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舍小品》是梁实秋先生负盛名的散文作品,是现代小品文创作的高峰和典范。作者文字雅洁而诙谐,字里行间流露出豁达和宽厚。我们总是脚步匆匆,无暇欣赏生活中的美与乐。不妨暂停一下,全心感受一下生活,也许你会注意到别样的风景。
梁实秋著的《雅舍小品》是作者抗战期间避居重庆时所著,因其居所名为“雅舍”而得名。书中内容均为专栏式的散文随笔,内容贴近生活,又能发别人不能发之感,悟他人不能悟之道,按作者自语“长日无俚,写作自遣,随想随写,不拘篇章”。该书从出版自今,已成经典。本次再版采用精装形式,是阅读收藏佳品。
《雅舍小品》:一个人在谈话中可以采取三种不同的方式,一是独白,一是静听,一是互话。谈话不是演说,更不是训话,所以一个人不可以霸占所有的时间,不可以长篇大论的絮聒不休,旁若无人。有些人大概是口部筋肉特别发达,一开口便不能自休,绝不容许别人插嘴,话如连珠,音容并茂。他讲一件事能从盘古开天地讲起,慢慢地进入本题,亦能枝节横生,终于忘记本题是什么。这样霸道的谈话者,如果他言谈之中确有内容,所谓“吐佳言如锯木屑,霏霏不绝”,亦不难觅取听众。在英国文人中,约翰逊博士是一个著名的例子。在咖啡店里,他一开口,老鼠都不敢叫。那个结结巴巴的高尔斯密一插嘴便触霉头。Sir Oracle在说话,谁敢出声?约翰逊之所以被称为当时文艺界的独裁者,良有以也。学问风趣不及约翰逊者,必定是比较的语言无味,如果喋喋不已,如何令人耐得。有人也许以为嘴只管吃饭而不作别用,对人乃钳口结舌,一言不发。这样的人也是谈话中所不可或缺的,因为谈话和演戏一样,是需要听众的,这样的人正是理想的听众。欧洲中古时代的一个严肃的教派Carthusianmonks以不说话为苦修精进的法门之一,整年的不说一句话,实在不易。那究竟是方外人,另当别论,我们平常人中却也有人真能寡言。他效法金人之三缄其口,他的背上应有铭日:“今之慎言人也。”你对他讲话,他洗耳恭听,你问他一句话,他能用*经济的辞句把你打发掉。如果你恰好也是“毋多言,多言多败”的信仰者,相对不交一言,那便只好共听壁上挂钟之滴答滴答了。钟会之与嵇康,则由打铁的叮当声来破除两人间之岑寂。这样的人现代也有,相对无言,莫逆于心,吧嗒吧嗒地抽完一包香烟,兴尽而散。无论如何,老于世故的人总是劝人多听少说,以耳代口,凡是不大开口的人总是令人莫测高深:口边若无遮拦,则容易令人一眼望到底。谈话和作文一样,有主题、有腹稿、有层次、有头尾,不可语无伦次。写文章肯用心的人就不太多,谈话而知道剪裁的就更少了。写文章讲究开门见山,起笔*要紧,要来得挺拔而突兀,或是非常爽朗,总之要引人入胜,不同凡响。谈话亦然。开口便谈天气好坏,当然亦不失为一种寒暄之道,究竟缺乏风趣。常见有客来访,宾主落座,客人徐徐开言:“您没有出门啊?”主人除了重申“我没有出门”这一事实之外,没有法子再作其他的答话。谈公事、讲生意,只求其明白清楚,没有什么可说的。一般的谈话往往是属于“无题”“偶成”之类,没有固定的题材,信手拈来,自有情致。情人们喁喁私语,总是有说不完的话题,谈到无可再谈,则“此时无声胜有声”了。老朋友们剪烛西窗,班荆道故,上下古今无不可谈,其间并无定则,只要对方不打哈欠。禅师们在谈吐间好逞机锋,不落迹象,那又是一种境界,不是我们凡夫俗子所能企望得到的。善谈和健谈不同,健谈者能使四座生春,但多少有点霸道,善谈者尽管舌灿莲花,但总还要给别人留些说话的机会。话的内容总不能不牵涉到人,而所谓人,则不是别人便是自己。谈论别人则东家长西家短全成了上好的资料,专门隐恶扬善则内容枯燥听来乏味,揭人阴私则又有伤口德,这其问颇费斟酌。英文gossip一字原义是“教父母”,尤指教母,引申而为任何中年以上之妇女,再引申而为闲谈,再引申而为飞短流长,而为长舌妇,可见这种毛病由来有自,“造谣学校”之缘起亦在于是,而且是中外皆然。不过现在时代进步,这种现象已与年纪无关。谈话而专谈自己当然不会伤人,并且缺德之事经自己宣扬之后往往变成为值得夸耀之事。不过这又显得“我执”太深,而且*关心自己的事的人,往往只是自己。英文的“我”字,是大写字母的I,有人已嫌其夸张,如果谈起话来每句话都用“我”字开头,不更显得自我本位了吗?在技巧上,谈话也有些个禁忌。“话到口边留半句”,只是劝人慎言,却有人认真施行,真个只说半句,其余半句要由你去揣摩,好像文法习题中的造句,半句话要由你去填充。有时候是光说前半句,要你猜后半句;有时候是光说后半句,要你想前半句。一段谈话中若是破碎的句子太多,在听的方面不加整理是难以理解的。费时费事,莫此为甚。我看在谈话时*好还是注意文法,多用完整的句子为宜。另一极端是,唯恐昕者印象不深,每一句话重复一遍,这办法对于听者的忍耐力实在要求过奢。……
梁实秋(1903—1987), 1903年出生于北京,祖籍浙江杭县(今杭州)。中国著名的现当代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一生给中国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著作。代表作有译作《莎士比亚全集》,文艺批评专著《浪漫的与古典的》,等等。其散文似乎都是信手拈来,时而流连于衣食住行,时而沉醉于琴棋书画,有时天文地理,有时人情世故。没有生之无聊死之激烈的大悲大喜,而是在简洁的文字中透出高雅、平和,以及一种积极温暖的情味。
九十年代生人成长史 本书特色 这是一段以纯90后的人的视线扫描出的社会,这是一段以纯90后的人的内心体验到的生活,这是一段以纯90后的人的脚步留下来的印迹,这是...
