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史》共60余卷,是一套基于考古发现和传世文物等物质实体而书写的中国古代文化史。包括通史和专史两个系列,通史系列以史前中国、商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六个阶段进行划分,共6卷。专史系列则是根据中国古代物质文化遗存的分类,按“类”来叙述某类物质文化遗存的分述系列,包括古建筑、石窟寺、古陵墓、古水利、古天文等基于不可移动文物进行研究的分卷,也包括玉器、铜器、铁器、瓷器、金银、玻璃、雕塑、绘画、兵器、货币、纺织品等基于各类可移动文物进行研究的分卷。两个系列从纵横两个维度,多层面地展示了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史的煌煌篇章。同时考虑到视觉感知非常对于形象地认知和理解中国古代物质文化非常必要,每卷又配图200幅左右,用四色全彩印刷,图文皆堪称精美。
本书是《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史》通史系列的一个分卷,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教授沈睿文先生撰写,书中通过对巨量、庞杂的考古材料进行分析,用更系统的写作体例和更生动的叙述方式,讲述了隋唐五代时期的城市、帝王陵寝、各地墓葬等,尤其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墓葬的形制、丧葬图像以及作为随葬品的神煞/告身/镇墓俑/镇墓石/铜镜等都有细致深入的分析,对陶瓷器、纺织品、周边民族的城市及陵墓文化、外来器物的影响等亦有独特解读,多层面多角度第勾画了隋唐五代时期的物质文化发展史。同时全书配图丰富,包括城址图、墓葬形制图、各类器物图像等近400幅,紧扣文字,丰富读者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物质文化的视觉感知。
本书是《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史》的一个分卷,立足于考古发现及传世文物,以物质文化视角解读隋唐五代时期的历史,对城市、陵寝/墓葬、陶瓷器、纺织品、周边民族的城址及陵墓、外来器物的影响等皆有深入诠释,尤其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墓葬形制、墓葬图像、随葬品等有着细致独到的分析。书中配图丰富,全彩印刷,从视觉上辅助读者对内容的感知。
绪论:如何理解隋唐五代物质文化/〇〇一
**节 何谓物质文化/〇〇一
第二节 中国地理形势与传统社会政治文化格局/〇〇四
第三节 隋唐王朝的正统建设/〇〇五
第四节 隋唐五代考古的阶段性/〇〇六
**章 隋唐五代都邑形态及宫室制度/〇一六
**节 如何阅读中国古代都邑/〇一六
第二节 隋大兴唐长安城/〇二〇
第三节 隋唐洛阳城/〇四二
第四节 小结:隋唐都邑的影响/〇四九
第二章 隋唐五代帝王陵寝与王朝政治/〇五八
**节 隋唐帝王陵寝的形态与嬗变/〇五八
第二节 关中唐陵陵地秩序与帝国政治/〇七七
第三节 小结:隋唐帝陵的影响/〇九六
第三章 帝国的墓葬制度:“两京模式”/一〇二
**节 “两京模式”的形成及其内部差异/一〇二
第二节 “两京模式”在南方和西北地区的施行/一一一
第三节 如何理解墓葬形态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一一二
第四章 对抗中央秩序:河北山东地区的墓葬制度/一二四
**节 河北山东地区墓葬形态/一二四
第二节 河北山东地区墓葬的特殊性/一四〇
第三节 五代十国时期墓葬的承继与变化/一五三
第五章 胡裔墓葬与墓主的国家和民族认同/一五六
**节 胡裔墓葬与墓主的国家、民族认同解析/一五六
第二节 小结:以墓葬探讨种族文化的复杂性/一七二
第六章 墓葬图像研究(上)/一七四
**节 墓葬图像内容及嬗变/一七四
第二节 绘画与丧葬画像的关系/一九六
第七章 墓葬图像研究(下)/二〇八
**节 墓葬屏风画地区差异的形成及嬗变/二〇八
第二节 丧葬的图像等级——以唐代石椁为例/二二八
第八章 随葬品研究/二五九
**节 随葬品的主要类别/二五九
第二节 唐宋墓葬神煞考源/二六四
第三节 唐墓埋葬告身的等级问题/二七九
第四节 唐镇墓武士俑与毗沙门信仰推论/二八八
第五节 唐墓镇墓石/二九五
第六节 虽未随葬品的铜镜/三〇二
第九章 周边民族政权的考古遗存/三〇九
**节 渤海国/三〇九
第二节 吐蕃/三一四
第三节 南诏/三二四
第十章 隋唐五代的丝绸与陶瓷器/三二八
**节 丝绸印染/三二八
第二节 瓷器“南青北白”局面的形成/三三三
第三节 独具特色的唐三彩/三四一
第十一章 隋唐五代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三四四
**节 三夷教/三四五
第二节 外来金属币/三六〇
第三节 外来金银器/三六六
结语:唐帝国的灭亡和唐文化的消失/三七三
主要参考文献/三七七
后记/三八三
沈睿文,福建漳州人,历史学博士,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汉唐考古的教学与科研。研究涉及陵墓制度、丧葬习俗、宗教、美术、中外文化交流考古、以及中古城市等领域。主持或参加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及考古发掘,已出版专著《唐陵的布局:空间与秩序》(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安禄山服散考》(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参著《都兰吐蕃墓》(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年),参与编著《呼伦贝尔民族文物考古大系》四卷(北京:文物出版社,2014、2015年),以及发表论文50余篇。
十八至二十世纪初内蒙古(城镇研究) 本书特色 内蒙古大学蒙古史研究主要由以下三个研究领域构成,其中有些领域的研究已经居于世界领先水平:**,古代蒙古史及其文献研...
