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舍小品》是梁实秋先生负盛名的散文作品,是现代小品文创作的高峰和典范。作者文字雅洁而诙谐,字里行间流露出豁达和宽厚。我们总是脚步匆匆,无暇欣赏生活中的美与乐。不妨暂停一下,全心感受一下生活,也许你会注意到别样的风景。
梁实秋著的《雅舍小品》是作者抗战期间避居重庆时所著,因其居所名为“雅舍”而得名。书中内容均为专栏式的散文随笔,内容贴近生活,又能发别人不能发之感,悟他人不能悟之道,按作者自语“长日无俚,写作自遣,随想随写,不拘篇章”。该书从出版自今,已成经典。本次再版采用精装形式,是阅读收藏佳品。
《雅舍小品》:一个人在谈话中可以采取三种不同的方式,一是独白,一是静听,一是互话。谈话不是演说,更不是训话,所以一个人不可以霸占所有的时间,不可以长篇大论的絮聒不休,旁若无人。有些人大概是口部筋肉特别发达,一开口便不能自休,绝不容许别人插嘴,话如连珠,音容并茂。他讲一件事能从盘古开天地讲起,慢慢地进入本题,亦能枝节横生,终于忘记本题是什么。这样霸道的谈话者,如果他言谈之中确有内容,所谓“吐佳言如锯木屑,霏霏不绝”,亦不难觅取听众。在英国文人中,约翰逊博士是一个著名的例子。在咖啡店里,他一开口,老鼠都不敢叫。那个结结巴巴的高尔斯密一插嘴便触霉头。Sir Oracle在说话,谁敢出声?约翰逊之所以被称为当时文艺界的独裁者,良有以也。学问风趣不及约翰逊者,必定是比较的语言无味,如果喋喋不已,如何令人耐得。有人也许以为嘴只管吃饭而不作别用,对人乃钳口结舌,一言不发。这样的人也是谈话中所不可或缺的,因为谈话和演戏一样,是需要听众的,这样的人正是理想的听众。欧洲中古时代的一个严肃的教派Carthusianmonks以不说话为苦修精进的法门之一,整年的不说一句话,实在不易。那究竟是方外人,另当别论,我们平常人中却也有人真能寡言。他效法金人之三缄其口,他的背上应有铭日:“今之慎言人也。”你对他讲话,他洗耳恭听,你问他一句话,他能用*经济的辞句把你打发掉。如果你恰好也是“毋多言,多言多败”的信仰者,相对不交一言,那便只好共听壁上挂钟之滴答滴答了。钟会之与嵇康,则由打铁的叮当声来破除两人间之岑寂。这样的人现代也有,相对无言,莫逆于心,吧嗒吧嗒地抽完一包香烟,兴尽而散。无论如何,老于世故的人总是劝人多听少说,以耳代口,凡是不大开口的人总是令人莫测高深:口边若无遮拦,则容易令人一眼望到底。谈话和作文一样,有主题、有腹稿、有层次、有头尾,不可语无伦次。写文章肯用心的人就不太多,谈话而知道剪裁的就更少了。写文章讲究开门见山,起笔*要紧,要来得挺拔而突兀,或是非常爽朗,总之要引人入胜,不同凡响。谈话亦然。开口便谈天气好坏,当然亦不失为一种寒暄之道,究竟缺乏风趣。常见有客来访,宾主落座,客人徐徐开言:“您没有出门啊?”主人除了重申“我没有出门”这一事实之外,没有法子再作其他的答话。谈公事、讲生意,只求其明白清楚,没有什么可说的。一般的谈话往往是属于“无题”“偶成”之类,没有固定的题材,信手拈来,自有情致。情人们喁喁私语,总是有说不完的话题,谈到无可再谈,则“此时无声胜有声”了。老朋友们剪烛西窗,班荆道故,上下古今无不可谈,其间并无定则,只要对方不打哈欠。禅师们在谈吐间好逞机锋,不落迹象,那又是一种境界,不是我们凡夫俗子所能企望得到的。善谈和健谈不同,健谈者能使四座生春,但多少有点霸道,善谈者尽管舌灿莲花,但总还要给别人留些说话的机会。话的内容总不能不牵涉到人,而所谓人,则不是别人便是自己。谈论别人则东家长西家短全成了上好的资料,专门隐恶扬善则内容枯燥听来乏味,揭人阴私则又有伤口德,这其问颇费斟酌。英文gossip一字原义是“教父母”,尤指教母,引申而为任何中年以上之妇女,再引申而为闲谈,再引申而为飞短流长,而为长舌妇,可见这种毛病由来有自,“造谣学校”之缘起亦在于是,而且是中外皆然。不过现在时代进步,这种现象已与年纪无关。谈话而专谈自己当然不会伤人,并且缺德之事经自己宣扬之后往往变成为值得夸耀之事。不过这又显得“我执”太深,而且*关心自己的事的人,往往只是自己。英文的“我”字,是大写字母的I,有人已嫌其夸张,如果谈起话来每句话都用“我”字开头,不更显得自我本位了吗?在技巧上,谈话也有些个禁忌。“话到口边留半句”,只是劝人慎言,却有人认真施行,真个只说半句,其余半句要由你去揣摩,好像文法习题中的造句,半句话要由你去填充。有时候是光说前半句,要你猜后半句;有时候是光说后半句,要你想前半句。一段谈话中若是破碎的句子太多,在听的方面不加整理是难以理解的。费时费事,莫此为甚。我看在谈话时*好还是注意文法,多用完整的句子为宜。另一极端是,唯恐昕者印象不深,每一句话重复一遍,这办法对于听者的忍耐力实在要求过奢。……
梁实秋(1903—1987), 1903年出生于北京,祖籍浙江杭县(今杭州)。中国著名的现当代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一生给中国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著作。代表作有译作《莎士比亚全集》,文艺批评专著《浪漫的与古典的》,等等。其散文似乎都是信手拈来,时而流连于衣食住行,时而沉醉于琴棋书画,有时天文地理,有时人情世故。没有生之无聊死之激烈的大悲大喜,而是在简洁的文字中透出高雅、平和,以及一种积极温暖的情味。
《小顾聊绘画(贰)》内容简介:席勒、马奈等7位艺术大家的人生长廊,高清原彩画作,妙趣横生的艺术解读! 艺术其实没有那么高不可
《工业大数据融合体系结构与关键技术》内容简介:本书针对工业大数据的体系结构与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在对工业4.0、物联网和云计算
高适集·岑参集 内容简介 高适、岑参是盛唐边塞诗的杰出代表,边塞诗的创作,开拓了诗歌的广阔视野,尤其表现了那种长期戎边浴血苦战中昂扬向上的精神。高适、岑参的边塞...
