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史》共60余卷,是一套基于考古发现和传世文物等物质实体而书写的中国古代文化史。包括通史和专史两个系列,通史系列以史前中国、商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六个阶段进行划分,共6卷。专史系列则是根据中国古代物质文化遗存的分类,按“类”来叙述某类物质文化遗存的分述系列,包括古建筑、石窟寺、古陵墓、古水利、古天文等基于不可移动文物进行研究的分卷,也包括玉器、铜器、铁器、瓷器、金银、玻璃、雕塑、绘画、兵器、货币、纺织品等基于各类可移动文物进行研究的分卷。两个系列从纵横两个维度,多层面地展示了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史的煌煌篇章。同时考虑到视觉感知非常对于形象地认知和理解中国古代物质文化非常必要,每卷又配图200幅左右,用四色全彩印刷,图文皆堪称精美。
本书是《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史》通史系列的一个分卷,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教授沈睿文先生撰写,书中通过对巨量、庞杂的考古材料进行分析,用更系统的写作体例和更生动的叙述方式,讲述了隋唐五代时期的城市、帝王陵寝、各地墓葬等,尤其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墓葬的形制、丧葬图像以及作为随葬品的神煞/告身/镇墓俑/镇墓石/铜镜等都有细致深入的分析,对陶瓷器、纺织品、周边民族的城市及陵墓文化、外来器物的影响等亦有独特解读,多层面多角度第勾画了隋唐五代时期的物质文化发展史。同时全书配图丰富,包括城址图、墓葬形制图、各类器物图像等近400幅,紧扣文字,丰富读者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物质文化的视觉感知。
本书是《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史》的一个分卷,立足于考古发现及传世文物,以物质文化视角解读隋唐五代时期的历史,对城市、陵寝/墓葬、陶瓷器、纺织品、周边民族的城址及陵墓、外来器物的影响等皆有深入诠释,尤其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墓葬形制、墓葬图像、随葬品等有着细致独到的分析。书中配图丰富,全彩印刷,从视觉上辅助读者对内容的感知。
绪论:如何理解隋唐五代物质文化/〇〇一
**节 何谓物质文化/〇〇一
第二节 中国地理形势与传统社会政治文化格局/〇〇四
第三节 隋唐王朝的正统建设/〇〇五
第四节 隋唐五代考古的阶段性/〇〇六
**章 隋唐五代都邑形态及宫室制度/〇一六
**节 如何阅读中国古代都邑/〇一六
第二节 隋大兴唐长安城/〇二〇
第三节 隋唐洛阳城/〇四二
第四节 小结:隋唐都邑的影响/〇四九
第二章 隋唐五代帝王陵寝与王朝政治/〇五八
**节 隋唐帝王陵寝的形态与嬗变/〇五八
第二节 关中唐陵陵地秩序与帝国政治/〇七七
第三节 小结:隋唐帝陵的影响/〇九六
第三章 帝国的墓葬制度:“两京模式”/一〇二
**节 “两京模式”的形成及其内部差异/一〇二
第二节 “两京模式”在南方和西北地区的施行/一一一
第三节 如何理解墓葬形态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一一二
第四章 对抗中央秩序:河北山东地区的墓葬制度/一二四
**节 河北山东地区墓葬形态/一二四
第二节 河北山东地区墓葬的特殊性/一四〇
第三节 五代十国时期墓葬的承继与变化/一五三
第五章 胡裔墓葬与墓主的国家和民族认同/一五六
**节 胡裔墓葬与墓主的国家、民族认同解析/一五六
第二节 小结:以墓葬探讨种族文化的复杂性/一七二
第六章 墓葬图像研究(上)/一七四
**节 墓葬图像内容及嬗变/一七四
第二节 绘画与丧葬画像的关系/一九六
第七章 墓葬图像研究(下)/二〇八
**节 墓葬屏风画地区差异的形成及嬗变/二〇八
第二节 丧葬的图像等级——以唐代石椁为例/二二八
第八章 随葬品研究/二五九
**节 随葬品的主要类别/二五九
第二节 唐宋墓葬神煞考源/二六四
第三节 唐墓埋葬告身的等级问题/二七九
第四节 唐镇墓武士俑与毗沙门信仰推论/二八八
第五节 唐墓镇墓石/二九五
第六节 虽未随葬品的铜镜/三〇二
第九章 周边民族政权的考古遗存/三〇九
**节 渤海国/三〇九
第二节 吐蕃/三一四
第三节 南诏/三二四
第十章 隋唐五代的丝绸与陶瓷器/三二八
**节 丝绸印染/三二八
第二节 瓷器“南青北白”局面的形成/三三三
第三节 独具特色的唐三彩/三四一
第十一章 隋唐五代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三四四
**节 三夷教/三四五
第二节 外来金属币/三六〇
第三节 外来金银器/三六六
结语:唐帝国的灭亡和唐文化的消失/三七三
主要参考文献/三七七
后记/三八三
沈睿文,福建漳州人,历史学博士,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汉唐考古的教学与科研。研究涉及陵墓制度、丧葬习俗、宗教、美术、中外文化交流考古、以及中古城市等领域。主持或参加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及考古发掘,已出版专著《唐陵的布局:空间与秩序》(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安禄山服散考》(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参著《都兰吐蕃墓》(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年),参与编著《呼伦贝尔民族文物考古大系》四卷(北京:文物出版社,2014、2015年),以及发表论文50余篇。
中国史读本 内容简介 一、本书共分六编:**编总说,第二编上古史,第三编中古史,第四编近古史,第五编近世史,第六编现代史。适合初级中学分科教学之用。二、历史应当...
