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与变革 【美】费正清、赖肖尔著
本书是美国学者研究中国历史、探索中国文化源流的一部力作,全书贯通古今,包容中国古代传统社会的演变、近代西方势力的渗入后传统社会变革两部分内容。书中着重于从史实的叙述中探讨一些富有启示的理论问题,从比较史学的角度研究中国历史,将同一时期的中国与西方国家互作比较,由此归纳出中国社会发展的特征。本书还着力描述中国古代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文化形态的演变以及外来文化与中国本土文化排斥、融合的过程。
中国的现代化【美】吉尔伯特.罗兹曼著
本书是美国一批著名学者近年研究中国现代化事业的综合性著作。它从晚清中国与西方交手并着手现代化说起,一直写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从国际环境、政治结构、经济发展、社会整合和科技进步等五方面,论述了中国现代化事业在晚清、民国初年、北洋军阀、国民党政府和解放后各个时期的起步、彷徨、动摇、发展、挫折、再发展的艰难历程。作者对于中国国内问题的探讨,持论颇为客观。对于想了解外国人如何看待中国现代化的读者来说,本书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中国社会史【法】谢和耐著
中国曾经遗忘过世界,但世界却并未因此而遗忘中国。令人嗟讶的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就在中国越来越闭锁的同时,世界各国的中国研究却得到了越来越富于成果的发展。而到了中国门户重开的今天,这种发展就把国内学界逼到了如此的窘境:我们不仅必须放眼海外去认识世界,还必须放眼海外来重新认识中国;不仅必须向国内读者迻译海外的西学,还必须向他们系统地介绍海外的中学。
这套书不可避免地会加深我们150年以来一直怀有的危机感和失落感,因为单是它的学术水准也足以提醒我们,中国文明在现时代所面对的绝不再是某个粗蛮不文的、很快就将被自己同化的、马背上的战胜者,而是一个高度发展了的、必将对自己的根本价值取向大大触动的文明。可正因为这样,借别人的眼光去获得自知之明,又正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历史使命,因为只要不跳出自家的文化圈子去透过强烈的反差反观自身,中华文明就找不到进入其现代形态的入口。
当然,既是本着这样的目的,我们就不能只从各家学说中筛选那些我们可以或者乐于接受的东西,否则我们的“筛子”本身就可能使读者失去选择、挑剔和批判的广阔天地。我们的译介毕竟还只是初步的尝试,而我们所努力去做的,毕竟也只是和读者一起去反复思索这些奉献给大家的东西。
中国与达尔文【美】浦嘉珉著
查尔斯·达尔文从来没有到过中国,但达尔文的进化学说却在中国的土地上生根发芽。进化论是最先对中国人造成冲击的重要的西方学说之一,而且在马克思主义获得真正立足以前,它还是占据主导地位的西方"主义"之一,它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政治思想和人生哲学。
美国学者浦嘉珉的这部著作详尽地研究了达尔文学说在中国的传播、接受及其影响。作者从思想史的角度重新评价了中国近代知识分子对达尔文学说的"正读"与"误读",展现了中国近代知识分子为使中国"适应"或"摆脱"那条"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法则而进行的漫长努力。虽然达尔文的进化学说受到各种各样的歪曲。但进化学说的许多重要概念还是在近代中国的内忧外患的生存环境之中成为不证自明的"法则",它们确实影响到中国维新派、共和派、无政府主义者和革命派的实际行动,并且为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传播铺平了道路。
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美】拉铁摩尔著
本书对中国内陆边疆的四个地区(东北、内蒙古、新疆、西藏),从生态环境、民族、生产方式、社会形态、历史演进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考察,揭示了中国内地与上述四个边疆地区各自不同的互动依存关系,讨论了中国内陆边疆历史的丰富多样性。由此,它展现了各个边疆地区独特的历史价值,指出了中国多民族社会文化的整合特征。
毁灭的种子:战争与革命中的国民党中国(1937—1949)【美】易劳逸著
