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思勉先生原著上编为中国文化史,下编为中国政治史。中国政治史按中国历史发展顺序编写,脉络清晰,万便读者阅读。故《线装藏书馆:中国通史(套装1-4册)》在编辑出版时,将中国政治史作为上编,中国文化史作为下编。《线装藏书馆:中国通史(套装1-4册)》是吕思勉先生的史学成名作,也是我国历史上**部用白话、父写成的中国通史。吕思勉是史学界公认的旧籍读得*多的一位学者,二十四史通读数遍,为学界同人传为美谈。他是易中天*推崇的史学大师,是钱穆*敬重的授业恩师,国学基础深厚,治史意趣生动。《线装藏书馆:中国通史(套装1-4册)》渗透着着吕思勉用新方法、新思想来整理旧国故的精神。
吕思勉先生原著上编为中国文化史,下编为中国政治史。中国政治史按中国历史发展顺序编写,脉络清晰,万便读者阅读。故本书在编辑出版时,将中国政治史作为上编,中国文化史作为下编。《中国通史(共4册)(精)》是吕思勉先生的史学成名作,也是我国历史上**部用白话、父写成的中国通史。吕思勉是史学界公认的旧籍读得*多的一位学者,二十四史通读数遍,为学界同人传为美谈。他是易中天*推崇的史学大师,是钱穆*敬重的授业恩师,国学基础深厚,治史意趣生动。本书渗透着着吕思勉用新方法、新思想来整理旧国故的精神。
吕思勉(1884-1957),字诚之,江苏常州人,中国现代历史学家。出身于一个书香门第,自幼家贫,12岁以后在父母师友的指导下研读史书。16岁自学古史典籍。1905年起,先后在苏州东吴大学、江苏省立第一师范专修科等校任教,学生中有后来成为文史大家的钱穆、赵元任等人。1926年起,任上海光华大学国文系、历史系教授兼系主任。抗战期间,归乡闭户著书。抗战胜利后,重返光华大学。1949年后,任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作为我国现代史学家,吕思勉先生知识渊博,学术造诣高,与陈垣、陈寅恪、钱穆并称为“史学四大家”。他在中国通史、断代史和各种专史领域都做出了独到的贡献,其史学专著《中国通史》、《白话本国史》、《中国近代史》等,均为后人的学习研究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英语美文口袋书:情感篇》内容简介:《英语美文口袋书:情感篇》的选材博采众长,不拘一格,内容不分国度,既从经典中探寻历史的
《买点是杆秤(上)》内容简介:本书以张默闻这厮策划的家居建材品牌为案例,对广告策划的整个过程进行了总结和归纳,提炼出广告策
《微南京·纸上金陵》内容简介:本书是关于南京城历史、文化的作品集。作者通过自己收藏的有关南京的老广告,来还原过往南京的风俗
国史新论---钱穆作品系列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旨求通俗,义取综合”,从中国的社会文化演变、传统的政治教育制度等多个侧面,融古今、贯诸端,对中国几千年历史之特质...
东汉原来是这样-历史中国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一部通俗历史读物,是历史中国系列中的一部。书中记述了从光武帝刘秀称帝到汉献帝被废,东汉王朝近二百年的统治,十四位皇帝的...
三岛蜷伏 日月重光-抗战胜利受降现场 本书特色 《三岛蜷伏 日月重光》一书主要呈现抗战胜利时各战区日本向中国投降的“现场”状况。主要收集整理当时各报刊杂志的记者...
本书稿系黄仁宇先生的博士论文,约19万字。全稿共分前言、京杭大运河的背景和本文研究目的、京杭大运河的地形概况、明代管理大运
《新文化的位置——“五四”文学与思想论集》内容简介:本书旨在以一系列个案研究的形式,回到思想激荡的“五四”历史现场,打破长
本书收录萧公权先生1932年移讲清华大学起,至1949年去国止,关于宪政和民主的一系列著述,计22篇。曾于1948年题为《宪政与民主》
《小妇人(电影原著珍藏本·未删减口碑译本)》内容简介:马奇家的四个女儿性格迥异,构筑着各自的“空中楼阁”: 稳重端庄,梦想成
诗经的历史:彩图经典藏本 本书特色 诗经表达了诗经时代汉民族的精神风貌。诗经的温婉、朴质与淳一,是诗经时代的内心留存。而这样的内心却是那样普遍而易感,她搏动十那...
沙千里回忆救国会-文史资料百部经典文库 本书特色 救国会是1936年在上海建立的一个爱国救亡组织,全称是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由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编写的《沙...
三国志 目录 卷一 魏书一武帝操卷二 魏书二文帝丕卷三 魏书三明帝睿卷四 魏书四三少帝齐王芳高贵乡公髦陈留王奂卷五 魏书五后妃武宣卞皇后文昭甄皇后文德郭皇后明悼...
《慢飞天使要上幼儿园了》内容简介:慢飞天使(特殊儿童)的家长都迫切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顺利入园,交到好友,不会受到与其他孩子
《战国策注释(套装全3册)》内容简介:战国策一书,记载了战国时代各国的历史事实和故事传说,有史料价值,也有文学价值。奎西汉末
《从对抗到共赢》内容简介:现实生活与工作中,谈判无处不在。有数据显示,每个人平均每5分钟就要面对一次小型决策,而只要存在不同
亲历晚清四十五周年-李提摩太在华回忆录 本书特色 李提摩太(timothyrichard)是影响近代中国历史进程的大人物,也是一个特殊人物。尽管近年来...
張灝院士在〈中國近代思想史的轉型時代〉等文章中指出:1895至1925年是近代思想史的轉型時代;在思想知識的傳播媒介或是思想內容
《1942饥饿中国》是交织着饥饿与恐惧的一年:300万人饿死,300万人逃亡,中原大地,饿殍载道。这是被遗忘的一年:历史文献鲜有记
◆邦諾書店2013年最佳非文學書◆《紐約時報》2013年注目書籍◆《紐約時報》《經濟學人》《金融時報》《星期日泰晤士報》《BBC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