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试着让你相信,没有什么灵魂;我要试着让你相信,永生不会是一件好事;畏惧死亡实际上不是对死亡的恰当反应;死亡并非特别神秘;自杀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既理性又合乎道德。
如果设定一些东西的存在,能帮助我们解释用其他方法无法解释的事物,我们就推论出这些事物的存在。这种论证模式十分普遍,哲学家称之为“最佳解释推论”。
最佳解释推论(Inference to the Best Explanation)
我将会死掉这一事实将怎么影响我活着的方式?对我会死掉这一事实,我应该持何种态度?比如,我该不该害怕死亡?我该不该对终有一死这一事实感到绝望?
有一种证据和论证我们不会在本书中使用,那就是诉诸宗教权威。
不论何种原初的致死缘由,最终血液不再循环,氧气无法在肉体里流通,导致大脑开始缺氧。由于细胞逐渐缺氧,无法继续开展各种代谢过程,它们便无法按需修复自身遭到的各种损害,或者生产它们所需的氨基酸和蛋白质。随之细胞开始衰败,细胞结构开始崩溃,无法照常修复。最后,关键的细胞结构毁掉了,然后轰的一声,肉体死了。
中立一元论
总而言之,心灵只是对肉体正常运行时拥有的独特能力的一种说法。
但是对物理主义者来说,没有灵魂这一额外的、在肉体死亡后可能或不能存活的实体,心灵只是肉体的P功能。所以,当肉体各项运作能力被破坏后,心灵也就毁掉了。粗略地说,死亡就是种种功能的终结。
对于我们看不见(又听不见、尝不到,也无法用内感官观察到)的东西,我们该如何去证明它们的存在呢?最重要的方法也许是这样的:有时我们合理地设定存在某种我们看不见的东西,以便去解释我们都认同其存在的其他事情。
所以,普通的物理对象与理念之间的一个重要区别是,柏拉图式的理念不存在于经验世界,它在一个不同的领域,超越了空间和时间。另一个区别是:不同于普通的事物,理念是绝对的。它们是永恒的,永远不会改变。
这里是逐步推导的论证:(1)理念是永恒的、非物质的;(2)人的心灵可以领会理念;(3)永恒的、非物质的事物仅能被永恒的、非物质的事物所领会;所以:(4)人的心灵一定是永恒的、非物质的;因此:(5)更确切地说,由于人的心灵一定是非物质的,也就是说,它一定是一个灵魂;所以:(6)灵魂是永恒的。
本书的前半部分将用大部分篇幅来讨论灵魂的存在、死亡的本质以及死后存活的可能性等问题,然后我们会回到价值问题上。
如果死亡真的是终点,那么死亡会很糟糕吗?
本书的前半部分是形而上学,后半部分是价值理论。
逻辑清晰的主张。
如果有了灵魂,至少就有永生的可能。
一架飞机在加拿大和美国边境坠机。人们该把幸存者埋到哪里?加拿大还是美国?
心灵被认为是一种独立于、区别于肉体的东西。
物理主义(physicalism)
灵魂跟肉体有着紧密的联系,但是人不是灵魂和肉体,人只是灵魂。
根据关于人的本质的第一种观点,也就是二元论,一个人有或者是非物质的灵魂
要成为人,关键是要有一个能够执行P功能的肉体。
,一个人该如何去证明任何东西的存在?
(1)我们拥有自由意志;(2)遵循决定论的东西不可能拥有自由意志;但是:(3)所有纯粹的物理系统都遵循决定论;所以:(4)我们不是纯粹的物理系统。
我说这个故事“可能成真”,并不意味着说它在经验上可能(empirically possible)。我所说的可能性是一种逻辑上的可能(logically possible),因为这个故事在逻辑上是清晰明了且完整一致的。
在我们之前想象的故事中,我的心灵存在,然而肉体不存在。这表明了什么?笛卡尔认为,这表明了事实上,人们的心灵和肉体不是同一个物体,它们在逻辑上必然已是两个不同的东西。理由就是,我刚才想象出了心灵不依赖于肉体而存在的故事。即使在想象中,我又怎么能做到心灵和肉体不同时存在呢?如果我的心灵只是我肉体的另一种说法,又怎么能做到即使是想象一下不存在肉体却存在心灵的场景呢?如果肉体和心灵真的如形而上学宣称的那样是同一个物体,那你压根不可能让两者分割开来,即使是在想象中也做不到的。
(2)如果我们能想象出一个事物,那么它具有逻辑上成立的可能性;
但柏拉图的观点是,万事万物都是这样的,不仅仅是数学。举例来说,正义本身就是这样的。世界上有正义或不正义的事情,但它们并不是正义本身。绝对的正义显然是心灵可以思考的,但它不存在于世界上。它是另一个抽象的实体,一种柏拉图式的理念。
不幸的是,据我所见,我们还没有理由相信前提三!尽管“事物只能被同类所了解”这个主张很流行,我不得不说这个说法在我看来是不成立的。
这有点儿像我们先前讨论的问题,货栈挡住了我们的视线。可是这一次,挡住视线的并非是一栋建筑,而是一层时间的迷雾
整幅图看起来像一条虫,所以哲学家说我所画的图是一条时空虫(Space-time worm)。这当然是另辟蹊径,表达汽车本身贯穿了空间和时间的事实罢了。
我认为肉体的各个部分并不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重要的不仅仅是存活下来,而是带着同一个人格存活下来。
成为人并不是我的本质,我为人只是我存在的一个方面;且自然地,只是我生命的一个方面。
事实上,我是说,没有任何感觉可以形容。
不,我们不能断定。要注意,你不仅无法描绘处于死亡状态中的内在感受(from the inside),还无法描绘处于无梦睡眠中的内在感觉
我会因想到我将死去而产生恐惧、焦虑、担心、后悔、痛苦或其他可能的情绪,正是因为逻辑上我们已接受了一个先在的念头:死亡本身对我有坏处。否则的话,我就不可能有恐惧、焦虑、担心、后悔、痛苦或其他诸如此类的情绪。
