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术文库:中国现代叙事文学的情感与叙述》以中国现代文学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为研究对象,重点在考察中国现代叙事文学的情感姿态和叙述方式。分为四个方面:1.新文化知识分子的情感姿态。主要通过对于鲁迅、老舍、曹禺、朱自清、郁达夫等人的作品的考察,归纳出新文化知识分子若干种情感状态和价值立场。2.叙述策略和文化立场。主要通过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的作家作品和总体发展状况,试图描述现代文学的叙事发展脉络,并结合具体作品考察作家的文化立场是怎样影响了叙事文学的叙述策略和修辞方式的表达。3.中国现代左翼革命文学的叙事伦理。主要从宏观方面,多角度论述中国现代左翼革命文学在创作主体介入、叙事策略和叙述伦理结构等方面的内容。4.苏雪林的文学创作与学术研究。主要研究皖籍女作家苏雪林的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的品格。
本书以中国现代文学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为研究对象,重点考察中国现代叙事文学的情感姿态和叙述方式。本书主要内容主要有四个方面:①新文化知识分子的情感姿态。②叙述策略和文化立场。③中国现代左翼革命文学的叙事伦理。④苏雪林的文学创作与学术研究。
《茶馆》:“世变”“民生”与民族寓言五六十年代的中国当代作家大多有意识地书写中国近现代历史,社会主义立场与想象革命的方法大致相同。这种历史意识促使他们在文学想象中总是关注历史时间的流动,努力去阐释某种规律性。这些文学叙述大多是近现代中国本土的历史经验,因而不无现代中国民族寓言的色彩。老舍的话剧《茶馆》无多革命,也没有后设社会主义的预见,相反是一种对“世变”的关注,普通民生的痛苦与隋感成就了其立场,在此基础上老舍有否定进化与改良的历史认知,因而形成其不离近现代中国历史经验的民族寓言。老舍心目中有其个人的中华民族的现代历史,他对民族性格的抽绎也不同于50年代的现成解释,老舍没有直接表白过他的认知,而是借助于“茶馆”这个特殊的时空结合体,在场面上活动着的形形色色的人物之间的关系中自然流露了他的认知、价值判断,他的集中凝练的艺术呈现中包涵有民族寓言性。《茶馆》的民族本体寓言的方式,极大地区别于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盛行的具体历史语境中的形象与l生格的叙述。后者的*大特点,是以某个人物作为叙述的中心,在叙述的过程中展现这一形象的j生格和命运,个体往往是叙述的焦点,其指向多在于个体本身。虽然这样的形象也有着某种时代的意义,甚至集体的意义,但也大多只指向某一阶层或某种势力,它并不指向民族本体。30年代中期,夏衍的《上海屋檐下深用了一种集体表现的方式,将底层社会中的各色人等放到一个大杂院中,来整体表现底层社会的生活状态和生命状态。大杂院以及生活其中的人们,于是就成为底层社会的象征。不能否认夏衍的创作有寓言意味,但上海亭子间式的大杂院的所指并不是整个的民族而是特定的底层社会。老舍与夏衍的集体表现,在表层相似下面,有着更大象征度的区别。《茶馆》乎承续着《上海屋檐下》的集体象征方式,但老舍与夏衍的选择性指向不同,它所展现的是“群体的形象”,而这个群体的形象,并不指向某个特定群体,而是指向社会中的每一个阶层。假如说《上海屋檐下》所指向的是底层受压迫阶级的话,老舍则指向的是整个中华民族。《骆驼祥子》时代的老舍注重写人物的性格命运,而《茶馆》则注重写民族的命运,“在《茶馆》中他写的是一群人,他把舞台的注意力放在了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上”①。可以说他的创作经历了一个“从写人物眭格到写民族的命运”的嬗变。任何民族都是一个整体,任何一个整体都是由众多不同职业和社会层级的个体所构成。在对于民族的表现中,单个个体是无法代表整个民族的,只有将那个民族的社会各个层级的人都展现出来,才能显示那个民族的整体风貌。《茶馆》首先采用了群体展现的方式,作者将中国从近代到现代的三个历史阶段里可能出现的人物,都安排到舞台上,来了个“集体亮相”。《茶馆》中的人物虽然大多都具有独特的个性,但是从其中的人物身份来看,作家还是试图让其中的每个人物,或者说绝大多数人物-都能够成为那个阶层的代表,甚至成为那个阶层的符号。如秦仲义就是民族资产阶级的符号,王利发则是小工商业者的符号,而常四爷则是旗人中自省、自强意识者的符号,两代二德子等则是特务的符号,黄-胖子则是不显山露水的流氓的符号,大小唐铁嘴则是保媒拉纤者的符号。再如太监,以及国民党的官员等都有特定社会阶层或势力的符号的特生。这些人物具有职业和社会阶层的高度概括陛,从高等级的人物如太监到低层次的人物如被贩卖的妇女,从职业高贵的民族资本家到职业被鄙视的“媒人”,还有处于社会中间层级的人物,如特务打手、小流氓、茶馆老板、大学生、士兵等。《茶馆》聚拢起一个民族在那个时代里所应该有的职业和阶层,给他们—个表演的舞台。……
方维保,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以及当代文学与文化批评研究。学术兼职有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老舍研究会常务理事、安徽省文学会副会长、安徽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等。在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 20余篇,出版有《当代文学思潮史论》(长江文艺出版社)、《红色意义的生成——20世纪中 国 左翼文学研究》(安徽教育出版社)、《消费时代的情感印象》(辽宁教育出 版社)、《苏雪 林:荆棘花冠》(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等学术专著和学术随笔集《文明的鸡零狗碎》(东方出版中心)。
读懂中国的理论基点:《马克思恩格斯论中国》新读 本书特色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共产党人的必修课。而马恩原著对于普通读者来说,阅读具有一定...
