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电影声音理论新思维
认识声音构建的影像幻觉
电影声音及声音文化研究经典
最深入、最全面研究电影声音的经典著作
这是一本极具开创性的电影声音理论经典著作,从多个层面分析了语言、声响、音乐等各种声音元素如何赋予影像时间感、空间感,起到“增值”效果,重新考察了声音在视听媒体中的地位。米歇尔·希翁首先将声音从画面中彻底独立出来,提出了三种聆听模式,而后将重新定义的声音再次纳入视听关系中,由此得出:不论是在早期有声片中,还是在利用了最新声音技术(如杜比、THX)的电影中,许多观众认为自己“用眼看到的画面”实际上是由声音构建的幻觉。
本书收录了好莱坞著名音响设计师、剪辑师沃尔特·默奇特别撰写的精彩导读,从一线创作者亲历体验出发,探讨了希翁声音理论与电影创作实践的密切关系。同时,新版增订了100个声音概念,这是三十年来希翁对其理论体系最全面的一次梳理和总结。
尽管希翁追求一种连贯的理论,然而,也许他的理论最伟大的特征在于,它承认在这种连贯性之中并不存在圆满——总会有某些有关声音的东西“绕过我们,使我们惊诧”,而且我们必定永远不能完全地驯服那舞动的阴影和歌唱的灵魂。
——沃尔特·默奇,好莱坞著名音响设计师、剪辑师
米歇尔·希翁是法国一流电影理论家,在声音研究方面颇有建树……我没有看到有人能像他这样,在这个领域出版如此多著作,而且它们的质量都非常高。
——阿兰·威廉姆斯,美国罗格斯大学教授
米歇尔·希翁(Michel Chion),法国声音理论家,具体音乐作曲家,电影研究学者,影评人。他是巴黎第三大学电影与视听研究院(IRCAV)的客座教授,同时在欧洲多家机构讲学。作为实践者,他曾加入音乐研究小组,并因其视听作品获得唱片大奖以及洛迦诺城市大奖(Grand Prix de la Ville de Locarno)。希翁出版过关于音乐与电影意象解析的著作十余部,如《声音》《电影:声音的艺术》等,曾获得(批评家协会颁发的)最佳电影图书奖。
黄英侠,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北京电影学院录音系主任,现为北京电影学院研究部主任。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会员、声音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著有《5.1路立体声影视录音操作》(中国电影出版社,2001),译有《放低话筒杆:电影声音批评》(中国电影出版社,2013)。曾经作为录音师参与创...
(展开全部)
我们孕育于声音之中,诞生于视觉世界。电影孕育于视觉世界,诞生于声音之中。在我们出生之前,怀胎的前四个半月里,我们就开始倾听了。从那时起,我们在连续而丰富的声音沐浴中成长:妈妈的歌声、呼吸声、肠鸣声、定音鼓一样的心跳声。在整个之后的四个半月里,声音是主宰我们感觉的唯一女王。子宫内封闭、黑暗的水世界使视觉和嗅觉失去作用,味觉也是单一的,而触觉只是对将要发生的事情有一个模糊和大概的提示。随出生而来的,是其他四种感觉在同一时间里突然被猛烈激发,并与一直自诩统治地位的声音进行激烈竞争。最明确的皇位觊觎者就是迅速而坚决的视觉,它把自己当成国王,好像那个宝座一直空着,等待着他的到来。声音无疑很谨慎,为她的统治拉上了遗忘的面纱,退到了阴影之中,对于自大的视觉保持着警惕的目光。纵使她放弃了王位,但很难说她也放弃了王冠。
——引自第8页
【文字构成幻象在课堂上,我经常举的一个有说服力的由文字产生增值的例子,是1984年从英格兰播送的一场航空飞行表演的电视节目,转播给法国观众时,是在一家法国演播室里由我们自己的主持人里昂•吉特朗(LéonZitrone)②主持的。显然,传送给主持人的只有影像,没有解说,也没有特定的次序,尽管如此,胆大的主持人还是尽全力做了这次节目。在一个时刻,他确认说“有三架小飞机”,正如我们看到的影像,是的,在蓝天背景中有三架小飞机,这种极其多余的话总是会引人发笑。吉特朗也会说“今天天气真不错”,这也是我们可以从影像中看到的,事实上真的没有云彩。或者:“前两架飞机在第三架前面”,然后所有人都已经看到那个情况。又或者:“那第四架哪儿去了?”——我们本以为它会出现在我们眼前,但这第四架飞机并不存在,这架飞机纯粹是吉特朗用言语的能力无中生有的。总之,主持人可以有50种其他“多余的”解说;但是它们的多余是虚幻的,因为在上述每个情形中,这种陈述都引导着我们并建构起我们的幻觉,然后我们就会在影像中“自然地”看到它们。克利斯•马克(ChrisMarker)在纪录片《西伯利亚来信》(LetterfromSiberia)中的著名示例——已经由巴斯可•波尼茨(PascalBonitzer)在另外的语境下做出了批评③——即在相同的中性倾向影像上配以不同的政治说服宣传词(斯大林主义的、反斯大林主义的等等),它的问题在于通过这种夸张的案例,导致我们相信这仅仅是个政治意识形态问题,相信除此之外还存在着某些中性的讲话方式。由言语带给影像的增值,远远超过将政治主张简单地强加给影像的情形;增值通过严格的规划保证了幻觉的精确建构。在任何情况下,迅速消失的电影影像都没有留给我们很多时间去观看,不像墙上的绘画或书中的插图,我们可以用我们自己的节奏去探究,而且更容易脱离开它们的说明或评注。...
