面、实用的数学内容...
20世纪中国新诗流派研究 本书特色 《20世纪中国新诗流派研究》对百年中国新诗历史中存在的,具有代表性的22个诗派进行了梳理和研究,对每个诗派形成的历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词:公正》内容简介:公正是指按照一定的社会标准、正当的秩序合理地待人处事,是制度、体系和组织的重
魏晋南北朝思想对话与文艺批评(国学研究文库) 内容简介 魏晋南北朝思想文化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历史存在,它不仅彰显了中华文明的再度辉煌,也昭示了个体性情的自...
近三十年中国文学思潮 本书特色 《近三十年中国文学思潮》以文学精神的演变为主题,由“民族灵魂的发现与重铸”这一思想主线贯穿始终,将笔触延伸到了当下正在发生着的“...
唐宋词抒情美探幽 内容简介 全书共八章。内容包括:唐宋词抒情姻缘、唐宋词抒情结构、唐宋词抒情体式、唐宋词抒情形象、唐宋词抒情类型、唐宋词抒情手法等。唐宋词抒情美...
缘梦——高为杰管弦乐作品选 本书特色 人民音乐出版社是出版机构,成立于1954年10月。出版社以出版中外音乐书籍、乐谱、教材、工具书和教辅为主,兼营音像制品,致...
现代中国与少数民族文学 本书特色 《现代中国与少数民族文学》的作者是刘大先。 《现代中国与少数民族文学》:少数民族文学作为复杂而充满活力的边缘...
苏童的小说叙事优雅从容,纯净如水,平实写来却意韵横生;着笔清雅而富有江南情调;叙事与抒情结合得恰到好处。文风别具特色。苏
中国四大古典悲剧 本书特色 悲剧作品是人类审美活动的高层次精神积淀,在我国古代艺术理论中,没有作为审美范畴的悲剧概念,但这并不等于中国古代就没有悲剧作品。本书集...
清代唐宋八大家散文选本考录 本书特色 《唐宋八大家文抄》是明清以来流播*广的名家散文选本,至今影响深远。本书集中考录成书于清代的唐宋八大家散文选本,约计48种,...
处常与求变:清末民初的浙江咨议局和省议会 内容简介 本书记录了1909年至1926年间浙江省咨议局和省议会的状况。浙江咨议局和省议会,是全国各省中集会次数*多、...
《MATLAB R2018a从入门到精通(升级版)》内容简介:MATLAB是适合多学科、多种工作平台的功能强大、界面友好且开放性很强的大型数学
红楼梦人物论 本书特色 《红楼梦人物论》根据作者1962年的文字编排的。以前未曾修改的宝玉、黛玉的四篇,这次把原来的《贾宝玉的直感生活》和《贾宝玉的逃亡》两篇合...
20世纪外国文学作品选 本书特色 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教材。 本书选编了20世纪外国*具代表*有影响力的文学作品数篇。书中有作品的节选,又有阅读...
唐诗与政治 本书特色 本书以唐诗为例,来考察与论述文学与政治的合度关系,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说服力。虽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但至少摸索出一些经验教训和规律性...
中国哲学的现代诠释 目录 序 **章 诠释学与中国哲学 一、“诠释”考 “诠释” 解释与阐释 二、中国哲学的诠释学境遇及其维度 诠释学的脉络与语境 中西诠释学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