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秦俑那些事:秦始皇陵兵马俑一号坑第三次发掘记事》一方面补充了专业发掘报告中不能反映的工作者的情感、遇到的困难和压力,如实记录了一个考古工作者以不屈不挠的毅力,应对困境的心路。另一方面又以通俗的文字介绍了考古新收获,向普通公众进行文化知识的普及,如作者在编后语所说:希望所有人能读懂发掘的精髓,与发掘人一起分享赴约千年的特权。这种角度的呈现和解剖显然能给人带来一种亲切。
《说说秦俑那些事》真实记录了由作者领衔的2009—2011年兵马俑一号坑发掘过程。其中穿插了现场工作情景、材料考据和大量的文史知识,结构似散文,又似科普杂文。不夸张地说,这样的书稿,在目前介绍兵马俑知识的图书中,还是寥寥无几甚至是空白。
《说说秦俑那些事:秦始皇陵兵马俑一号坑第三次发掘记事》:一六考古层位学简说作为人类活动形成的遗址,既包括用途不同的建筑群体,例如民居、宫殿、官署、寺庙、作坊以及范围更大的村寨、城堡、烽燧等各类建筑残迹;也包括人类对自然环境利用和加工而遗留的一些场所,例如洞穴、采石场、沟渠、仓窖、矿坑等等。这些遗迹不是同一个时间点形成,像西安城,十三朝古都,每“都”一次,建房、造楼、修路、挖水沟、倒垃圾,每“都”一次形成的遗迹都和上次有区别,发掘时就得注意地层迭摞、打破关系,明代的水沟可能把汉代的城墙挖个坑,形成“打破”,也可能城墙土硬挖不好挖,直接在上面铺几块陶水管,形成“叠压”。兵马俑坑尽管从修建挖坑到放好陶俑,到填土填埋,整个过程在五千年文明的历史上,可以浓缩到一眨眼的工夫,小数点后的N位数,可以忽略不计,所以说是“同时”形成。从进入现场的**天开始,就一直疑惑隔墙上怎么能有过洞内遗物、遗迹,但没想到要刮刮地层,看看堆积异常的范围。一年之后看到洞口,豁然开朗。打破单位被编号为Hl,灰坑、垃圾坑、扰坑之意。考古发掘中,遗迹的单位编号常以**个字的拼音字母代替,比如房子代号F,窖穴代号J。Hl出土遗物的来源包括两部分,其一是原本属于俑坑内的埋葬物,有易燃,易腐朽的木质彩绘圆环、秘、箭笥、箭菔背板等,这些遗物在被扰动时尚未发生质变,保存了比较完整的状态,没腐烂,还能拿起来,说明被扰时间与俑坑填埋间隔不远;其二为扰坑回填时混入的杂物,拿上来一看,没用,换不了钱,丢之,埋之。入过洞后,洞内堆积物包括带有席纹印痕的烧土块和石块、陶俑残片。这是目前为止俑坑发现*早的地层破坏关系,较之以往所知的墓葬,形成年代更早。从Hl包含物分析,盗扰时间在秦末汉初、俑坑建设完成不久。填埋时间不好说,因为**拨人也许把坑没填满,草草了事,土虚,一下雨又是一个坑,第二拨人还得再垫土,再填,如此反复,具体次数难以明细。而八十年代进行的发掘,采取的是水平下挖的方式,并不是按照层位形成的早晚,先清理上层的晚期堆积,再清理下层的早期堆积,估计是一直平层挖到木环等迹象时,发现“哎,这里和别的地方不一样,停下来吧”,所以Q8只有东段原来清理到了棚木层,再没有向西面延伸。很感谢这次的“戛然而知”,终于保留住了这难得的“打破”关系。从考古层位学的要求上说,不按先后次序水平下挖,是绝对不允许的事。人们习惯把“考古发掘”说成是“考古挖掘”。挖掘与发掘,一字之差,味道变了。发掘不是简单的挖土,不是挖坑、刨洞,是把珍贵的、埋藏在地下的物品,边保护、边发现地揭露出来。发掘的“挖”,针对的一定是宝贝,是有价值的东西,所以说,地下自有黄金屋。方式上讲,“挖掘”仅仅是一个侧重于具体动作的词而已。“发掘”有深入搜寻的意思。它不再仅仅是“挖”的工作,更是发现、整理、定义一套完整的考古流程。对象上讲,“发掘”的对象也不一定是具体的文物个体,更多的是指一个整体。比如,对一个古墓的发掘工作,这就意味着除了那些瓶瓶罐罐之类,还包括了历史研究、文献整理,首先要弄清墓葬的年代,墓主是男是女,生前得过什么病?墓里随葬了啥,都是干嘛用的……,考古“挖”的好坏,评判标准是其后解决了哪些问题,至于墓主是曹操还是刘备,并不重要。考古发掘按照从上而下的顺序清理地层,是“挖掘”和“发掘”的根本区别,鼹鼠打洞不会遵循上、下地层的顺序。考古地层学又称层位学,是一种通过判定遗址中每个堆积形成的先后过程或次序来研究遗存之间相对年代早晚关系的方法。眼睛看看,土色是红?还是黑?手铲刮刮,土质是软?还是硬?延着一样土色的边界线,画出一个圈,这是灰坑;画出一个框,这是墓,很神。高考填报志愿,有色盲的同学绝对要慎重填报考古学考业。根据土质、土色区分,画出圆的、方的、扃的……大大小小的圈,圈内是不同堆积,各种圈圈、框框,会有你在上、他在下的叠压关系,会有并列平行谁也没干扰谁的关系,会有圆圈挖去方框一半的打破关系。叠压、打破、平行,可以确定不同堆积形成的先后次序。地层学的根本问题是划分层次,确定层位关系。地层学是每位考古专业学生的必修课,辨认层位是考古工作者的基本功,像把土地一层层翻页读书。……
缺失的历史课-那些容易被人忽略的常识 本书特色 ☆ 颠覆许多习以为常的历史知识,还读者教科书中看不到的真实历史!☆ 每一堂历史课,读的不仅是真相,更是一种人...