国民党何以失败?这是1949年国民党政权垮台后,一个在国际史学界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也是现代中国发展中一个非常值得反思的问题。易劳逸教授通过国民党自身的各种材料,运用地质学家研究地球形成的方法,摘取若干典型事例,精辟分析了其中的原因。作者认为,国民党的失败,不是因为缺乏美援,而是由于其自身的弊病和分裂,诸如腐败无能、纪律废弛等等。
关于这本书的价值,可以用雷利·桑德兰的一句话来概括:“对国民党失败这一问题的新近研究会由《毁灭的种子》而得以开拓。”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与文明【日】佐藤慎一著
本书以从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初约半个多世纪的中国为主要舞台,以这一时期知识分子的思想轨迹和精神世界为主要课题。在这半个多世纪中,中国的对外关系由朝贡体制转换为条约体制,而且面临着被瓜分的威胁。同时,这一时期也是中国的政治体制从王朝体制到共和体制转换的时期。这一时期中国的政治变动和社会变动,其规模之深广是不难想象的。生活在这种激荡的旋涡中的中国知识分子,他们是如何认识所处环境的变化以及他们想使中国如何变化,是本书所要解决的主题。本书以凝练的笔法、独特的视角,分别从“万国公法观的变化”、“法国革命观的变化”、“体制选择”这些不同的角度,来分析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对世界认识的转换过程,以及他们各具特色的心路历程。
转变的中国:历史变迁与欧洲经验的局限【美】王国斌著
王国斌的《转变的中国——历史变迁与欧洲经验的局限》着重研究1400-1800年中国和欧洲经济发展,涉及面广。包括国家形成与制度、社会状况与抗争,对革命的诠释等。他试图说明为什么在15-18世纪中国与欧洲遇到几乎相同的问题,但解决办法却迥然不同;为什么英国没有走中国发展道路。王国斌避免用西方社会科学关于历史变动的分析和动力概念,而采用严格的、平稳的比较史学方法。他承认解释长时段历史过程的变化和延续性是十分困难的,因为在他看来,世界发展不是依照一个模式进行的:各国不仅在过去已经历了不同发展道路,而且将来也仍然会坚持走不同的道路。他与前人的区别是,前人只问为什么中国没有发生工业革命,而不探讨英国为什么没有走中国发展道路。此外,作者对中、法两国革命的对比——从中国的角度看法国革命和从法国的角度看中国革命——这两节写得十分精辟。过去我们习惯于笼统地谈论中国如何向法国学习革命经验,特别是复辟和反复辟的斗争,而没有具体分析两国社会环境,精英作用,民主思想,农民意识等方面的异同。王国斌在这方面的诠释给我们提供了范例。
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美】彭慕兰著
长期以来,西欧中心论和冲击——回应模式在中西比较史研究中占据主导地位,近年来反对这种观点的思潮兴起,提出了许多中西比较的新课题。
本书讨论了各家的论点,详细考察了18世纪欧洲和东亚的社会经济状况,对欧洲的英格兰和中国的江南地区作了具体的比较,以新的论证方法提出了具体的比较,以新的论证方法提出了许多创新性见解。本书的基本观点是:1800年以前是一个多元的世界,没有一个经济中心,西方并没有任何明显的、完全为西方自己独有在内生优势;只是19世纪欧洲工业化充分发展以后,一个占支配地位的西欧中心才具有了实际意义。
中国:传统与变革 【美】费正清、赖肖尔著
本书是美国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和赖肖尔合力撰就的有关中国历史的专著。费正清是美国研究中国历史的著名学者,曾任哈佛大学东亚研究中心主任。他主张从“历史的深度”来研究中国,著有许多有关中国历史的著作。赖肖尔是美国研究日本历史的著名学者,20世纪60年代初曾出任美国驻日本大使,后长期在哈佛大学从事研究工作。
中国的现代化【美】吉尔伯特.罗兹曼著
罗兹曼(Gilbert Rozman)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社会学教授。主要研究兴趣是中国、日本和俄国这类社会的相互对比与彼此理解,也兼及有关现代化与前现代的宏观社会学比较,或者东亚与西方发展路径的比较。著有《清代中国的人口与市场调解》等,编有《中国的现代化》
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美】拉铁摩尔著
拉铁摩尔(Owen Lattimore,1900—1989)美国著名汉学家、蒙古学家,...
