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秦俑那些事:秦始皇陵兵马俑一号坑第三次发掘记事》一方面补充了专业发掘报告中不能反映的工作者的情感、遇到的困难和压力,如实记录了一个考古工作者以不屈不挠的毅力,应对困境的心路。另一方面又以通俗的文字介绍了考古新收获,向普通公众进行文化知识的普及,如作者在编后语所说:希望所有人能读懂发掘的精髓,与发掘人一起分享赴约千年的特权。这种角度的呈现和解剖显然能给人带来一种亲切。
《说说秦俑那些事》真实记录了由作者领衔的2009—2011年兵马俑一号坑发掘过程。其中穿插了现场工作情景、材料考据和大量的文史知识,结构似散文,又似科普杂文。不夸张地说,这样的书稿,在目前介绍兵马俑知识的图书中,还是寥寥无几甚至是空白。
《说说秦俑那些事:秦始皇陵兵马俑一号坑第三次发掘记事》:一六考古层位学简说作为人类活动形成的遗址,既包括用途不同的建筑群体,例如民居、宫殿、官署、寺庙、作坊以及范围更大的村寨、城堡、烽燧等各类建筑残迹;也包括人类对自然环境利用和加工而遗留的一些场所,例如洞穴、采石场、沟渠、仓窖、矿坑等等。这些遗迹不是同一个时间点形成,像西安城,十三朝古都,每“都”一次,建房、造楼、修路、挖水沟、倒垃圾,每“都”一次形成的遗迹都和上次有区别,发掘时就得注意地层迭摞、打破关系,明代的水沟可能把汉代的城墙挖个坑,形成“打破”,也可能城墙土硬挖不好挖,直接在上面铺几块陶水管,形成“叠压”。兵马俑坑尽管从修建挖坑到放好陶俑,到填土填埋,整个过程在五千年文明的历史上,可以浓缩到一眨眼的工夫,小数点后的N位数,可以忽略不计,所以说是“同时”形成。从进入现场的**天开始,就一直疑惑隔墙上怎么能有过洞内遗物、遗迹,但没想到要刮刮地层,看看堆积异常的范围。一年之后看到洞口,豁然开朗。打破单位被编号为Hl,灰坑、垃圾坑、扰坑之意。考古发掘中,遗迹的单位编号常以**个字的拼音字母代替,比如房子代号F,窖穴代号J。Hl出土遗物的来源包括两部分,其一是原本属于俑坑内的埋葬物,有易燃,易腐朽的木质彩绘圆环、秘、箭笥、箭菔背板等,这些遗物在被扰动时尚未发生质变,保存了比较完整的状态,没腐烂,还能拿起来,说明被扰时间与俑坑填埋间隔不远;其二为扰坑回填时混入的杂物,拿上来一看,没用,换不了钱,丢之,埋之。入过洞后,洞内堆积物包括带有席纹印痕的烧土块和石块、陶俑残片。这是目前为止俑坑发现*早的地层破坏关系,较之以往所知的墓葬,形成年代更早。从Hl包含物分析,盗扰时间在秦末汉初、俑坑建设完成不久。填埋时间不好说,因为**拨人也许把坑没填满,草草了事,土虚,一下雨又是一个坑,第二拨人还得再垫土,再填,如此反复,具体次数难以明细。而八十年代进行的发掘,采取的是水平下挖的方式,并不是按照层位形成的早晚,先清理上层的晚期堆积,再清理下层的早期堆积,估计是一直平层挖到木环等迹象时,发现“哎,这里和别的地方不一样,停下来吧”,所以Q8只有东段原来清理到了棚木层,再没有向西面延伸。很感谢这次的“戛然而知”,终于保留住了这难得的“打破”关系。从考古层位学的要求上说,不按先后次序水平下挖,是绝对不允许的事。人们习惯把“考古发掘”说成是“考古挖掘”。挖掘与发掘,一字之差,味道变了。发掘不是简单的挖土,不是挖坑、刨洞,是把珍贵的、埋藏在地下的物品,边保护、边发现地揭露出来。发掘的“挖”,针对的一定是宝贝,是有价值的东西,所以说,地下自有黄金屋。方式上讲,“挖掘”仅仅是一个侧重于具体动作的词而已。“发掘”有深入搜寻的意思。它不再仅仅是“挖”的工作,更是发现、整理、定义一套完整的考古流程。对象上讲,“发掘”的对象也不一定是具体的文物个体,更多的是指一个整体。比如,对一个古墓的发掘工作,这就意味着除了那些瓶瓶罐罐之类,还包括了历史研究、文献整理,首先要弄清墓葬的年代,墓主是男是女,生前得过什么病?墓里随葬了啥,都是干嘛用的……,考古“挖”的好坏,评判标准是其后解决了哪些问题,至于墓主是曹操还是刘备,并不重要。考古发掘按照从上而下的顺序清理地层,是“挖掘”和“发掘”的根本区别,鼹鼠打洞不会遵循上、下地层的顺序。考古地层学又称层位学,是一种通过判定遗址中每个堆积形成的先后过程或次序来研究遗存之间相对年代早晚关系的方法。眼睛看看,土色是红?还是黑?手铲刮刮,土质是软?还是硬?延着一样土色的边界线,画出一个圈,这是灰坑;画出一个框,这是墓,很神。高考填报志愿,有色盲的同学绝对要慎重填报考古学考业。根据土质、土色区分,画出圆的、方的、扃的……大大小小的圈,圈内是不同堆积,各种圈圈、框框,会有你在上、他在下的叠压关系,会有并列平行谁也没干扰谁的关系,会有圆圈挖去方框一半的打破关系。叠压、打破、平行,可以确定不同堆积形成的先后次序。地层学的根本问题是划分层次,确定层位关系。地层学是每位考古专业学生的必修课,辨认层位是考古工作者的基本功,像把土地一层层翻页读书。……
柏林1961-肯尼迪.赫鲁晓夫和世界上最危险的地方 本书特色 两个棋手的数次对弈决定了一个民族近三十年分裂的开始柏林墙倒塌25周年纪念 2011年《经济学人》历...
