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里的《淮军四十年》栩栩如生 对一部有影响力的优秀文学作品来说,无论是业内人士、还是广大读者,大家都会说这两个字——好看。“好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真是太不容易。关于本书,淮军是中国近代史上继湘军之后又一支著名的地方武装,*初是由李鸿章集结合肥及江淮地区的团练武装组建而成。淮军(1862—1900)自成立到消亡的近40年间,正值中华民族内忧外患频发的苦难岁月,从淮军发展到后来的淮系集团,涵盖并极大地影响了晚清的政治、军事、经济、外交、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从某种意义上说,淮军史就是一部晚清史,一部完整的晚清军事史。淮军的兴起固然与扑灭太平天国和捻军息息相关,但淮军又因迅速装备西式武器而成为中国军事近代化的开拓者,在中国近代军事技术和军事制度的改革中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在晚清洋务运动中,淮系集团先声夺人,独领风骚,创建了一大批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如江南机器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开平矿务局、唐胥铁路、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天津电报总局、漠河金矿等),兴办了一系列的新式学堂(如派遣留美幼童、北洋水师学堂、天津武备学堂等),其麾下的北洋海军更是引人注目,成为清王朝防卫的中坚力量。在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和抗击八国联军的战争中,淮军作为国家军队的一分子投入了抵御外侮的战争,涌现出了像刘铭传、聂士成、罗荣光等一大批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特别是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淮军和北洋海军成了当时中国和日本侵略者疆场搏杀的主要军事力量,给后人留下了扼腕三叹、荡气回肠的一幕。(安徽电视台《淮军》总编导叶海鹰)安徽电视台公共频道副总监、诗人侯卫东先生、作家陈家桥先生花了大半天时间,苦思冥想,写出了下面的这段宣传词:内忧外患的近代中国,摇摇欲坠的大清王朝。一支从安徽走出的地方武装,在腥风血雨中登上历史舞台……开一时之风气,洋务自强,举步维艰;御海外之强敌,烽烟四起,干戈寥落。置身“千年未有之变局”,荣辱兴衰四十年。是非曲直,盖棺难定;一声叹息,岂止在疆场? 季宇有两副笔墨,一手写历史,一手写现实,这两副笔墨在《淮军四十年》中都大放异彩。谈起他的创作,人们会不但想起《段祺瑞传》、《共和,1911》这两部优秀的史传文学以及《当铺》、《盟友》、《县长朱四和高田事件》、《权力的十字架》、《徽商》、《王朝爱情》等历史小说,还会提起他的《灰色迷惘》、《割礼》、《名单》、《证人》、《*后期限》这些揭示当代生活的小说。一般人倘若涉及两个领域,就会有所偏重,或者虽然主观上也都下过功夫,但却给人一个更适合某一领域的感觉,可季宇两副笔墨表现出来的东西都有很强的吸引力,并让人产生阅读的快感。季宇是一位讲究写作艺术的作家。我们前面的分析涉及到他写法的内容,比如《段祺瑞》、《共和,1911》表现历史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后期限》在相同的题材中选取新的角度等等,但还不是纯粹的写作艺术角度。从写作艺术角度来谈,季宇的创作可以做成一篇大文章,我们这里限于篇幅只谈两点: 一、注重偶然性 谈自然规律、社会科学、必然性似乎是一个重点。