边城 本书特色 《边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在全世界具有极高的声誉,被《亚洲周刊》评选为20世纪中国100部小说作品第二名。《边城》的主人公是摆渡船的...
与动物对话 本书特色 ★《中国国家地理》执行总编单之蔷、《动物世界》栏目主编、主持人王采芹鼎力推荐假如你在荒野中与一头熊猛然相遇,在惊怵震惊的一瞬间,恐惧袭遍周...
中译经典文库世界文学名著全译本:爱玛(精装) 本书特色 《爱玛》是英国作家简·奥斯汀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作品中主人公爱玛是个美丽、聪慧而富有的姑娘,同时也是一位...
《死神》内容简介:本书是梁晓声的短篇小说选集,收录了梁晓声创作的《死神》《新编〈聊斋志异〉》《古砚记》《一只风筝的一生》等
废名长篇小说(一) 本书特色 凡例一、本套书所收废名作品,均为其 1949 年以前所作小说和散文。二、本套书共 4 卷,第 1 卷为《废名短篇小说》,收《竹林的...
漫游者的夜歌:歌德诗选 本书特色 《漫游者的夜歌》是歌德诗歌精选集,选了包括从《威廉·迈斯特的学习年代》和《浮士德》选择出的在内,共二百多首歌德各个时期...
绝妙好词-国学经典 内容简介 《绝妙好词》是宋末元初词人周密选编的一部南宋词选集。全编选词三百九十首(今传本有六首残阕),词人一百三十二家(其中蔡松年实为金人)...
人生不过一场绚烂花事-李清照词传-典藏版 本书特色 李清照可谓千古独一无二的女词人,她经历了北宋的凋零和南宋初兴时的沧桑,经历了人生无数的乱离,因此她的词不仅仅...
诗经如彼岸花,即使无法摘取,也一直存活于心。其实它只是民歌,没有想象中那么疏远不可亲近。其实它只是民歌,没有想象中那么疏
孙犁诗歌剧本选 本书特色该书主要选取了孙犁的诗歌、剧本作品。在中国当代作家中,孙犁的创作题材,遍及多个领域,小说、散文、理论评论、诗歌、戏剧等等。孙犁的诗,个性...
《山之四季》内容简介:本书是日本近代桂冠诗人高村光太郎的山居笔记,其中15篇文字记录山中隐居生活。春夏秋冬的四季变换、人与自
《西北民族论丛(第十五辑)》内容简介:《西北民族论丛》是以中国西北民族史、西北民族与邻国经济文化交流史、西北民族地区自然环
浮生三记 本书特色 这本动人的散文集里,从人文、科学到棋、桥,亲人、师友,音容笑貌栩栩如生,真挚感人,科普散文则是深入浅出。全书展现人文与科学对弈,情采斐然,并...
国民阅读经典---背影:朱自清散文(精) 本书特色 每回重读佩弦兄的散文,我就回想起倾听他的闲谈的乐趣,古今中外,海阔天空,不故作高深而情趣盎然。我常常想,他这...
他是我国文学史上文学产量最丰的一位诗人;他的一生都在忧国忧民中度过;他用丰富的诗作来表达自己的抱负,抒发自己感情。他就是
肖仁福-权规则 本书特色 《权规则》:做人、做事、做官、都要懂得权规则。千万册畅销书作家(《官运》100万册、《仕途》100万册、《位置》100万册)、中国当代...
《神曲》内容简介:《神曲》采用了中世纪流行的梦幻文学的形式,描写了一个幻游地狱、炼狱、天堂三界的故事。全诗三卷,分别为《地
奥斯卡·王尔德是英国著名的剧作家、散文家和诗人。但是,他创作的童话比他其他的作品流传更广,传播到了世界上每一个有孩子的地
密室喧哗 本书特色 安徽有着中国当代众多优秀诗人,如海子、陈先发、杨键、余怒等。这应与*早的先锋诗刊《诗歌报》在安徽有关。罗亮也是在那个诗歌辉煌的时代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