广西恭城碑刻集 本书特色 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地处湘桂界邻地区是历史时期南岭西部交通要地,是西江流域重要区域,保留了大量具有历史地理研究价值的珍贵文物和文献,恭城...
宋元明清-中国上下五千年-刘兴诗爷爷讲述 本书特色 《中国上下五千年》是著名作家刘兴诗潜心为中国青少年创作的一部历史读物。它保持史学家的严谨,用孩子的语言,深入...
《为客户服务是华为存在的唯一理由》内容简介:本书诠释了华为为什么要把以客户为中心作为核心价值观,全书围绕华为整体业务管理理
《儿童编程:懂编程的孩子更聪明》内容简介:为家长解答什么是编程,为什么要学编程,儿童编程现状如何,年龄小的孩子如何学编程,
有时候我们是在非常令人惊讶的地方寻找到英雄的。譬如本书作者詹姆斯·布拉德利,就是在他自己的家中。他是硫磺岛升旗手约翰·布
《Wireshark网络分析从入门到实践》内容简介:Wireshark是一款开源网络协议分析器,能够在多种平台(例如Windows、Linux和Mac)上抓
爱上青花瓷 内容简介 青花瓷,色泽淡雅,华而不艳,明快悦目,穿越了唐、宋、元、明、清的历史风尘,时至今日,青花瓷没有褪色,反而越发光彩照人,那一件件价值连城的青...
魏晋南北朝社会 内容简介 本书是研究魏晋南北朝社会史的专著。全书凡二十章,包括农业经济的发展、手工业发展状况、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社会等级结构、土地制度、户籍制...
《中国的建筑与景观(德文版)》内容简介:《中国的建筑与景观(德文版)》收录了二百八十八幅摄影作品(拍摄于1906-1909年),内容
历史的怪胎-汪伪国民政府始末 本书特色 汪精卫其人是极其聪明的,以汪的聪明与智慧不会不晓得什么是卖国,不会不清楚什么是汉奸,更不会不知道卖国汉奸的下场,那么他何...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陈漱渝讲胡适 本书特色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陈漱渝讲胡适)》作者陈漱渝近年在鲁迅研究专长之外,胡适研究亦取得丰硕成果,在学界有较大反响。本书...
秦謎-重新发现秦始皇 本书特色 ★豆瓣8.1高分图书★比小说还好看的历史推理开山之作★史学界“福尔摩斯”李开元继《秦崩》《楚亡》后又一力作★内行人写给外行人看的...
七零后.私人史 本书特色 《七零后私人史》编著者亦农。闭上眼睛想一想,从自己出生那一刻起直到当下。我们的父母亲朋,我们的同学邻居和同事,也包括我们的国家。这个世...
"本书收近代史研究资料四种:《渟溪日记》、《花溪日记》《邵懿辰致蒋光焴函(七十通)》、《太平军陷海宁始末》。这四种资料均记
府门儿.宅门儿 本书特色 本书走访了金启孮、毓臻、毓蕴等清代宗室亲贵、满洲大臣以及蒙古王公的后代,采用口述史料与文献考证相结合的方式,将老北京内城中这一群体的价...
中国历史的侧面II-近代史疑案的另类观察 本书特色中国近代史是复杂和精彩的,有时又是颠覆的,这里的讲述,与我们记忆里的古板印象迥然不同,绝非一般历史书上的忠奸两...
《春秋后期霸权兴衰大起底》内容简介:伍子胥的快意复仇,越王勾践的终极翻盘,这些历史故事,千百年来,早已家喻户晓、脍炙人口,
中国古代史籍举要 本书特色 《中国古代史籍举要》是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文献学家张舜徽先生的一部经典的普及性学术读物。全书篇幅不大,主要是为学习中国历史的专业学...
世纪的国际关系。这套丛书的特点是内容丰富、资料翔实、注释详尽、字字流畅、叙事生动。书内引用了大量政府文件、会议记录、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