新编中国历史大事年表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作家出版社出版,2010年1版1印★ 本书凝聚了詹先生二十多年的心血,承载着谢乃和、王彦辉、赵永春等十余位历史学...
《后知后觉》内容简介:当前干部队伍中弄虚作假、吹牛拍马、以权谋私等不良风气的滋生蔓延,同干部考评中忽视人品有很大的关系。选
元史浅识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论文二十余篇,按内容大致分为政治、社会生活、海外交通和社会经济几个部分,内容属唐、宋的三篇则另附于集后(以上内容在“目录”中以隔行的...
1945中国记忆:台湾光复 本书特色 戚厚杰著的《台湾光复》通过台湾历史上被列强染指,郑成功收复台湾,日军侵占台湾,两岸一心协力抗战,战后台湾光复的史实,通俗易...
漫画36计-中 本书特色 献给青少年的中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韬略经验总结,数中有术.术中有数!36条军事计策,36个历史故事。专业认可,远销海外。漫画3...
慈禧回銮-1901年的一次特殊旅行 本书特色 长期以来,有关慈禧的老照片基本上是1903年隆裕勋龄等人拍摄的,之前的则几乎没有。1900年庚子年,慈禧一路西逃。...
《魏书》是一部记录北魏一朝的断代纪传体史书,作者魏收。上世纪七十年代,唐长孺先生点校《魏书》,以现存各种不同版本进行对校
民国学案 第三卷 新版(2011/10) 本书特色 《民国学案》立足民国这一中西学术汇流的重要历史转型期,力求全方位、立体式地追溯和归纳民国学术的背景、流变和成...
老兵讲述:8:中央军第七十一军至第一百军 本书特色 抗战刻骨铭心的记忆编委会编著的《老兵讲述(8)》以曾身在国民党中央军中,参加抗日战争的老兵回忆组成。中央军番...
运书日记 本书特色 个人心事投射出家国情怀。本文是陈训慈的私人日记,记录的是他运书过程中的日常生活,但整本日记中无时不见他对家国命运和民族前景的忧患之情,是以私...
《大国海盗》是一部对中华海盗的全新解读,也是一部华人殖民的悲壮诗篇。当西方的海盗们在国家力量的鼓励和支持下,开疆拓土时,
《当管理遭遇瓶颈》内容简介:领导者面临复杂多变的局面,总是会遇到各种棘手的问题和难缠的人物。多少有胆识、有闯劲、善创新的管
为什么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欧洲?中世纪欧洲经济是如何起步的?本书将这些欧洲经济史里的大问题放到全球视野中,通过对西欧工业发
葡萄牙人在印度 本书特色 《新编剑桥印度史:葡萄牙人在印度》以客观的数据和可查证的多方史实,分析研究了葡萄牙人从15世纪到达印度后,双方相互的影响和作用。内容包...
《华为铁三角工作法》内容简介:“让听见炮声的人来决策,以客户经理、解决方案专家、交付专家组成的工作小组”“形成面向客户的小
苏联的外宾商店:为了工业化所需的黄金 本书特色 深入历史看苏联成败 世界上**个五年计划中的隐秘情节面对世界经济危机和大饥荒的多重打击,如何筹集工业化所需的资金...
世界史导论 本书特色 “简洁的十章传达出对世界的十个洞见。在每一章,vanhaute都展示了今天的危机是如何从长程历史中涌现出的。他紧凑的风格凸显了主要问题的脉...
1672-1697-准噶尔蒙古与清朝关系史研究 本书特色 黑龙编著的这本《准噶尔蒙古与清朝关系史研究(1672-1697)》首次系统利用《蒙文老档》、《蒙古堂档...
三国大墓 本书特色 2009年“曹操墓”惊现河南安阳。 曹操高陵、刘备惠陵、孙权蒋陵,疑云重重,昔日英雄今何在?从幕前到墓后,从质疑到悬疑,现实的表象≠历史的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