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势利者、暴发户和往上爬的人来说,结核病是文雅、精致和敏感的标志。
一方面是竭力清除歧义的科学性思维,一方面是竭力寻找意义的隐喻性思维:前者试图创造一个只有事实的世界(陀思妥耶夫斯基曾以一八五一年伦敦世界博览会的玻璃大展厅为喻,称之为“无人居住的水晶宫”),后者却试图以一个意义世界(宗教、道德、文学等)来取代这个事实世界。
任何一种被作为神秘之物加以对待并确实令人大感恐怖的疾病,即使事实上不具有传染性,也会被感到在道德上具有传染性。
早期资本主义认可按计划花销、储蓄、结算以及节制的必要性—是一种依赖于对欲望进行理性限制的经济。结核病被描绘成了这么一些意象,它们囊括了十九世纪经济人的种种负面行为:消耗,浪费,以及挥霍活力。发达资本主义却要求扩张、投机、创造新的需求(需求的满足与不满足的问题)、信用卡购物以及流动性—它是一种依赖于欲望的非理性耽溺的经济。癌症被描绘成了这么一些意象,它们囊括了二十世纪经济人的种种负面行为:畸形增长以及能量压抑,后者是指拒绝消费或花费。
在二十世纪,被当作高超感受力的标志、能够显示“超凡脱俗的”情感和“愤世嫉俗的”不满情绪的那种讨厌的、折磨人的疾病,是精神错乱。
对癌症患者撒谎,以及癌症患者自己撒谎,所有这些,都证明在发达工业社会里人们多么难以正视死亡。
而为现代幻象所包围的那些疾病—结核病和癌症—则被视为自我审判的一种形式,自我背叛的一种形式。
正是那些被认为具有多重病因的(这就是说,神秘的)疾病,具有被当作隐喻使用的最广泛的可能性,它们被用来描绘那些从社会意义和道德意义上感到不正确的事物。
elucidation
考察疾病(尤其是传染性流行病,如结核病、麻风病、梅毒、艾滋病,及恶性的肿瘤病,如癌症)如何被一步步隐喻化,从“仅仅是身体的一种病”转换成一种道德评判或者政治态度,一种疾病的隐喻又如何进入另一种疾病的隐喻。
大叙事只是一种世俗神话,是权力压迫集团的政治修辞学(意识形态),同时也是被压迫集团的政治修辞学(乌托邦)。
结核病是一种时间病;它加速了生命,照亮了生命,使生命超凡脱俗。
从隐喻的角度说,肺病是一种灵魂病。作为一种袭击身体任何部位的疾病,癌症是一种身体病。它根本显示不出任何精神性,而是令人痛惜地显示身体不过就是身体罢了。
浪漫派以一种新的方式通过结核病导致的死亡来赋予死亡以道德色彩,认为这样的死消解了粗俗的肉身,使人格变得空灵,使人大彻大悟。
也许浪漫派带给感受力的主要礼物不是残酷的美学以及疾病之美(如马里奥·普拉茨在他著名的著作中暗示的那样),甚至不是对不受约束的个人自由的需求,而是那种关于“有趣”的虚无而感伤的观点。
悲伤使人变得“有趣”。优雅和敏感的标志是悲伤。这就是说,是无力。
正是通过把众多或许是倒错的欲念加以合理化,并把它们转化为文化方面的虔信,有关结核病的那种神话才能在将近两百多年的时间里面对无可辩驳的人类体验和日积月累的医学知识而留存下来。
把疯狂浪漫化,这以最激烈的方式反映出当代对非理性的或粗野的(所谓率性而为的)行为(发泄)的膜拜,对激情的膜拜;而对激情的压抑,当初被认为是结核病的诱因,现在又被认为是癌症的诱因了。
结核病人或许可能是一个反叛者或一个不适应社会的人;癌症人格则被以简单得多的方式加以看待,而且带着居高临下的怜悯意味,人们将其视为生活的一个失败者。
在一个创造性似乎无所限制的时代,人们担心自己缺乏足够的能量。在我们这个因经济发展而导致破坏性的过度生产以及官僚体制日益强化对个体的控制的时代,既存在着一种对太多能量的恐惧,又存在着一种对能量不允许被发泄出来的焦虑。
在对癌症的描述中,处于支配地位的那些隐喻事实上并不是取自经济学,而是取自战争语言
癌症成了那些拥有极其可怕的能量的东西的一个隐喻;这些能量最终将损害自然秩序。
对马基雅弗利来说,是预见;对霍布斯来说,是理性;对沙夫茨伯里来说,是容忍—所有这些基于某种医学类比的思想,全都关乎这一问题,即合宜的治国术能够防范致命的混乱。社会被设想为大体上是健康的;疾病(混乱)大体上总是能被控制的。
而癌症隐喻却尤其显得粗糙。它不外乎是一种怂恿,怂恿人们去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亦不外乎是一种引诱,即便不把人引向狂热,也诱使人感到惟有自己才是万般正确的。
从词源上说,患者意味着受难者。令人深为恐惧的倒不是受难,而是这种受难使人丢脸。
intractable
川田稔,1947年生,日本历史学者。名古屋大学博士,专攻政治外交史、政治思想史。现为日本福祉大学教授、名古屋大学名誉教授,著有《第一次大戦後日本の国民国家構想と...