清末民初以降,中国饱经战乱分合,对史料之保存及研究,局限于主客观因素而倍增困难。为恐史料为岁月淹没而不存,台湾文海出版社
《CTF特训营》内容简介:本书由国内老牌CTF战队FlappyPig撰写,战队成员曾多次荣获XCTF国际联赛冠军、TCTF/0CTF冠军、WCTF世界黑客
西洋镜-海外史料看甲午-第一辑 本书特色 《西洋镜:海外史料看甲午》荟萃了英国《伦敦新闻画报》(100张图,2万字记者一手报道)、英国著名讽刺画报《笨拙》(15...
雍正朝官员行政问责与处分研究 本书特色 孟姝芳编著的《雍正朝官员行政问责与处分研究》从雍正朝行政问责与处分制度的系统建设、雍正朝问责与处分官员的大体状况、行政问...
1894中国纪行 本书特色 1894年,是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重要的一年。这一年,爱丁堡大学医科毕业生莫理循,不会说中文,没有同伴和翻译,靠着母亲寄来的四十英...
许倬云自选集 汉学名家书系(2009/5) 内容简介 我们编辑这套《汉学名家书系》,就是想在推动中外文化双向交流上起一点作用,二方面把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优秀文化引...
女人的历史 内容简介 迈尔斯将女性史置于巨幅时间╱空间脉络下,从宏观角度切入,其目的在于肯定女人对人类演化所做贡献的重要性,以及女人在所有层面与各种...
北京地名典(修订版) 本书特色 如果从周公封召公口于燕算起,北京建城已然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 如果从元世祖忽必烈建设大都算起,北京作为全国的首都,也有将...
咸丰帝当政的年代,1850—1861年,正是中国历史的重要转折年代。太平天国兴起,捻军、天地会的反叛遍及南北,湘军由此而起,厘金
《读史的智慧》主要内容包括:谈古论今第一人——司马迁和他的《史记》,漫谈读书,二十世纪中国的元史研究,二十世纪中国的元史
十七史商榷-(全三册) 本书特色 《史记》以下十九部正史(迄五代),宋人习惯称为十七史。《十七史商榷》是王鸣盛校理毛晋汲古阁所刻十七史所撰,不仅为其匡谬补阙,而...
漫画中国历史 第九卷 战国(二) 本书特色 纪连海作序,方成、金波、纪连海跨界推荐你*该读的一套好书。国家十二五出版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重点扶持项目《漫画中国...
《时间的战争:五百年钟表博弈史》内容简介:钟表的历史,既是一部技术史、商业史,又是一部文化史、生活史,更是一部战争史。近代
清代台湾的海防 内容简介 作者将台湾海防置于清朝东南海防的背景中来探讨,不孤立或特殊化台湾在清朝海防中的地位;也不忽视台湾处在中国边陲及列强环伺下的独特性,掌握...
《Unity 2020游戏开发快速上手》内容简介:本书详细讲解Unity2020的用法,并逐一说明Unity的主要功能,让读者对Unity游戏开发有一个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词:自由》内容简介:自由是人发展的目的,在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社会主义,自由也理所当然是个人发展和
《网红经济掘金实战》内容简介:“网红经济”日益发酵,成为资本市场“风口上的飞猪”。利用移动社交和内容红利,众多网红不断涌现
北宋中期积弊至深、内忧外患扰攘之际,政治改革的领袖人物王安石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流俗之言就足恤”的精神,一身任天
水窗春呓 内容简介 本书是“历代史料笔记丛刊”中“清代史料笔记丛刊”中的一种,分上下两卷,共约100条,内容记述清代中叶道光、咸丰、同治各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