【激情爆笑·土匪攻VS.天然受】传说,两百年前南水国大神官与恶龙战得伤重而陷入沉眠,唯一能够唤醒他的就是真主,他们将联手打造
跟我学民谣吉他 内容简介 本书包括:基础知识、*新流行金曲、张国荣怀念金曲、世界民谣经典、摇滚天地、独奏小品等六章。跟我学民谣吉他 目录 **章基础知识一 吉他...
行政自由裁量论(第二版) 内容简介 于2008年11月获得了第二届“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三等奖。这对我既是一种鼓舞,又是一种鞭策,让我在学术道路上丝毫不敢懈怠...
《听朱光潜讲美学》内容简介:本书讲述了对于如何处理中西关学关系的问题,长期以来众多美学家从各自的学术观点和立场出发,做了积
中国古典文学与文献学研究(第2辑) 目录 上博的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孔子诗论》简序与简文复议“上官体”研究二题唐代省试赋用韵考述北宋人对《李白集》的整理、甄辨...
皮肤科金方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医金方系列中的《皮肤科金方》分册。书中紧紧围绕皮肤科的常见病、疑难病,对每病的病因、主要表现及辅助检查进行了精确的概述。并收录了大...
中国古代文艺学 内容简介 中国古代文艺学则是叙说与研究中国古代文艺现象发生与演变的一门学术,《中国古代文艺学》为国内外**本系统研究中国古代文艺学的著作,作者在...
中国新诗史(1918-1949)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一本有特色的现代新诗史著作,该书写法独特、史料翔实、见解儿到,作者通过调查研究,全面地占有、掌握了丰富、准确的...
ByoneoftheworldsmostacclaimedwritersandauthorofTheLover,oneofFrancesleadingliter...
风骨的意味 第2版 本书特色 本书在研究大量原始材料的基础上,结合书、画及诗文批评理论,从语义学的溯源开始,对“风骨”范畴的语源、內涵和生成途径,其在克服艺术创...
烧伤创伤微量元素 本书特色 《烧伤创伤微量元素学》重点介绍了烧伤和创伤的基础理论和*新进展、微量元素研究方法和现状以及创伤后微量元素的变化规律,并对诊断和治疗提...
文学审美超越论 本书特色 文学是主体审美意识的语符化显现,属于审美意识形态,在社会生活中具有特殊的价值。人们对文学的认识和理解,经历了一个从实用审美的漫长过程。...
爱情上了路 内容简介 外语系二年级女大学生苏惋,在结束了与第六任男友的恋爱关系后,决定去南方散心。在火车站,苏惋遭遇流浪歌手辰文。一见钟情的结果便有了五年的承诺...
文心雕龙研究(第7辑) 本书特色 《文心雕龙》是一部体大思精的古代文学理论巨著,是我国文化史上永放光芒,照耀了此后历代文坛。它不仅帮助我们洞察古代文学的演变,它...
急迫的煞车声,破碎的玻璃碎片,他从车祸昏迷中醒来,竟已八年过去。发的誓,总比过的日子动听,曾经相爱的他,却有了另一个倾心
古方今用-补益.固涩剂 本书特色 解表、祛风、催吐、和解剂清热、温里剂理气、理血剂泻下、祛湿、化痰 治燥剂息风、安神、开窍、消食、驱虫剂补益、固涩剂古方今用-补...
大江健三郎与鲁迅的契合与差异 本书特色 《大江健三郎与鲁迅的契合与差异》从思想、文笔、影响等方面入手,深入挖掘大江健三郎与鲁迅的文学渊源以及由此带来的不可忽视的...
佐野恭一就讀的明星高中.綠丘學園,被稱為野獸的男人.千葉雅也就讀的則是壞學生巢穴的東高,兩所學校之間只隔了一道圍籬。千葉
近年來國內最炙手可熱的繪本作家。1998年8月首度出版個人的繪本創作,1999年以《向左走‧向右走》、《聽幾米唱歌》和《月亮忘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