主持人口语表达艺术 本书特色 应用主持艺术系列丛书,从初入主持行当要注意的问题到提高与进修的路径指南;从化妆上镜到吐字发声;从口语表达到临场应变;从参与节目策划...
作品目录《中国考古学》总序绪论第一章 中国新石器时代的自然环境第二章 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第三章 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第四章 黄
扶箕迷信的研究 内容简介 扶箕是一种曾在古代广为流行的迷信活动,至今仍给人带来几分玄奥神秘的感觉。《扶箕迷信的研究》通过从中国古代文献(多为笔记小说)中收集来的...
(精)假设的世界一切不能想当然+生物与非生物之间(共两册) 本书特色 这是比推理小说更好读的科普书,2小时让你爱上科学哈佛大学学者 福冈伸一带你发现生命的奥秘知...
百年中文文学期刊图典-上 本书特色 《百年中文文学期刊图典(上)》: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珍品大系。百年中文文学期刊图典-上 内容简介 简介本书分正文和附录两部分。...
林聚任讲默顿 目录 走近罗伯特·K.默顿——代序**讲 默顿其人**节 生平背景第二节 角色与成就第二讲 科学社会学的创立**节 默顿科学社会学思想的发展第二节...
传播学十年-阐释与建构-1998-2008 本书特色 《传播学十年(1998-2008)阐释与建构》:充分关注时代主题,密切联系现实问题,在全球多元视野中寻求学...
梭戛日记-一个女人类学家在苗寨的考察 内容简介 “西部人文资源研究丛书”,是由国家重点课题“西部人文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课题组完成的。课题始于国家提出西部大...
地球的呼唤 本书特色 地球呼唤人类社会:生态文明和道德文明是实现保护地球生态环境课题中紧密相关的两大重要命题,人类只有真正确立崇尚生态文明和崇尚道德文明...
《女装工业制板思路、方法与过程(上装篇)》内容简介:本书由一线板师总结近30年制板经验而成,详细讲解了立体与平面相结合的服装
《混序小团队管理:带团队的三大原则和十项修炼》内容简介:30多年来,互联网和去中心化兴起,自上而下、中心化和封闭的组织和管理
文化与社会转型:理论框架和中国语境 本书特色 本文集是一个多年项目的成果,旨在探讨如何根据当代中国急剧的社会变动,特别是近三十年来的改革开放的经验事实,从理论的...
外交学院2010年科学周论文集 目录 一、外交、国际关系美元霸权与美欧关系矛盾与对立:朝鲜半岛核问题与建立和平的再思考发展中国家对外开放中需要处理的几组关系非洲...
海国图志丛书:古典的“立法诗”--政治哲学主题研究 内容简介 哲学事业究竟是一种有可能危及国家法律权威的自由权利,还是一种被国家法律权威所指令的道德义务?这是作...
《人口原理》内容简介:马尔萨斯怎么也不会想到,他的人口理论会在100多年后的中国引起轩然大波。1950年代,马寅初写出《新人口论》
思想卷-渡-书的信仰 本书特色 1新京报成立10周年,中央编译出版社成立20周年,联袂重磅推出《渡》。2新京报“书评周刊”封面人物10年精选,开启2014年阅读...
陆征祥(1871-1949)是清末民初中国国势最弱、国际地位最低阶段,最具代表性的外交家,身居世界、东亚、中国都在转变的乱世,承担中国外交的重担,曾任国务总理、...
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增订评注本 本书特色 大众传播学鼻祖马歇尔·麦克卢汉经典传世之作,新闻传播学必读教材著名翻译家何道宽经典译本全新修订麦克卢汉专家特伦斯?戈登...
阿兰·杜卡斯(Alain Ducasse),世界最著名主厨,三次荣获米其林三星(最高等级),出版过多本烹饪图书,曾入选过美国《福布斯》杂志最具影响力1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