可是小说创作往往要抓住偶然性,才能出彩,“无巧不成书”,这是一个定律,恐怕文学创作,尤其是小说存在一天,这都将成为一个创作的窍门,季宇是很会利用这一点的。 二、留白 这是中国画画法用语,即省略,省去不必要的描绘,反而增加人的视角美感。所谓“此时无时胜有时”。就象京剧的背景被省略了,只留下人物角色和简单的道具,但这样主体更突出,欣赏效果更好。这种不面面俱到、喜欢含蓄藏露的表现方法有人上升为是中国文化的特征。(疏延祥) 季宇是相当有实力的安徽作家,他主要写小说,但又不仅仅写小说。他的纪实文学,他的历史人物传记,都有一定的影响。他还写散文,写杂文,写文艺随笔。可以说,他是一位勤奋的作家。他的笔触正伸向文学创作的多种领域,并得到了全国文学界高度的评价。 听到季宇《淮军四十年》出版的消息,十分高兴,为季宇在文学创作道路上的巨大收获而衷心敬贺。文学事业是艰辛的、神圣的、清淡的、光彩的。愿季宇有更多的精品问世。季宇一以贯之地在创作中对复杂人性进行隐幽探密和直逼灵魂深处的执著追问,诸如个体的生动欲望和群体性的精神危机,都是他努力挖掘、积极探寻的对象。无论是季宇一向娴熟的晚清风物,还是充满现代政治元素和都市元素的现实题材,其精心架构的故事都为剖示、开掘、反思、叩问人的复杂生物性和社会性留出了足够的空间。这种拷问灵魂、反省人性的力度,显示出季宇作品深刻饱满的思想力度。(陈振华)我看季宇 季宇主要是写小说。而我于小说几等于外行。但我接触过季宇,更接触过他的小说。 首届“安徽文学奖”评奖时,季宇曾有两部作品参评。一部是他的中篇小说《当铺》。这部小说写的是历史题材,原发表于《小说家》,后为《小说月报》转载;以后又被改编成电影剧本,名为《家丑》,已经拍摄完成,即将公演。还有一部他的长篇历史人物传记《段祺瑞传》。一次评奖活动,季宇能以两部具有相当分量的作品参予,这既说明了季宇的勤奋和多产,也反映了他作为一位安徽有影响的青年作家的实力。但遗憾的是季宇这两部作品都未能评上奖。原因不在于这两部作品的水平,而恰恰在于两部作品都富有影响都富有力度,而将得票分散了。从《淮军四十年》这一历史题材的作品看出季宇的沉稳而不浮躁,认真而不浮华,深入而不浮浅的作风。应该说,季宇是有扎实功底的,是有相当高的起点的,是有前途的。这和季宇的人生道路是一致的。正因为他念过书,当过兵,做过工人,又在大学图书馆一边工作一边苦读,勤勤恳恳扎扎实实走到今天,我们才能从他的文学创作中寻觅到他的坚实的脚印。我们有理由更有信心期盼他取得更令人瞩目的成就。(刘祖慈)
置身“千年未有之变局”,荣辱兴衰四十年 《淮军四十年》以淮军四十年兴衰为主线,全面展现了这一时期清王朝在内外交困的背景下迅速衰朽以及各社会阶层奋力挣扎的历史。拨开历史的尘雾,重新回顾这段历史,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人,或一支军队的兴衰浮沉,而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曾经经历过的苦难和悲痛。
引子
**章
1、新朝**大案
2、催命符
3、真正的对手
4、决战安庆
第二章
1、孤岛
2、拿什么拯救你,我的上海
3、关键先生
4、梦想照进现实
第三章
1、我是无家失群雁
2、湘军是所大学校
3、庐州团练abc
第四章
1、安庆往事
2、淮军**悍将
3、拉到篮里便是菜
第五章
1、危险的旅程
2、和尚不亲帽子亲
3、叫花子兵进上海
第六章
1、自己的孩子自己疼
2、站直了,别趴下
3、强龙要压地头蛇
第七章
1、上海滩的反腐风暴
2、我的地盘我做主
3、东征**大捷
第八章
1、上海滩的牛虻鬼子
2、华尔时代
3、秘密交易
4、一箭双雕
第九章
1、打胜仗才是硬道理
2、头脑风暴
3、根本之争
第十章
1、顾此失彼
2、回天乏术
3、堡垒*容易从内部攻破
4、血浅姑苏为哪般
第十一章
1、不依不饶
2、道义乎?利益乎?