古代东方史 本书特色 《古代东方史》是俄罗斯古典学界对东方史研究的经典著作。本书以丰富的史料、古典的视角,翔实叙述了古代苏美尔、巴比伦、埃及、叙利亚、巴勒斯坦、...
中国西北少数民族通史.导论卷 内容简介 中国少数民族的历史,内容丰富,时代久远,尤其是在中国古代西北地区(包括今甘、宁、青、新以及内蒙古西部和西藏等地)活动的中...
白云深处的暮鼓晨钟 本书特色 甘肃佛教寺院与道教宫观几乎遍及全省的名山大川,沿丝绸之路从东向西均有分布。王琰编著的《白云深处的暮鼓晨钟》重点介绍了甘肃省列入全国...
老北京那些事儿 本书特色 《老北京那些事儿:三品顶戴洋教士看中国》是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的。老北京那些事儿 内容简介 樊国粱的《燕京开教略》(1905年清末古籍...
大商人-(修订版)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鹭江出版社出版★ 傅国涌,自由撰稿人,历史学者,主要关注中国近代史,特别是百年中国言论史、知识分子命运史、近代中国...
话说中国 集权与裂变(下) 本书特色 《话说中国》是一部以当前历史学研究、考古学研究、社会学研究的新成果为底蕴,采用人们喜闻乐见的故事方式,配以大量精美文物照片...
塔西佗历史 本书特色 《塔西佗历史》第1卷记述的是公元69年的事情。第2卷记述的仍是公元69年伽尔巴死后几个月里的事情。第3卷所记述的仍是公元69年间的事情。第...
《为精英主义辩护》一书是美国已故文化评论家、《时代》周刊编辑威廉·亨利的遗作。在平民主义和平等思潮的影响下,曾经风光无限
导论:思想史的写法《导论》上下;原来分别放置在第一卷与第二卷前面,题为《思想史的写法》和《续思想史的写法》,目的是交代和
《贞观长歌(修订版)》内容简介:本书以轻松风趣的笔法讲述唐朝历史,本书为第二部。从李世民国内平叛、发动玄武门之变写起,详细
1959年的“天问集”,引发西方知识界为期10年的文化反省。目录 译者序丹尼尔・贝尔和西方意识形态的终结序言不安的自负第一部分
《微信小程序开发边做边学:微课视频版》内容简介:本书是与中国大学慕课(爱课程)平台、网易云课堂平台上建设的“微信小程序开发
世界史的诞生-蒙古帝国的文明意义 本书特色 在冈田英弘看来,历史分别于公元前五世纪与公元前100年,诞生于中华文明与地中海文明。而创造历史这项文化的是两位天才。...
《Arduino开发实战指南:STM32篇》内容简介:本书主要面向非电子专业的读者,介绍了兼容Arduino的Maple控制器的编程方法与基础电路
伊丽莎白王朝:公元1558-1603 本书特色 都铎王朝是英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王朝,都铎王朝的*后一位君主伊丽莎白一世于1558年11月登基为王,1603年3月...
成庆华史学文存 内容简介 本书是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为纪念已故的成庆华教授而编辑出版的一部文集。成教授是首师大历史系的创建人之一,是研究中国古代史问题的专家。他把...
大家学术丛书汉代婚丧礼俗考 本书特色 《国学要籍研读法四种》所收之《古书真伪及其年代》、《读书分月课程》、《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要籍解题及其读法》。原著...
宋史:四 本书特色 一部《二十四史》涵盖了中国古代清以前的全部历史,是中国古籍中*有价值的图书,读之,可以令人知古知今知未来;用之,可以经纬天地,纵横捭阖;藏之...
折戟沉沙温都尔汗 本书特色 过去是未来*好的向导,一个民族要配得上它曾经历的苦难。一代天才名帅阴谋夺权,叛国出逃,横尸大沙漠。林彪叛逃事发突然,震惊海内外,而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