(展开全部)
这是一本写给所有人的书。一个孤单的男孩邂逅了一只刚刚钻出地面的鼹鼠,他们决定一起在荒野里探险。旅途中,他们先是遇到了狐狸,然后遇到了体格更大的伙伴——马。荒野是...
“在那一年,我问他们每个人,是否想过死亡,想到这个是否会感到害怕。几乎所有人都对第二个问题做出了否定的回答。活得太久让他们害怕;而死亡可以解决活得太久的问题。他...
2005年底烽火开始在起点中文网发文,后一直以挖“坑”不填而广受读者抱怨,因此被称为“大内太监总管”。 代表作《陈二狗的妖孽人生》《极品公子》《天神下凡》等其作...
这是一本非常适合小孩子的剪纸书,通过色彩的斑斓变化和生活中的细小主题,能够帮助小孩子们大大地提升的IQ和EQ!折叠、描画、剪裁的过程能够锻炼手指和大脑的配合,;...
⭐村上春树、阿兰·德波顿、许知远推崇备至,毛姆文学奖、E.M.福斯特奖得主⭐英国国民作家杰夫·戴尔 代表作⭐毛姆文学奖获奖作品,村上春树倾情翻译日文版也许是有史...
Purchaseoneof1stWorldLibrarysClassicBooksandhelpsupportourfreeinternetlibraryofd...
超越經典,晉升傳奇一部被華文推理閱讀市場遺忘76年的作品,首次中譯出版!◎ 小說界的緊張大師,生涯近40部作品改編成暢銷電影與電視劇◎ 希區考克執導他的《後窗》...
作品目录第一章 从枫木树脚谈起长工阿陀开 蒙出 走进入省立第二师范参加学潮投笔从戎第二章 南昌起义前后片断教导队的生活参加起
Under what conditions would authoritarian rulers be interested in the rule of la...
罗一丁男,“六零后”,工科背景,喜欢网球、宿营、看书、画画、朋友和家人,梦想能在这个星球上自由地移动并留下印迹。
◆《呼吸结晶》是策兰晚年一部重要诗集,甚至曾被策兰声称是自己最好的作品。伽达默尔对此作了一次细读,从诠释学的角度,围绕策兰诗中的叙述者与倾听者,在“何谓你,何谓...
陈应松,武汉大学中文系毕业。湖北省作家协会原副主席、文学院长。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一级作家。出版小说集、散文集、诗歌集等100余部,《陈应松文集》40卷...
英国合同法与案例 本书特色 本书自1879年出版以来,已经过26次修订,为英国高等学校很受欢迎的合同法教科书和工产企业界的重要参考资料。该书的不断修订补遗,既适...
茱莉亚·查尔德,1912年出生在美国加州的帕萨迪纳。她毕业于史密斯女子学院,二战期间在美国战略服务处任职,并遇到了后来的先生保罗·查尔德。1948年,她随夫君移...
电蓄冷蓄热技术及技术经济评估 本书特色 《电蓄冷蓄热技术及技术经济评估/电力需求侧管理系列丛书》编著者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运行调节局、国家电网公司营销部、南...
工程流体力学 本书特色 工程流体力学是工科类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马贵阳编*的《工程流体力学》主要内容有:流体力学基本概念、流体静力学、流体动力学基础、理想不可...
作品目录前言第一章 专制国王的有限战争一、三十年战争与意大利雇佣兵长二、法理学家与战争的限制三、专制国王的军队四、有限战
Theauthorhasaninferioritycomplex.Shegrewupinafinanciallypoorfamilywithbothofherp...
在信息传达需要的基础上,《中国高等院校“十二五”视觉传达精品课程规划教材-图形创意》将重点加强对设计者感性创作的训练,激发
《挺住,意味着一切》写给每一个努力张望着未来的年轻人:“愿我这千锤百炼的青春,能照亮你那五颜六色的憧憬,愿你在此学会坚持,学会选择,学会平和,学会从容。生命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