3、对症下药
4、怨恨入心要发芽
第十二章
1、球的另一种踢法
2、天京悲歌
3、十万大裁军
第十三章
1、僧格林沁之死
2、一声叹息
3、指挥失灵
4、猫和老虎的故事
第十四章
1、出师不利
2、刘铭传与鲍超
3、万里长墙遇知音
第十五章
1、济宁风波
2、刘秉璋与潘鼎新
3、张宗禹之死
第十六章
1、李鸿章的郁闷
2、一件迷拐案引发的动乱
3、遭遇“教案门”
第十七章
1、丁鬼奴的抵命法
2、李代桃僵
3、来得早不如来得巧
第十八章
1、坐镇北洋
2、自强新政
3、会跑的妖物
4、向前一小步
5、寻找突破口
6、刘麻子放炮
7、将铁路进行到底
第十九章
1、宝海的烟幕弹
2、李鸿章捏起了拳头
3、哑巴吃黄连
第二十章
1、龙性难驯
2、时势造英雄
3、假戏真做
4、与时间赛跑
第二十一章
1、你有炮利,我有山险
2、剑走偏锋
3、一战功成收沪尾
4、封锁与反封锁
第二十二章
1、吴大佬,建奇功
2、王老三,打谅山
3、刘铭传,履新任
第二十三章
1、台湾新政面面观
2、劝君切莫去抬郎
3、*后一次辞官
第二十四章
1、危险的敌人
2、吴长庆跨海戡乱
3、袁世凯崭露头角
第二十五章
1、啊,海军
2、称职与不称职
3、暗中较量
第二十六章
1、朝鲜风云
2、日本的圈套
3、皇帝的愤怒
4、丰岛悲歌
第二十七章
1、牙山撤退
2、叶大呆子挂帅
3、换帅风波
4、有公足壮海军威
第二十八章
1、君命如山
2、老佛爷放了一句狠话
3、纸糊的老虎
第二十九章
1、*后的血脉
2、天意高难问
3、疯狂的决定
4、天津保卫战
5、聂将军之歌
尾声
我眼里的《淮军四十年》栩栩如生
对一部有影响力的优秀文学作品来说,无论是业内人士、还是广大读者,大家都会说这两个字——好看。“好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真是太不容易。关于本书,淮军是中国近代史上继湘军之后又一支著名的地方武装,最初是由李鸿章集结合肥及江淮地区的团练武装组建而成。淮军(1862—1900)自成立到消亡的近40年间,正值中华民族内忧外患频发的苦难岁月,从淮军发展到后来的淮系集团,涵盖并极大地影响了晚清的政治、军事、经济、外交、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从某种意义上说,淮军史就是一部晚清史,一部完整的晚清军事史。
淮军的兴起固然与扑灭太平天国和捻军息息相关,但淮军又因迅速装备西式武器而成为中国军事近代化的开拓者,在中国近代军事技术和军事制度的改革中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在晚清洋务运动中,淮系集团先声夺人,独领风骚,创建了一大批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如江南机器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开平矿务局、唐胥铁路、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天津电报总局、漠河金矿等),兴办了一系列的新式学堂(如派遣留美幼童、北洋水师学堂、天津武备学堂等),其麾下的北洋海军更是引人注目,成为清王朝防卫的中坚力量。在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和抗击八国联军的战争中,淮军作为国家军队的一分子投入了抵御外侮的战争,涌现出了像刘铭传、聂士成、罗荣光等一大批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特别是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淮军和北洋海军成了当时中国和日本侵略者疆场搏杀的主要军事力量,给后人留下了扼腕三叹、荡气回肠的一幕。(安徽电视台《淮军》总编导 叶海鹰)
安徽电视台公共频道副总监、诗人侯卫东先生、作家陈家桥先生花了大半天时间,苦思冥想,写出了下面的这段宣传词:
内忧外患的近代中国,摇摇欲坠的大清王朝。
一支从安徽走出的地方武装,在腥风血雨中登上历史舞台……
开一时之风气,洋务自强,举步维艰;
御海外之强敌,烽烟四起,干戈寥落。
置身“千年未有之变局”,荣辱兴衰四十年。
是非曲直,盖棺难定;一声叹息,岂止在疆场?