马未都说-(枕上篇) 本书特色 马未都不谈收藏谈人生、谈社会、谈文化,语言一如既往的干净利落,分析一如既往的入情入理。三五百字的小文,真实生动的人生故事,借成功...
缘缘堂随笔 本书特色 本书以上海开明书店1931年初版《缘缘堂随笔》和1937年初版《缘缘堂再笔》为底本,精选了丰子恺先生的散文代表作38篇。子恺先生不仅学贯中...
《食为天》内容简介:食为天,是新疆的天。天大地大食物丰盛,新疆美食保持着原始古老的传统。食材出自大地,制作依赖大地。这样的
审判 内容简介 震惊国内外的沈阳“慕马大案”早已尘埃落地。但这并不意味着此案将成为尘封的历史,尤其在办案人员的心头,它留下了太多的思考。作为一个历史时期的政治丑...
京城十案:首次披露大案内幕 亲历者口述侦破秘闻 本书特色 本书讲述的是发生在当代北京*真实的十大传奇案件,全部来自**手办案警察的口述,首次披露的案件背后的离奇...
黄裳散文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著名作家黄裳的大量散文佳作。这些作品风格独特,自成一派,行文流畅,文笔精妙,较好地体现了作者的文学水平与艺术素养。读来令人爱不释手...
结局或开始-(北岛卷) 内容简介 诗歌,凝练而细腻,富于想象而讲究韵律,无论是温婉抑或豪情,精致抑或粗犷,含蓄抑或奔放,她总在不知不觉中触动我们内心深处那*薄弱...
幾米,绘本作家,1998年开始创作。作品风靡两岸三地,美、法、德、希腊、韩、日、秦等国皆有译本。学界和媒体多次以“幾米现象”为主题分析讨论。《Studio Vo...
浮生 本书特色 有人今晚很幸福。有人孤独。有人一边幸福一边孤独。有人在我回到家后电话安慰我。他是已婚男人,有个幼儿。他说结婚的感觉就像迷迷糊糊上台唱歌,你就是得...
别动世界上最美的花 本书特色 *美“情·书”只为*美心灵“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这首因李莫愁而红极一时的元曲,不禁让“情”这个字染上一层愤世的风霜,...
林文月作品2-拟古 本书特色 林文月的散文淡而有味,从自我对世情的慧心体察而发,用细致闲适的笔调描述生活的滋味,自成“似质而自有膏腴,似朴而自有华采”之风格。从...
无关枯荣 永不凋谢 本书特色 书稿收录了著名足球评论员、肆客体育创始人颜强近年来关于足球的随笔100余篇,按照“大人先生”“...
中国现代文学百家--王统照代表作--山雨 本书特色 文学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根脉,它深植于民间,普及方能提升,华夏出版社寻访中国现代文学大师之优秀作品,以超廉之价格...
设计诗 本书特色 “世界*美的书”《蚁呓》设计者朱赢椿自作诗集,收录数十首以视觉画面传达构成,只有设计师才能完成的新感觉诗歌。设计诗 内容简介 本书为朱赢椿自作...
东坡志林-中华经典随笔(插图本) 本书特色 中国历代笔记内容广泛,志怪、志人、记野史、谈掌故、辑文献……无所不包,具有极强的可读性和珍贵的史料价值。《中华经典随...
蓝调文丛:不圆的珍珠 内容简介 这是一套别具个性的散文随笔荟萃,作者是时下外国文学研究领域中的十位代表性人物,他们既是各自学术领域的专家,又在散文随笔写作方面颇...
日记作品集:灰色笔记 本书特色 这部《灰色笔记》是从作者1918年至1919年的日记中精选而成的。它与其说是一本私人日记、一部反映家族历史的回忆录,不如说是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