其次,许多事情的坏处是结果上的(instrumentally bad):某样事情本身也许并不坏,但坏在其会引起或导致坏的结果
处于死亡状态的坏处是,你再也不能体验和享受生活带给你的各种美好事物。
稳健的(modest):只有你在某时存在过,那个事物才会对你有坏处。激进的(bold):只有你和那个事物同时存在时,它才会对你有坏处。
我们没有任何成就,没有自我认识,没有情感关系。这么看来,我们可以合理地认为,真正的幸福会包含这些有价值的东西,它们超乎随之而来的体验之外和之上。
哲学家斯宾诺莎认为,生命中发生的每件事都是必然的,只要我们承认这个事实(至少他认为这是一个事实),就能与生命中发生的事拉开某种情感距离,它们将不再使我们沮丧。
第一种可能性是,有某些特定的事实,仅仅知道这些事实本身就会导致你改变自己的行为,而不需要给你改变行为的理由;第二种可能性是,这些事实通过给你一个改变行为的理由,从而让你的行为发生改变。
死亡的不可预测性才是我们可以合理地对死亡感到恐惧的唯一理由。
既然上帝是一个人,那么对上帝感到愤怒是恰当的,因为他惩罚我们,给了我们如此短暂的生命,相比之下,世界又是如此丰富多彩。但是,第二个附加条件呢?上帝错待我们了吗?他给我们50年,或者80年,或者100年,是错待我们了吗?上帝对我们做了什么不道德的事情了吗?如果不是的话,那么对上帝的愤怒和怨恨就说不通了。
在我看来正确的情绪反应不是恐惧,不是愤怒,而是感激,感激我们可以拥有生命。
我相信,很多自杀案例的发生都源于这种错误想法。你女朋友抛弃你了,你失业了,你没考上法学院,你出了事故,后半辈子要在轮椅上度过,你经历了一场难堪的离婚……于是你拿现在的生活和以前比,或者和你梦想中生活的样子比,或者和周围人的生活比,觉得日子不值得过下去了。但是通常情况下,事实并非如此。就算你的生活不如你期望中那么有价值,仍然比没有要好。
《敏捷测试高效实践:测试架构师成长记》内容简介:本书的核心主题是“敏捷测试”与“高效测试技术实践”,讲述一名测试工程师如何
《西方哲学史(全新译本 增补修订版)》是梯利在康奈尔大学教书时编写的教材;出版于1914年,书一经出版,立即被哲学界奉为名著。在这之前,无论中西方,鲜有像样的哲...
本书主要写布尔迪厄原本将注定要在学术体制内凭借自己学术上的成功进行简单的再生产,而学术上的成功无疑会把他们领到体制内的统
《藏密佛教史》内容简介:《藏密佛教史》是以西藏人的观点叙述藏地密乘历史,展现藏传佛教的发展经历和传承体系。书中择要叙述了佛
《印度哲学概论(外二种)》内容简介:本卷收入梁漱溟先生所著《印度哲学概论》《究元决疑论》和《唯识述义》。梁先生二十岁后思想
《知觉现象学》是法国哲学家梅洛-庞蒂的代表作。他通过身体解读人的知觉行为,用了大量的生命科学的实证例子为依据,而整个知觉现
《淘宝网店引流一本就够》内容简介:《淘宝网店引流一本就够》一书系统、详细地介绍了当下流行的淘宝站内引流方法和优秀卖家力推的
美国总统位高权重,仍须定期更替,最高法院九位大法官却终身任职,深居简出,在被称为“大理石神殿”的宏伟建筑内审理案件,发布
《在传统与现实之间》内容简介:《在传统与现实之间: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视域下的古代文论研究》从全面和深入的角度,对中国
Itiswellknownthatwith1.3billionmouthstofeed,China’smarketismovingquicklytowardsu...
很难想象一个没有常识、不分真假、缺乏道德、对人的概念无法统一意见的世界。但尼采却构建了这样一个世界,他的作品也成了当代批
《老祖宗不能丢: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十讲》内容简介:20世纪90年代初期,针对一些企图割裂中国改革开放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关
书中记录的,是这样一些人:他们初入社会,愿望美好,经验单薄,在各自选择的工作和生活中磕磕碰碰,虽一直被生活怠慢,却始终都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内容简介:本书发表于1905年,在争议中成为了社会学领域的奠基之作。韦伯一生致力于考察世界诸宗教的经
《颜分析》内容简介:本书是日本脸型分析协会代表理事、专业个人形象顾问冈田实子写的时尚穿搭指导书。作者首创了“脸型分析法”,
《不枯燥的B端产品实战课》内容简介:这是一本面向初级、中级互联网B端产品经理的实战指南。《不枯燥的B端产品实战课》全书共分为3
《聪明养育:像科学家一样养孩子》是爱贝睿学堂魏坤琳等知名育儿专家著作的一本专注于养育聪明孩子的指导书。本书分为“真正的聪
《甜蜜的悲哀》是人类学家萨林斯在芝加哥大学开设的西方社会思想史课程的全部内容的浓缩,文章虽短,却蕴含广博艰深的意义。其中
《创造进化论》包括:论生命的进化、机械论和目的论、生命进化的不同方向、迟钝,智慧和本能、论生命的意义、自然秩序和智慧形式
《生活的意义与价值》内容简介:《生活的意义与价值》作者为著名德国哲学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认为人是自然和精神的会合点,人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