季宇有两副笔墨,一手写历史,一手写现实,这两副笔墨在《淮军四十年》中都大放异彩。谈起他的创作,人们会不但想起《段祺瑞传》、《共和,1911》这两部优秀的史传文学以及《当铺》、《盟友》、《县长朱四和高田事件》、《权力的十字架》、《徽商》、《王朝爱情》等历史小说,还会提起他的《灰色迷惘》、《割礼》、《名单》、《证人》、《最后期限》这些揭示当代生活的小说。一般人倘若涉及两个领域,就会有所偏重,或者虽然主观上也都下过功夫,但却给人一个更适合某一领域的感觉,可季宇两副笔墨表现出来的东西都有很强的吸引力,并让人产生阅读的快感。
季宇是一位讲究写作艺术的作家。我们前面的分析涉及到他写法的内容,比如《段祺瑞》、《共和,1911》表现历史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最后期限》在相同的题材中选取新的角度等等,但还不是纯粹的写作艺术角度。从写作艺术角度来谈,季宇的创作可以做成一篇大文章,我们这里限于篇幅只谈两点:
一、注重偶然性
谈自然规律、社会科学、必然性似乎是一个重点。可是小说创作往往要抓住偶然性,才能出彩,“无巧不成书”,这是一个定律,恐怕文学创作,尤其是小说存在一天,这都将成为一个创作的窍门,季宇是很会利用这一点的。
二、留白
这是中国画画法用语,即省略,省去不必要的描绘,反而增加人的视角美感。所谓“此时无时胜有时”。就象京剧的背景被省略了,只留下人物角色和简单的道具,但这样主体更突出,欣赏效果更好。这种不面面俱到、喜欢含蓄藏露的表现方法有人上升为是中国文化的特征。(疏延祥)
季宇是相当有实力的安徽作家,他主要写小说,但又不仅仅写小说。他的纪实文学,他的历史人物传记,都有一定的影响。他还写散文,写杂文,写文艺随笔。可以说,他是一位勤奋的作家。他的笔触正伸向文学创作的多种领域,并得到了全国文学界高度的评价。
听到季宇《淮军四十年》出版的消息,十分高兴,为季宇在文学创作道路上的巨大收获而衷心敬贺。文学事业是艰辛的、神圣的、清淡的、光彩的。愿季宇有更多的精品问世。
季宇一以贯之地在创作中对复杂人性进行隐幽探密和直逼灵魂深处的执著追问,诸如个体的生动欲望和群体性的精神危机,都是他努力挖掘、积极探寻的对象。无论是季宇一向娴熟的晚清风物,还是充满现代政治元素和都市元素的现实题材,其精心架构的故事都为剖示、开掘、反思、叩问人的复杂生物性和社会性留出了足够的空间。这种拷问灵魂、反省人性的力度,显示出季宇作品深刻饱满的思想力度。(陈振华)
我看季宇
季宇主要是写小说。而我于小说几等于外行。但我接触过季宇,更接触过他的小说。
首届“安徽文学奖”评奖时,季宇曾有两部作品参评。一部是他的中篇小说《当铺》。这部小说写的是历史题材,原发表于《小说家》,后为《小说月报》转载;以后又被改编成电影剧本,名为《家丑》,已经拍摄完成,即将公演。还有一部他的长篇历史人物传记《段祺瑞传》。一次评奖活动,季宇能以两部具有相当分量的作品参予,这既说明了季宇的勤奋和多产,也反映了他作为一位安徽有影响的青年作家的实力。但遗憾的是季宇这两部作品都未能评上奖。原因不在于这两部作品的水平,而恰恰在于两部作品都富有影响都富有力度,而将得票分散了。
从《淮军四十年》这一历史题材的作品看出季宇的沉稳而不浮躁,认真而不浮华,深入而不浮浅的作风。应该说,季宇是有扎实功底的,是有相当高的起点的,是有前途的。这和季宇的人生道路是一致的。正因为他念过书,当过兵,做过工人,又在大学图书馆一边工作一边苦读,勤勤恳恳扎扎实实走到今天,我们才能从他的文学创作中寻觅到他的坚实的脚印。我们有理由更有信心期盼他取得更令人瞩目的成就。(刘祖慈)季宇,江苏泰兴人。安徽省文联主席,安徽省政府参事,安徽省作协名誉主席,中国文联、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安徽省第九、十、十一、十二届人大代表。一级作家,安徽大学兼职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徽商》《权力的十字架》《燃烧的铁血旗》《江淮雄风》等,小说集《爱的变奏》《当铺》《王朝爱情》《猎头》等,长篇传记文学《段祺瑞传》等,电视剧剧本《新安家族》《徽商》《辛亥风云》等。作品曾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星光奖、飞天奖、金鹰奖等。
连岳说:神了-《圣经》的智慧和力量 本书特色 1. 一本借《圣经》来说事理的非《圣经》读物。 2. 连岳的《圣经》读书笔记。不相信神,我们依然可以从书里得...