——引自第6页
超法规的正当化行为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立足实质的解释论、客观违法性论以及结果无价值论,以贯彻法益衡量理念为主线,对超法规的正当化行为的理论基础和在犯罪论体系中的...
2011年余纪元老师在山东大学做的一系列演讲,后经余老师的博士生整理而成。该讲演系统讲授了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思想,其内容不仅囊括了《形而上学》的全部重要问题,...
魯曼,德國當代知名社會學家,他稱本書為其第一部重要的出版作品。魯曼:「我的風格甚至是反諷式的。我想藉此告訴人們,請不要太認真對待我,或請不要太快地理解我。」本書...
回应西化的“傲慢与偏见”,爬梳“八二宪法”如何反映改革开放的时代变革,一部扎根在中国大地上的宪法研究著作,探讨中国宪法制度如何展开。王绍光、黄宗智、汪晖、苏力等...
瑞士 本书特色 世界优秀的建筑作品在哪里,怎么去? 世界知名建筑师的作品有哪些,什么样? 世界不同类型的建筑体验是怎样,怎么玩? 关于建筑的旅行,你想知道的这里...
- 编辑推荐 -★海明威第一部杰作完整呈现。★实验性&创造力媲美艾略特《荒原》。★他父母读后感到污秽、不安,庞德、威尔逊、菲茨杰拉德激赏连连。★粗粝而壮美,口语...
萨姆·威尔金(Sam Wilkin),经济学家、地缘政治分析家。牛津经济研究院高级顾问,曾担任商业研究部主管。他同时也是战略分析和咨询公司牛津分析研究院的高级顾...
编者说明:我以前出过两本讨论中国历史的书。本书是将那两本书的正编共二十五篇文章打散,重新辑为七编,并加入了正编之外的五篇文章。在选编过程中,我试图把分散在两本书...
【编辑推荐】:◆用一本书走遍中国农村,一部影像组成的田野调查,一次对当今中国农民生存现状的真实记录◆10个月,31个省,从1000多幅面孔中精选300多张作品,...
巴纳德是西方现代管理理论中社会系统学派的创始人,他关于组织理论的探讨,至今无人能及,被称为现代管理理论的奠基人。德鲁克、孔茨、明茨伯格、西蒙、马奇、利克特等人都...
法庭上的修辞-案件事实叙事研究 本书特色 刘燕*的《法庭上的修辞(案件事实叙事研究)( 精)/中国书籍学术之星文库》讲述了:案件事实的形成,不仅是证据的产物,也...
作品目录台湾电影的新事物——来自台湾的报道(1984) 1台湾电影新浪潮(1990) 17天才归来(1991) 22探寻影像里的女性(1993)
对于亲身经历诺曼底登陆的人来说,1944年6月6日的清晨令人终身难忘。在此之前,他们从未经历过这样的场景——曚昽灰暗的晨光里,庞大的盟军舰队以庄严雄伟、令人生畏...
小暮干雄(Kogure Mikio),1945年出生于东京。少年时代加入日本童子军协会(the Boy Scout Association)。1967年修完童子...
一本书带你读懂ChatGPT背后的技术,自然语言处理迁移学习 !迁移学习作为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方法,在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NLP)、语音识别等领...
作为国内公共领域最重要的声音之一,刘瑜的文字向来拥趸众多,之前的作品更多关注美国民主,与中国相关度不高。而本书更多关注东亚、中东欧、南美洲以及非洲国家的政治与民...
本书提出了一个解释现代性及其与自我关系的新框架。作者延续了他在《现代性的后果》一书中提出的观点,认为“极盛”或“晚期”现代性是一种后传统的秩序,其特征是一种发展...
原城,人气言情作者。喜欢制造大悲或大喜的故事,从事自己热爱的职业,结识自己喜爱的人们。工作狂、高冷、纠结、毒舌、间歇性逗比,著有作品《情到深处不怕孤独》、《良辰...
民商法实务精要 本书特色 《民商法实务精要》是从公号已发布的文章中精选结集,通过读者的阅读量和评价来筛选稿件,内容全部是一线法官和律师所写的民商事法律实务,涉及...
Thisbookisaboutstayinginasurvivalmodeandenjoyinglifetothefullestinspiteofadvers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