书海遇合 本书特色 冯至著桑农编的《书海遇合/开卷随笔文丛》是作者近年研究现代文学史上人和事的一部极富学术性、史料性的随笔集,集中不少文章具有独特的史料价值。这...
《萤窗异草》是继《聊斋》之后的又一部较好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全书三编十二卷,共收作品138篇,原书署长白浩歌子撰,据今人考证,
金克木(1912-2000),字止默,笔名辛竹,举世罕见的奇才。先生中学一年级就失学,但靠自学精通梵语、巴利语、印地语、乌尔都语、世界语、英语、法语、德语等多种...
《中国碳中和通用指引》内容简介:本书基于BCG多年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研究洞见和服务600余家企业的实战经验,深入浅出地阐述了碳中
情史,在古代小说是傻瓜你是一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书籍。书中故事,上起周室、下至明季,汇集了两千年封建社会中形形色色的男女
花神殿的一夜-石评梅散文 本书特色石评梅是中国近现代女作家中生命*短促的一位,石终年不满二十七岁,创作生涯仅仅六年。诗歌、小说、剧本、评论等体裁,她都曾驾驭过;...
活着本来单纯:丰子恺散文漫画精品集 本书特色 不要因为世界太复杂,而背叛了你的单纯。活着这回事,本来是如此单纯。所谓单纯,不是幼稚的天真,而是一种超越了世故,知...
《唐诗三百首鉴赏辞典》是其中的唐诗一册。为了嘉惠读者,推陈出新,延续拓展,上海辞书出版社以《唐诗鉴赏辞典》为代表的文学鉴
《绽放:第二十三届新概念作文获奖者作品精选(A卷)》内容简介:《绽放:第二十三届新概念作文获奖者作品精选》集聚第23届全国新概
敬重与惜别 本书特色 本书是张承志总结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几次居留日本经历的一部心血之作。勾勒了中国读者渴望了解的一些日本历史文化梗概;独自的体验里,凝结着对天下...
我的姐姐 内容简介 本书主人公的实名是奥尔嘉·安德烈耶芙娜·伊林娜-拉捷维格。作者在意大利时,他的姐姐去世。1928年他在巴黎《*新消息》上发表过回忆姐姐的文章...
申尔,金融学博士,多年从事金融证券工作。2010年跨界,先后出版了小说《归程》;投资了2012年世界超级模特大赛“中国区总决赛”;创建了“大爱江河(北京)文化传...
朱自清散文精选-读练考精编版 本书特色 在中国现代文学的百花园里,散文创作异彩纷呈,散文大家群星璀璨。朱自清就是这璀璨星辰中令人瞩目的一位。他的创作,不仅为中国...
中国工人出版社我行如飞 本书特色 这本书讲述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从一个人的视角,描述了两伊战争,海湾战争中的伊拉克。跨越印度洋,一直延展至澳洲的传奇经历。向我们...
《郑成功(中华先贤人物故事汇)【中宣部2022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内容简介:郑成功是著名的军事家、抗清名将、民族英雄。他的
心香花环 本书特色 作者在书中写道:这本书收集的都是我在巴基斯坦工作过程中和退休后写成的诗篇和文章,大部分曾在中国或在巴基斯坦各类报刊上发表过,写的都是我的亲身...
我的事业是阅读 本书特色 《我的事业是阅读》是一辈子从事阅读事业的拉莫娜科瓦尔的心灵独白。她是作家,也是阅读推广人。本书谈有关读书与人生的话题,讲诉了作者一生读...
文途沧桑 内容简介 我们这一代所亲历的是一个世变迅捷的时代。拣大事件说,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纷至沓来的运动,直至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拨乱反正”...
十日谈(精装本) 内容简介 1348年,意大利一城市瘟疫流行,10名男女在乡村一所别墅里避难。他们终日游玩欢宴,每人每天讲一个故事,10天讲了百个故事,这些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